书城传记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11161000000004

第4章 十二门徒与登山训众

到了公元28年,耶稣传教布道的活动已几乎有了全民运动的趋势。但也有不少犹太教的拉比和文士因耶稣的主张不合传统而憎恨他,说他是骗子,是上帝的敌人。因而耶稣感到需要特别地培养一批门徒,作为自己救世事业的弟子、助手和接班人。于是他挑选了一些最能理解教义的奥妙和真谛,最热心于传教布道的信徒作门徒。他们中有渔夫彼得及其兄弟安德烈,有耶稣的表弟雅各和约翰,有小税吏马太,有小商人、独立志士西门,有雅勒腓的儿子雅各,还有达太、多马、腓力、巴多罗马以及毛毯商人犹大。这些人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彼得是耶稣最得意的门徒,是十二门徒中公认的大弟子。他最真诚、最勇敢、最聪明、最能了解耶稣的心意。

耶稣选定了十二门徒后很是高兴。有一天师徒乘兴登上了迦伯农附近的一座山。在山上,耶稣对他们详细谈了自己的主张,要他们理解奥义,为天国宣传。他讲道: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属于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接土地/慕义如渴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丰足/怜悯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悯/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为上帝之子/为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得有天国。这八条训诫,便是著名的“登山宝训”。

随着传教的范围日益扩大,信徒逐渐增多,传统的犹太教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从而引起犹太教长老、祭司和犹太教中占统治地位的法利赛派激烈反对。这些人顽固恪守犹太教的古训和教规,排斥一切变革。法利赛人要求犹太教徒在安息日休息、祈祷,不能做工、种地、营业,不能离家太远。而耶稣在安息日照常工作,与信徒和各阶层的慕道者交往、吃饭,医治病人,安慰落魄者。耶稣同情下层民众,也不歧视有过劣迹的男人和妇女,与他们交谈,甚至在一起吃饭。法利赛人认为这是有伤大雅,不守礼规。

而耶稣则认为,教主既然救人济世,就不应该抛弃罪人,而应该帮助他们赎罪,使他们得救。耶稣还对古代犹太教的教规——摩西律法予以了一定的扬弃。他指出,摩西律法只是决定行为的外表,制止不轨行为。但无内外兼容、引导动机、标本兼治的作用和可能。譬如摩西十诫中有“不可杀人”条。但是,“杀人起于怒,不能制怒,焉能制杀”。如果大家都作上帝的子民,人人相亲相爱,便无杀机可起了。再譬如,十诫中还有“不可奸淫”条。耶稣认为,“淫的凶险,在于侮辱他人的人格而堕落自己的人格。”所以他进一步强调,“凡见女子动淫念的,这人心中便已与她犯过奸淫了”。可见,在约束教徒的行为道德、精神伦理方面,耶稣比摩西更进了一步,更深了一层。耶稣还自称是弥赛亚,是上帝的儿子,是人子。由此看来,耶稣是希望创立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取代旧的保守的犹太教,以拯救犹太人,拯救全人类。从某种意义上说,耶稣的创教传教活动和群众的皈依运动,是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宗教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革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