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11161000000003

第3章 受洗彻悟,传教行善

耶稣30岁那年,有个叫约翰的人在约旦河畔一带布道,为人施洗礼,讲末世将来临,新时代将到来的道理。约翰号召犹太人遵循义路,待人要公道,对上帝要虔敬。他还揭露和谴责一些犹太教祭司、拉比搜刮信徒和生活腐败。耶稣得知后,心中很激动,感到他们志同道合,便前往约旦河。在那里,耶稣与许多人一起接受了约翰为之施行的洗礼。这便是后来基督教奉洗礼为最重要的圣礼的原因和依据之一。耶稣在受洗时,当清澈的约旦河水从头上、脸上流淌下来时,他真切地感到自己是上帝的爱子,并觉得自己和常人不同,与上帝有一种特殊的密切关系,到世界来负有一种特殊的使命。

约翰在布道中还猛烈抨击罗马帝国傀儡、犹太国王希律家族欺压百姓,为虎作伥,兄娶弟媳的深重罪孽。因而在耶稣受洗后不久,约翰因谋反罪而被捕入狱,后被杀害。

约翰被杀后,耶稣感到拯救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的使命落到了自己的肩上。于是耶稣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地区开始以上帝的名义传道。耶稣传播的宗教在教义、仪式、神学、伦理和对生活习惯的规范方面与犹太教渐渐不同,而且差别越来越大。为了与犹太教相区别,一般称耶稣创立和传播的宗教为基督教。

耶稣认为,穷苦人虽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但心地善良,不欺负别人,是最接近上帝的人。他因而注重在穷苦人中宣传自己的各种济世主张。耶稣在最初布道时公开声明:“我要建立一个没有悲哀,没有争执,永久幸福的天堂。”天国就在附近,就在每个人的心中。要悔改要相信福音。耶稣的这些主张在生活非常困难的穷苦人中燃起了希望,受到热烈的欢迎。

为了完成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继承施洗者约翰未竟的事业,拯救世上不幸受难的人,耶稣决定到各处去传教。他告别了父母和弟妹踏上了新的路程。

到了加利利湖,耶稣结识了渔夫彼得和他的兄弟安德烈。在传教时,耶稣一再向人们讲“上帝的国不分国籍、善恶,他的爱是平等的。”“上帝厌恶形式上的仪式和祭品,上帝喜欢真诚的心。行为正直,有道德的人,才能见着天国”。“心地邪恶的人,即使奉献很多祭品,还是会惹怒上帝的”。

耶稣在传道的过程中,名声和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他那对人不分贫富、不分民族、不分宗教信仰、均一视同仁的博大胸怀和慈爱,更是吸引了许多信徒和追随者。许多人有了愁苦,也愿意向他诉说;甚至有了病疼,也相信他能妙手回春。耶稣也尽其所能地治病救人,把自己在各地做工、传道时收集到的民间偏方、家传秘方用于救死扶伤,并扶危济困,昭彰上帝的慈爱。

当时有一些人,一生病就以为是由于自己行为不正,该受到神的惩罚,疑神疑鬼,结果精神萎靡,病情也日益加重。对于这些病人,耶稣主要从精神上、心灵上安慰他们,鼓励他们悔改过错,告诉他们上帝已赦免了他们。这样,许多得了重病的人没有了精神负担,又奇迹般地好了。有些口吃者,在和耶稣谈话时感受到慈爱和温暖,心里不再紧张,不知不觉地就说话流利了。于是,许多带有夸张味的“奇迹”便在民间传诵开来。有人说只要耶稣一摸,瞎子就可以复明,聋子可以复聪;有人讲,经耶稣一洗,麻风病人也能很快洁净如初;瘫痪病人经耶稣按摩可以很快恢复,癫痫病人经耶稣诊治也可永不复发。甚至有人称,即使是垂死的人,只要一经耶稣祈祷,也能好起来。这样一来,耶稣声望和威信便更高了。有些反对罗马和希律家族、希望独立的群众还要拥戴耶稣作王。耶稣虽然同情独立运动,但主张精神感召和和平改良,不愿意诉诸暴力,便曾一度上山躲避起来。尽管如此,耶稣的宣传还是使许多群众从新的角度认识到罗马统治的不合理和残暴。他们要求民族解放的意识更加强烈了,有些人还掀起零星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