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11145600000005

第5章 西楚霸王项羽

(一)青少年时代的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是人们熟悉的历史名将,是在灭秦战争中名声赫赫的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32年,项羽生于楚国一个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是楚国大将项燕。

项燕死于秦将王翦之手时,项羽才10岁。楚国灭亡之后,项羽和他叔父项梁相依为命,流亡到江南。

项羽少年时初学写字,没多久就半途而废了;后来又学习剑术,还是没有学好。他的叔父很生气。项羽却对叔父说:“学写字只不过记记姓名而已;学剑术也只能抵挡一个人。这些东西不值得学,要学就学那种能够抵挡上万人的真本领。”于是,项梁便教他学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他学起来也只是粗枝大意,从来不肯深入钻研下去。项羽长大以后,身材高大,体格魁梧,能把大鼎举起来,气魄、才干都出类拔萃。后来,项梁杀了人,便带着项羽逃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去避难。在吴中,他们结识了当地的许多豪杰,这些人都很敬畏项羽。就在这时候,秦始皇东巡,路过钱塘江边,项羽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要取代秦始皇,自己当皇帝的话。不久,秦始皇病死,他的小儿子胡亥登基当上了皇帝,即秦二世。秦二世十分昏庸,大权落到宦官赵高手里,统治十分黑暗。秦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也在等待时机,准备东山再起。秦王朝的政权已经岌岌可危,一场农民起义正应该适时爆发。年轻的项羽正是在这疾风暴雨中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反秦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月,项羽随项梁在吴中起义。当时,会稽郡守殷通见秦政权摇摇欲坠,自己地位难保,就想让项梁和桓楚统率军队,乘机起兵。他把这一想法告知项梁,项梁推说桓楚逃亡在外,只有项羽知道他的下落,便去找项羽商议对策,项梁让项羽手持宝剑,在外边等候。安排好以后,项梁回来对殷通说:“还是让项羽进来吧,叫他去找桓楚。”殷通答应了。进来不久,项羽对项梁使了个眼色说:“可以动手了!”话音未落,项梁就拔出宝剑,杀了殷通。

项梁提着殷通的人头,佩挂上会稽郡守的大印,大摇大摆地走出来。郡守府里一下子乱了起来,项羽手持宝剑,杀了几十个人,其他的人都吓得伏在地上,不敢起来。这时,项梁便召集他结识的豪杰和官吏,告诉他们自己准备起兵,并派人到附近去招集人马,很快但征集了八千精兵。项梁自己当了会稽郡守,项羽做了裨将,正式起兵反秦。

项梁带领八千精兵,渡过长江,向西进发。沿途招收人马,扩充力量,项梁军迅速壮大。年轻的将领项羽所率领的六七万人,成为这支部队的主力。

项梁在薛地(今山东藤县东南)召集各路起义军将领,研究继续反秦的部署。刘邦这时也来归附项梁。项梁又给了他五千士卒、十名将领,壮大了刘邦的队伍。项梁在薛地重整了起义军,并采纳了谋士范增的建议,把在民间放羊的原楚怀王的孙子熊心立为楚王,仍称为楚怀王,建都盱眙(今江苏谁安市盱眙县)。项梁自称为武信君,主持军事。

在薛地进行整顿之后,项梁领兵打败了东阿(今山东阳谷县)秦军,并且跟踪追击到定陶(山东省定陶)。同时,项羽与刘邦也先后领兵在城阳(今山东省菏泽)以东,大败秦军。接着,项羽西至雍丘(今河南杞县)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并杀死了三川郡守李由,然后乘胜回师东北,攻打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北)。

就在这时候,传来了项梁牺牲的消息。原来,随着起义军的节节胜利,项梁越来越骄傲轻敌,防卫松懈,遭秦章邯军夜袭,战死于定陶,起义军受到了重大损失。项梁战死以后,起义军士气低落,项羽、刘邦等人便率领军队向东转移。面对得胜的秦军,起义军只好等待时机,以便扭转战局,夺取胜利。

(三)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了,他杀了宋义,自己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的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这也就是著名的“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自己的退路也没了,只能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拼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终于大败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让秦军一蹶不振。不久,秦就灭亡了。

从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四)垓下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汉王”。不久,项羽入咸阳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经多年鏖战,公元前202年,项羽东撤,刘邦看到灭楚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发兵追击项羽。在固陵(今河南淮阳)追上了楚军。

项羽是旷古少有的勇将,在败退的途中仍斗志不减。他趁刘邦的三路军队步调不一的机会勇敢反击,大败汉军。但固陵之战的胜利并没有扭转楚军在战略上的败局。刘邦调来韩信、彭越协力攻楚,迫使项羽率军退至垓下。

垓下是淮北平原上一个崛起的高岗,十万楚军被团团围困在这座高岗上,食物已经告罄,一筹莫展。那正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季节,忧心忡忡的项羽夜不能寐。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歌声随着寒风传到楚营,楚兵听到乡音都涕泣思归,不愿再战。项羽闻歌也惊诧不已:难道汉军已把楚国占领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歌唱楚歌呢?于是,项羽决定乘夜突围。他飞身跨上马,率领八百名精兵向南奔去。第二天黎明,刘邦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便命手下疾速追杀项羽。当项羽渡过淮河时,所带骑兵只剩下百余人。后因迷路,被汉军追及,又奋战一阵,甩掉追兵,来到东城。这时,他身边只剩下二十八人了,而汉军数千追兵马上就要尾随而至。

经过激烈拼杀,项羽策马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拢船靠岸,请他过江。项羽惭愧地说:“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呢?当初我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征,现在却无一生还,纵使江东父老可怜我而尊我为王,我还有何脸面见他们呢?”项羽面对滔滔大江,知道大势犹如流水,无可挽回,遂横剑自刎而死。

项羽死得英勇悲壮。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写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虽败,他那非凡的英雄气概和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建立的历史功绩,都将永远彪炳于中国军事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