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爱迪生自学成才的故事
11143800000030

第30章 快速生产战时物资

欧战对爱迪生企业的第一次影响,是石炭酸供应方面的问题。这种材料对于唱片的生产是不可或缺的。美国参战之初,爱迪生当时只剩下了十个星期的用量。爱迪生立刻动手把蓄电池用的镍工厂一部分改装为石炭酸制造工厂。

那时大家只知道石炭酸是从石炭提炼出来的焦油,再进行蒸馏制成,谁也不明白详细的方法和设备。

爱迪生仔细研究了五六种生产合成石炭酸的方法,最后将其选择范围缩小到两种,又亲自将两种方法拿到实验室实验,结果选定了硫酸工艺。爱迪生与他的药剂制造商协商,问他们是否愿意建造石炭酸厂,为他提供原料,如果愿意,将在何时供货。

这些制造商非常谨慎,因为建造这样的工程并无前例可循。爱迪生一再表示不会出现问题,一上马就能成功,没有发生故障的可能。

一家厂商表示可以在六个月内供货,一般的厂家表示要用七个月或八个月,甚至九个月的时间才能实现。多数制造商认为爱迪生的要求是不可能的。

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所以,我们不应有拖拉、懒惰的作风,否则将一事无成。爱迪生等不及,又亲自动手干起来。他组织了一个由他本人亲自率领的“日夜突击队”。

他聘请了40名化学家和绘图员,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们。然后,把这些人分成三组,三班倒换,每组工作八小时。他自己也住在实验室,与手下人一起讨论、修改方案,只要有可能,就逐项进行实验。

爱迪生不分昼夜地工作,困了就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睡一两个小时。40名工作人员仅用一个星期,便将计划全部完成。然后,爱迪生在离奥兰治不远的银湖选定了厂址,刻不容缓地破土动工。

新厂投产的第十八天,就生产了700磅石炭酸。接着产量迅猛上升,不久就超过了爱迪生唱片厂的需要,剩余产品被销到其它厂家。

成功带来的麻烦是他开始被掮客和代理人包围,争先恐后地要购买他的多余产品。其中有些人是需要苯酚制造药品,但也有些人却另有打算,因为苯酚可转为苦酸,而苦酸又是数种炸药的必要成分。

苯酚危机,当时只是此类化学药品危机的开端,接下去就是苯。爱迪生可以像解决输电问题那样随时解决战争期间的物资匮乏问题,于是,美国工业迫不及待地向他求援。

橡胶公司需要苯胺,不出几个月,爱迪生就从苯中提炼出这种物质。后来,又有人向他索求皮毛染色剂。这种被称为双胺染料的东西一直搞不到,就来打听爱迪生是否可以为他们生产一些,不久爱迪生给他们提供了全部染料。后来,有人要苯盐,他又为此建了一家工厂。爱迪生生产这些尚依靠进口的产品,几乎打破了德国在染料方面的垄断。多数愿意为世界万物提供灵丹妙药的圣贤既有智慧的一面,也有不足取的地方,爱迪生同样如此。有时,人们觉得他的讲话有不顾听众所好之嫌,尤其是在宗教问题上的表态,他内心总有两种倾向:寻求真理和避免得罪于人,总是在剧烈地冲突。

在他以往生活的六十多年里,似乎很少考虑到这一问题。然而,在1910年,他声称,上帝对他来说毫无意义,这使广大美国人为之一惊。在20年以后,当有人问到他“上帝”一词对他具有何种意义时,他回答得干脆:“什么意义也没有。”爱迪生太太听后赶紧补上一句,说,丈夫指的是那个单词本身,而不是该词所包含的思想。

战争爆发后,爱迪生曾遭到侨居美国的德国人的攻击,指责他的行为是“违反中立”的。其实,到这时为止爱迪生再中立不过了,他相信,美国只要拥有合适的武装,就不用担心受到攻击了。爱迪生常常直言不讳,于是有的记者说“甚至连爱迪生先生这样善于逻辑思考的思想家,也在卷入‘为和平不惜一切’的潮流之后变得糊涂起来。”然而,爱迪生仍主张建立纯粹用于防卫的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