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庄人生
11125700000023

第23章 人心与人欲(2)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照镜子,结果过不了多久,头发胡子长得像被抓后的萨达姆,谁也认不出他了。人人视之为恐怖分子,除之而后快。

这人没法,只好又站到了镜子面前。

镜子里伸出一个手来与他相握:“欢迎你回来,朋友!”

这人只好说:“随你怎么整吧。”

镜子认真地说:“我不是整你,是帮你恢复原样。”

于是镜子里又伸出一个手来,手里拿着剃须刀、肥皂。镜子很轻柔地帮这个人刮胡子,最后0K了,请这人看:“怎么样,伙计?”

这人眼睛一亮:“好年轻啊,好酷啊,这才是我。谢谢你,镜子。”

镜子也愉快地说:“没什么,只要你记得我。”

自己掌握生命的火候

火候一到,人生可以随意烹调。

老子说:“天下,神器也。”

这句话是说要做天下万国的王,就必须为神所悦纳,从而掌握神器(道)引领世界。

不但如此,天是一物,天下也是一物,天下本身是个大容器,一个大鼎,时间煮沸空间,生死烹调存在,万物莫不玩火自焚。

当此之时,谁能掌握火,谁就是王。

《圣经》上说:“万军之神啊,求你回转,从天上垂看,眷顾这葡萄树(生命树),保护你右手所栽的和你为自己所坚固的枝干。这树已经被焚烧,被刀砍伐。”

话说得很明白,问题的关键在于“回转”。回转就是仙家说的“丹成九转”,通俗点讲就是“回炉烧”,再通俗点讲就是“炒回锅肉”。

炒回锅肉的程序是先把肉煮熟,然后再切片爆炒,这样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人如果能把自己当回锅肉炒,一定可以被悦纳,可以为王。

苏东坡被贬官黄州,无聊得要死,心情烦躁。黄州当地人爱吃猪肉,但不是很会做。苏东坡闲来无事,自己试着烹肉吃,他把黄州产的猪肉用四川人的做法火烧来吃,谁知竟合成了奇特的美味,佛印和尚尝了尝,称赞这肉是“天下第一猪”。苏东坡见这和尚如此搞笑,哈哈大笑。黄州人本不知道苏东坡是谁,见他发明了这好吃的红烧肉,就把这道菜叫“东坡肉”。苏东坡大笑:“看来他们是想吃我的肉了。”

佛印和尚问苏东坡:“你是怎样烧出来的?”

苏东坡说:“观其火候,其味必美。我开三次锅,见锅里的肉成琥珀色,就可以吃了。”

苏东坡有了这烧红烧肉的功夫,慢慢悟出了做事要讲火候。渐渐地他不焦不躁了,虽被贬官,赛似神仙,把远在京城等着他死的那帮人气得要死。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论烹茶之道: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小人与君子的三次战斗

第一次,君子赢了。

君子左手拿棍子,右手拿风俗,对小人说:“你这小人,该死!该死!”小人没有办法,只好逃走。

第二次,小人赢了。

君子又左手拿棍子,右手拿风俗,对小人说:“你这小人,该死!该死!”

小人这次不干了,他也拿了根棍子与君子对打,又对君子手里的风俗说:“去你的吧!”

君子没招了,只好逃走。

第三次。小人赢了。

到了世界末日,君子与小人一起逃难。

小人到处找吃的,君子很久才放下面子去找吃的,没有小人找得多,找得好。君子一看不妙,来抢小人的东西。

小人捡起一根棍子说:“你这君子,该死!该死!”

君子太虚弱,就被打死了。

人意品

有瑕疵才是美玉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十二章》

难得的宝物妨害人的进步。越难到手的东西越没用,求完美就是求完蛋。求完美即自杀。世上只有百分百的石头,没有百分百的美玉。“美玉无瑕”是骗人的。连空气都有灰尘,你怎敢说你没有杂质?明白自己本来就“不纯”,你才能纯洁自己,解脱自己。

西晋左思写了一篇《三都赋》,自以为不错,当时的人却讽刺他,说他写的不成。

左思后来把文章给张公看。

张公说:“你写得太好了,可以与张衡写的《二京赋》齐名。但你的文章世人还不看重,要经过有名气的人包装才行。”

左思于是求当时的大名士皇甫谧帮忙。

皇甫谧见了左思的文章十分欣赏,就为他作了一篇序。

于是先前说他不行的人都说他好得不得了了。

你看,古人都懂得包装、炒作。要干事情就是要用手段!不用手段,你断不能彰显自己。

左思把自己展示了三次:

第一次乱展示,结果俗人不识货,大大地把他嘲笑了一通。

第二次他明白要给行家看。但光是行家欣赏不管用,要打入市场就要用市场手段,而不是用行业手段。我们不要大行家推荐,要大名家推荐,才是正道。

第三次左思就去找大名家了。大名家一提拔,他就出名了。

名气意味着认可。

名人所占资源极多。

你有好东西不要乱展示,要像左思一样才好。其实左思深知其道,当初他写《三都赋》,就是沾张衡《二京赋》的光。果然,大行家张公把他这点看出来了,才有了接下来的戏剧性情节。

左思是西晋屈指可数的大文学家,你看他都懂得跟风炒作、包装,你千万不要说他不纯,错!人无手段则其名不扬,其事不彰,其人无成!

明白自己本来就“不纯”,你才能真正纯洁自己,解脱自己。

人不怕不纯,就怕太纯。

水至清则无鱼。

你太纯了就固执,孔子说“无执”,佛家说“去掉执著”,都讲人不能太纯,才能最终纯起来。

太纯了为何有害?举个例子,希特勒忠于自己的理想,终生为之奋斗,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我的奋斗》,可以说是个很“纯”的人。这种“纯”害了他也害了世人,你说你还敢不敢太纯?

太纯了你就以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就听不进劝,那么很快你就完了。《红楼梦》上林黛玉早死,就因为一个“纯”字。

说白了,世上没有真正“纯”的人。

凡是太纯的人都有病,

凡是太纯的人都别有用心。

你看,这是纯吗?

你无须提防那些“很复杂的人”,你要提防那些“很纯的人”!

恐怖分子的信仰都是很单纯的!

我们不要这种纯,而要另一种“纯”。孔子把它叫“大同”,熊晋仁把它叫“太和境界”,指一种融通后的同一。虽是同一,却依然“和而不同”,因此可以于人无害,于己无损。太和境界中人人只有和气,无霸气,有给予,无掠夺。要成人之美,而不夺人之美。

把不纯的美玉砸碎,就成了纯粹的石头。

做美玉不如做石头。美玉只不过用于炫耀,石头却可以长久。

魔鬼说——

做人不如做强盗,做强盗不如做魔鬼。亲自做事不如驱使人做事,驱使人做事又不如搞破坏乐趣更大些。你只要跟我走,你就是单纯的!

天使说——

用我心里的善,成就外在的美。做事是我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做事,毋宁死!我通过做事做好我自己。我一心为他人时,我才是单纯的。凡事只为自己考虑,就收获有限。我以复杂至单纯,而不把单纯搞复杂。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十二章》

五颜六色的东西好看,看久了就眼花缭乱,就会瞎了你的眼睛。五音八调好听,听多了就会让你的耳朵聋。五味美食会彻底败坏你的口味。一天到晚东游西荡会让你的心发狂。难得的宝物会拴住你的脚。所以啊,圣人只吃有限的东西,不敢去享受无限的世界,因此要舍弃那些害人之物,只取身边之物。

“五色”,原指青、黄、赤、白、黑,老子代指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老子此处说的“色”,略同于释迦牟尼说的“色”,即色相,世界的表象。

“五音”,原指宫、商、角、徵、羽,老子借指世界上一切的噪声杂音。这个世界充满喧嚣,从早到晚只有吵闹。静音是真正的音。无乐是真正的乐。

“五味”,原指酸、苦、甘、辛、咸,老子从饮食滋味借指人生滋味,后世之人动不动就说“我吃过很多酸甜苦辣”即源于此。

“爽”,不是现在说的“爽”(爽快、舒服),而是指变味。太爽了就要变味。爽又通霜,指口生霜(疮)。

“难得之货”,指宝贝东西,包括人。

老子这段话在说好东西最会摧毁人。

不是用过度了会摧毁人,而是本来就会摧毁人。不管你用得过度,还是适度。最好是不用。少用少伤,不用就不伤。

但完全不用也不可能。老子既说“五味令人口爽”,又说要“为腹”,看来他的意思不是求没有,而是求少。无就是少。真正想达到“无”的境地不可能,因为你不是造物主,不能把自己变成没有。,但你可以少下去——通过不做的方式做好自己。

不要那些好东西、好事情,不要那完美。

完美不是美,完美是完。

为人处世要笨拙一点

物不而物,故能物物。

——《庄子·在宥》

笨拙者往往做事直奔主题,不取巧,所以有大巧。无锋芒,所以有大锋芒。说白了,一个太有心机的人让人觉得阴险,谁也不喜欢。他笨一点,就透明一点,透明一点,就开心一点。

处世乖巧者必是庸人。

真正大气而有大作为的人处事都很笨拙,在家被老婆骂,出门常常坐错车,办事老是丢三落四,常被人取笑为大笨蛋,但说来也怪,大笨蛋居然能办成很多大事,并且人们都喜欢他。

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笨拙者往往做事直奔主题,不取巧,所以有大巧。无锋芒。所以有大锋芒。

并且他自己很快乐。别人说他笨,他就以为自己真的很笨,于是傻笑,心里就更高兴了。傻人会傻乐,傻人有傻福。主要就是他的快乐比别人多一点,虽然他比别人可能吃亏得多,但吃亏是福,老吃亏也就不吃亏了,说不定还有赚。主要就是他心中无事,无机巧,不复杂,所以简单快乐。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也是聪明人,最后为聪明所误,一味争天下,一味与人钩心斗角,最后把自己累死了。如果诸葛亮老老实实在山上做农夫,就不至于死得那么惨。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是气死、累死、病死的。人的机心有限,人与人的斗争却是无限的,你赢了这一回,怎么能保证永远都赢?

今天中国社会出版社的两位编辑来我家借扫描仪,聊天时一位牟洁女士说她在做谋略方面的书,问我可有研究?我就把我刚出的一本讲《孙子兵法今用》给她看,并说:

“一般人讲的谋略是小谋略,都是讲如何通过钩心斗角战胜别人。而真正的‘谋略’不是为了取胜,而是为了求和,大家清静。胜负毫无意义,虽胜犹败,只有和棋才是真正的胜利。因为这样才不会有下一番反扑与争斗,可以腾出时间与精力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牟洁编辑表示赞同。类似的话我也曾对另一位朋友,研究中国文化的司马烈人老师讲过,他也认为有理。

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地方,也就是她最高明的地方、最有益的地方就在于“平和”。

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包括印度文化都是好斗的,只有中国文化既不伤人,也不受伤,所以能自身完美无缺,永远滋润国人的心灵。

中国文化中道家与儒家都很好,老子与孔子无区别,庄子与孟子是好友,都讲如何才使自己更好、更自由。墨家也很好,学佛家要小心一点,法家则不可学。

庄子学说简单清晰,易学易懂,他全书就讲如何才能获得自由境界——逍遥。这是诸子中最有现代色彩、最适合现代人学习的一派。

但他虽讲逍遥,却不务虚,非常踏实,就好比鲲要化为鹏,先要在大海里泡上很长一段时间。

庄子又教我们不要太巧,不要有机心,为人要笨拙一点,才会享受各种人生乐趣,确是金玉良言。说白了,一个太有心机的人让人觉得阴险,谁也不喜欢。你笨一点,就透明一点。透明一点,就开心一点。

谆芒教苑风

谆芒向东游,到海边遇上苑风。

苑风问:“去哪里?”

谆芒说:“去大海。”

苑风说:“为何要去大海?”

谆芒说:“大海被百川注入而不溢,又被人们不停舀取而不竭,境界很高,所以我想去游历。”

苑风说:“那你不去关心百姓吗?我希望听到圣人统驭天下的情况。”

谆芒说:“圣人统驭天下,使人人都能看清事情真相而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行为和说话人人都能自觉训化,此为圣治。”

苑风说:“请说德人。”

谆芒说:“安居无思索,行动无谋略,思想无美丑,得财物而不知从何来,饮食充足而不知从何出,财物共享,利益共得。”

苑风说:“请说神人。”

谆芒说:“乘驾光辉,不见形迹,一切由着性情,与天地共乐而不为万事所累。”

谆芒能把圣人、德人、神人三者的境界道出来,说明他已得道,所以弃天下而远游。最高的神人境界就是“不累”。

“不累”源于没有机心。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

去掉机心。

果然快乐。

庄子说:“物而不物,故能物物”,就是说不要老是用机心役使外物为自己服务,你无机心,才会领悟机锋何在,才能真正控制它们,而不被控制,才会自由。

笨拙一点,再笨拙一点,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已经拥有。你只需要享受现有一切就够了,你已有一百万何必再去争一分钱?

世间唯有失败好

失败让人痛苦,痛苦让人清醒,清醒让人行动,行动让人成功。总的来说失败让人清醒,做人最难得的是清醒。

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话让人很恼火。人如果追求一种所谓玄妙的境界,注定会吃大苦头。

世上全是笨道理,世人只有下死工夫,才能勉强活下来。

谁要是认为真有什么玄之又玄的东西,一定是自欺欺人。成功啊,幸福啊,这些好听的名词在骗谁。幸福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可以避免更大不幸。

成功是不存在的,人的一生除了失败还是失败,唯一的收获是对“我必失败”的清醒认识!

这道理实实在在,一点儿也不玄。一切玄之又玄的东西都是故弄玄虚,何足一哂。中国人在大门口爱搞一个遮挡视线的玄关,让人误以为里面很神秘,其实里面什么也没有!我在北京见过很多漂亮的玄关,转过去一看都是些破破烂烂的大杂院!

你看,所谓玄的东西就是这样。

玄,是为了遮丑而已。

凡是不能直接看、直接听、直接说的,都不是好东西。

人一坦荡,便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如果硬要选择,那么我就选择失败。且看成功者的样子:

成功者一:赚了大钱,每天挥霍享乐,天天如此,天天空虚,最后闹得连觉也不会睡了,只能依靠药物麻醉自己,这样算成功吗?

成功者二:得了大名,每天云里雾里,到处炫耀,生怕人不知。日久天长,弄得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这样算成功吗?

成功者三:情场得意,到处偎红倚翠,自认为此生必能风流死,谁知一转眼红颜消失,白骨堆来,这个世界赐给风流人的唯有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已。

可悲啊成功者,人一成功就死到临头了。

成功让人昏庸,失败让人清醒。

弘一大师晚年为自己取了一个号叫“二一老人”,为什么叫二一老人呢?意思是他享有两个一,这两个一取自一句宋诗和一句清诗,分别是苏东坡的“一事无成人渐老”,和吴梅村的“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两句诗弘一法师引以为知己,于是合二为一,为自己取了个号叫“二一老人”。这真是深入骨髓的清醒了。

读者诸君千万勿以为这太灰暗,灰暗中其实有光明。坑中之灰,不暗则不明。

弘一法师说:

“诸位要晓得:我的性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见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向善。

一个人如果事情做完满了,那么这个人就会心满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长他高我慢的念头,生出种种的过失来,所以还是不去希望完满的好。我近来,每每想到‘二一老人’这个名字,都觉得很有意味。”

弘一大师这番话是在南普陀寺对寺中僧众讲的。讲者娓娓道来,听者无不心生欢喜。这样真真切切的大实话,实在不多闻。

世上多一个老实人,地狱就少了糊涂鬼。有的人做人都不清醒,何况做鬼。

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指出人应在恰当时候隐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