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舰艇基础科技知识(下)
11115300000028

第28章 美国胜利级音响测定舰

1986年,美国海军订购了4艘胜利级音响测定舰(TAGOS-l9、20、21、22),于1991年8月至1993年7月间陆续服役。

胜利级设计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小水线面船型,也就是水下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对称的角雷状船体,提供的浮力约占船休总浮力的60~75%。

船体的水下部分一般布设燃油舱、淡水舱、压载水舱、推进器、传动机构以及鳍翼的控制装置。水上是高踞的平台结构,外形象长方形的“盒子”,其长宽比约为2.5,与同等排水量的单体船相比,甲板面积增大40~50%。这种结构使胜利级具有宽阔的甲板面积和宽敞的舱室容积,便于布设试验仪器,还可根据使命任务布置武器装备、机库、海洋监视设备、直升机及运输集装箱等。

从船体水下部分由“支柱”向上穿割水面,将船的上下两部分连成一个整体,支柱呈双凸、细薄,流线型截面。

胜利级的水线面就是这些支柱的横截面,水线面积相当于同等排水型常规单体船的四分之一左右。这就使得船不仅受波浪质点运动影响小,而且受到的扰动力也大为减少。

为了保证船的稳定性和适航性,船上多处采用了减摇鳍,对称分布在水下船体内侧的减摇鳍可控制船体在波浪中的运动和航行状态;尾部减摇鳍可以减缓在中、高速航行时船体的纵摇;船首内侧的“鸭”式减摇鳍进一步减小运动,控制纵倾、升沉、横摇幅度,改善了适航性。这样的船体结构使胜利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7级海况下能够保持正常航行,给拖曳声呐工作和声呐数据的处理都带来很大的好处。

此外,由于胜利级音响测定舰的水下船体被分割成数个水密隔舱,即使当船体破损时,仍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船的水上平台也具有较大的贮备浮力,能够支持船体漂浮,便于救援。

该级舰主要担负收集水下潜艇音响情报的任务,同时进行声学试验。试验要求该级舰能够在所有天气条件下进行长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

船上的拖曳线列阵声呐系统操作中心是测定船的中枢神经,由文职人员负责操作和维护。执行一次SURTASS任务一般持续60天,利用连接在1800米拖索后长约5000米的拖曳线列阵声呐收集水声音响数据。胜利级音响测定船与战术部队配合行动时,船上搭载的军事分遣队负责向舰队传送分析和报告数据。独立执行深海监视任务时,通过卫星特用于分析和报告的音响数据传送到岸上机构。这些舰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执行任务,确保美海军所有5个编号舰队的水下作战/反潜作战行动。

胜利级音响测定舰上使用两个基本数据采集系统:一个是中心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船体结构和系统的测量数据,处理船舶运动、水动力、船体结构以及耐波系统试验。另一个就是SURTASS,该系统是综合水下监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提供机动的侦察、跟踪和远距离监视潜艇的活动情况,这也是美国海军使用该级舰最重要的目的。

此外,舰上的外部精确时钟通过数据采集系统为测量工作提供时间同步;军用与商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用于海上精确定位、跟踪与操纵测量;多普勒测速仪用于在操纵期间决定风与洋流的效果;分布于船首和船尾的众多精确高效的传感器用于提供最初的水声数据。精确时钟、多普勒速度计程仪、过滤器、军用GPS均接收为数字信号,并由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

中央处理器置于设备间,具备在短时间内搜集,加工、存贮模拟数据及数宇数据的能力,向驾驶台传输数据,井从驾驶台接收数据。数据的传送既可采用收发分置方式,也可采用收发合一方式。试验中在驾驶台显示实时数据是相当有用的。所有技术人员均可参与数据采集过程,通过驾驶台上的计算机可实时地选择查看性能表数据通道,井将数据输人主采集计算机中。

“胜利”号曾分别于1991—1992年在北大西洋,1992—1993年在北太平洋进行了大量试验,并于1993年4月以在夏威夷的标准试验而告结束。这些最初的试验主要是为了检验胜利级自身的性能,如进行稳定性、耐波性、船体结构的测试,为美国海军下决心建造和应用更多的小水线面双体船提供技术支持。

其它研究成果也已经应用到例如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等舰艇上。完成了船体本身的测试试验后,胜利级的主要任务是在两洋区域进行水下潜艇音响情报收集工作。近年来,该级舰对我国华东、华南沿海和南沙群岛附近海区进行测量,活动相当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