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之时诱发。本病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支气管炎的发生原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为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肺气不得宣发而引起;另一由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肺气失其肃降而发生。临床上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亏耗。
“诊断要点”
1.症状
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较轻微的全身症状如鼻塞、喷嚏、咽痛、声嘶、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主要症状为咳嗽。开始为轻微刺激性咳嗽,少量粘液痰,继则痰量增多,可转为黄绿色粘液脓痰,偶见血痰,咳嗽常持续数周。
2.体征
两肺呼吸音增粗,散在干、湿性啰音。啰音的部位常不恒定,咳痰后可减少或消失。
3.理化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可轻度增加。X线胸片:可完全阴性,或肺纹理增粗。
“方一”猪胆牛肺丸
“来源”民间
“组成”猪苦胆1只,牛肺1具,川椒30克,蜂蜜适量
“功用”清热化痰。
“主治”适用于气管炎急性期已过,有热症,症见口干兼有粘性黄稠痰者。
“用法”将猪胆用低温烘干,研成细末,川椒研末,牛肺烘干研细,加蜜拌匀,做成丸。日服3次,每次6~10克。
“按”川椒对白喉杆菌、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二”紫苏天冬汤
“来源”民间
“组成”紫苏叶6克,天门冬、陈皮各9克,枇杷叶、桑白皮各15克
“功用”止咳化痰。
“主治”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
“按”方中紫苏叶宣肺化痰,枇杷叶、桑白皮、陈皮化痰止咳。
“方三”鱼腥奶桨汤
“来源”民间
“组成”鱼腥草30克,奶浆草、薄荷各6克,东风橘15克
“功用”清热养阴,化痰止咳。
“主治”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
“按”鱼腥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以及结核杆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有抗炎作用。
“方四”山大刀根汤
“来源”《常用中草药手册》
“组成”鲜大罗伞根(又名山大刀)30克
“功用”祛风除湿,消肿解毒。
“主治”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五”桔梗黄芩汤
“来源”民间
“组成”桔梗3克,黄芩、紫苑各5克,忍冬藤6克,甘草1.5克
“功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按”方中桔梗、紫苑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忍冬藤、黄芩清热解表。
“方六”酸浆果皮汤
“来源”民间
“组成”酸浆果皮(又名灯笼草果)5~7个,陈皮9克,冰糖30克
“主治”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功用”止咳化痰。
“用法”水煎代茶饮。
“按”陈皮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陈皮醇提取物(川陈皮素等)可扩张支气管而平喘。
“方七”贝母麻黄散
“来源”民间
“组成”贝母、麻黄各60克,五味子、桔梗各30克,马兜铃150克
“功用”清热止咳化痰。
“主治”用治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服2次,白开水送服。
“按”方中麻黄、桔梗、贝母宣肺化痰止咳。
“方八”坛紫菜汤
“来源”民间
“组成”坛紫菜、远志各15克,牡蛎30克
“功用”清热化痰。
“主治”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用法”将上三味放入砂锅,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早、晚分服。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特征,常于气候变冷时反复发作。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临床上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单纯型、喘息型二型。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三期。本病属中医学的“咳嗽”“喘证”等范畴。
“诊断要点”
1.症状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喘息症状,每年发作3个月以上,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以长期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为特点,感冒常为诱因。
2.体征
急性发作期多可闻干性及湿性啰音,肺底居多;喘息型者多有哮鸣音;合并肺气肿甚至肺心病出现相应体征。应排除支气管扩张症、咳嗽型哮喘、返流性食管炎等引起慢性咳嗽疾病。
3.理化检查
X线胸片早期无异常,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肺纹理增多、紊乱、扭曲、变形。合并感染时支气管周围有片状模糊阴影。肺功能检查早期多正常,急性发作期或病程较长者多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合并肺气肿时残气量增多,晚期可出现肺弥散功能障碍。
“方一”百部汤
“来源”民间
“组成”百部20克
“功用”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2次,合并药液6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以白糖或蜜糖矫味。10天为1个疗程。
“按”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入肺经。现代研究表明,百部煎剂及酒浸剂对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皮肤病真菌等有抑制作用。
“方二”全蝎汤
“来源”民间
“组成”全蝎1只
“功用”止咳化痰。
“主治”用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煎服。
“方三”野菊一点红汤
“来源”民间
“组成”野菊30克,一点红、地丁草、白茅根各15克,金银花藤30克
“功用”清热活血,止咳化痰。
“主治”用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
“按”方中野菊、一点红、地丁草、白茅根、金银花藤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方四”佛耳地龙散
“来源”民间
“组成”佛耳草、地龙各15克
“功用”止咳化痰。
“主治”用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共研为末,分2包,开水冲服。日服2次,每次服1包。
“按”广地龙次黄嘌呤具有显著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拮抗组织胺及毛果芸香碱对支气管的收缩作用。
“方五”花生衣汤
“来源”民间
“组成”花生仁红衣60克,糖适量
“功用”止咳化痰。
“主治”用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文火煎约10小时,滤去衣,加糖。分2次服。
“方六”干姜苏叶汤
“来源”民间
“组成”干苏叶90克,干姜60克
“功用”温肺止咳化痰。
“主治”用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间隔3天再服第2疗程。
“疗效”有效率可达80%。
“按”苏叶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本品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方七”南瓜蒸五味子
“来源”民间
“组成”桃南瓜1个,五味子3克,冰糖适量
“功用”敛肺止咳化痰。
“主治”用治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挖去种子,装入五味子、冰糖,蒸半小时,取出五味子,每日服1个。
“按”五味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
“方八”乌梅粥
“来源”民间
“组成”乌梅10克,大米30~50克,冰糖15克
“功用”敛肺化痰止咳。
“主治”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乌梅煎水去渣,大米加冰糖煮粥吃。
“按”乌梅对多种致病菌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并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并伴有气腔壁膨胀、破裂而产生的一种慢性肺部疾患。临床上主要以喘息、气急,活动后明显或加剧为特征。本病属于中医学“喘证”、“肺胀”范畴。
“诊断要点”
1.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原有咳嗽、咳痰的基础上出现渐重的呼吸困难、气短,进一步可见胸闷、气急,甚则紫绀、头痛、嗜睡、神志恍惚等。
2.体征见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肺浊音界下降,心音遥远,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并发感染时,肺部可有湿啰音及干啰音。
3.X线可见:肋间隙增宽,两肺野透亮度增加,肺血管纹理外带纤细、稀疏、变直,内带增粗、紊乱。
4.肺功能检查:残气容积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增加,大于40%。
5.除外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自发性气胸、肺部急性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方一”党参茯苓汤
“来源”民间
“组成”党参、茯苓各15克,白术、法半夏各9克,炙甘草、陈皮各6克
“功用”益气补肺。
“主治”肺气虚弱型肺气肿、慢性气管炎、病后虚弱、面色苍白、气短喘促、声低懒言、乏力自汗、咳嗽无力、痰稀白、易感冒等。
“用法”水煎服,上、下午各服1次,每日1剂
“按”方中党参、茯苓、白术补益脾肺,半夏、陈皮化痰止咳。
“方二”桑白皮汤
“来源”《审视瑶函》
“组成”桑白皮6克,麻黄、桂枝各4.5克,杏仁14粒(去皮),细辛、干姜各4.5克
“功用”清肺利湿。
“主治”适用于水饮停肺,胀满喘急之阻塞性肺气肿。
“用法”上药加水煎服。
“按”方中桑白皮、杏仁化痰止咳,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温肺化饮。
“方三”苏子瓜蒌汤
“来源”民间
“组成”苏子(包煎)、当归、沙参、瓜蒌皮各12克,五味子6克,沉香3克(刮为末,分3次冲服)
“功用”化痰止咳,降气平喘。
“主治”主治阻塞性肺气肿。
“用法”水煎服。
“按”苏子、瓜蒌皮化痰止咳,五味子、沉香降气平喘,佐以沙参、当归滋阴补肺。
“方四”桃红汤
“来源”民间
“组成”桃仁、红花、川芎、杏仁各50克,当归、赤芍、麻黄、车前子各75克,百部60克
“功用”活血化瘀,宣肺化痰。
“主治”主治阻塞性肺气肿。
“用法”水煎服,分早、中、晚饭后各服1次,连服2个月为1疗程。
“按”中医辨证认为,慢阻肺的基本病理是肺气虚夹痰浊,气虚推动血行无力,则会致瘀,痰浊蕴肺,肺失肃降,亦可致瘀。因此,采用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宣肺化痰治疗慢阻肺,临床症状及肺通气功能均得到改善。
“方五”清热化痰冲剂
“来源”刑淑丽,中国中医急症,1994,(4):150.
“组成”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茅根各30克,黄芩、陈皮、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大贝、桔梗各10克,生地、麦冬各15克,甘草6克
“功用”活血,清热,化痰。
“主治”主治慢阻肺急性感染。
“用法”上药共研末,分装为6袋。每日3次,每次2袋,冲服。
“按”本方增强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其吞噬消化等作用。并能使其数量明显增多,从而提高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达到祛除病邪,消灭病菌的目的。
“方六”款冬花蜜
“来源”《老年病食疗与宜忌手册》
“组成”款冬花15克,蜂蜜20克
“功用”润肺降逆。
“主治”老年人肺气肿。
“用法”将款冬花洗净,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蜂蜜再煮片刻,拌均匀即可饮服。
“方七”川贝炖蜂蜜
“来源”《老年病食疗与宜忌手册》
“组成”川贝母12克,蜂蜜20克
“功用”润肺下气。
“主治”老年人肺气肿。
“用法”将川贝洗净,加适量水与蜂蜜一起炖服。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支气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为基本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于12岁以前起病,男孩多于女孩,好发于秋冬季节,寒冷地带高于温暖地区。本病属中医学“哮喘”、“哮证”范畴。
“诊断要点”
1.发作前多有胸闷,呼吸不畅,鼻痒,连声喷嚏等先兆症状。
2.出现发作性的气喘、咳嗽,有明显呼气性呼吸困难,夜间多见,患者往往取坐位,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严重者出现紫绀、大汗淋漓。
3.既往发作时,应用平喘药物有效。
4.双肺出现不同程度的哮鸣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也可闻及。长期发作者可有肺气肿征,合并感染时干湿性啰音并存,影响回心血量时可出现奇脉,但有时哮喘严重发作,气道通气量剧降,哮鸣音反而减少,甚至出现“沉默肺”。
5.部分病人可发现诱发哮喘发作的过敏源如花粉、动物皮毛、螨、药物、化学物质。
6.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7.发作时嗜酸粒细胞增高,并发感染时白细胞增高,痰可出现尖棱结晶和透明的哮喘珠。
“方一”二母粉
“来源”民间
“组成”贝母、知母各等份
“功用”止咳化痰。
“主治”治疗支气管哮喘。症见黄痰而稠,不易咳出,或有发热作喘。
“用法”将二药物共研末。白开水送服。每日2次,每服10克,连服7日。
“按”方中贝母、知母清热化痰止咳。
“方二”白矾贝母蜜丸
“来源”民间
“组成”白矾15克,贝母50克,蜂蜜适量
“功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用治咳喘。
“用法”将上二药物共研末,用蜜调制成丸,每丸10克重。每日2次,每服1丸,白开水送服。
“按”贝母有祛痰镇咳作用。
“方三”乌贼骨地龙散
“来源”民间
“组成”乌贼骨、地龙各60克,百部15克,白糖120克
“功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多痰。
“用法”上药共研成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3次。
“按”方中地龙清肺平喘,百部、乌贼骨化痰止咳平喘。
“方四”冰糖豆腐羹
“来源”民间
“组成”豆腐、冰糖、青葱各适量
“功用”止咳定喘。
“主治”治疗支气管哮喘。
“用法”用青葱管纳入冰糖,放在豆腐里,上锅蒸至冰糖溶解,青葱浸出液后,便可趁热吃豆腐并饮汤。
“方五”丝瓜藤汁
“来源”民间
“组成”丝瓜藤
“功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治咳喘。
“用法”取离地面3~4尺处的丝爪藤,剪断,断端插入瓶中,鲜汁滴入瓶内,一天可集汁液500毫升。每次口服30毫升,1日3次。
“方六”南瓜膏
“来源”民间
“组成”南瓜5个,鲜姜汁10毫升,麦芽1500克
“功用”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专治哮喘。
“用法”将南瓜去籽,切块,入锅水煮极烂为粥,用纱布绞取汁,再将汁煮剩一半,放入姜汁、麦芽,以文火熬成膏,每晚服100克,严重患者早晚服用。
“疗效”效果极佳。
“方七”冰糖车前草汤
“来源”民间
“组成”鲜车前草60克,冰糖30克
“功用”清肺化痰止咳。
“主治”用治痰咳、喘促,咯血。
“用法”炖服,频饮。
“按”方中车前草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喘。
“方八”参芪汤
“来源”民间
“组成”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药、大红枣各等份
“功用”补肺益气,止咳平喘。
“主治”用治肺气虚弱咳喘。
“用法”水煎服。日3次。
“按”方中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药益气健脾,补益肺气。
肺炎
肺炎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肺实质急性炎症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肺脏直接与外界相通且为血液循环必经的重要器官,因而易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而发病。肺炎病因分为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原虫等。病变的解剖分布分为大叶性、肺段性、小叶性和间质性肺炎。临床诊断宜将两者结合起来。本病一般属于中医学“风温”、“咳嗽”等的范畴。
“诊断要点”
1.症状可见发热、恶寒或寒战、咳嗽、咯痰、胸痛、气促以及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衰竭等不同程度的毒血症状。
2.肺炎种类繁多,应结合X线检查和实验室痰液涂片、痰培养及免疫血清试验等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3.本病应与肺结核、肺部肿瘤、肺梗塞、肺脓肿等鉴别。
“方一”麒麟菜汤
“来源”民间
“组成”麒麟菜、海带各30克,贝母9克
“功用”清肺祛痰。
“主治”治疗感染性肺炎。
“用法”将上三味放入砂锅内煎煮,取汁去渣,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
“按”贝母有镇咳作用和祛痰作用。
“方二”昆布海带根汤
“来源”民间
“组成”昆布、海带根各30克,知母15克,桔梗、浙贝各10克
“功用”清热化痰止咳。
“主治”治疗肺炎、支气管炎。
“用法”上药连煎2次,2次煎液混合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按”方中知母、桔梗、浙贝清肺化痰,昆布、海带消痰利水。
“方三”山苦荬汤
“来源”民间
“组成”山苦荬9克
“功用”清热解毒,泻肺火。
“主治”用治疗肺炎。
“用法”水煎服。
“方四”大青叶汁
“来源”民间
“组成”大青叶60克,芦根30克,猪胆汁20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生津。
“主治”此方适用于大叶性肺炎。
“用法”将前两味药水煎,取汁,用此汁冲服猪胆汁5克。每日2次。
“按”方中大青叶、猪胆汁清泻肺热,芦根清热凉血生津。
“方五”贝母甘草散
“来源”民间
“组成”川贝母30克,甘草15克,硼砂9克
“功用”清热凉血。
“主治”大叶性肺炎。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
“按”贝母有镇咳作用,川贝流浸膏,川贝母碱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
“方六”白茅根汤
“来源”民间
“组成”白茅根10克,甘草6克,麦冬10克,桑白皮10克
“功用”清热平喘,养阴生津。
“主治”大叶性肺炎。
“用法”水煎服。
“按”方中桑白皮清热化痰,甘草、麦冬养阴生津,白茅根清热利水。
“方七”鳗鱼羹
“来源”民间
“组成”鳗鱼数尾,食盐少许
“功用”健脾和胃,益肝肾。
“主治”慢性肺炎。
“用法”选活大鳗鱼数尾,清水洗净,先煮沸清水,将活鳗鱼投入,加盖,煮2~3小时,待鳗鱼浮于水面,取油加食盐少许,每次服半匙,每日2次。饭后服用。
“方八”银杏
“来源”民间
“组成”银杏适量,麻油适量
“功用”健脾化痰,理气定喘。
“主治”慢性肺炎。
“用法”将银杏壳剥去,置于罐中,麻油煎沸冲之,封罐埋于地下2尺深处。1日后食用。每次4粒,1日2次。用温水冲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本病较为常见,多发于4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本病分为缓解期和急性加重期。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导致肺、心功能衰竭。临床上以反复咳嗽、喘息、咯痰、水肿、紫绀等为主要特征。本病一般属于中医学“喘证”、“痰饮”、“心悸”、“水肿”、“肺胀”等病范畴。
“诊断要点”
1.有慢性咳嗽、咳痰、气喘等肺、胸疾病史,出现心悸、纳差、少尿、发绀、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
2.明显肺气肿征,剑突下心脏搏动明显,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率增速;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及腹水。
3.X线表现胸肺慢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和右室增大。
4.心电图表现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右室肥大,肺性P波等。
5.超声心动图示右室流出道增宽,右室肥大、肺动脉内径增大等。
“方一”人参苏叶汤
“来源”民间
“组成”人参3克,苏叶6克,前胡10克,桔梗6克,枳壳6克,葛根10克,陈皮10克,半夏6克,云苓10克,甘草3克,麻黄6克,杏仁6克,旋覆花6克
“加减”若胸满痰多加瓜蒌15克、远志15克、硼沙3~6克;高烧咽痛者,加板蓝根15克、穿心莲15克;胃胀恶呕者,加川朴10克、卜子10克、佩兰10克;大便秘结者,加元明粉3克、胖大海10克;支气管痉挛者,加全虫6克、僵蚕6克。
“功用”宣肺散寒平喘。
“主治”适用肺心病继发上呼吸道感染初期。有咳喘气短、吐白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弦滑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方中麻黄、苏叶散寒宣肺,杏仁、旋覆花、半夏、桔梗、前胡化痰平喘,枳壳、陈皮理气,佐以人参、云苓健脾化痰。
“方二”黄芪玉竹片
“来源”民间
“组成”太子参9克,黄芪15克,玉竹9克,附片6克,补骨脂9克,淫羊藿15克,丹参、赤芍各9克,红花6克,虎杖15克
“功用”补脾肺肾,活血。
“主治”适用肺心病之虚症期,有咳喘气短者。
“用法”制成糖衣片,每次0.3克,每次6片,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
“按”方中黄芪、太子参、玉竹补益脾肺,补骨脂、淫羊藿补肾,佐以丹参、赤芍、红花活血。
“方三”当归丹参散
“来源”民间
“组成”党参9克,当归24克,丹参、生乳香、百部各15克,琥珀9克,肉苁蓉15克,紫河车9克,鼠妇虫24克
“功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适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
“用法”共研细末,分成90包,每日3次,每次1包,温开水送服,30天为1疗程。
“方四”冬花杏仁汤
“来源”民间
“组成”冬花、杏仁、百部、甘草、麦冬、紫菀、桔梗各10克,地龙、丹参、赤芍各12克,蒲公英、知母、黄芩各15克,瓜蒌20克
“功用”清热止咳,化痰平喘。
“主治”适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每15~20天为1疗程。
“按”方中黄芩、蒲公英、知母清热,冬花、杏仁、百部、紫菀、桔梗、瓜蒌清肺止咳化痰,佐以丹参、赤芍活血祛瘀。
“方五”麻黄杏仁汤
“来源”民间
“组成”麻黄10克,杏仁6克,石膏30克,甘草6克,芦根30克,前胡10克,白前10克,牛蒡子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双花10克
“加减”若咳血者,加生地榆10克、小蓟15克、儿茶6克、青黛10克;若痰脓腥臭者,加鱼腥草30克、白头翁10克、蒲公英30克;咯血、咯脓臭痰去麻黄;若脉律不齐者,加冬虫草10克、明党参6克、毛冬青10克。
“功用”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主治”用于肺心病呼吸道感染加重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按”方中麻黄、前胡、白前、牛蒡、杏仁宣肺解表止咳,石膏、黄芩、连翘、双花、芦根清热解表。
“方六”沙参黄精汤
“来源”民间
“组成”南沙参50克,黄精、苏子、赤芍各30克,木蝴蝶10克,地龙12克,制南星、葶苈子各15克,黄芩30克,甘草15克,沉香6克(为末,分6次冲服)
“功用”补益肺气,化痰平喘。
“主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用法”水煎服。第一次加水适量,煎沸15分钟后取汁;再加水适量煎沸20分钟取汁;再加水适量煎沸25分钟取汁。3煎药汁合在一容器内振摇后分6次服。
“按”方中南沙参、黄精补益肺气,南星、葶苈子、苏子、木蝴蝶、黄芩清热化痰平喘,佐以沉香理气,赤芍、地龙活血。
“方七”茯苓白术汤
“来源”民间
“组成”茯苓15克,明党参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3克,炙麻黄10克,附子10克,细辛3克
“加减”随症加减。
“功用”蠲饮除痰,补益心肺,化瘀。
“主治”本方适用肺心病兼心功能不全为主者。症见咳逆倚息不得卧、心悸气短、胸闷胁痛、浮肿、尿少、口唇发绀、舌紫暗或有瘀点等。
“用法”水煎服,1日2次。
“按”方中麻黄、细辛宣肺化饮祛痰,茯苓、明党参、白术健脾化痰,附子补火助阳,有强心作用。
“方八”牛膝二地汤
“来源”民间
“组成”牛膝10克,寸云10克,熟地15克,杜仲10克,黄柏6克,五味子6克,当归6克,枸杞子10克,山萸10克,山药10克,云苓15克,泽泻6克,丹皮6克
“功用”补益心、脾、肾,止咳祛痰。
“主治”用于脾肾两虚型心功能不全。症见咳嗽气短、活动后加重、浮肿、尿少、食少肚胀、面色苍白,舌淡胖嫩、苔薄白,脉沉弦或脉律不整。
“用法”水煎服,1日2次。
“按”方中牛膝、杜仲、山萸、枸杞子、熟地补益心肾,寸云、山药、云苓健脾,佐以泽泻、丹皮、黄柏防止补益太过,五味子止咳平喘。
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病证。患者以头痛、眩晕为主症,属中医学“眩晕”范畴。晚期常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是中风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成人每隔两周测上壁血压1次,连续3次收缩压≥140㎜Hg或(和)舒张压≥90㎜Hg,便可确诊为高血压。血压高而见头痛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口苦,面红目赤者多为肝阳上亢;胸脘痞闷,泛恶呕吐者多为痰湿内蕴,以邪实为主;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者为肾阴不足;兼面色白,畏寒肢冷、气短乏力者为阴阳两虚,以本虚为主。头痛眩晕时发时止,情绪紧张或劳累后血压上升,休息后可降低者病势较缓;血压突然或持续升高,头痛剧烈,视物昏花,恶心呕吐或手足麻木,四肢抽搐者病情危重,当积极抢救。
“方一”半夏白术天麻汤
“来源”民间
“组成”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陈皮6克,茯苓20克,甘草6克,车前子10克(包煎),川贝母10克,焦三仙6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功用”健脾和胃,祛痰化湿
“主治”痰湿中阻型高血压。
“用法”水煎服,1日1剂,10剂1疗程。
“方二”生花生
“来源”民间
“组成”生花生米(带衣者)半碗,醋适量
“功用”清热,活血。
“主治”治高血压。
“用法”用好醋倒至满碗,浸泡7天。每日早晚各吃10粒。血压下降后可隔数日服用一次。
“按”该方可保护血管壁,对阻止血栓形成有效。
“方三”藕节汤
“来源”民间
“组成”藕节3个,荞麦叶50克
“功用”除热清积,化瘀止血。
“主治”用治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出血。
“用法”水煎服。
“方四”猪腰杜仲汤
“来源”《偏方大全》
“组成”猪腰子250克,杜仲15克,豆油250克,葱30克,姜、蒜、白糖、酱油、料酒、盐、花椒、淀粉适量
“功用”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
“主治”高血压病。
“用法”①猪腰子从中间平剖成两半,除去脂臊后切成片,用刀划成小方格,再切成条、葱、姜、蒜切成小片。②用刀刮去杜仲的粗皮,洗净后切成条,放炒锅内,加凉水70毫升,中火煎煮,水沸后30分钟滤去渣,取汁约50毫升备用。③取10克淀粉放碗内,加25毫升杜仲汁、料酒、盐,放入切好的猪腰拌匀;另一碗放入白糖、酱油,醋及余下的淀粉、杜仲汁调匀。④炒锅置旺火上,放油烧至冒青烟时,先下花椒,然后放入葱、姜、蒜片及猪腰,快速翻炒约半分钟,倒入调好的汁,再翻炒几下出锅装盘。
“方五”瓜皮草决明汤
“来源”民间
“组成”风干西瓜皮30克,草决明15克
“功用”清热散风。
“主治”用治高血压。
“用法”加水煎汤,代茶饮。
“按”草决明有降压、利尿作用,还能降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方六”海蜇皮丝
“来源”民间
“组成”菠菜根100克,海蜇皮50克,香油、盐、味精适量
“功用”平肝,清热,降压。
“主治”可解除高血压之面赤、头痛。
“用法”先将海蜇洗净切成丝,再用开水烫过,然后将用开水焯过的菠菜根与海蜇加调料同拌,即可食用。
“方七”柠檬汤
“来源”民间
“组成”柠檬1个,马蹄10个
“功用”滋阴平肝。
“主治”高血压或心肌梗死。
“用法”水煎,可食可饮,常服有效。
“方八”桑树根汤
“来源”民间
“组成”桑树根100克
“功用”平肝降压。
“主治”高血压。
“用法”加水8碗煎至1碗服。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多种原因所致的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及传导性异常而使心脏收缩的频率或节律发生异常。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甚多,如心肌本身的病变、电解质紊乱、药物、缺氧、情绪激动、吸烟、喝浓茶、咖啡或酗酒等。临床上可表现为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两种类型。有些心律失常如轻度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期前收缩并不影响健康,但有些心律失常如快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可严重降低心脏搏出量,使血压下降,从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量,使患者感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而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有致命危险,需立即抢救。心律失常的脉象主要表现为数、迟、疾、促、结、代等,属于中医学“惊悸”、“怔忡”范畴。
“方一”生姜当归汤
“来源”民间
“组成”当归、生姜各75克,瘦羊肉1000克,大料、桂皮少许
“功用”养血安神。
“主治”对于心动过缓,病窦,传导阻滞者效果好。
“用法”文火焖至肉烂熟,去药渣,食肉服汤,每次适量。
“方二”生地麦冬汤
“来源”民间
“组成”生地10克,麦冬12克,沙参9克,百合12克,山萸肉9克,酸枣仁10克,丹参、苦参、川连、茶树根各9克
“加减”神疲气短,合生脉散;耳鸣、腰酸腿软,加熟地、制首乌、枸杞、桑寄生;面赤烦热、手足心热、盗汗,加知母、黄柏、丹皮、玄参、龟板;失眠、头痛、目眩、脉细弦促,加白芍、钩藤、蝉衣、明天麻、龙骨、牡蛎;舌质黯红,加红花、益母草、赤芍。
“功用”本方滋肾养心宁神
“主治”适用于因心肾阴虚所致的心律失常,症见心悸,头晕,视物模糊,口干,口苦,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促而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三”南星半夏汤
“来源”民间
“组成”竹沥、半夏各12克,胆南星6克,天竺黄9克,竹茹、川连各10克,山豆根12克,石菖蒲、朱茯神、炙远志各9克
“加减”若气短,加太子参。
“功用”化痰通窍,清热安神。
“主治”用于心律失常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四”黄芪党参汤
“来源”民间
“组成”黄芪、党参各10克,黄精12克,炙甘草6克,丹参9克,赤芍、红花各6克
“加减”若胸痛明显加桂枝、附片、党参改人参;舌红少津,加玉竹、生地、麦冬。
“功用”活血养血安神。
“主治”适用于脉虚无力,有歇止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方五”甘草桂枝汤
“来源”民间
“组成”炙甘草15克,桂枝9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茯苓9克,远志9克,菖蒲6克,生地9克,阿胶9克
“功用”补气敛阴,益气养血。
“主治”用于心律失常。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赤芍红花汤
“来源”民间
“组成”当归、赤芍各10克,红花、丹参、琥珀、广郁金、檀香、川芎各6克
“加减”若口粘、苔浊腻,加法半夏、苍术、白术、甘松、石菖蒲;胸痛明显,加失笑散、延胡索;情志不舒、胸胁闷痛,加柴胡、枳壳、香附、白芍。
“功用”理气,活血,调脉。
“主治”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心律失常。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七”人参汤
“来源”民间
“组成”人参3~5克
“功用”益气养心。
“主治”本方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
“用法”水煎饮汤食参,亦可用人参片适量嚼服,每日1~2次。
“方八”苦参甘草汤
“来源”民间
“组成”苦参、鹿衔草、炙甘草各10~15克
“功用”清心安神。
“主治”本方用于早搏。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血供不足的发展速度不同,本病可分为五种临床类型:
1.隐匿型冠心病:病人无明显心绞痛症状,偶有胸闷或心悸气短的感觉,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改变。病理学检查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此型冠心病多属中医学“胸痹”的气滞型、血瘀型、痰阻型。
2.心绞痛型冠心病: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时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病理学检查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此型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胸痛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心肌缺血性坏死所致,此型相当于中医学的“真心痛”。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引起,此型属于中医学“水肿”和“心悸”范畴。
5.猝死型冠心病: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所致。此型属中医学“厥脱”证范畴。
“方一”参七散
“来源”《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盛国荣方)
“组成”西洋参、川三七、鸡内金各等份
“功用”益气活血。
“主治”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瘀浊留滞者。症见头晕耳鸣,口干,腰酸腿软,夜尿频数,心悸气短,胸闷,或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暗,夜卧不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红无苔,脉沉细数无力,尺寸脉弱。
“用法”以上3味各研细末,装瓶内备用。每日3次,每次2克,空腹温开水送下。
“按”方中西洋参补益气阴,三七活血化瘀,鸡内金消食助运。
“方二”二参汤
“出处”《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组成”党参20克,丹参20克
“加减”气虚甚者,党参改为红参,或加大党参用量,并酌加黄芪、太子参;气阴两虚者,党参改为西洋参,并酌加麦门冬、玉竹;血瘀为主者,可加大丹参用量,并酌加当归、三七粉;血瘀气滞者,加降香、川芎;气滞郁热者,加黄连、竹茹;血虚者,加枣仁、白芍、枸杞子;阴虚阳亢,风上扰者,加白芍、石决明、生牡蛎、菊花;肝肾不足者,加桑椹、黑芝麻、枸杞子;痰湿阻络者,加陈皮、半夏、茯苓、薏苡仁。
“功用”养心活血。
“主治”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症见胸痛,胸闷,心悸,心慌,舌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或涩等。
“方解”古有二参丹,由人参和丹参组成。以人参养心,丹参活血,共奏养心活血之功。可用于心气心阴不足,心血瘀阻引起的心悸、胸闷、胸痛诸症。本方之二参汤以党参代人参,其作用仍为养心活血。因其价廉故可广泛应用。
“用法”常规煎服。
“方三”桂附汤
“来源”《冠心病良方》
“组成”附子60克,肉桂30克,冰片10克,麝香0.15克,人参30克,三七30克
“加减”气虚甚者,应加人参用量,并酌加黄芪、太子参;血瘀为主者,可酌加丹参、当归、三七粉;血瘀气滞者,加降香、川芎。
“功用”养心益气,活血化瘀。
“主治”治疗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有较好疗效。症见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为甚,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
“方解”附子、肉桂属大热之品,功能补肾壮阳,人参补气益阴,三七活血化瘀,麝香、冰片开窍醒神,活血散结,全方共奏养心益气,活血化瘀之功。
“用法”以上各药研为极细末,拌和均匀后装入胶囊中,每个胶囊装生药1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克。
“方四”丹参饮子
“来源”《冠心病良方》
“组成”柴胡6克,陈皮6克,丹参32克,合欢花15克
“加减”血瘀为主者,可加大丹参用量,并酌加当归、三七粉;气虚甚者,酌加黄芪、太子参;气阴两虚者,可酌加西洋参、麦门冬、玉竹;血瘀气滞者,加降香、川芎;气滞郁热者,加黄连、竹茹。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适用于冠心病所致头晕、胸闷、心悸、心慌、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为甚等症。
“用法”水煎服。4味药先用水浸透,然后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30分钟。每日服3次,每次50毫升。
“按”方中重用丹参以活血,余下3味均有明显的理气宽中作用。
“方五”延胡川楝汤
“来源”《中国民间验方大全》
“组成”延胡索30克,川楝子30克
“加减”寒证较显著者加附子10克、干姜6克;伴血瘀表现者加当归15克、丹参10克。
“功用”行气止痛。
“主治”本方适用于心前区疼痛、胸闷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方中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川楝子行气止痛,两药合用止痛之力增强,故能止痹痛。
“方六”首乌玉米粥
“来源”《中国民间验方大全》
“组成”何首乌100克,玉米面50克
“加减”津液不足,口干舌燥之症甚者,常加桑椹、麦冬、玉竹、石斛、天花粉;若心阴虚甚,盗汗心烦,加麦冬、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
“功用”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主治”治疗胸痹心痛证属心肾阴虚者。症见头晕耳鸣,面红目赤,口干舌燥,性急易怒,腰酸腿软,大便干结,夜尿频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
“用法”将玉米面炒黄与研好之何首乌细末混合。每日3次,空腹服用,每次2~3克。
“按”方中何首乌能补血养肝,益精固肾,乌须发,强筋骨。
“方七”菊花山楂茶
“来源”《中国民间验方大全》
“组成”菊花3克,生山楂片15克,草决明15克
“加减”兼见血虚而视力减弱者或加当归、白艾或菊花;兼耳聋者加磁石、葛根;兼肾阳虚者加肉桂、附片、巴戟天。
“功用”益阴制阳。
“主治”治疗胸痹心痛证属阴虚阳亢者。症见心痛胸闷,烦躁不安,易于激动,头痛且晕,肢麻面赤,烦热口干,舌质红或紫暗,苔薄黄,脉细弦有力。
“方解”方中菊花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之效明显,配伍草决明清热明目,山楂调胃行气止痛,全方共奏益阴制阳止痛之功。
“用法”药入保温瓶,用沸水冲泡半小时。频频饮用。每天1次,连服15~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