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
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有《孟浩然》集。
“译文”
春天的晚上,正是酣睡的好时机,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听得窗外到处是鸟儿的鸣叫声。想起昨天晚上仿佛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道花凋谢了多少。
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原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译文”
我到洛阳拜访才子袁拾遗,他却获罪流放到大庾岭。听说那里梅花开得很早,哪里能比得上故乡洛阳的春色呢!
送郭司仓
王昌龄
“原文”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作者”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进士。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成优点:言少意多,而耐咏和思索。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译文”
春夜的淮水碧波荡漾,我再三挽留即将远去的郭司仓。然而客人难留,只有明月追随他而去,我的思念就像淮水,夜夜春潮翻滚而不能平静。
洛阳道
储光羲
“原文”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作者”
储光羲(707—约760),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一说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开元进士。其诗多写封建士大夫的闲适情调。原有集,已散佚。现仅存《储光羲诗》。
“译文”
洛阳大道有如头发一样笔直而悠长,春天到处风光美丽,风景宜人。五陵的贵族公子成双结对,骑着骏马春游,马勒上的玉珂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独坐敬亭山
李白
“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登鹳鹊楼
王之涣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后徙绛。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皆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传世之作仅六首,《凉州词》和《登鹳鹊楼》尤有名。
“译文”
白日依隈着山脊缓缓落下,波涛滚滚的黄河奔流入大海。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
观永乐公主入蕃
孙逖
“原文”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作者”
孙逖,博州(今山东博山县)人。他与颜真卿、李华、萧颖士等人,当时被称为海内名士。能诗,古近体兼长。
“译文”
边塞之地没有鲜花盛开,没有莺鸟啼唱,虽然过了新年,还没有春意春色。今天,永乐公主嫁到塞外,有如美人从天而落,应该使这苦寒之地开始有那美丽的春光了。
春怨
金昌绪
“原文”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作者”
金昌绪,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全唐诗》存其诗仅一首。
“译文”
打走黄莺儿,不让它在树上啼叫。它的啼叫声惊破了我的梦,使我不能在睡梦中与戍守辽西边地的丈夫相会。
左掖梨花
丘为
“原文”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作者”
丘为,唐代诗人。嘉兴(今属浙江)人。与王维、刘长卿友善。其诗大抵为五言,多写田园风物。原有集,已失传。
“译文”
左掖梨花盛开,它的清冷艳丽超过白雪,余香吹入人们的衣襟。春风啊春风,请你不要停下来,将梨花的芬芳吹向玉阶,吹到皇帝那里去吧!思君恩(宫词)
令狐楚
“原文”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作者”
令狐楚(795—872),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字子直。大和进士。能诗,与白居易、刘禹锡常相唱酬。《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译文”
皇宫林苑中的黄莺歌唱之声停息了,长门宫前到处是蝴蝶飞舞。眼看着大好的春光就要逝去,而皇帝的车驾却从不曾来过。
题袁氏别业
贺知章
“原文”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作者”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进士。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传诵颇广。
“译文”
袁氏别墅的主人我并不认识,偶尔到此一坐,为的是欣赏树林的清新幽静、泉水潺潺之悦耳。莫要空愁无钱买酒,我的袋子里有的是钱。
夜送赵纵
杨炯
“原文”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作者”
杨炯(650—693后),唐代人。华阳(今陕西)人。十二岁举神童,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盈川集》。
“译文”
赵国的连城璧,其由来天下盛传。送君返回山西,只见皎洁的明月洒满了前川。
竹里馆
王维
“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我独自坐在茂密幽深的竹林之中,有时弹琴,有时吟咏。这茂密幽静的深林没人知晓,只有明亮的月光静静地照在我的身上。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原文”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译文”
游人朱大要到长安去,分手时,我将价值千金的宝剑相赠送,用以表达我平素对朋友的一片真心。
长干行
崔颢
“原文”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傍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译文”
请问你的家乡在哪里?我住在金陵的横塘。我停下船来请问你一声,或许我们还是同乡呢。
咏史
高适
“原文”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作者”
高适(702—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省)人。他的诗里表现出对农民悲苦生活的同情和关怀。因他又熟悉边塞军旅生活,他写的边塞诗,不仅具有雄健豪迈的气势,而且形象生动真实。有《高常侍集》。
“译文”
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还当成普通人看待。
罢相作
李适之
“原文”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作者”
李适之,唐宗室,天宝中为左丞相,善饮酒,与李白齐名,自称饮中八仙。
“译文”
我辞去相位而让给贤者,天天举着酒杯开怀痛饮。请问过去常常来我家做客的人,今天有几个来看我?
逢侠者
钱起
“原文”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译文”
赵、燕两地多慷慨悲歌的侠士,今天我们相逢于侠士剧孟的故乡洛阳。心中悲壮不平之事向你诉说不完,无奈太阳西斜,只好再次分手而去。
江行望匡庐
钱起
“原文”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译文”
因为风雨而使我发愁,近在咫尺的庐山却不能攀登。我怀疑在云雾缭绕的洞穴之中,还住着六朝时期的僧侣。
答李浣
韦应物
“原文”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译文”
我在林中读完《易经》,就到溪边悠闲地欣赏水中的鸥鸟嬉戏。楚地素来多诗人,你与那里的哪些人应和酬唱往来得最多呢?
秋风引
刘禹锡
“原文”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
秋风从何处吹来?萧萧之声送走雁群。清晨吹入庭前树木,羁旅他乡的我最先敏感地听闻。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原文”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译文”
怀念您时适值秋夜,我一边散步一边咏叹清凉的秋天。那空寂的山中,松子大概落下了,你也应该还没有入睡吧!
秋日
耿
“原文”
反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作者”
耿,唐朝河东人,字洪源。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进士。能诗,诗风平淡自然。
“译文”
夕阳返照在小巷中,我的忧愁能向谁去倾诉?古道上少有行走之人,只有阵阵秋风吹动着田里的禾黍。
秋日湖上
薛莹
“原文”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作者”
薛莹,晚唐人。有诗集《洞庭集》传世。
“译文”
秋日泛游太湖,夕阳西下,烟波迷茫,处处使人忧愁。千年兴亡治乱的历史,有谁向它(太湖)去问询!
宫中题
李昂
“原文”
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作者”
李昂(809—840),即唐文宗。
“译文”
宫中御道已长满秋草,我很少乘车游览;上林苑的鲜花压满枝头,我也无心观赏。登高远望,更觉心思无限,这心思连我的侍臣也不知道。
寻隐者不遇
贾岛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中访寻隐士,在松树下向他的弟子打听。弟子说师傅采药去了。只知道在这座山中,但山太高太大,云雾缭绕,不知他的行踪。
汾上惊秋
苏颋
“原文”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作者”
苏颋(670—727),唐代文学家。字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武则天朝进士。开元间居相位时,与宋璟合作,共理政事。工文,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当时和张说(封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原有集,已佚,现存《苏廷硕集》系后人所辑。
“译文”
北风吹卷着白云,我要渡过汾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心绪伤感惆怅又逢上草木摇落凋零,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蜀道后期
张说
“原文”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作者”
张说(667—730),唐大臣。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他擅长文辞,当时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苏颋(袭封许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亦能诗,有《张燕公集》。
“译文”
出使蜀地,归家的急切之情好像在与日月争时间,来往的日程事先已策划好。可秋风不等待我,先到了我的家乡洛阳城。
静夜思
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床前明亮皎洁的月光,怀疑是地上的白霜。抬头望见天上的一轮明月,低头思念我的故乡。
秋浦歌
李白
“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文”
满头白发呀有三千丈,只因为我的忧愁有如此之长。不明白(照镜时)在明亮的镜子里,是什么忧愁使自己白发如秋霜一般。
赠乔侍御
陈子昂
“原文”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作者”
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他在诗歌创作上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风格高昂清峻,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
“译文”
当朝的官场以投机取巧获得官职为荣耀,表彰功臣的云阁里轻视在边疆建立功勋的人。可怜你这有能力有政绩的乔御史,勤奋到老又是为谁在作出功绩呢?
答武陵太守
王昌龄
“原文”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译文”
我即将仗剑作千里之行,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战国时,曾在大梁做过门客的人,都没有辜负信陵君,我在武陵受到太守的提携,也决不忘记您对我的恩惠。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原文”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要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也傍着战场开放了。
婕妤怨
皇甫冉
“原文”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作者”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天宝进士。其诗清新飘逸,善写山水景物。
“译文”
花枝招展的美女走出了建章宫,那昭阳宫里又传来悠扬的音乐声。借问这新得恩宠的美女,你那一双蛾眉能够有多长?
题竹林寺
朱放
“原文”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
“作者”
朱放,字长通,中唐襄州(今湖北省襄阳)人,为曹王参军官。
“译文”
人生苦短岁月匆匆,烟霞缭绕,清新幽静,此处美景多。情深意厚的竹林寺啊,我这一生能有几次游访?
过三闾庙
戴叔伦
“原文”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作者”
戴叔伦(732—782),字幼公,金坛(今属江苏)人。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他的诗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部分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也写了些边塞诗,其他抒情之作往往婉转真挚。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
“译文”
沅水、湘水滚滚向前无穷无尽,屈原遭到奸佞小人打击,不能实现自己宏图大业的哀怨有多么地深。日暮黄昏一阵阵秋风吹起,三闾庙边的枫树林萧萧作声。
易水送别
骆宾王
“原文”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作者”
骆宾王(约640—?),唐朝义乌人,为临海县丞,曾作檄文讨武后,兵败后下落不明。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多悲愤之词。又善骈文。有《骆宾王集》。
“译文”
想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此诀别,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昔时的侠士已经不在了,然而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别卢秦卿
司空曙
“原文”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作者”
司空曙,唐代诗人。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人。登进士第。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或表现幽寂的境界,或直抒哀愁,较长于五律。有《司空文明诗集》。
“译文”
送别你时,明知我们已约好再相会的日期,然而在这离别之夜,还是难舍难分。老朋友再留一留吧,我的这杯酒未必还不如那阻挡你船前行的石尤风。
答人
太上隐者
“原文”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作者”
太上隐者,唐朝人,不著姓名,隐居在终南山,自称太上隐者。
“译文”
我偶然来到这深山的松树下游玩,累了就用石头当枕头无忧无虑地睡上一觉。山中没有记载年月时令的历书,冬去春来,也不知道是哪年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