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11083500000025

第25章 心种菩提,学会疼惜大地(2)

一粒米,改变的不是别人的命运,而是自己的观念,而这观念,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才是佛陀说“行善从一粒米开始”的真义。与人为善,就是予己立足。所谓“立足”,不仅仅是一个保身的庇护、一个成功的机会,更是一份能让我们踏实行脚于人间的安稳。

人暖被子,还是被子暖人

道林俗之表,慧远庐之阿。

买山即高世,乘杯且渡河。

法雨时时落,香云片片多。

若为将羽化,来济在尘罗。

——南朝·何处士《敬酬解法师所赠诗》

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尤其是有“我”有“你”再加个“他”,你、我、他之间的纷争就更多了。可是,人与人之间,除了相互争斗,就没有其他的相处方式了吗?

佛陀慈悲,在人间降下阵阵法雨、片片香云,只为普度众生心头的冷漠和自私,但这远远不够,佛陀一个人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他更想将我们冰冷的身躯紧紧靠在一起,让我们从相互依偎中获取温暖,从而温暖整个人间。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座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别人都是对我恶语相加,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更是少得可怜。今天去化缘,这么冷的天都没有人给我开门,化到的斋饭也少得可怜。师父,我们菩提寺要想成为你所说的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怕是不可能了。”

老和尚披着袈裟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

小和尚絮絮叨叨地说着,最后老和尚睁开眼睛问道:“这北风吹得紧,外边又冰天雪地的,你冷不冷呀?”

小和尚浑身哆嗦着说道:“当然冷啦,双脚都冻麻了!”

老和尚说道:“那就早点睡觉吧!”

小和尚听话地钻进了被窝,过了一个多小时,老和尚问道:“现在你暖和了吗?”

小和尚回道:“当然暖和了,就像睡在阳光下一样。”

老和尚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是冰凉的,可是人一躺进去就变得暖和了,你说是棉被把人暖热了,还是人把棉被暖热了?”

小和尚一听,笑了:“师父你真糊涂呀,棉被怎么可能把人暖热了,是人把棉被暖热了!”

老和尚问:“既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反而要靠我们去暖它,那么我们还盖着棉被做什么?”

小和尚想了想说:“虽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却可以保存我们的温暖,让我们在被窝里睡得舒服呀!”

老和尚会心一笑,说:“我们撞钟诵经的僧人何尝不是躺在厚厚棉被下的人,而那些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我们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们一心向善,那么,冰冷的棉被终究会被我们暖热的,而芸芸众生这床棉被也会把我们的温暖保存下来,我们睡在这样的被窝里不是很温暖吗?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还会是梦想吗?”

小和尚听了,恍然大悟。从第二天开始,小和尚很早就下山去化缘了,但依然碰到了很多的人恶语相加,可是小和尚却始终彬彬有礼地对待每一个人。十年以后菩提寺成了有名的大寺,僧侣众多,香客更是络绎不绝,小和尚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住持。

这个老和尚的智慧和小和尚的笃行,实在是令人钦佩!

其实,我们都生活在红尘这床宽大、冰冷的棉被里,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这棉被的一部分。当我们用心去温暖别人、温暖这床棉被的时候,别人也会为我们保存这温暖,并持久地回馈我们。

有句话说得好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布施、慈悲都是双向的,温暖也是双向的。虽然社会依然很现实,生存的压力依然很大,人情世故依然显得冰冷,但只要我们忍得住盖上被子那一阵短暂的寒意,用我们的微笑、关切和援手去一点点暖着身边的人,终有一天,身边的一切都会被我们暖化、消融,融进我们的温暖里,成为温暖的一部分。到时候,每个人都是暖被之人,也都是暖人之被,每个人都会受到持续的庇护,那佛陀的法雨和香云,也就真的落在了人间,开出了完满。

善到极处,嗔痴也是慈悲

浩浩长安车马尘,狂风吹送每年春。

门前本是虚空界,何事栽花误世人。

——唐·元稹《杏园》

人生在世,难免有各种痴念,能够勘破这种痴迷,断然舍去,固然算得上智慧,但倘若我们换个思路,把这原本祸害我们的贪嗔痴的执念,扩大、转化为慈悲之心,那岂非更加接近佛陀的境界?

寺院里有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小和尚也有很多贪嗔痴放不下,老和尚便时常耐心地点拨他,我们先来看看关于他们的三个小故事。

1.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

“怎么啦?”老和尚问。

“写不好。”小和尚沮丧地回答。

老和尚捡起几张看:“写得不错吗,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什么哭?”

“我就是觉得不好。”小和尚继续哭,“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

“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都不错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你什么都要求完美,有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是不完美了。”

说完老和尚又在小和尚耳边悄悄说了几句,小和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2.洁癖

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纸捡起来,先去洗了手;又照照镜子,洗了脸;再把裤子脱下来,洗了一遍又一遍。

“你这是在干什么啊?你洗来洗去,已经浪费半天时间了。”老和尚问。

“我有洁癖!”小和尚说,“我容不得一点脏,您没发现吗?每个施主走后,我都要把他坐过的椅子擦一遍。”

“这叫洁癖吗?”老和尚笑笑:“你嫌天脏、嫌地脏、嫌人脏,自己外表虽然干净,内心反而有病,是不洁净的。”

说完老和尚又对小和尚耳语了几句,小和尚还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3.化缘

小和尚要去化缘,特别挑了一件破旧的衣服穿。

“为什么挑这件?”老和尚问。

“您不是说不必在乎表面吗?”小和尚有点不服气,“所以我找件破旧的衣服,这样施主们会更同情,会多给钱。”

“你是去化缘,还是去乞讨?”老和尚瞪了瞪眼睛,“你是希望人们看你可怜,供养你?还是希望人们看你有为,便想透过你供奉佛祖,得己安心?”

说完老和尚照例又对小和尚轻声说了几句。

后来,老和尚圆寂了,小和尚成为住持。他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拿着医疗箱,到最脏乱贫困的地区,为那里的病人洗脓、换药,然后脏兮兮地回来。他也总是亲自去化缘,但是左手化来的钱,右手就济助了可怜人。他很少待在禅院,禅院也不曾扩建,但是他的信众越来越多,大家跟着他上山、下海,到最偏远的山村和渔港。

也许我们会奇怪这么一个满是嗔痴执念的小和尚,怎么就脱胎换骨了呢?老和尚每次对他耳语的又是什么?

一次,小和尚把答案告诉他的信众:“师父在世的时候,教导我什么叫真正的完美——求这世界完美,没有疾苦;师父也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洁癖——帮助每个不洁的人 , 使他们洁净;师父还开示我,什么是化缘——使人们的手与手相牵,彼此帮助,使众生结善缘。至于什么是真正的禅院,师父临终时告诉我,禅院不见得要在山林,而应该在人间。南北西东,皆是我弘法的所在,天地之间,就是我的禅院!”

原来,“完美”“洁癖”“化缘”还可以有这样的解释!这是老和尚通透的智慧和宏大的慈悲,他感动了小和尚,也透过小和尚感动了尘世的每个人。其实,有些痴迷、执著是难免的,与其想尽办法戒除嗔痴,不如换个思路,打开眼界和胸怀,把周围人的快乐、整个世界的幸福当做我们痴迷的对象。这样,我们的痴迷和执著才有意义,才能像小和尚一样,用这广大的慈悲,将天地都纳入自己的禅院!

因理解而宽容,因懂得而慈悲

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

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

——圆因法师《一日行善》

诸善奉行,诸恶莫作;日日行善,夜夜自省。这是佛陀教导众生的慈悲心怀,也是出家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但普通人是万难做到如此的,这除了毅力、恒心,更在于人们往往不能推己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不能推己及人的根源则是彼此缺乏理解和共鸣。其实,这种缺乏,说到底是我们长期的思维习惯造成的。

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的新邻居是一户穷人家,只有一个寡妇和两个小孩。

一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点起了蜡烛照明。过了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只见他略显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

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然穷得连蜡烛都没有吗?还是别借给他们了,免得被他们依赖上了!于是,她冷冷地回答:“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