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导弹的威力有多大
11078400000003

第3章 导弹的诞生及分类(2)

多恩伯格是德国火箭专家,现代火箭的早期开拓者,在德国陆军军械部主管火箭研制工作。他的年轻助手火箭专家布劳恩(1912年生)于1932年受聘于该部,任火箭研究中心技术部主任。他们最早研制出2891牛推力、以酒精为燃料的液体火箭发动机。1934年成功地发射了两枚质量约1500千克的火箭,其中一枚射程高达2.4千米。他们积极主张将现代火箭用于战争,希特勒求之不得,于是批准了他们的火箭发展计划。1937年德军正式委任多恩伯格为总负责人,秘密研究液体火箭,同时把研制中心迁移到佩内明德。多恩伯格直接组织和领导了V—l和V—2导弹工程的实施,而布劳恩直接领导设计导弹。1938年完成初步设计。1942年将世界上第一枚导弹送上蓝天,使他们双双成为导弹武器的奠基人。

战后,他们先后去了美国,多恩伯格成为美国空军顾问,而布劳恩备受重用,被聘到美国陆军装备设计研究局工作。布劳恩为他们设计的“丘诺l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美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来,他成为美国着名的火箭专家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领导,由他领导设计的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火箭)第一次把人送上了月球。他的主要着作有《航天医学》、《征服月球》、《火箭学和空间旅行史》等。

军迷小知识

“土星5号”运载火箭(SaturnV),又译“神农5号”,亦称为月球火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计划两项太空计划中使用的多级可抛式液体燃料火箭。“土星5号”是有史以来建造的动力最强大的火箭。

四、导弹的诞生

人类漫长的战争历史早已证明,战争与科学技术有不解之缘。人类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往往最先用于战争。战争的需求强烈刺激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反过来又推动着战争的进程。翻开战争史册不难发现,几乎每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都会使这部血火交融的战争故事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出现的导弹武器就成为世界战争史上又一次凸现的洪峰。

50年后的今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观察了解纳粹德国当时疯狂扑向伦敦施虐于百姓的“怪物”——V—1和V—2导弹,仍会感到耐人寻味。

1.V—1、V—2导弹诞生的条件

现代导弹是在现代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战前的德国,在火箭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1930年,年仅18岁的布劳恩成了火箭专家多恩伯格教授的助手。是年7月,他协助多恩伯格实验成功了德国第一台以汽油和液氧为燃料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后来在柏林市郊尼肯多夫附近的荒地上,建立了“柏林火箭飞行场”。不久,他们研制了“微型l号”火箭,并在1931年10月进行了发射,但因燃料箱没有密封好、推力不足,垂直发射出去的火箭很快就掉下地来。他们改进了燃料箱的密封,终于发射成功。火箭升到300~360米的高空,下落时,上面的降落伞打开,减小落地速度,下次发射仍可使用。由于火箭研制的费用庞大,个人已无力筹措,迫使研制工作停顿下来。希特勒是一个典型的唯武器论者,当他得知此情况,立刻让军方拨巨款支持这项研究,准备将来作为新式武器用于战争。

2.世界上第一枚导弹问世

1933年,德国火箭专家多恩伯格和布劳恩一起领导的火箭研制组,来到佩内明德村开始进行火箭的研制工作。他们着手研制两种火箭,一种是外形似飞机的飞航式火箭;另一种是以飞行轨迹为抛物线型的弹道式火箭。当年,他们研制出第一枚液体火箭A—1,因这枚火箭的重心太靠前,致使火箭在飞行中失稳,导致首次试验失败。1934年,他们又研制了A—2火箭,并在北海包尔库木岛成功地进行了飞行试验。A—2火箭的试验成功,使德国军事当局看到了希望,于是进一步增加了火箭的研制经费,并指示多恩伯格和布劳恩开始拟制弹道导弹方案,准备设计射程为280千米、战斗部装药为1000千克的导弹。于是,德国陆军当局决定把佩内明德建成一个火箭试验中心,进一步加强导弹的研制工作。这个火箭试验中心位于波罗的海的乌泽多姆岛附近的一个渔村。

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1937年的隆冬季节,寒气袭人,大地一片沉寂。佩内明德试验中心却是一派热闹景象。一批德国军政要员云集在这一小小的渔村,前来观看A—3火箭的飞行试验。点火命令下达后,火箭在震耳欲聋的吼叫声中缓缓离开发射架直冲蓝天,当火箭升到几百米的高空时,火箭发动机突然熄火,很快就坠落大海。试验的失败令布劳恩等人感到十分伤心。因为他们几年来的心血随着这一瞬间的失败而付之东流。但是,他们并没有丧失信心,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在1942年10月13日成功地把改进后的A—4火箭送上了蓝天。当时,A—4火箭飞行了约200千米,高度达100千米,在离目标4千米处爆炸。在当时,能将武器发射到100千米的直空,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A—4火箭后被命名为V—2导弹。两个月以后,布劳恩等人研制的另外一种飞航式火箭获得成功。这种火箭被命名为V—1导弹。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式导弹和第一枚飞航式导弹,于1942年年底相继在德国诞生。

军迷小知识

佩内明德(Peenemunde)是德国东北乌泽多姆岛上的一座小镇。曾经是波罗的海上一个小渔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是V—1和V—2导弹的研制基地。

3.V—1、V—2导弹的介绍

V—1导弹是飞航式导弹,总质量2200千克,弹长7.6米,最大直径0.82米,翼展5.3米,使用脉冲式空气发动机,战斗部装药700千克,以550—600千米/时的速度航行时航程可达370千米,飞行高度2000米。发射时用弹射器弹射升空,然后按预定弹道自动操纵导弹飞行。

V—2导弹是一种装有专门控制设备(钟表与凸轮机构),能自动控制飞行速度和弹道的世界上第一个可控导弹武器。它是战后美国研制第一代弹道导弹的样弹,也是对战后导弹发展影响最大的一型导弹。V—2导弹质量约13吨,长14米,最大直径1.65米,战斗部装药1000千克,采用新型液体发动机推进,能以5倍音速(即5400千米/时)的最大速度飞行,弹道高度80~100千米,射程320~480千米。后来,德国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射程达5000千米的两级推力弹道导弹方案,但未获成功战争就结束了。

(第二节)导弹的发展及分类

一、导弹诞生后的发展

1944年,穷途末路的希特勒把刚刚研制成功的V—1和V—2导弹推上了战场。V—1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一种无人驾驶武器。V—2才是真正的液体导弹,其射程达到320千米,可以从荷兰直接攻击到伦敦。但是这种导弹可靠性极差,命中精度也很差,只能对英国起到骚扰的作用,无法实施精确打击。

一、导弹诞生后的发展

V—2的研制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开启了导弹时代的大门。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几乎获得了整个德国火箭研究团队,而前苏联则获得了大批的图纸和机器以及少数专家。

因此可以说,美、苏两国的导弹和火箭技术都得益于德国的研究成果。

二战以后的世界各国都开始意识到了导弹在战争中的作用,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瑞士等国都开始或者恢复了对导弹的研究。

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导弹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中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及多种战术导弹,并相继装备了部队。1953年美国在朝鲜战场曾使用过电视遥控导弹。但这时期的导弹命中精度低、结构质量大、可靠性差、造价昂贵。

20t世纪60年代由于前苏联装备的远程导弹数量大大超过美国及其盟国,美国为了扳回劣势,加紧提高导弹的质量,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进入70年代以后,导弹的发展全面进人了追求质量的阶段,战略弹道导弹采用了较高精度的惯性器件,使用了可储存的自燃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采用地下井发射和潜艇发射,发展了集束式多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

巡航导弹采用了惯性制导、惯性一地形匹配制导和电视制导及红外制导等末制导技术,采用效率高的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和小型核弹头,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巡航导弹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