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11029900000031

第31章 水均益(2)

3月17日,美国、英国、西班牙三国驻联合国代表宣布,他们提出的伊拉克问题新决议草案由于面临被否决危险,便决定放弃。这个消息宣布大概9个小时后,北京时间3月18日上午9时,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向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发出最后通牒,布什在历数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对美国和世界安全造成的威胁后宣称,有关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和平努力已告失败。他还说,萨达姆及其儿子必须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如果他们继续拒绝这样做,将招致军事打击。布什的讲话实际上是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已决定撇开联合国向伊拉克动武。在布什发出对萨达姆最后通牒后之前1个小时,伊拉克外交部长萨布里率先出面表示其立场,那就是萨达姆不会流亡。萨布里同时还说,避免战争的唯一选择,就是世界头号好战国美国马上撤军;将来一定要遭受失败的布什总统和他的国家,会成为国际社会笑柄。萨布里的这番讲话有理由让世界相信,伊拉克战争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倒计时。

随着美国对伊拉克实施48小时最后通牒,战争阴影离伊拉克越来越近。到北京时间3月19日中午,在巴格达进行了一个多月采访的水均益等人,以及中国驻伊拉克大使一行,经过一路跋涉赶到约旦首都安曼。

水均益一行从巴格达当地时间3月18日早晨6时起床,3月19日中午抵达安曼,路上并不顺利。由于其雇员出来一些麻烦,因此他们直到18日晚上7时40分才离开巴格达。从巴格达到约旦边境总共不到600公里路程,如果一切顺利,10个小时就能到达。但由于他们是晚上出发,而当时联合国已宣布外交努力的窗口关闭,布什总统也将在巴格达时间凌晨3时发表电视讲话,战争气氛已非常紧张。等到水均益一行上路时,高速公路上所有加油站都在排队,每一队都是几十辆车,每辆车都要等20到30分钟,每次只能加10到15公升油。所以他们一路加了4到5次油,最后到达伊拉克边境时已接近当地时间凌晨5时。但令他们非常感动的是,我国驻伊拉克大使和伊拉克使馆留守的其他6位同志一直在边境口岸等了他们十几个小时。

此时在巴格达的绝大多数外交机构都已经或正在撤离,另外就是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当地时间18日已开始从巴格达全部撤离。此外,在巴格达的将近300多名外国记者已撤了一半以上,水均益一行基本算是撤离巴格达的最后一批中国人。前线危机,困难重重,他们差点出不了伊拉克。

水均益他们撤出伊拉克后,香港凤凰卫视女记者闾丘露薇却毅然独闯巴格达,对此国内很多观众和网友反响很大。很多人关心水均益人身安全,十分理解和体谅他的后撤;但也有观众尖锐质疑他“战地记者”称号。这实在委屈了水均益,因他本人并不想走。但半个多月前,外交部就要求在伊拉克的中方媒体人员撤离。部里同事通过电话和水均益讨论节目内容时,顺带问起其去留问题,当时水均益态度非常坚决,表示能不回来就不回来,能晚一天就晚一天。水均益说:“在最关键时候撤回来,这成什么了?”据说他连遗书都写好了。

离开巴格达后,水均益等人先行到达的是安曼。但按捺不住的他立马就“转战”科威特了。因为科威特是美军军事指挥基地,这里无疑离战争现场更近,也更有利于收集到更贴近战况的报道。但危险性也更大。和后方“对伊报道小组”成员的一次通话中,北京这边的人通过电波,明显听到背景声中尖利的空袭警报声。当时伊拉克已发动对驻扎在科威特美国的导弹空袭,水均益所在饭店所有人员正急匆匆离开饭店到地下防空洞躲藏。水均益却毫不畏惧。他的中东战况报道情结可见一斑。有知情人士透露,水均益每天都在“责骂”自己。战争打响后,得知凤凰卫视已有记者重返巴格达时,他和后方报道小组成员的通话中语气更显沮丧。

3月26日晚上,水均益等人再次强行进入巴格达,冒着随时可能的生命危险,继续报道伊拉克战争最新进展。

3月27日,水均益发回报道说:“黑烟包围着整个巴格达。”到处是浓浓的硝烟,到处是轰轰的炮火。巴格达一派狼藉,社会混乱,价格昂贵,饮食困难。

3月29日,在战争最前线作报道的水均益与闾丘露薇等人已安全离开伊拉克,撤至叙利亚,并受到中国驻叙大使馆官员迎接。但他们一路上也是非常艰辛,经过连续几天轰炸,路况非常差;且不断遭到军队盘问,并希望他们能跟随其指引,不要进行拍摄,还检查了他们的带子。

水均益回国后接受采访:“不求谅解,但无怨无悔。”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水均益回到了北京,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面对面》主持人王志的采访。

王志:50多天时间,你发回报道的量是很大的,但是我也从网上看到批评,说独家东西还是少,你怎么评价自己的报道?

水均益:我自己也不太满意,确实独家东西不是特别多,但是我知道,现在去强调这种客观原因也没有必要。但是的确,我觉得我们尽力了,尽了最大努力,我们没有放弃一切机会,老实说我在伊拉克这么前前后后四五十天时间里,每一天都在惦记萨达姆。

王志:最后确定撤出时,你的感受呢?

水均益:我作为一个记者,已经尽到全力,用我的话说无怨无悔,从任何一个角度,包括我们所承受的压力。我可以斗胆这么说,这恐怕是我一生中所承受的最大压力,最大最沉重的一次任务。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尽管从记者职业性格和职业追求上来讲,也许留下来更好,但事实证明以及当时判断和当时形势,的确也是应该在那个时候撤出。(当时我)确实不想离开。而且就觉得大战将至,而且那时候要走的话像个逃兵,感觉是这样,而且当我们走时,确实有很多记者也同时在走,但是还是有很多,起码一两百号人还呆在那儿,还在巴格达。

王志:他们为什么能留下来?

水均益:我不知道,我不相信他们比我勇敢,或者说他们比我更职业,各种原因,只是他们能留下。

王志:真正开战时,你们已经不在巴格达了?

水均益:是啊,的确是一个比较遗憾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是这样,这个事情应该这么看,昨天我们看到的消息是许多记者,可能开战以来,最多人数记者的伤亡,再一次证实了一点,战争是残酷的。而且战争无论是对谁,都是残酷的,包括对被认为是“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也是残酷的。我来了以后,听到一个很感人的消息,我的同事接到一些电话,有一对老夫妻,70来岁老夫妻,几乎天天给中央电视台打电话,就说你们快让水均益他们回来吧,我们宁可不看他报道的节目,宁可不要他做的新闻,也不愿意他死在那儿。所以,听到这话时,我真的觉得安全确实是很重要的。如果说你自己出个事,把你自己炒作成新闻,你出事变成了新闻,那的确会让很多人伤心。

王志:就像我今天来问你,我这样追问你,可能有很多人骂我一样,因为我没有去巴格达。

水均益:没有,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应该说代表不少人的不解,或者说他们也有这样的疑问。所以在这儿我也想表达一个意愿,就是说,所有朋友、观众、网友,我不求你们理解,不求你们谅解,而且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可后悔、可抱怨的,但是有一点,我尽了全力了。

王志:(3月26日)为什么要返回去呢?

水均益:形势所迫,种种形势所迫。

王志:什么形势?

水均益:首先一个形势是说仗打起来,没有中央电视台的身影,原来的判断是可能很多记者都会撤走,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多记者撤走;另外一个判断,当然自然就是说没有一个中国记者在那儿。但是在打仗之后,没过几天,就传来消息说中国的凤凰卫视有人进去了。对于中央电视台,对于我们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自然有一种想法,一种压力,一种强大的压力。

王志:如果说没有那种压力呢?你还会回去吗?

水均益:实际上已经在考虑,我本人是在考虑这个事,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要对得起这份职业,我也要对得起中央电视台。

王志:今天我们坐在这个地方,可以很冷静地去看你这种举动,对于电视台,对于新闻的意义,但是我很想知道它对于你个人来说有什么意义?

水均益:我做了一次我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又是我非常应该做的事情。对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值了。也就是说,我是有最坏的打算。最坏的打算是什么呢?进去就出不来了,可能在、甚至在还没到巴格达的路上就壮烈了,或者就被捂到巴格达里边了。所以现在我们能够在那儿待了两天之后,做了相应报道,而且又安全地撤出来了,我现在又回到北京,回到亲人和朋友们当中。

王志:对于这次战争的报道,我们感到有很多新的东西,怎么评价媒体在战争中的作用?

水均益:对战争的实时直播,这恐怕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接近,如此逼真,如此真实。可能很多人觉得非常过瘾,或者说电视的作用空前发挥到一个极致。我相信,这场战争对电视应该是一次革命,应该是一次强烈冲击,对新闻也是这样。

王志:当你冒着生命危险,去采写这些新闻时,你会不会怀疑它的价值?

水均益:我不怀疑。我去采访,我不会更多去想到,首先我是一个战地记者,其次我在冒着生命危险,再其次这个东西对我冒的风险有多大价值等等。我不会去想这些,我觉得这个东西不能漏了,我们作为记者在第一线,应该尽可能发挥你所有的职业的、专长的、各方面的长项,想尽一切办法能够最快搞到最准确的消息。

王志: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战地记者吗?

水均益:我一直不太喜欢用这个词,当然别人用了,我也没办法。我也觉得没必要,还没有严重到我去抗议,你别这样叫我,叫战地记者,我就是记者。

水均益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事实上,水均益作为一个记者和主持人,是那种全面型的。“战地记者”只是他全部工作的一种方式。比如更多常态下的报道,像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水均益均有不俗表现。人物专访更是水均益特长,在“世界”栏目播出的几年中,水均益阅读了大量关于各国政要的书籍和资料,对每一次采访都作了相当充实的准备,保证每一次专访都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此期间,水均益专访了普京、布莱尔、克林顿、穆沙拉夫、卡尔扎伊、阿拉法特等一大批国际政要,同时也主动联系采访了令观众非常感兴趣的金融大鳄索罗斯、魔术王子大卫·科波菲尔、高尔夫之王泰格·伍兹、数学天才约翰·纳什、世界首富与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等焦点人物。每次采访,水均益都不仅要做好事先联系工作,而且主动联系外交部、对外友协等相关部门,把外事纪律、外交口径把握清楚。“世界”栏目已播出数年,几乎从未在这些事务上发生什么差错。

水均益认为,精细的案头工作同样需要酷爱与激情,没有酷爱就没有钻研的理由,没有激情就没有成功的把握。

激情奔流的水均益,是这样热爱自己的工作,这样理性看待世界和自己。有人称他为现时代英雄,尽管他并不承认自己拥有什么个人英雄情结;但是,他的勇敢与激情已让他无法回避这个称谓,更无法回避新闻人生,纵使战火纷飞。

2003年,水均益有幸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记者李阳泉采访了他。

《中国青年》:你认为自己获奖的理由是什么?

水均益:我今年当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在伊拉克的报道。需要说明的,这是一个集体荣誉,属于我们赴伊拉克报道组全体人员。只不过我作为一个代表,更加出名一点,这使得我的成绩看起来显著一点,或者说更容易被人看得见。其实他们同样付出了很多。在那样一个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五个人没有一个想到会是这样安全、完整、毫发不伤地回来。

《中国青年》:如何评价“杰出”这两个字?在您的行业中做到杰出,最关键一点何在?

水均益:一个人称得上“杰出”,首先要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比较优秀,甚至有口皆碑。新闻领域和其他领域并没有太大不同。说简单一点,作为一个记者,你就往好了做,做到最好了你就是杰出的。

《中国青年》:你最喜欢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水均益:人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能力让自己乐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