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1099100000024

第24章 耶稣训导众人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都有关于耶稣训导众人的详细记载。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从时间地点来看,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呼召四门徒后在山上进行了训众,而在《路加福音》中,那时耶稣已经召满其十二门徒,是在山下的平地上训导众人;二、从训导内容来看,《马太福音》更为详细,除了讲到《路加福音》涉及的宗教论题外,又增添很多新内容,比如论仇恨、论律法等。因而下面关于耶稣训众的内容将以《马太福音》为依据,这样可以对耶稣的训导有更全面的了解。

故事的背景是:耶稣在加利利传播福音,广行神迹,拯救了很多受疾病折磨的人,其名声如风一样迅速地传遍整个叙利亚,许许多多周边国家的人也慕名前来跟从他,他周围一时人山人海,蔚为壮观。耶稣看到这么多人,觉得是宣讲福音的大好机会,于是就登上旁边的一座小山,坐定之后开始对众人宣讲天国之道。

耶稣首先论到八种有福的人,分别是虚心的人、哀恸的人、温柔的人、饥渴慕义的人、怜恤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以及为义受逼迫的人。他指出,这些人会因为[信奉上帝]信奉上帝而遭到世人的辱骂迫害,然而,天国是属于他们的,他们会像先知一样因世人的辱骂受迫害,而在天国里却得到更大的荣耀。这段论述增强了信徒的决心和信心,为他们以后面临种种迫害而矢志不移提供了理论后盾,也为基督教的顽强生存并发扬光大提供了理论食粮。

耶稣又论到门徒,说他们是盐和光。是盐,就是要门徒明确自己的使命,确定自己“人中精华”的身份;是光,则是让门徒作世人的楷模,引领更多的人来就上帝之光,弘扬上帝之道。他还指出,门徒如果不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会失去自身的价值,所以门徒要努力帮助别人,而不能只顾一己之利。而以后的事实也证明,耶稣的门徒的确能不辱使命,虽九死而心犹未悔,努力弘扬耶稣阐发的基督教精神;但也有门徒比如犹大做出有辱门徒使命的坏事,而最终被逐出门徒的行列。

耶稣对律法以及律法的相关条例也进行了新的解释。他论到律法的地位时指出,人子并非要废除律法,另立新法,相反,他要让人们真正贯彻律法。他说律法永不能废,废除律法就是自动放弃天国的荣耀。并且指出,只有遵守律法并且劝人遵行的人,才能在天国里得到最大荣耀。从这个意义出发,他明确指出信徒在信守律法方面一定要超越那些法利赛人。

但在具体论述有关律法的诫命时,耶稣表现出开拓革新的精神,对律法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阐释,表现出基督教以爱为主导的思想特征。比如在论仇恨时,他讲到,杀人是重罪,不可饶恕,对弟兄心怀怨恨同样不能允许:“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摩利的,难免地狱的火。”这里的弟兄有一种泛化的含义,对于基督徒来说所有信徒都可以称为弟兄。因此,他确定的是信徒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此为出发点,他批驳了《旧约》中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条例,指出信徒要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包括那些恶人:“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因此,不仅要遵从“爱你的邻舍”的诫命,更要摒弃“恨仇敌”的教训:“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在这里,耶稣把律法书的教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阶段。

正像他在后面的经文中所总结的那样:“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第一,而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从这里可以找到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一些根本性区别。

在论述罪行的时候,耶稣注重引导人通过内心的修养向善而获得拯救。他不只停留在《旧约》中仅对犯罪行为本身的惩罚,而要求信徒从灵魂深处洁净自己。他说:“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因而,“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

从保罗后期发展基督教精神的书信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耶稣教诲的痕迹。保罗极端否定人的肉欲,把耶稣的拯救视为一种全然灵魂内部的拯救,确立了因信得救的纯精神的基督教式拯救方略。

关于起誓,耶稣明确指出人没有资格起誓,天地圣城都不是人能用来起誓的依据,因为那些都属于神。而人指着自己起誓,更是不允许,因为人本身也是属神的,没有权利这样做。

对于信徒自身的修养,耶稣讲到,“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在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不可像假冒为善的人,在祷告的时候“故意叫人看见”,要“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而且不要用过多重复的话。

在禁食的时候,不可“脸上带着愁容”,故意让人看出你们是在禁食;不要论断人,因为怎样论断别人,也必怎样被别人论断,而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律己的心去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那在暗处的上帝才会真正饶恕人的罪过,给人以最大的赏赐。

耶稣还教导信徒,要积攒财富于天上,因为地上的财富都不长久,终将腐朽、溃烂,而天上的财富是上帝赏赐的,信靠神将会获得最大的收益。正因为如此,所有信徒都不应该为自己的衣食住行担忧,它们都由神在冥冥之中提供;信徒所要做的就是向神祈求天国和公义,因为“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叩门的,就给你们开门”。

耶稣又用父子关系比喻神人关系,宣称就像父亲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儿女一样,宽容的天父一定会眷顾那些信靠他的子民。所以他教导信徒要进窄门,只有窄门才通向天国的永生之路。他告诫信徒要防备假先知,说假先知是披着羊皮的狼,最有蒙蔽性,但他们永远进不了上帝的国。他还说,称呼主名的人,并非都是可以进天国的人,只有那些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真正进去。

耶稣最后总结道:凡是遵行他圣训的人,就好比把自己的房子建立在磐石上,能够坚固屹立;而那些知道事理却不执行的人,就好像把房子建立在沙土上,经不起风吹雨淋就会倒塌。

“耶稣训众”在基督教思想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耶稣在这些讲道中,把自己的宗教观念与先前的《旧约》思想进行了清点,展示出基督教自身的特色和风采,为基督教观念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