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10980500000040

第40章 扎实努力力求突破

——关于甘肃散文的几点随感

人邻

甘肃散文的写作群体

和甘肃的小说、诗歌的写作群体相比,甘肃的散文写作群体,相对处于一个弱势位置。为什么这样说呢?和人才济济的小说创作群体,王家达、柏原、邵振国、张存学、王新军这些小说家执着的小说写作相比,甘肃的散文创作不够职业化,或者说是不够专门化。散文的写作,由于形式的随意,在表面上看似乎是比较容易写作的一种文体。但是真正用心写过散文的人,在散文写作上达到了一定高度的人,都知道散文写作的难度。我打一个比喻,不一定对。小说的写作由于它本身结构造成的遮蔽,阅读者不一定很容易看出一篇小说的问题;诗歌也是如此,有时候很有经验的诗歌写作者,也不一定就能看出一首诗的弱点。我这样说,不是说小说和诗歌比散文更容易写,小说和诗歌自身有它们自己的写作难度。比如莫言说过长篇小说的全部是在于它的长度、密度、难度。而散文由于文体的原因,它几乎很少能借助于其他的一些手段遮掩自己的问题。我这样说,是因为我觉得,上个世纪的后二十年,小说家和诗人大量涌现,而散文家则很少。余秋雨、李国文、张承志这样一批人的散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但是真正依靠散文本身成名的大概只有新疆的刘亮程。也因此林贤治在一篇文章里说:“刘亮程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位散文家”。散文这样一种文体,必须有真正有耐心的写作者,长时间的磨砺,才能达到某个高度。现在的问题是,甘肃散文的写作群体,除了很少的几个人是专门写作散文,他们是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散文的写作上。其他的散文写作者,基本上都是小说家和诗人,在写作小说和诗歌之余的写作。我不否认,小说和诗歌的写作者,在他们本身写作以外,由于深谙小说和诗歌创作的原因,他们的创作丰富了甘肃的整体风貌,给散文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由于精力投入的相对有限性,使得甘肃的散文既有发展了的一面,也有尚未全然展开的一面。

甘肃散文的成就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可以对甘肃散文做出评价的人。在上次的诗歌研讨会上,我说过,我以为一个好的批评者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眼光客观、准确、犀利甚至是刻毒;二,占有大量的资料;三,认真梳理过他要谈论的散文写作对象,并进行了详尽的阅读;最后是所谓的“跳出三界外”,可以直言不讳,不用“王顾左右而言他”。一个好的散文批评者应该是这样。但是,作为一个散文的写作者和阅读者,我愿意谈一点自己的想法。甘肃的散文在近几年时间里,还是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同时也已经引起了外界关注的散文写作者。我没有用散文家这个词汇,散文家还是给那些我们难以企及的大师们的好。一个真正的散文家,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的。甘肃有很多人在写作散文,老中青都有很多人写作了数量不少的有相当水准的散文。我在这里只是想谈一些我熟悉一些的较年轻的散文写作者。

比如近几年引起散文界很大兴趣的阿拉旦。我看了她不多的几篇散文,感触颇深。在这样一个时光飞逝,人们几乎只是生存在当下情境、躁动不安的年代,阿拉旦给我们带了更为接近自然、更为接近人类生存本身的、浸透了人的汁液的文字。她的文字的成功,并不是全然靠陌生的素材,靠展示奇异,而是凭借了朴素的生活本身。阿拉旦的语言也受了一些诗歌的影响。

习习的散文,是甘肃散文的一个新的亮点。她的散文频频在多家刊物亮相,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新近选人2l世纪文学新星丛书的她的散文集《浮现》,将是甘肃散文的一个可喜收获。习习有多年写小说的底子。她的散文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有她小说的影响。她将几乎全部精力放在散文的写作上之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女性的写作,由于受到气质等方面的影响,除了很少的几位风格强悍、锋利的女性以外,大部分的散文都写得细腻、柔和、温情。但是,细腻、柔和、温情,并不是女性的弱点,更不是散文的弱点。关键是如何处理,如何借助女性自身的特点,深人生活和自然。在这一点上看,习习的写作是成功的。她的散文流畅而节制,语言精妙而不失浑朴。她的那些表现了小家、小院、小人、小事、小物的文字,浸透了她的情感,非常感人。

马步升作为一个小说家和评论家,在小说和评论之余,写了大量的散文。他的散文和他的小说有着近乎相同的陇东背景。这也是他无法以其他东西来替代的背景。他的散文里面有两样东西,一是他生存的故土,那几乎一直是他写作的来源。由于直接的乡村背景,包括多年以后不断的返回、深入,他几乎是延续性地成为了他的故乡意象的写作者。他的散文相对是写实的。和刘亮程糅人了许多虚构成分的散文写作不一样,马步升不会去虚构地写作自己的故乡。他忠实于自己的所见、所感,而执着于文字的力量。另一个是他的阅读,他的文化视点也进入了他的写作,虽然并不是直接地进入了他的散文,但是已经成为他的散文的一个重要因素。

顺便在这里说一下散文的虚构。我觉得散文在写作上有着巨大的空间,不需要去虚构。如果作为一种文体试验,自然是可以的,但是似乎已经和散文本身没有了关系。

阳飏的散文,是甘肃散文的一个异数。作为写作诗歌多年的阳飏,对于语言的掌控是非常纯熟的。而他一旦进入散文的写作,就展示了自己独具的风味。上一次的散文研讨会,管卫中对阳飚有一个比较切近的评价,那就是评价阳飏的散文有一种书卷气。阳飚的散文,大致是两类,一类是走马观花。但阳飏作为一个诗歌老手,眼力毕竟是刻毒的,所过之处,在别人眼里没有意味的地方,淡到没有什么味道的地方,他却能找到可以重重着墨之处。阳飏的走马观花,是走得很远、观得很深的。还有一类是阅读所得。走万里路是一种办法,读万卷书也是一种办法。阳飏近些年写的绘画随笔,借助绘画而展现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相当的影响。

杨永康的散文。杨永康也是一个长期的诗歌写作者。受到他多年诗歌写作的影响,他的散文写作更多地注重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对外部世界的观照下,引发的是他借助诗歌的对外在对象的开掘。他的文字看似柔和,内部却有着强韧的力量。他的乡村背景的写作,并没有和其他的乡村写作者一样,关注于客观物象。而是更多地将自己的全部内心世界带了进去。展现了一个具有乡村背景的写作者的现代经验。

其他的散文写作者,如高尚、铁穆尔、韩松落、王若冰、雪潇、杨献平、欣梓、宗满德、王琰、袁俊宏、胡杨等人,包括在散文领域偶试身手的沙戈、阿信,都是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我的阅读有限,也许会遗漏了某些重要的散文家。

关于散文的一些想法

近几年,我们不断听到一个说法,那就是甘肃是一个诗歌大省。这可能标志着有一定影响的甘肃诗人有一个不小的量,可能也同时标志甘肃的诗歌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分量。甘肃的小说也是这样,阶梯型的老中青都有一批人在努力。前一段的甘肃中短篇小说研讨会上,作为小说家也是编辑的张存学有一个统计数据,说甘肃经常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小说的人,有四五十个人。对甘肃的散文,我的阅读不够多,也没有见到这样的统计,甘肃写散文的人,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量?比较重要的散文随笔类的全国奖项,这些年似乎也只是阿拉旦获得过首届冰心散文奖(也许我不了解情况)。散文在一定意义上是尴尬的。这也许是很少有人专门写作散文,而大多是小说和诗歌之余的补充。甚至只是一些人写作之余的休息。

散文毕竟和小说的写作、诗歌的写作不一样。也许我这样说是不够准确的。小说的虚构解决了小说的一部分问题,诗歌更是不用说,它更倾向于诗人的内心。而散文的写作,需要更多的生活阅历、修养、才情,也许是更难把握的。大家当然都会写下去,但是这样写下去,从哪里去寻找更为强大的写作背景?写作能否出现新的意味?

对于真正的散文的写作者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几乎每一行字,都会暴露写作者的一切。对小说和诗歌的作者来说,掩饰自己也许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于一个散文的写作者来说(也包括我自己),写作散文的修养是不足的,这也是散文写作的致命弱点。

作为一个经常的阅读者,对近几年的几种年选粗略看了一下:漓江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散文年选,甘肃的散文人选的极少。和诗歌呈现了巨大的反差。在重要的文学刊物,甘肃的散文家虽然有时候会占据一定的篇幅,甚至是比较大的篇幅,也有许多作品发表在重要的位置上。但是,甘肃的散文整体上在全国没有大的影响。一些对中国当代散文的评价文章,甘肃的散文依然没有进入重要评论家的视野,即便是提及,也依然没有占据到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现实。

一些具体的散文写作问题

作为一个散文的经常写作者,散文的文体的自觉性探索是应该注意的。散文毕竟是一种古老的文体,有着非常悠久的传承。现代的小说、诗歌几乎是和古代的文体完全脱节了。而散文则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古代的散文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很多的散文,我们现在看来,依然可以打动我们,依然可以叫我们赞赏不已。古代的散文家们,借助于不多的文字,而达到了他们很深的感悟。我们现在的散文,和古代的大散文家相比,实在是掺了太多的水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甘肃的散文,还没有人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独特文体。我所说的这个文体并非是狭隘的。每一个认真的写作者都会在对自己审美的追求下,经过多年的写作,发现和形成自己的文体,这种文体,并不单纯是一个认知的符号,而是我们深入事物的利器。

地域问题。一些年前,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似乎有一个新边塞诗。现在看来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诗歌借助某些地域的气息,也许是比较困难的。而散文这样一种文体,我觉得倒是可以大做文章。阿拉旦的散文,没有西部气息几乎是不可能的。身处中国西部的我们如何表达,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脚下的土地,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我们就成长在这里,但是我们的视野的广度和深度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更广和更深,也就无从表达。本土气质的潜移默化,进入我们的散文,会对甘肃散文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写些什么?如何写?王安忆谈甘肃小说的时候,有一句话,她以前以为甘肃的小说就是戈壁、大漠那样一些东西,是外在的东西。我希望能看到具有本土意味的和现代意味深入地糅合在一起的东西。那样的散文它们的质地能够满足我们深层次的对自然和人生的感受。地域气息,应该成为甘肃散文的长处。

现实问题。我们的散文家应该关心社会问题。我还很少看到甘肃的散文反映现实问题。这是甘肃散文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一直在关注山西官煤勾结的网上资料,真是惊心动魄。散文也应该去关心这样的问题,关心国家,关心百姓的生存命运。散文当然也需要那些微妙的有韵味的东西,但是我们的散文不能都写成那种样子。甘肃的散文,不能没有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生活的作品。我们应该有一些散文家关注现实。这样的散文,会有更多的读者。

最后,不管怎么说,文体也好,西部也好,现实也好,什么也好,都要写出新意和深意。换句话说,要充分认识到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体,随意,是根本不可能写好的。这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作者:诗人甘肃省劳动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