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内耗
10960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企业堡垒的自我崩溃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这句话是众所周知的名言,也是很多企业极力避免的。对于企业来说,外部敌人固然危险,自身实力的不济也难以让人高兴,但是,企业堡垒内部是否坚固,能不能高效运转,是否能使企业“进可攻,退可守”,则是更加迫在眉睫的问题。

如果把企业看作一座堡垒,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堡垒的坚固与否、存续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对手的强大与否,内部问题的决定作用要远远大于外部因素。这也可以看作是哲学上讲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内耗,狭义上称为“窝里斗”,是人类社会内部存在的一种现象。内耗不仅耗费了许许多多企业的资源能量,也耗费了决策者与执行者太多的精力。企业决策层如果各持己见、互不让步,只会使企业运转效率不断下降、整体效益受到巨大损害。

当然,很多时候,企业面临的并不是严峻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而是发展与停滞,甚至倒退的问题。当企业所有的(至少是主要的)能量都能有利于企业发展时,企业就是良性的,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当企业的能量不能有利于企业发展,甚至损害企业的发展时,就可以说企业存在内耗,企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成为现实,不仅如此,企业的分崩离析也是可以预期的。

有一个小故事就说明了这样的道理:

有一次,天鹅、鱼和虾,一起想拉动一辆装东西的货车。三个家伙将车套上绳索,拼命用力拉,可车子还是原地不动。

其实,车上装的东西不算重,只因为天鹅拼命向云里冲,虾尽是向后拖,鱼直向水里拉。

究竟谁对谁错已经失去了意义,事实上——车子还是停留在老地方。企业就是这辆车子,企业内的能量不能向着同一个目标发挥作用,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企业的能量如果互相抵消,那么企业最终的结果就将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失败或者破产。

可以说,无论一个企业的金钱、机器和材料的总和有多么强大,如果不能够用于统一的目标,这些不过是一堆无用的物质。可以说,企业内部所有不能有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都有成为内耗的可能,所有不能用于推动企业发展的能量与资源都是企业内部自我损耗的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在与名将李靖谈论兵法的时候,两个人有过这样一个结论:“若敌不出错,则我何由得胜。”自古以来,征战双方,除了实力相差过大以外,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一方内部出现了错误,另一方借此获得优胜,从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同样如此。有句俗语叫做“苍蝇不叮无缝蛋”,如果企业自己没有漏出破绽,除非实力实在相差太大,否则竞争对手是很难打倒自己的。企业自己内部如果没有问题,没有内耗,生存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否则,企业就会自己授人以柄,给敌人亮出攻击自己的破绽和切入点。

我们还可以用汽车的内耗来说明企业的内耗问题。在汽车发动时,其内部各零件要产生相对运动,会产生内部摩擦力,造成温升、能耗、磨损等等。零件的尺寸和形状会因此受到缓慢而连续的破坏,导致振动和噪音,影响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美国汽车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汽车发动机本身由摩擦消耗的功率达到总功率的30%。据统计,全世界工业部门所使用的能源中,大约有1/3至1/2最终会以各种形式消耗在摩擦上。

汽车的内部摩擦、损耗,其实反映的是由于内部的不协调造成的内耗。这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不合理、人员任命的不恰当、沟通的不顺畅等原因造成的内耗是一个原理。

综合而言,企业如果是一座堡垒,除了在市场竞争中被别人的强大实力打败之外,由于内耗所导致的自我崩溃才是企业失败的更普遍的原因。并且,这里的内耗,不只是最为大家熟悉的内斗、内讧等争权夺利,还有由于决策不当、组织不协调、制度不规范、人员任用不合理、沟通障碍、文化冲突、精神疲软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内耗。它们,都是可能导致企业整体陷入困境的魔咒。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