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原鹿正肥:袁世凯的奋斗
10954100000048

第48章 坐上总理宝座

袁世凯的算盘打得很精,滦州兵谏之后,看看事情差不多了,他也就不再讨价还价,30日当天便从洹上村起身,启程南下,奔赴湖北前线。

不过袁世凯并不因此感激搞兵谏的张绍曾他们,虽然他们提出的主张与自己大体相同,但这帮人的行为方式,分明已属叛逆。袁世凯非常明白,自己毕竟隐居多时,此次出山若想最终掌控住全国的局面,在许多方面暂时还得依靠朝廷的支持,也就是说,大清朝现在还不能垮,尤其不能被别人打垮。

因此在出发之前,他紧急安排了几件事情:致电奕劻,要他务必做好载沣及隆裕太后的工作,此时此刻绝对不能离开首都,更不用说迁都这回事;派赵秉钧火速进京,协助奕劻,并调宿将姜桂题部进京防卫;密电徐世昌,让他利用自己在东北军中的影响力,逼迫张绍曾立即离开第二十镇,去干他的宣抚工作;密电刚从江苏赶到北京,尚未来得及启程前往湖北的段祺瑞,立即把卢永祥的第三镇人马从东北调到廊坊一带,以切断第六、第二十两镇的联络。

安排好这几件事之后,袁世凯才气定神闲地向湖北进发。11月1日,袁世凯抵达孝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在萧家港车站设立前站指挥所,并和荫昌办理了正式的交接手续。冯国璋很给力,立马将指日可下却养了几天的汉口一举攻克,虎视汉阳,作为给老大的见面礼。

就在这一天,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提出辞职,载泽、善耆等国务大臣同时请辞,朝廷发表上谕,批准大家的请求,并宣布此内阁正式解散。另一道上谕则是,“袁世凯着授为内阁总理大臣。该大臣现已前赴湖北督师,着将应办各事,略为布置,即行来京组织内阁,迅即筹划改良政治等一切事宜”。

至此,袁世凯所提出的六项条件,除速开国会尚需时间筹备之外,其余已全部实现。但他却下令暂停进攻,也不急于进京组阁,而开始着手考虑如何与湖北军政府谈判。

袁世凯人到湖北,并且一举收复了汉口,清廷总算对武汉那边松了口气。但是滦州这边,第二十镇官兵还在那儿,意向不明,加上张绍曾死活不走,朝廷对此很不放心,先派海军大臣载洵前往疏解,无功而返之后,只好再派与第二十镇颇有渊源的吴禄贞前去抚慰。其实抚慰只是一方面,借此把同样不老实的吴禄贞调离第六镇才是本意。

吴禄贞不知是计,兴冲冲地赶到滦州,跟官兵们做了一番宣扬革命、鼓动军心的演讲后,立即与张绍曾、老朋友兼第二十镇参谋长的刘一清等高级军官们开了个秘密会议,商定出来一个大计划:趁北京城内空虚,两军联合起义。第二十镇由京奉路、第六镇由京汉路同时举兵,会攻北京,一举推翻清朝!

这本是个非常可行的计划,奈何事机不密,被人告到了朝廷。朝廷的反应很迅速,先是把滦州的火车调走,以阻止第二十镇运兵,接着任命吴禄贞为山西巡抚,派他率领第六镇部分军队出石家庄进攻娘子关,以平息山西的独立。

与此同时,清廷还积极展开对第六、第二十两镇将领的分化工作,一面暗中派人许以第二十镇第40协协统潘矩楹统制的位置,怂恿他赶走张绍曾取而代之;一面以实授协统为诱惑,要求第六镇第12协代理协统吴鸿昌不必等吴禄贞从滦州回来,直接带兵攻打山西。

还好潘矩楹没什么大动作,但吴鸿昌很起劲,调兵遣将忙得不亦乐乎。吴禄贞闻讯大惊,连夜从滦州赶回石家庄,制止了部队的开拔。之后一面派参谋长前往山西与晋军商谈合作,一面派副官长前往武昌联络起义军。

11月5日,一列满载军火辎重的列车由北京开往武汉,以补充前线的北洋军。经过石家庄的时候,吴禄贞下令将之全部扣下,并与所部两个协统李纯、吴鸿昌联名发表通电,要求朝廷斥退冯国璋,武昌前线停战,否则后果自负。

——其实李纯正在湖北前线跟着冯国璋打仗,而且是汉口之战的主将,吴禄贞借他的名字,是为了增加声势。

此时的大清朝廷,就像个骄横了一世而垂垂老去的混混,已然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对吴禄贞类似于最后通牒的电文,不敢有半点主张,只能致电袁世凯,让他看着办。袁世凯闻讯勃然大怒,心想吴禄贞小小一个统制,居然敢抢老子的军火,只怕是活得不耐烦了!当时就动了杀心。

吴禄贞对此茫然不知,见参谋长和山西方面谈得不错,第二天自己也赶往娘子关,与山西都督阎锡山会晤。两人谈得很投机,决定组建联军,阎锡山推举吴禄贞为燕晋联军大都督,自己为副都督,决定由第二十镇截断京奉、津浦铁路,第6镇截断京汉铁路,然后两镇人马与晋军三路围攻北京,不难一鼓而下。

商量妥当后,吴禄贞当天即返回石家庄,以山西巡抚的名义报告朝廷,说晋军已被招抚,尽请放心。谁知保密工作又没做好,围攻北京的计划被陈宧得知,再通过军谘府第三厅厅长陈其采,报告给了朝廷。朝廷赶紧通知袁世凯,而袁世凯此时早已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袁世凯安排段祺瑞去干这件事,段祺瑞则相中了周符麟。周符麟是段祺瑞的安徽老乡,又是老下级,原任第12协的协统,属于北洋派。吴禄贞上任第六镇统制后,以“烟瘾甚深,行同盗贼”为由,奏请陆军部撤了周的职,但他所推荐的人未被部里同意,结果让吴鸿昌捡了个便宜。

周符麟因此对吴禄贞恨之入骨是可想而知的事。还有一个马步周,他是吴禄贞的警卫队长,一直想升营长却始终未能如愿,所以虽然没有周符麟那么深的仇恨,心里也很不满。

段祺瑞让周符麟杀吴禄贞,诱饵是继任第六镇统制外加2万两银子。如此丰厚的条件,就是杀皇帝估计都敢,于是周符麟秘密潜回石家庄,买通马步周之后,会同朝廷派来监督吴禄贞的陈其采,再召集几个老部下,定下了行刺计划。

11月7日凌晨,吴禄贞刚从山西回来不久,正在和助手一起连夜制定攻打北京的具体方案,马步周带着几个连长、排长,前往吴的住所,说是恭贺统制大人高升巡抚,结果吴禄贞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马步周一枪打死。同屋开会的人也大都殉难,只有陈其采因为是同谋安然无恙,还有一个侥幸跑掉的,是张之洞的孙子张厚琬。

吴禄贞一死,石家庄一片混乱,革命派官兵四处逃散,吴鸿昌率残部跑到了滦城。滦州那边张绍曾感觉不对,不敢再恋战,赶紧挥别第二十镇的弟兄,跑天津租界里躲着去了。

晋军方面同样如此,看到形势不对,已经开到石家庄的一个营掉头撤回了娘子关,后续部队自然就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与此同时,段祺瑞统率第三镇进驻正定,安排周符麟回任第六镇第12协协统,命他招回本镇的散兵游勇。随后吴鸿昌赶回了石家庄,成为周符麟的手下。轰动一时的滦州兵谏,就这样虎头蛇尾地告一段落。

11月7日吴禄贞遇刺当天,袁世凯就得到了消息,心情大好,让刘承恩写封信,派人去武昌和黎元洪谈谈。

小站练兵时刘承恩就是袁世凯的手下,当过工程营管带,算得上嫡系。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打义和团时,刘被调往湖北接着当管带,后来率领湖北新军远征广西镇压民众起义,就此留在了那边,和广西的实力派人物陆荣廷是好朋友。

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决定出山之时,最先做的几件事,就包括把刘承恩召到洹上,因为老刘和黎元洪是湖北黄陂的小同乡,利于招抚工作的开展。

照袁世凯的意思,之前刘承恩已经给黎元洪写去过两封信,都是劝他和清廷这边和谈,但湖北军政府方面都没太搭理他们。

袁世凯没有放弃,让刘承恩接着写信,接着派人去谈。这一回黎元洪有点松口了,开出的谈判条件更是很对袁世凯的胃口——黎都督表示,谈判可以,但得先推翻清朝,到时由湖北军政府直接和您老人家谈。

袁世凯对这个结果很满意,随之而来的一件事令他更加满意——11月9日,朝廷正式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

原来前几天朝廷的任命下来之后,资政院总裁世续首先就不干了,因为按照他们辛苦起草、新鲜出炉的《宪法重要信条》规定,“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大臣推举,皇帝任命。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信条还规定,国会召开之前,由资政院代行职责。那么既然如此,内阁总理大臣就该由他们选举产生,现在皇帝竟然直接任命,简直是成何体统?

所以世续等人立即以维护《宪法重要信条》尊严之名,向朝廷指出此任命违宪,恳请收回成命。袁世凯耳目众多,接到任命还没来得及大喜过望,即已知此内情。他是好名之人,但好的是名正言顺的名,不肯当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总理,便马上给载沣回了一封电报,说根据宪法规定,总理大臣理应由国会选举产生,故不敢接受摄政王的任命。

如此内外夹击之下,载沣只好自行纠错,并指示资政院抓紧选举。到了11月8日,结果出来了,资政院经过无记名投票,选出了得票最高者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报给载沣。第二天,载沣就下了这个正式任命,并再次催袁世凯安排好前线事宜,尽快回京组阁。

真是福无双至今日至,还是11月9日这一天,袁世凯又接到一封信,居然是黄兴写来的。

黄兴是革命党人中和孙中山齐名的领袖级人物,黄花岗起义的领导者,一生从事革命事业,此时武昌是革命的中心地带,所以他现在就在那里。

黄兴是10月28日到的武昌,与之同来的还有宋教仁、李书城、刘揆一等日后的大人物,比如李书城,1921年中共一大就是在他家里开的。

实事求是地说,黄兴他们来得晚了一点。早在武昌起义之前,蒋翊武他们就曾给远在上海的黄兴等同盟会领袖发出过邀请,请他们来湖北主持局面,可不知为什么,当时他们谁也没来。所以这次,虽然在来的船上黄兴认为,“黎元洪本非革命党人,我到鄂后,必须取而代之,且称两湖大都督”。可也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

黄兴到的时候,正好赶上汉口血战,他真是条汉子,直接就上了前线指挥作战,可惜双方实力悬殊,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随后黎元洪就派人把黄兴一行人接到了武昌,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之后,11月2日大家聚在一起开会,提起“两湖大都督”一事。毫无意外,黎元洪、汤化龙等人哪里肯依?好在经过一番商议,双方总算达成了妥协,黎元洪仍旧是都督,委任黄兴担任民军战时总司令,并接受居正提出的条件,于11月3日搞了一个登台拜将的盛大仪式。

现在黄兴以总司令的身份来信,袁世凯当然看得很认真,一看原来人家是在夸赞自己,夸了一大通之后黄兴进入主题,希望袁世凯站在汉人这边,携手推翻清朝政府,当中国的华盛顿。最后黄兴还郑重向袁世凯承诺,只要他肯干,待中华民国成立,革命党人定当和天下百姓一起,拥戴他当首任大总统。

条件如此丰厚,袁世凯不免怦然心动。但武昌起义的示范作用太大了,这段时间以来,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37协协统蔡锷为都督)、江西(新军协统吴介璋为都督)、上海(同盟会会员陈其美为都督)、浙江(咨议局局长汤寿潜为都督)、贵州(新军教练官杨荩诚为都督)、江苏(巡抚程德全为都督,独立地区不包括南京)、广西(巡抚沈秉堃为都督)、安徽(巡抚朱家宝为都督)相继宣布独立,到9号这天,又传来了广东(同盟会会员胡汉民为都督)、福建(新军第十镇统制孙道仁为都督)独立的消息。至此,关内18行省,独立的已有12省,剩下的几个也难说得很。因此袁世凯认为,于公于私,都得先把武昌摁下去不可——于公,自己身为内阁总理,有这个责任;于私,若全国都跟着独立了,自己这个总理当起来还有什么味道?更不用说那个还没到手的大总统了。

但袁世凯还是不想打仗,虽然他并没太把武昌那帮人放在眼里,但是杀敌三千哪怕只自损三百,这事老袁也不愿意干。毕竟身逢乱世,尤其想要最终收拾残局,那么此时此刻保存自家实力才是最理性的选择。

那就再诱导谈判好了。这一次袁世凯动了真格,派刘承恩带着蒋廷干亲自跑了一趟武昌,结果只带回了一封黎元洪的亲笔信,黎都督劝袁总理阵前倒戈,如此革命军将推举他为汴冀大都督。

这是11月11日的事儿。就在这一天,山东也宣布独立,推巡抚孙宝琦为都督。虽然此为孙宝琦首鼠两端搞的“假独立”,但也足够让朝廷更着急,载沣再一次打电报来催袁世凯速回北京组阁。

袁世凯也觉得自己既已是内阁总理,自不应再只囿于湖北一隅,于是把前方指挥大权交给冯国璋,自己则从前线北洋军中抽调精锐作为卫队,以段芝贵为司令,护卫着他于12日晚上从孝感启程,13日抵达北京,住回了锡拉胡同袁府。

第二天一早,袁世凯入朝谒见隆裕太后和载沣监国,宣誓效忠清朝,并顺便把近畿驻扎的新军各镇及姜桂题所部毅军的指挥权全部收到了手里。

当天晚上,袁世凯约见了汪精卫。汪精卫是由杨度、梁士诒两个重量级的大人物陪着来的——早在留学日本的时候,汪和杨即有来往,只是因为政见不同,走得不近而已。

袁世凯表示自己是同情革命的,希望汪精卫能作为连接自己和革命党之间的一座桥梁。因为自己不方便经常接见汪,袁世凯遂让大儿子袁克定和他结拜为兄弟,具体事情由他们料理。

接下来汪精卫和杨度筹备了一天,于15日发起成立了一个组织——国事共济会,两人分别代表革命党和立宪派,宣称是两党的代表联合发起成立该会。其宗旨是:“使以君主民主一问题,不以兵力解决,而以和平解决,要求两方之停战,发起国民会议,以国民之意公决之。”

共济会甫一成立,便立即上书资政院,要求清廷声明停战,并召开临时国民议会,议决君主民主问题。同时,汪精卫致电上海和武昌军政府,请求承认其主张。

11月16日,袁世凯以总理大臣的身份,宣布了内阁名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真正的责任内阁,办公地点设在东单北大街路东的石大人胡同迎宾馆,内阁名单如下:

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

外务部大臣梁敦彦,副大臣胡惟德

民政部大臣赵秉钧,副大臣乌珍

度支部大臣严修,副大臣陈锦涛(谢绝出山)

陆军部大臣王士珍,副大臣田文烈

海军部大臣萨镇冰,副大臣谭学衡

学务部大臣唐景崧,副大臣杨度(坚辞不就)

司法部大臣沈家本,副大臣梁启超(在日本,不就职)

邮传部大臣杨士琦,副大臣梁如浩(由梁士诒署理)

农工商部大臣张謇(未到任),副大臣熙彦

理藩部大臣达寿,副大臣荣勋

梁启超居然得以入阁,这多少令人意外。其实梁启超和其老师康有为不同,他认为袁世凯的政治主张和立宪派相近,可以合作,所以早在袁还在直隶总督任上时,远在东京的梁启超即已通过时任山西大学堂监督的英国人李提摩太,和他搭上了关系,两人常有密信来往,关系不错。

总之,如《宪法重要信条》规定,皇族完全退出了内阁,并不再出任公职。现在放眼望去,所有这些国务大臣,无论满汉,大部分都是老袁的亲信。大清朝的命运,从此就掌握在了袁世凯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