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守仁还指出,当时山瑶海贼都是些穷追必死之寇,他们乘乱挑衅、动摇地方,还煽诱贫苦流亡之民以壮大自己,这些人的威胁实际上要比卢苏、王受等人大上十倍、百倍。
守仁还指出了设置流官的弊端,非常不利于地方的安定。比如思恩地区,自从设置流官以来,十八九年之间,反者数起,征剿日无休息,这给社会民生带来的创伤是不难想象的。
为此守仁建议还是以安抚为上策:“必须存土官,藉其兵力,以为中土屏蔽。若尽杀其人,改土为流,则边鄙之患,我自当之;自撤藩篱,后必有悔。”
解决边境(民族)问题的主要对策,还是应采取“以夷治夷”的方略,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宝贵经验。
为了能让朝廷采纳自己的方案,守仁还分别致信少师杨一清及在京的弟子黄绾、方献夫等人,希望他们能支持自己。
对于守仁的上疏,朝廷还是重视的,最后也基本持赞同态度。十二月,朝廷又命守仁暂兼理巡抚两广。
结果,仅仅两个月后的嘉靖七年二月,守仁便圆满地解决了思、田的问题。
NO.3 改造思田
在守仁主抚的策略下,卢苏、王受等人很快就向朝廷投了诚。
不过因为守仁多以诈用兵,屡使自己的对手上当,尤其是祥符宫的那一幕,更让人对他的诈术有所警觉。
在成功招抚了卢苏、王受之后,守仁悉数遣散诸军,只有湖广兵数千,因为路远还暂时被分留在宾宁等地解甲休养。至此,卢苏、王受大喜,二人便正式遣使乞降,守仁令诣军门。可是二人又怕上当,不免窃窃私语道:“王公素多诈,恐绐我。”
祥符宫之举当初实出不得已,池仲容等人不仅罪大恶极,且贼性难改,守仁只得对其痛下杀手。如今卢苏、王受来降,正需要推诚相待,这样才可缓解他们多年的积怨,重新恢复这一地区的稳定局面。
因此守仁只是将卢苏、王受二人杖责了一顿,二人方才解除疑虑。此时他们不仅对守仁大起好感,也急欲思报。
朝廷得到守仁平定思、田的上疏后,即敕遣行人①奖励,赏银五十两,紵丝四袭,所司备办羊酒,其余各给赏有差。
守仁为志其事,为文勒石曰:
“嘉靖丙戌夏,官兵伐田,随与思、恩之人相比相煽,集军四省,汹汹连年。于时皇帝忧悯元元,容有无辜而死者乎?乃令新建伯王守仁曷往视师,其以德绥,勿以兵虔。班师撤旅,信义大宣。诸夷感慕,旬日之间,自缚来归者一万七千。悉放之还农,两省以安。
昔有苗徂征,七旬来格;今未期月而蛮夷率服,绥之斯来,速于邮传,舞于之化,何以加焉。爰告思、田,毋忘帝德。爰勒山石,昭此赫赫。文武圣神,率土之滨。凡有血气,莫不尊亲。”
① 使者的通称。
四月,守仁议迁都台于田州,不果。
先是有制,王守仁暂令兼理巡抚两广。受命之后,守仁以迂疏多病上疏推辞,并推荐“致仕副都御史伍文定”等人来接替自己。
这时候,侍郎方献夫向朝廷建议,宜于田州特设都御史一人,抚绥诸夷。守仁于是上疏推荐广西布政使林富。对于其他一些重要人事安排,守仁也都向朝廷做了推荐,可是这些建议朝廷都没有采纳。
朝廷对于自己这位封疆大吏的猜忌太明显了,守仁无奈之余,只得尽力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涵养民生、抚新民外,便是大兴学校。
守仁以田州新服,用夏变夷,宜有学校。但疮痍逃窜,尚无受廛之民,即欲建学,亦为徒劳。然风化之原,又不可缓也。于是他案行提学道:著属儒学,但有生员,无拘廪增,愿改田州府学,及各处儒生愿附籍入学者,本道选委教官,暂领学事,相与讲肄游息,兴起孝悌,或倡行乡约,随事开引,渐为之兆。俟建有学校,然后将各生徒通发该学肄业,照例充补廪增起贡。
守仁一面在思、田大兴学校,一面又在南宁兴学校。
守仁向来看重教化,他常说:“理学不明,人心陷溺,是以士习日偷,风教不振。”于是身在广西的他也不闲着,日与各学顺生朝夕开讲,已觉其渐有奋发之志。
守仁又恐穷乡僻邑,不能身至其地,便委原任监察御史降合浦县丞陈逅主教灵山诸县,原任监察御史降揭阳县主簿季本主教敷文书院。
广西这个地方,民族众多,且地近交趾,形势错综复杂,其中在八寨、断藤峡地区还存在着一帮对抗朝廷的势力。
这些所谓的“蛮贼”有众数万,他们负固稔恶,南通交趾诸夷,西接云、贵诸蛮,东北与牛场、仙台、花相、风门、佛子及柳庆、府江、古田诸瑶回旋连络,延袤二千余里,流劫出没,为害岁久。
守仁初到广西,思、田问题是当务之急,所以无暇顾及八寨、断藤峡的问题。
如今,思、田既平,卢苏、王受新附,急于立功表现;还有湖广的官军没有遣回,这样守仁便应当地父老的要求,令布政使林富、副总兵张佑等,出其不意,分道征讨八寨、断藤峡。
NO.4 大鸣不平
当时,林富、张佑等率右江及思、田兵进剿八寨诸贼,而参议汪必东、副使翁素、佥事汪溱等,则率左江及永、保土兵进剿断藤峡诸贼。
在官军的强大攻势下,本为乌合之众两处土寇顷刻瓦解,一月之内,被斩杀三千余人。守仁见诸贼巢穴既已扫荡,而官军疾疫,遂班师奏捷。
后来守仁在上疏中道:断藤峡诸贼,犄角屯聚,自明初以来,屡征不服。至天顺间,都御史韩雍统兵二十万,然后破其巢穴。可是撤兵没多久,贼复攻陷浔州,据城大乱。后复合兵,量从剿抚。自后窃发无时,凶恶成性,不可改化。
至于八寨诸贼,尤为凶猛,利镖毒弩,莫当其锋;且其寨壁天险,进兵无路。自明初都督韩观,尝以数万之众围困其地,亦不能破,竟从招抚而罢。报后兴师合剿,一无所获,反多挠丧。惟成化间,土官岑瑛尝合狼兵深入,斩获二百。已而贼势大涌,力不能支,亦从抚罢。
“今因湖广之回兵,而利导其顺便之势,作思、田之新附,而善用其报效之机。两地进兵,各不满八千之众,而三月报捷,共已逾三千之功。两广父老皆以为数十年来未有此举也。”
八寨、断藤峡这两仗,官军都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对此守仁不免有些自得。
他在《平八寨》中云:“见说韩公破此蛮,貔貅十万骑连山;而今止用三千卒,遂尔收功一月间。
岂是人谋能妙算?偶逢天助及师还。穷搜极讨非长计,须有恩威化梗顽。”
又《破断藤峡》中云:“才看干羽格苗夷,忽见风雷起战旗。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
迁宾玉石须分早,聊庆云霓怨莫迟。嗟尔有司惩既往,好将恩信抚遗黎。”
此后,守仁又上疏请经略思、田及八寨、断藤峡,这些地区都是问题多发的敏感地区,也在战略上有重要地位,朝廷必须花点心思经营这里。
初,守仁既平思、田,乃上疏曰:“臣以迂庸,缪当兵事于兹土,承制假以抚剿便宜。是陛下之心惟在于除患安民,未尝有所意必也。又谕令贼平之后,议设土流孰便。是陛下之心惟在于安民息乱,未尝有所意必也。始者思、田梗化,既举兵而加诛矣,因其悔罪投降,遂复宥而释之。固亦莫非仰承陛下不嗜杀人之心,惓惓忧悯赤子之无辜也。”
为此守仁便提出了三项建议:
第一、特设流官知府以制土官之势,仍立土官知府以顺土夷之情,分设土官巡检以散各夷之党。
第二、拟府名为“田宁”,以应谶谣,而定人心;设州治于府之西北,立岑猛第三子岑邦相为吏目,待其有功,渐升为知州。
第三、分设思恩土巡检司九,田州土巡检司十有八,以卢苏、王受并土目之为众所服者世守之。
待到又破了八寨、断藤峡之后,守仁又上疏曰:“臣因督兵亲历诸巢,见其形势要害,各有宜改立卫所,开设县治,以断其脉络,而扼其咽喉者。若失今不为,则数年之间,贼复渐来,必归聚生息;不过十年,又有地方之患矣。”
这一回,守仁以自己手中遵制便宜的权力,相度举行经略事宜有六:移南丹卫城于八寨;改筑思恩府治于荒田;改凤化县治于三里;增设隆安县治;置流官于思龙,以属田宁;增筑守镇城堡于五屯。
守仁在广西这样大的成功和动作,使得远在北京的朝廷不免质疑守仁的事功和安排。
兵部首先持怀疑态度,户部也是如此,几位当权人物也态度暧昧。
杨一清身为首辅,虽然心明如镜,可是他余怒未消,没有站出来为守仁说话;桂萼此时已经升为吏部尚书,他曾传话让守仁借着胜利的余威出兵交趾(此前安南莫登庸有意向北扩张,守仁的布置阻止住了他),可是一向反对穷兵黩武的守仁对此置之不理,桂萼恼羞成怒,便攻击守仁剿抚两失。
其实功高遭忌,历来如此,皇帝本人也不那么待见功高震主之臣。只有张璁对守仁的作为表现了高度的推崇:“我现在才知道,王公确实是无人可及!”
见于功臣遭遇的不公,于是身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的霍韬等两广人士便上疏为守仁鸣不平,他们道:
“臣等广人也,是役也,臣等尝为守仁计曰:‘前当事者,凡若三省兵若干万,梧州军门费用军储若干万,复从广东布政司支用银米若干万,杀死、疫死官兵、土兵若干万,仅得田州小宁五十日,而思恩叛矣。’今守仁不杀一卒,不费斗米,直宣扬威德,遂使思、田顽叛,稽首来服。虽舜格有苗,何以过此?
乃若八寨贼、断藤峡贼,又非思、田之比。八寨为诸贼渊薮,而断藤峡为八寨羽翼也。广西有八寨诸贼,犹人有心腹病也。八寨不平,则两广无安枕期也。今守仁沉机不露,一举平之。百数十年豺虎窟穴,扫而清之,如拂尘然。臣等是以叹服守仁能体陛下之仁,以怀绥思、田向化之民;又能体陛下之义,以讨服八寨、断藤梗化之贼:仁义两得之也。
夫守仁之成功,有八善焉:乘湖兵归路之便,兵不调而自集,一也。因思、田效命之助,劳而不怨,二也。机出意外,贼不能遁,所诛者渠恶,非滥杀报功者比,三也。因归师无粮运费,四也。一举成功,民不知扰,五也。平八寨、平断藤峡,则极恶者先诛,其细小巢穴,可渐德化,得抚剿之宜,六也。八寨不平,则西而柳、庆,东而罗旁、禄水、新宁、思平之贼,合数千里,共为窟穴,虽调兵数十万,未易平伏,今八寨平定,则诸贼可以渐次抚剿,两广良民可以渐次安业,纾圣明南顾之忧,七也。韩雍虽平断藤峡贼矣,旋复有倡乱者,八寨乃百六十年所不能诛之剧贼。
今守仁既平其巢窟,即徙建城邑以镇定之,则恶贼失险,后日不能为变,逋贼来归,且化为良民矣。诛恶绥良,得民父母之体,八也。或议:‘守仁奉命有事思、田,遂剿八寨,可乎?’臣则曰:昔吴、楚反攻梁,景帝诏周亚夫救梁。亚夫不奉诏,而绝吴、楚粮道,遂破吴、楚,而平七国,安汉社稷。传曰:‘阃以外,将军制之。’又曰:‘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利社稷,专之可也,古之道也。’是故亚夫知制吴、楚,在绝其食道,而不在于救梁;是故虽有诏命,有所不受。
今守仁知思、田可以德怀也,遂纳其降而安定之。知八寨诸贼未易服也,遂因时仗义而讨平之。虽无诏命,先发后闻可也,况有便宜从事之旨乎?或曰:‘建置城邑,大事也;区处钱粮,户部职也;不先奉命而辄兴工,可乎?’臣则曰:昔者范仲淹之守西边也,欲筑大顺城,虑敌人争之,乃先具版筑,然后巡边,急速兴工,一月成城。西夏觉而争之,已不及矣。
守仁于建置城邑之役,不仰足户部而后有处,其以一肩而分圣明南顾之忧,不以为功,反以为过,可乎?臣等目击八寨之贼,为地方大患百数十年,一旦仰赖圣明,任用守仁,以底平定,不胜庆忭,今兵部功赏未行,户部覆题再勘,臣恐机会一失,大功遂阻,城保不筑,逋贼复聚,地方可虑。是故冒昧建言,唯圣明察焉。”
对于霍韬等人的上疏,嘉靖以三个字做了回复:“知道了。”于是在这年九月,朝廷有了表示,予以守仁一些奖赏。
朝廷派去广西的使者,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此人名叫冯恩,是松江府华亭县人,嘉靖五年的新进士。派行人冯恩到广西,可见朝廷对守仁的轻视,不过对冯恩自己而言,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冯恩本是王学信徒,这回去见守仁,算是见到真佛了。因此他到广西后,一俟宣布完朝廷的旨意,他便要求拜入守仁门下,这样也就成了守仁的关门弟子。
冯恩是个极有血性的人,有一股舍身赴义的气概,最后得了个“四铁御史”的雅号,即口如铁、膝如铁、胆如铁、骨如铁。有一次他因力斥当权者误国,被押出长安门,当时市民观者如堵,来一睹这位“四铁御史”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