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感悟医途
10936900000006

第6章 如何做一个好医生

医生和教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尊崇的两类人,医生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教师为人类的思想服务,一个人、一个民族没有健康的身体和思想,这样的民族注定不会强大。

做一个好医生需要具备的条件很多,需要精良的技术、善良的灵魂、责任之心、敏感之心和细微之心,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如何做一个好医生,有句话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这两句话概括了做一个好医生应该具备的四个字—德才兼备。

国际著名外科专家,我国素有“外科之父”的裘法祖院士的四句话“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说裘法祖院士是个好医生,也不是指他讲了这十六个字就是好医生,而是他所做的一切被老百姓认为是个好医生,因此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被老百姓认可了就是一个好医生。

作者所在医院积极救治2.22古交屯兰矿瓦斯爆炸受伤人员

作者所在医院积极救治2.22古交屯兰矿瓦斯爆炸受伤人员

医生这个职业

坦率地讲,医生是一个较为辛苦的职业,医学是一个漫长的积累和不断更新的过程。学医的人,基本上是要学到终老的那一天,因为医学的博大精深对于每一个医学者来讲,不论任何领域的专家学者只能是知之皮毛。另外,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疾病的种类在不断地繁衍,医学者们往往在还没有攻克一个疾病的同时,新的疾病已经在悄悄地蔓延,尤其是传染病和流行病的传播,似乎有一种此起彼伏的声势。近年来,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甲流等等,这些容易在大范围内发生的传染病,是横亘在医学工作者们面前一道又一道的难题。

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一定时期内这些疾病的防治工作已经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这关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医生们更是慎之又慎,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离开医生工作岗位已经许多年,事实上,已经不能真切地感受医生的辛苦。从当医生走向管医生,在二十余年的医院管理中,对于医生的管理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有时候近似于苛刻或者是无情,我比任何人都明白医生的责任。在管理的范畴内,基本上属于无条件服从的管理模式,就是任何一个医生必须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必须服从一切规章制度,没有商量的余地,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我们没有失误的机会,如果有一个这样的机会,那就会毁灭一个家庭的幸福,我们面对了一个最为可贵的生物体,不容有失。但即便如此,在工作中,依然有一个又一个不幸的故事在发生,这就是医生这个职业。如果我们客观地想一想,医生也是一个人,他的智力有高有低,经验有多有少,学识有厚有薄,他也有家庭的烦扰,也有感情的波动,有精神状态好的时候,也有情绪差的时候,还有许许多多,这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工作,但是这一切都不是理由,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生命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理由,相对于生命而言,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无足轻重的。因此,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强调这样一些事实:任何一个医生必须随叫随到,没有借口,你的通讯必须畅通,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联系不到你,节假日,可以放松,可以旅游,但是需要你的时候必须能够出现在需要你的地方。其实,这就是要求你们不能离开这个城市,你们对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生命必须负责,这就是医生的职责。

医生的工作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规律性。没有时间规律,没有生活规律,一个外科医生可以连续22个小时做一台手术,中间只有短暂的休息,一个医生也可能连续做3台手术到凌晨三四点,这些都是常有的事,这些人体力透支、神经高度紧张,饮食和休息都没有良好的保障。近年来,在这些医生当中,有一大部分在每天忙忙碌碌为别人治病的同时,自己却慢慢地倒下了,我们在前面讲到的一个梁医生在非典中牺牲自己的生命,其实当时的他已患有多种疾病,按照他的身体情况,这位医生可以脱离一线工作岗位,但他毅然地选择了留下,他比任何人都知道非典疫情对于自己的危险性。但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再一次向世人诠释了“医生”这两个字。

朋友们,作为一个曾经的医生,现在的医院管理者,每天都经历着生命的来来往往,这些年中,对生命的理解已多少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悲欢离合,花花绿绿的世界就在我们眼前,平和地看待这个世界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心态,医生生活在其中,当每一天迈出医院的大门,湮没在如潮的人流中,他们和芸芸众生并无异样。在这里,讲一些医生的辛苦,只不过,让我们各行各业的朋友对这些有可能每天在人流中擦肩而过的医生们有一些了解,我知道,我所谈到的,只是些许片断,大家也有各自的认识,权当作为一种交流与沟通,在大家认为医患和谐之门越来越紧闭的时刻,且让我们打开一扇交流的窗户吧!彼此多一些认识、多一些了解,总胜于一味地责难和误解,我们应该相信,对于生命健康的共同追求一定是医生和患者永恒一致的愿望。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说过: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备受崇拜!

愿以名人的评述来作为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医者责任之心

作者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节前大查房

我看过一个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中科院院士裘法祖教授讲过的一个他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30年前的一天,他到表店去修表,问一位值班的女同志:“这只手表摇起来有响声,请你看一看好吗?”她立刻把手摆了摆,说:“无法修理,没有零件。”他又小心地重复了一句:“请你打开来看一看。”那位值班的女同志很不耐烦地白了他一眼,说:“能走就行了,没有零件。”他只得到对面的另一家大的钟表店去试一试,遇到了一位男同志,但得到的是类似的答复、类似的态度。这时,他偶然地发现了这家店的另一角落里,坐着老胡同志。他是裘医生的病人,也是这家店的职工。他立刻走了过去,请老胡同志查一查这只手表摇起来有响声的原因。老胡同志打开手表背面的盖子,发现一个螺丝松脱了。他将螺丝旋到原位上,手表就这样修好了。裘医生很高兴,但又很生气,用手指着说:“那位同志说无法修理,连看一看也不愿意,我要去责问他。”老胡同志大笑起来,说:“裘医生,算了,算了!还不是和你们医生看病一样吗?”他听了这句话,禁不住有点儿面红耳赤,打个哈哈,道谢而别。

几十年来,他一直忘不了这句话:“还不是和你们医生看病一样吗?”以后他常扪心自问,我们在工作中有没有“无法修理,没有零件”的态度和作风,答复是:肯定有的。作为修表的师傅,应当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多想想,作为医生应当站在病人的立场上多想想,有责任心的大夫常常会为病人想得更多。而责任心是一个优秀的医生应具备的首要品质。

裘法祖、王忠诚这些医学前辈们,我们给他们冠以“德高望重”,然而他们也并不是没有犯过错误,王忠诚院士曾说:“病人也对我们的成长作出很大贡献。要多为病人着想,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病人。”这句话的意思我自己感觉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学习和提高,可以说病人是我们医学理论的试验基地;另外,我们可能在治疗过程中犯错误,在犯错误中不断纠正自己,是因为有病人,才有了让我们提高的机会。

年轻的裘法祖医生在患者的质疑声中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如何对待患者的,他为患者的一句话深深自责,伟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不犯错误,而是因为他们能在错误中觉醒,在错误中成长起来。

我认为,医生的责任心一方面要维护自己职责的尊严,另一方面要敢于承担责任。

我所在的医院有一个老专家,这位老专家给我的感觉就是责任心极强,他对年轻医生严格要求,年轻医师书写的病历,他要逐字逐句地死抠,一丝一毫不放松,对待病人他关怀备至,经常是加班加点,对学问更是精益求精,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工作岗位。在我的记忆中,经常能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他匆匆的身影,他向人们相反的方向走,人们回家,他到单位,他是匆忙地回家吃了饭,又来单位值班,节假日也从不休息,总是在单位加班,这位老同志的医德有口皆碑,责任心特别强。我有时候想,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如此工作,这种精神没有一个信念来支撑是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的,有一次,我们聊天,当我流露出对他的尊敬之情时,他只平静地说,做医生首先要有责任心,他说这是立医之本。

医生还要敢于承担责任,大家知道医学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风险伴随医生的一生,一些外科手术和不为人们所认知的疾病风险更大,在此种情况下,医生负担的不仅仅是一个治疗的问题,还有一种面对风险是否有勇气接受挑战的问题。许多时候,因为生命的特殊意义,医生在疾病面前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害怕治疗不当承担责任,因噎废食的例子不在少数,任何领域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勇敢的探索者,这是规律。在我们的周围,也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他们就是这样一些勇敢者,他们搞创新、搞研究,我省第一例肾脏移植、第一例心脏移植等一些高难度的手术,这些被称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就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当然,我们不可盲目大胆,要理性地去面对承担责任这个思想,记住,一切现实的可能都有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事实依据,退缩与冒进都不可取,一个好的医生绝对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循。

医生要有一颗责任心和勇敢承担责任的气魄,这是一个优秀医生必备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有创新,才能在某一领域里成为权威,成为备受人们尊重的人。

医者细微之心

一位年轻的检验科医生注意到一位患者家属极度焦虑的神情,出于关心上前询问,得知她急于知晓丈夫的化验结果,以便尽早作出下一步的治疗决定。按规定是第二天才能取报告的,但医生立即帮助她在计算机中调出了结果。没想到举手之劳竟让这位家属泪流满面。在之后接二连三写来的感谢信中,她说:“我的爱人刚四十出头就得了这病,我的精神几近崩溃。这个时候您毫无条件地帮助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外地人,我怎能不感激呢!”她留下了她和丈夫的姓名、电话、单位和家庭地址,执意要和这位医生交朋友。把我们的帮助给予那些困难的人,哪怕你只给他一点点的光亮,也会照亮他的整个生命,不要吝啬你的那点小小善举,对于别人,那也许是生命的开始。

再说一个关于我的故事,记得在我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学校给新生进行了一次体检。在体检到五官科的时候,有一位医生给我做检查,由于操作不当,在医生用仪器进行鼻腔检查的时候,我感觉到有一阵强烈的刺痛感,检查结束后,我明显感觉到有血从鼻腔流出,我背转身用手捂住鼻子,但血还是不停地往外流,这时候,一个护士用钳子夹了一块纱布递了过来,解了我的尴尬之围。也许大家觉得这个事情不值一提,但是,你们若要是这样想一想,那时那刻的我们,从一个偏远的农村来,对城市和城市的人都是陌生的,当时体检的时候有许多陌生的同学,在那样的环境中感觉到特别的尴尬和难为情。事实上我根本没有看清楚那个护士长什么样子,但是心里很是感激,护士一个小小的举动,止住了我的尴尬和不安,就是这样一件小事,抚慰了一个少年一颗敏感的心。这个小事直到今天都被我深深的记忆,前几年,我在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让歌手们讲一件难忘的事,那时候我和我的爱人说,如果是我讲,我会想起这件事。

两个故事,都说了一颗细微的心,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不要忽视这些细微之处,这个细微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玩味的东西,无论多么壮丽辉煌的事业,也少不了这些看起来柔弱的手去扶掖。

在每一天,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匆匆的脚步、焦急的目光、无助的泪水、无奈的等待,这些熟悉的面容,在我们的目光中早已习以为常。是的,我们每天都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又有多少时间来安抚他们脆弱的心。但作为医生,我们要有一颗细微的心,医学的细微就是毫厘之间,毫厘之间就是生与死的界限,我们应当培养和锻炼这种品质,并且将之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面讲到的这位检验科医生他就是一个细心的人,他观察到了这个妇女同志的焦躁和不安,并且询问了她的情况,一个小小的举动,永久地温暖和慰藉了这位妇女同志,我们能说这是小事吗?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什么叫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

在医院的每个长廊里,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患者朋友,他们为病痛折磨,为亲人焦急,身心俱疲,往往一个安慰,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会给他们力量,给他们勇气。医学模式的转变,每一个医务人员都熟知,心理—生理—社会,每个人都有关心和善良的潜质,在大灾大难中医务人员的这一潜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忘我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和肯定。

在日常工作的繁杂琐碎之中,我们同样需要释放这种关爱的潜质,我想,关爱不仅深藏于医者的内心,更应该在举手投足及与病人的日常接触中体现出来,其社会意义甚至大大超过“治愈”本身。很多医者感到,真诚地帮助有困难的病人,哪怕每天只完成一点点,也会获得内心的满足,获得自我的肯定和他人厚待我们的资本。

医者敏感之心

一个合格的医生要具备许多基本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等,这些我们在接受医学教育的时候都有正规的教学计划来安排。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自然科学,理论教育在我们实际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充其量也只能占到40%左右,每一个医学工作者都有深刻的体会。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课堂里面学到的东西和实际工作有多大的差距,当我们打开一个患者的腹腔准备手术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每一根神经和每一条血管与老师讲的并不完全一样,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让你不知云里雾里,一个活生生的人躺在你的面前需要接受治疗的时候,教科书上的东西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一个医生的成长,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实习和观摩的过程,需要经过理论与现实的灵活对接,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医学博士们也要从缝皮开始去成长,然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我们所说的这些,都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摸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会悟出一些道理,这是个体的悟性决定的,也是一个良医与庸医的真实差距,其实更多时候对一些细节的感悟会成为一个良医与庸医的决定性因素,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仅此而已。

一个良医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这种敏感往往体现在对一些工作细节的理解和对患者细微变化的观察。

省城某大医院的一个刘护士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情:她们单位换了一种输液器,现用厂家的输液器和原来厂家的输液器外观材料基本一样,这种输液器增加了一个过滤空气的小装置,其余的部分看起来并无异样。所有的护士工作依旧,按照以往的工作程序按部就班。刘护士比较注意观察,她是一名心外科监护室护士,每天的工作就是监护心脏手术后的危重病人,工作极其忙、累。在换了新的输液器以后,她就发现一个很细微的问题,新输液器的每一滴量比旧输液器的一滴量似乎要大一些,为了证明自己的观察,刘护士把新旧输液器各找一个,然后测试,首先把两种输液器的滴速调整成一样的每分钟60滴,然后用注射器抽取测量,结果发现新输液器60滴的量比旧输液器同样的滴速下多出0.25ml,她把这个测试结果告诉了大夫,大夫对她的工作精神大加赞赏,这看起来是个细节问题,但是很重要啊!心脏手术后的监护病人出入量要求非常严格,有些药物的输注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以滴速来计算输入量的,多和少都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有时候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我们在敬佩刘护士的职业精神和责任心之余,为她注重观察细节的这种精神要敬礼,刘护士就是有一颗敏感的心。

刘护士的经验告诉我们,医生这个职业拥有一颗敏感的心是如何的重要,这种敏感的意义在于,治疗一个病人不仅仅是要在生理意义上来解决病人的痛苦,治病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医生不仅要关心病情的变化,还要关心病人情绪的变化、家属情绪的变化,这些疾病以外的东西对整个治疗过程的影响是很大的。

放眼看一些医学名家,他们对待病人和家属的态度,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敏感的思想,他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医学界大师级的人物,都是在从医之道上一步一步地悟出做人的道理,首先是如何对人,其次是如何对病人,没有一颗敏感的心,难以获得世人的一致认可。

一个赤脚医生的记忆

讲一个赤脚医生的故事,这是一个良久的心愿,现代的人们,熟悉和熟知太多太多的名医大家,并且以他们为榜样和标尺在不断地奋斗和前行,这种标杆式的人物,的确能够激发年轻一代奋发向上。而赤脚医生,这种流动在农村的“全科医生”,他们卑微的身份常不被人们所记起。但是,在我的记忆中,一个卑微的赤脚医生却真正需用我们一生去学习,也无法达到他“赤脚”的高度。

在我的从医历程中,接触太多的医生,最后真正能够成为这个行业的优秀医生并不多。一个好医生的成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从一个青涩的住院医师成长为一个受人爱戴的专家学者,这中间的辛苦和努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我们在每一个医院的走廊里都可以看到,有些医生一号难求,而有的医生却门庭冷落,患者对于一个医生的认知是最为客观的,这毫无保留地反映一个医生的水平和口碑。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有一位赤脚医生对我的影响很深,在当地老百姓眼里,他是一个真正的好医生,我在这里讲一些这个赤脚医生的故事,这只是记忆中的一些片段,但足以让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认真思考:

什么是赤脚医生?可能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不太清楚。赤脚医生,是“文革”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一般指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中毕业且略懂医术病理;三是一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赤脚医生的出现,为解决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家知道,赤脚医生医术不高,因为他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只是一些简单的训练。我们老家的这个赤脚医生现在不赤脚了,穿了“鞋”了,政府给他发退休工资。在我很小的时候,这个赤脚医生的名字“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方圆几十里的人只要是病了,没有人不找他。在我的记忆中,乡亲们对于这位赤脚医生的医术还是十分赞赏的。因为在农村上学,经常看到或者是听到这位医生给谁家诊病了,病人家属也不给钱,大多数时候是给点鸡蛋一类吃的、喝的。农村人没有钱,赤脚医生也没有说要钱,似乎看病只是看病,病是必须要看的,钱不是必须要收的。时间过去了许多年,儿时超强的记忆力,顽强地一直记得这位赤脚医生,直到现在,我也从事了医疗工作,越发开始怀念他,并且慢慢回忆这些过往的事情,简直有一种让人不能平静的感觉,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他背着十字挎包行走在乡间小道的身影依然非常清晰,那种从容、淡定、不辞辛劳、不求名利与当今社会的浮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对照一下这个赤脚医生的行医历程,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有些画面,如果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难以感受那份感动的,大家想一想,在贫困的农村,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村与村之间是山山相连,交通全靠腿,哪一个村子里有病人,只要来叫,他放下手里的活,背起十字挎包就走,一走就是几十里,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天黑夜,似乎从没有听说过,哪一个病人叫他的时候,他没有去过,这种精神,不要以为他是个赤脚医生,在我们面前,他就是一座我们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山。这种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赤脚医生,没有高学历、没有高工资,但是他们的这种高大,超越了每一座山头。

有许多事情真的令人感慨,我们现在的医生看病,离开高科技手段几乎什么也干不了,而那时候几乎所有的赤脚医生全靠经验判断,我所熟悉的这位赤脚医生,他看病是内、外、妇、儿通吃,这是当时的医疗条件决定的。我在前面讲过,他们没有高超的医术,也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在农民眼里,他们是医生,得了病只能找他们,为了应付各种情况,赤脚医生只能摸索经验,看一些简单的医书,他们没有专门的时间来学习,也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靠的只是勤奋和执著的信念,就这样,一个一个的病人还是在他们的精心医治下逐步地康复起来,我们不得不说,这些人的确是值得尊敬的。相比他们看病的方式,我们现在大量使用各种设备来为患者诊治,这看起来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一些问题,比如过度依赖这些高科技削弱了医生的基本判断力,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时代的发展,赤脚医生已经成为一种历史,医疗改革的步伐已经行进到每一个农村,相对于那个贫困的年代,现在的农村有了相对较好的卫生所,有了专门的医师和护士,也有一定的医疗设备和固定的医疗场所,这让我们每一个医学工作者感到了很大的鼓舞和欣喜。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的医疗条件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这些变化,将成为医疗体制改革领域一个标志性的变化。但是,记忆深处的这位赤脚医生,曾经在一定时期为广大农村的病人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们,他们在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坚强精神和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今天的人们要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特别是他们身上那种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榜样,不要认为我们学识比他们多,也不要认为我们的条件比他们好,我们要看到的是他们身上真正能够震撼我们心灵深处的那种伟大和高度。

作者所在医院组织医务人员义诊

作者所在医院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