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感悟医途
10936900000005

第5章 医院如何做好自己

毋庸置疑,医院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肩负的使命是艰巨而伟大的,社会每一个螺丝钉的转动,都需要人的大脑发挥智慧,需要人的双手来实现,这一切过程与结果的实施都离不开一个健康的生命体来支持,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来作为基本保证,这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理解。放眼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些病痛缠身的朋友,我们的职责就是把他们医治好,还他们健康与快乐,当然理想的结局是,在这个医治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就像朋友一样,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带给社会的是安稳、和谐的音符。

抛开一切的外部因素,医院如何做好自己,我们需要努力地探寻一些途径,医院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为医患矛盾的缓解另辟蹊径。

作者所在医院积极救治2.22古交屯兰矿瓦斯爆炸受伤人员

张建欣副省长在作者所在医院探视2.22古交屯兰矿瓦斯爆炸受伤人员

体味医院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保持了突飞猛进的势态,卫生改革从各个体系建设入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卫生法制和人才队伍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发生了较深刻的变化,回顾这些卫生体系的建设情况,我们有一种深刻的感受,卫生改革的角度是全方位的,并且层次感分明,思路清晰,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及可操作性的特点。

我们在这里讲到了卫生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这是一种大的目标,具体到某一个领域,还存在许多现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关于医院的发展,大家可以明确地看到,近年来,医院的发展从设备到技术,硬件、软件都有巨大的变化,医院发展了,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眼下的医患矛盾从根本上讲就是医疗资源与医疗需求的矛盾,这其中包括医疗资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合理两种情况。医疗资源的缺乏表现在医疗资源和我国人口的比例失调,另外就是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中国医疗体系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性,这主要表现在农村、城市地区之间,以及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在对医疗服务的利用和卫生结果两方面,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前卫生部长高强曾经讲过,中国卫生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

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分布的不合理,占全国1/5的城市人口享受着4/5的医疗资源,而占全国4/5的农村人口却只有1/5的医疗资源来使用。还有就是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严重滞后,优质的医疗资源90%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包括高端的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科学的管理和舒适的医疗环境等,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一个最终的结果就是老百姓不管大病小病一律涌向大医院,城市的一些大医院已经人满为患,门诊大厅你推我挤,住院病房排队等候,而一些县、乡医院却门庭冷落,生存举步维艰,两种极端,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严重。

我举一个例子,在一些大医院的牙科门诊,患者多如牛毛,你推我挤、熙熙攘攘,景象非常“壮观”。这些患者主要是修补牙齿、洗牙、拔牙、镶牙、治疗牙周病等。我去过一家医院的牙科门诊,门口排队的患者非常多,医护人员十分忙碌,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很难做完所有的治疗,医护人员基本没有时间休息,经常不能按时按点下班。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如果这些患者要是能在社区医疗服务所完成治疗,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局,大家试想一下,这样的牙科治疗技术难度并不是很高,设备资金也相对低廉,社区医疗如果能够配备相应的医疗专业人才和设备,大医院的工作压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减轻。大医院患者类似于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据统计有80%的患者其实并不需要进所谓的大医院,在这些大医院看病的患者,事实上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社区医疗服务如果能跟得上,有合理的人才配置和设备保障,大医院的患者会有效分流,看病难现象会得到很大的缓解。

体味医院,总体感觉是门庭若市与门庭冷落并存,大医院的繁荣和小医院的萧条对比显明,高科技和现代信息技术把大医院“武装”到牙齿,而在农村和社区,医疗条件落后、医疗水平偏低、医疗人才短缺。患者朋友们只相信大医院,对社区和农村医疗缺乏信任,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这种趋势还会加剧。值得我们欣喜的是,新的医改制度已经把投资重点放在了农村和社区医疗,这一思路很好,通过医疗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各级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趋于平衡,充分开发并扶持社区和农村医疗的优势,解决广大老百姓的看病问题。

医院如何应对发展的瓶颈

实事求是地讲,医患关系的紧张严重影响医院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老百姓对医院的完全否定。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医院面临的考验是十分严峻的,老百姓思维意识的转变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对医院的质量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讲,医院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是医院管理者们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事实上,医院也面临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困惑和烦恼。

医院的困惑和烦恼在哪里?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归根结底在于政府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因此而带来一系列问题。

以我们医院为例,我院也是公立医院,开设350张病床,政府一年投入的资金是280万,在现有的财政制度下,这个数字多年来一成不变。280万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个很简单,一算就知道,280万相当于全院职工两个月的工资。看到这里,大家很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了,那剩下十个月的工资从哪来啊?还有医院的基础建设、医疗设备的更新等等一系列的资金从何而来?这个很难办!我前面说我们是政府办的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一个特性就是要体现其公益性,公益性是什么意思?大家都很明白的,医院的公益性用卫生行政部门的话说,就是“用最低廉的价格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句话总结得很漂亮,很富“才气”,但医院做起来很费脑子!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院还需保证其公益性,这的确有点难。这是悬挂在医院心头的一把利剑,医院管理者们一筹莫展。

那么说,社会大众对医院的生存困境又了解几何呢?

患者来到医院,渴望得到的是优质的治疗、良好的服务,这是他们真正关心的。患者没有责任和义务去理解医院的苦衷和难言之隐,患者也不可能去了解医院的痛楚在哪里,医院的困难只有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解决。我们有时候在寻求矛盾双方的相互理解。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知道,理解不可强求,也不可要求,理解是一种素养的体现,那么社会大众文明还达不到一个普遍的高度,无法做到理解的时候,我们同样无法苛求他人。因此,医院纵有千般理由、万般为难,老百姓也没有义务一定要理解你。

实事求是地讲,今天的医院,患者感到的是一种窒息的气氛,高额的医疗费用、繁琐的就医程序、拥挤的就医窗口,再加上服务的不到位、不文明、不热情,给老百姓的总体感觉特别差。

我有一种深刻的体会,无论社会对医院作如何的评价,也不论医院自身处在一个如何艰难的境地,抱怨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无力解决这些体制的问题,政府虽然在努力地探索医改渠道,但最起码现阶段还没有有效的途径来改变这一状况,老百姓更没有义务去关心我们后院里到底唱的什么戏。因此,我们只能做好自己,在为老百姓提供就医服务的问题上,医院必须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出路,寻找各种问题的原因,寻找我们的不足,寻求各种途径来解决可能存在的冲突。

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就解决医疗质量问题,解决服务问题,寻求患者新的信任点来缓解医院的压力。这是我们今后工作应当多做文章的方向,如果患者觉得我虽然花了钱,但是也的确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心理上会获得平衡。

有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和借鉴,比如:优质的服务可以拉近医患的距离,建立沟通的桥梁;精湛的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患者的病痛,奠定信任的基础;顺畅的就医流程,可以缩短患者的就医时间,疏散不良的情绪;良好的后勤、器械、药品的供给可以提供安全、高效的就医环境,保障安全的医疗。还有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对这些渠道的梳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在哲学上我们讲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还是矛盾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着力于自身,怨天尤人必将最终一事无成。

2007年,我们医院开展了一个服务上星级的活动,旨在提高服务来提升医院形象,缓解医患关系,实践证明,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服务开展以来,医德医风办公室按月、季、年对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两个满意度的统计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8.9%和7.5%,患者投诉率比上一年度下降15.2%,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优质的服务可以弥补我们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尤其是硬件方面的不足。这一活动开展取得的成效,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一个工作思路,改革的道路有千万条,医患矛盾的积聚,必须找一个突破口,释放这种“能量”,这正如大禹治水的道理,堵是堵不住,只能解决好疏通渠道,把这种矛盾的“能量”释放一部分,会很大程度上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

医疗改革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政府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已经摸索出了很多有效的途径,新的医改方案正在解决多年困扰我们的一些问题,比如政府资金的投入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分布的均衡,农村和社区医疗建设的开展,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等,这些外向性的因素,会对医患矛盾的缓解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大多数的公立医院来讲,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仍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但是医改的总体趋势对我们十分有利,各种举措和尝试必将会为医院带来一个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医院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坚守道德底线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

道德准则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亚里士多德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但现在的问题是,在不同人价值观念里,对幸福的理解完全不同,人们往往沉迷于金钱和名利所能带来的那种物质幸福,并且为追逐这种幸福而冲破道德的底线。

道德底线,这是一个曝光度很高的词,我经常上网浏览一些网站,随便打开一个,可以看到许多关于道德底线的大讨论,在各个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帖子,把一些大众意义上的不道德图片或者视频片段上传在网站上,然后引起大家的讨论,这些评论大都是以批评为主。

还有一些关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热点问题的大讨论,网友们各抒己见,非常热闹。

我在新浪网上读过一篇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绍刚写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关于道德讨论的文字,大意是这样的,如果坐地铁你会给别人让座吗?他本人的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我认为张绍刚是诚实的,敢于坦承自己的心迹。我为什么关注地铁这个事呢,因为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坐地铁就在北京,感到很新鲜,所以记忆比较深刻。关于在北京坐地铁和乘公交车让不让座,其实我在张绍刚之前已经和朋友们讨论过这个事情。我去过北京许多次,在北京的公交车和地铁上没有人让座,我当时在心里是骂过北京人的,北京人素质低啊!可以肯定的是,在太原的公交车上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后来,我和北京的朋友讨论过这个事情,他们一致认为我并不真正了解北京,不要把这个问题上升到道德标准的层面来衡量,他们的理由是北京人基本上把公交车的座位当床使了,早上在车上补觉,晚上在车上养神,有的上班族从城东头到城西头,一天在车上得待两三个小时,太正常了。如此生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不能用让座与否来衡量道德标准。张绍刚同志说:有时候看到六七旬的老人目光炯炯地注视着自己,让还是不让,心里经常在打鼓,但答案经常是否定的,闭目装不见状,有时候真就睡着了,怀疑过自己的决定吗?当然,但最后往往“皮袍下的小”胜利了。

讲这样一个故事,我首先感谢张绍刚同志的诚实,作为个公众人物,他没有避讳自己的真实心理。其次,我个人认为,坚守道德底线有两种,一种是柔性标准,一种是刚性标准,张绍刚讲的是柔性标准,大可不必大惊小怪,让不让座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我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得差不多了,我们今天要谈的道德底线指的是刚性道德标准,就是在任何状态下都不能超越的标准。张绍刚可以假装睡觉不给老人让座,但是张绍刚绝对不可以把座位上的老人提起来自己座下,就这么简单。

行文至此,言归正传,医院的道德底线是什么?我们说医生不应该收红包,收红包就是不道德的,作为医院的每一任领导都严厉制止收红包及患者财物,但是这个现象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呢?医院收受红包主要是外科大夫,因为外科大夫是拿手术刀的,患者朋友普遍有这样一种心态,担心不送红包大夫会不好好地做手术,或者故意把手术做坏。患者朋友还要送麻醉师红包,担心麻醉师麻药使的量不够故意让患者受疼痛之苦。患者为此而送红包,我们理解患者的担忧,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我们,当然要担忧。如果说医生收受患者的红包是违反了柔性的道德标准,那么说,如果因为没有拿到红包就把手术做坏,或者麻药不上量,这违反的就是刚性的道德标准,甚至于说是在犯罪,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在这里,我想和患者朋友说:我是一个从医30年的医务工作者,我从一个普通医生到一个医院的管理者,可以说走过了风风雨雨,见证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我和所有的患者朋友们都在说,做手术一定不要送红包,对于做手术的过程来讲,与红包无关。一个人,他可以犯人性的错误,包括累了也想坐着,看着长者不让座,看着送来红包也会收起来。但是,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如果他因为没有收到红包故意做坏一台手术,或者因为没有收到红包让一个正在开刀的患者麻醉不到位,这涉及的是刚性道德标准甚至于犯罪的范畴。

我认为,医院要坚守我们的道德底线,如果我们违反柔性的道德标准尚有其一定的土壤和理由。但是我们一定坚守刚性的道德底线,比如说制度与法则的遵守,规范地执行每一项操作,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性问题。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检查组在我省检查的时候,曾经指出这个问题,就是要求医院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为什么卫生部要如此地强调医生执业的道德底线呢,这一定有他的理由,比如,肠镜的消毒,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有的医院就做不到,这已经严重违反执业规则,严重超越道德底线,诸如此类等等,这些看起来不是技术意义上的行为,必须要以坚守道德底线的考量标准来约束我们的行为。

在此,我们引用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以此作为我们遵守职业道德的警世恒言:

“医生和护理人员在任何国家都是最受尊重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我们说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没有比健康和生命在民生里更重要的事情了。而直接为人的健康和生命服务的,就是医生,就是护士。”

改变自己

如是我们的行为不被公众认可,那就要学着改变,否则就会走向沉沦或者是死亡。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生活教会了我们如何辨别是非,也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自己,这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雨中的交警让我有了一些感动,我现在给大家讲讲他们的一些片段:

记不清哪个日子,我开车去单位上班,走在路上,雨水肆无忌惮地冲刷着大地,路上行人和汽车都显得特别拥挤,一路停停走走,我心里不停地担心一些正在施工的路段,平日里就是常堵车,今天也许更难走了,堵车总是让人心烦意乱。

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我看到两个交警同志站在雨中指挥交通,他们没有伞,雨很大,全身上下已经完全湿透,两个警察同志站在深深的积水中,忙碌地指挥着来来往往拥挤的车辆,路过一个警察的身边,我刻意地打量了一下这位同志,脸上的雨水顺着脖子流进衣领里,我心生感动,我的车子开得很慢,一方面,路上拥挤的车辆实在是太多,另外,我有一种担心,担心车子驶过溅起的污水泼洒到他们的身上,虽然他们已经全身都是脏水,但我还是降低速度缓缓地驶过他们身边。什么是温馨,什么是和谐,这就是。人心都是肉长的,那冰冷的雨水从脖子里灌进去能舒服吗?家里的妻子、孩子、老父老母看到能不心疼吗?在我们工作的每一天,太多的时候埋怨别人不理解、不体贴,很少反省自己做得怎么样,就像这些雨中的交警,需要说什么动听的话语来表扬他们吗?

后来的一天,我看到一个电视采访画面,一位记者正在采访一位雨中值勤的交警同志,记者这样问到:你为什么要站在水中执勤啊?交警是这样回答的:我站在水中,是让司机同志们知道这里积水的深浅。这个答案有点朴素,有点感人,人性味十足。看起来,这样的感动不仅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些人,而是有良心的人们都能体会到的一种感动。

一段时间,在每天上班的路上,都会看到这些辛苦的交警同志,我对他们越来越有一种深深的敬意,获得别人的尊重,其实来源于自己。

在2009年的行风评议中,十三个政府部门,卫生部门被评为倒数第一,我们每一个工作在医疗岗位上的人都应该感觉到危机。

我们应当在思索如何改变自己,交警的改变在于真心真意地为人民服务,这种付出不加任何粉饰,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傻瓜,事实能说明一切,从交警的行为中,我们应当有所感悟。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注意到了,现在的交警开罚单的频率越来越少,交通秩序全靠电子眼,也就是安装在各个街口的摄像头,并且有明确的标志,告诉每一位司机朋友,前面有测速或者是违章摄像头,这是典型的透明管理,就是要告诉大家不要违章,如果谁不遵守规则,自己就要承担违章的后果,你有怨言吗?没有,如果有,自己怨自己吧!这就是所谓的执法的公平性、公开性的具体体现。因为公开和公平,所以很好地缓解了司机和交警的矛盾。

交警用行动在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形象,用制度在完善自己的执法,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医院如何呢?医生真正地为老百姓想了吗?真正地为老百姓的处境和利益考虑过吗?这是我们应该反省的,交警的形象越来越高大,需要我们仰视的时候,我们是否需要改变自身呢?

另外,使用摄像头的执法手段值得我们借鉴,这就是制度管理的好处,如果我们的制度也能和摄像头一样公开、公正、严格执行下去,一切都好办得多了,医院的核心制度有很多,但是执行不到位是我们的短板,大家想一想,摄像头不懂人情世故,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领导与平民,也不分本市与外地,只要你违章,一律照拍不误。而我们的核心制度呢?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彻底执行,如果医院也有执法的“摄像头”,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呢?

获得尊重缘于自身,自身做到了,没有人会不尊重你,在深思中改变自己,这是我们应该从交警朋友们身上学习的东西。

行风建设

我看过易中天教授写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老百姓不仇官,不仇富,仇的是为官不正,为富不仁”。这句话很有意思,看似简单,但蕴藏的道理很广泛,大家可以仔细品味。

在我们医院,行风建设叫医德医风建设,山西省卫生厅把医德医风建设列为2009年我省六大卫生工程之一。可见,卫生行政部门的力度和决心是很大的,把医德医风建设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其意义在于重塑医务人员在老百姓心中的美好形象。

我们必须承认医务工作人员的贡献,这不需多言,比较经典和广为老百姓熟知的有“非典”和“赈灾”。但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大量负面的影响超过了正面的形象,在医院工作的这么多年里,行风问题一直是个顽疾,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改变,但是收效甚微。

医德医风丧失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在于管理,管理不到位、管理手段落后和管理思维僵化,医生的行为准则缺乏制度的监管;另外一方面在于医生价值观的改变。首先说管理,我举个例子,现在服务态度好的部门有许多,比如银行,我们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一进门,有服务员迎接来客,礼貌文明的服务用语和热情周到的指引,让顾客感觉很满意。在办完业务的时候,会有满意与不满意的评价按钮,顾客根据自己的满意程度选择按钮。我们不能说,没有这个评价按钮银行的服务态度就会很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办法。医院缺失的正是这个,没有监督机制。医院也在搞一些医德医风的定期考核,但是流于形式,更是没有监督,伸缩性很大,考核过程中人的感情因素掺杂得很多,缺乏严谨、严格的考核机制,人性的弱点在这里暴露无遗。如果能向银行一样,把患者对每个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用数字体现出来,服务问题就会很好地得到解决。人性的弱点的确需要用制度来约束。

再说医生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随时代变化的东西,一个时代一个样。比如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人们对金钱的追逐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这可能与整个社会形态有关,有钱就是“爷”,就可以成为人上人,活得比别人好。作为医生来讲,因为面对的是生命,人生价值观尤其重要,生命是不能用任何别的物质和财富来衡量的,医生的价值观如果没有正确定位,那一定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只把做医生当做一个好赚钱的职业,这就是危险的事情,事实上,我们现在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危险,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红包、药品回扣正在一点点腐蚀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医德医风的缺失正在于医生对红包和药品回扣等金钱的不断追逐。

医生价值观的扭曲是医德医风丧失的思想根源,如果医生眼里只有金钱,把追逐金钱的欲望完全超越于生命价值之上,这不仅是医院这个行业,而是整个民族的巨大悲哀。因此,今天医德医风的缺失,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医患关系的紧张除了体制上的原因之外,医德医风的缺失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我们并不是指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没有好的作风,但是作为一个行业,医德医风在一定层面上的缺失,已经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于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影响极大。我在前面讲过,百姓到医院看病要花费巨额的医疗费用,其实这当中除了正常的收费外,医德医风的缺失所带来的隐性收费也给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比如说,给医生红包,这肯定不在住院费里体现。

作者所在医院举行行风责任书签字仪式

医德医风建设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多方位的努力,但作为医院,我们始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和身份,医院管理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制度管理,铲除可能滋生不良行为的土壤,并且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宣传教育,从思想上认识医护人员所担负的社会角色,树立身为医护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把医学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做,真正无愧于医务人员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技术是硬道理

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领袖说的话,自然有深刻的道理。实践证明,只有发展,人民才能富裕幸福,才能稳定安康。

医学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尤其在外科领域让人感觉更加明显,介入技术、微创技术、器官移植等高精的技术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福音。新药的研制也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医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革,人们对心理健康得到了全新的认识,这可以说是医学的一次飞跃。作为医学者,这些硕果累累的成绩让我们感觉到莫大的鼓舞。然而,在此之余,我们不能忘了一年又一年都要面临不一样的艰巨任务,非典、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等,这些疾病也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细菌、病毒的变异也如此,这是一种抑制与反抑制,虽然在人类与疾病的一次又一次博弈过程中我们最终都是胜利者,但是每一次我们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医学领域的许许多多难以逾越的鸿沟依然横亘在我们面前。

医院无论如何管理,抓医德医风、抓服务态度,抓病区建设,但其核心是医疗,也就是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是硬道理,是一个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讲这样一件事,一个与医疗技术有关的故事:

有个朋友4岁的女儿病了,带到省城一家医院去看医生,孩子的主要症状是上午头疼,头疼的时候大哭不止,并且嗜睡,该医院是一家省级医院,应该算是省内最权威的医院。朋友首先挂了小儿科的号,小儿科专家看了以后建议去神经内科,然后又挂神经内科专家的号,神经科专家看后,马上建议住院治疗,刻不容缓,诊断是急性脑膜炎,当时是上午11:30分,朋友身上带的钱不够交住院押金,征求医生的意见是否考虑下午再来办理入院手续,专家的意思是马上办理入院手续,不能等到下午。最后,医生同意先少交点钱办理入院,总而言之就是孩子的病一点都耽误不得,医生能够如此通融,朋友心存感激,但也很焦虑!医生如此慎重,可见病情不轻啊!

中午之前,孩子住进了神经内科病房。

随后,一个值班医生过来询问病情,首先问的是孩子在患病这几天里呕吐过吗?朋友说没有,然后是量体温、测脉搏血压等常规检查。又过了一会儿,这个值班医生又来了,第二次问孩子呕吐过吗?朋友说没有,就这个问题,这位值班医生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问了四次,朋友很纳闷,为什么样要这样问呢?是要更加确定是急性脑膜炎吗?因为急性脑膜炎的典型症状就是呕吐,还是他问了以后又忘了呢?朋友搞不明白。

中午的时候,孩子的病情明显好转,头疼也减轻了,不哭不闹,精神状态很好,完全不像是一个患病的小孩。这个时候,这个值班大夫过来了,这次是要给孩子做腰穿(就是通过腰部穿刺取脑脊液的方法来确定脑膜炎的一种检查)。当时朋友没有同意,也没有签字,朋友也多少懂点医道,他自己对脑膜炎的症状也多少有所了解,似乎感觉做腰穿有点草率,他对这个大夫说,再观察观察吧!

一下午,孩子精神很好,朋友忽然想起五官科有一位自己的熟人,可以顺便去咨询一下,这位五官科医生说孩子的这种症状是典型的急性鼻窦炎症状,有必要拍一个副鼻窦的CT片。然后朋友找到了神经科的值班医生,主动要求拍一个这样的CT,值班医生下了医嘱,家长领孩子去做了CT,第二天上午一上班,CT报告出来了,报告果然是急性鼻窦炎,五官科医生看了片子后,建议主要是输消炎药治疗,但是时间要长一点,至少输到15天左右。朋友总算是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匆忙地回到神经科病房,这时,当初这位接诊的专家也正好查房至此,看了片子后,也确定是急性鼻窦炎。

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孩子住了一个晚上就出院了,然后按照急性鼻窦炎治疗一段时间好啦。

我想说的是,我们所谓的专家,一个儿科专家,还有一个神经科专家,为什么不建议去一下五官科呢?既然这是典型的鼻窦炎症状,两个五十多岁的老专家是对此一无所知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另外,在诊断急性脑膜炎的时候,依据充分吗?

试想一下,如果朋友也不懂医或者在医院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会是什么结局,大多数的家长会不折不扣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后果会让我们失望!这不仅是花钱的问题,一个年幼的4岁小孩,要忍受本不该有的痛苦,我们作为一个医生,一个应该富有经验的医生,就是如此的水平,我们由此可以想象有多少治疗是在准确诊断后作出的呢?

这所医院是我省一家大型医院,医疗环境和服务态度我们无可挑剔,但是朋友所遇到的这几个医务人员的水平很值得怀疑。作为一个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的高年资医师,应该具备一些判断力,最起码能够给患者指明一个方向,对一些典型病例应该具备最基础的常识,我们不能拿专科的细化来作为借口而误导患者,要知道我们的失误付出的代价是血腥的。

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的灵魂,一个医院所有的建设都要围绕医疗质量这个核心,生命只有一次,医疗行业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情怀,也不是茶余饭后的闲庭信步,更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王忠诚院士曾经说过:“只有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好、最合适的医生,才能上手术台,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医生,技术是真正的硬道理。

作者所在医院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多关注农民健康

为什么我要突然讲一个这样的话题,难道城市人我们就不应该关注吗?不是这个意思,因为这些农村的朋友他们更需要关注,没有去过农村的人,也许不知道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这些人,很值得我们关注和同情。一个农民占80%的大国,这80%的人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的国家如何发展,我们医院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我下面讲一些关于农村的事情,大家就清楚了,或者,有时间你们最好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些人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

我来自于农村,在我的老家,有95%以上的人属于现在人们常说的所谓的“亚健康”状态,我的这些老乡,有许多人患有慢性病,慢性病当中主要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居多,他们不注意卫生,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吃陈年的酸菜,饮食营养搭配不平衡,还有就是由于经济条件差的原因,得了病不进医院,就是硬扛,什么时候实在扛不住了才会进医院,然而,此时也许已经为时已晚了。

许多疾病的产生,其实都是由于长年累月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2008年的时候,有一个老乡来找我看病,最后诊断为支气管肺癌中晚期,做了手术,手术做得很成功,但预后一定不理想。这个老乡在过去的近30年中,每天至少要抽掉两盒烟,这对生命健康有极大危害。在农村,这样的例子很多,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极低,不良的生活习惯给他们留下了太多的健康隐患,我想,这不只是我的农村老家如此,而是全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村都如此。

我有一个亲戚,她是一个家族性糖尿病患者,今年31岁。有一次她因为头晕,来太原投奔我看病,医生询问了她的病情后,建议她首先化验血糖和血脂,结果出来这两项都高得多,空腹血糖12.08mmol/L,餐后血糖13.30mmol/L。医生最后的诊断是遗传性糖尿病,然而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的血糖,她知道自己的姥姥是糖尿病,她的姨姨在51岁时就去世了,当时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病而去世,但是应该与糖尿病没有控制有关。过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这位亲戚又带她的母亲来看病,她母亲是双下肢疼痛,眼睛发红,视物不清,经过医生的诊断,最后还是确定为糖尿病,住院治疗了半个多月,症状好转,然后出院回家了,医生嘱咐吃口服药,并定期进行血糖检测。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医学知识严重匮乏,对一些简单的医学常识知之甚少。因此,我在想,医生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治病,我们有义务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这些患者朋友们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在我们的医院管理过程中,也有关于入院宣教的内容。但是,这个局限性很大,其一是我们宣教的内容太过单薄,其二是针对性不强,对所有的患者宣教内容千篇一律。在我接触过的患者当中,因为他们大都来自于农村老家,有许多病人经过我的一些嘱咐,改变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之后,情况大不一样。有时候,我回到老家的时候,看到这些因我的帮助而变得健康的人们,内心很有成就感,还有我的父亲母亲,他们在乡亲们面前也显得很骄傲,也正是这种感觉,更加激发了我乐于助人的热情,乐于给人们讲一些健康知识,虽然我自己知之甚少,但相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我算是专家。

医院不仅是治病的地方,更应当是一个关注人们健康的地方,我认为治病本身是我们的职责。但是,我们是否思考过治病以外的事情,比如说,患者的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健康知识等等这些与疾病有关的因素,他们的这些病是怎么来的,是否有更好的预防措施。

疾病预防虽然不是我们的主业,但临床医生应当具备这个意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健康教育宣传,这是一种义务和从医者所应拥有的品质,因为让老百姓健康是我们事业的宗旨,而你的一些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一个、两个患者的传扬可能会帮助许多的人,即便我们不可能面对每一个受益者,但这种惠泽于人的善举会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内心获得宁静。

多关注农民健康,不仅仅是因为我来自农村,而也因为大家吃的蔬菜、粮食都是这些农民生产出来的,其实他们的健康与我们息息相关。

作者所在医院积极救治急性食物中毒患者

作者所在医院定期深入农村为农民朋友义诊作者所在医院定期深入农村为农民朋友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