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博览3
10936100000006

第6章 欧洲文明的诞生(5)

农业中的封建生产关系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农民受到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经常处于赤贫状态,购买力受到了极大限制,导致法国工业品的国内市场异常狭小。另外,封建行会制度依然存在,而且受到专制政府的极力维护,手工业作坊无法向手工工场过渡,束缚了工业技术的进步。而且由于历史上的封建割据,法国各地还有许多征收商品通行税的关卡。此外,各省保留了不同的法律及司法系统,度量衡也不统一,地方行政区划也很紊乱。这些都不利于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专制王朝的危机

18世纪,法国在七年战争中惨败,沦为欧洲二流国家。1774年,路易十六继位后,曾经试图进行改革以扭转颓势,缓解严重的财政危机,却遭到特权阶级的反对,未能成功。在他统治期间,法国专制王朝陷入重重危机。政治上,中央权力分散,各自为政,官僚机构臃肿低效,地方行政混乱;经济上,国家财政濒于破产。由于专政政府的横征暴敛,农村和城市的人民运动此起彼伏,全国范围内的革命一触即发。

第三等级

大革命前的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全国人民被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高级僧侣,第二等级是封建贵族。第一、第二等级是封建统治阶级,不纳税,享有封建特权。资产阶级、手工业者、小商贩、城市贫民和广大农民等则属于第三等级。第三等级占法国全国人口的95%以上,是被统治阶级,负担国家的各种赋税和封建义务,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资产阶级财力雄厚,文化素养较高,政治上最成熟,因而成为第三等级的领导者。

1302年,国王腓力四世召开第一次三级会议,出席的第三等级代表都是富人,即后来的资产阶级。18世纪末,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三等级已成为反封建的主力军。

爆发

1787至1789年,法国的革命形势已经成熟。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矛盾日趋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分裂。同时,广大劳动人民在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剥削下无法生存,进而铤而走险进行反抗,斗争席卷全国。为缓解财政危机,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开幕。

大革命的导火索

三级会议从1614年起曾被长期关闭。1789年5月,路易十六迫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在凡尔赛宫重新召开三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第三等级的代表要求限制王权,取消等级区分,按人数进行表决,还提出了三个等级一起开会共同审查代表资格的建议。遭到专制政府的拒绝后,第三等级于1789年6月17日自行召开国民议会,7月9日改为制宪会议。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

攻占巴士底狱

制宪会议召开后,路易十六暗中调动军队,妄图以武力解散制宪会议并逮捕第三等级的代表。消息传出后,巴黎人民奋起承担保卫制宪会议的任务。至1789年7月13日深夜,巴黎绝大部分地区都处在起义者的控制之下,而关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狱却仍在国王军队的控制之下。7月14日上午9时起,巴黎各区群众高呼“到巴士底去”的口号,扛着步枪、长矛和大刀攻向巴士底狱。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攻下了这座堡垒。攻占巴士底狱是巴黎人民的伟大胜利,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革命第一阶段——君主立宪派执政

巴黎人民取得7月14日起义的胜利后,制宪会议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起主导作用的是由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构成的君主立宪派。从8月起,制宪会议颁布《八月法令》,后又正式发表《人权宣言》,宣布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但由于立宪派持维持现状、保留王权的保守妥协态度,最终被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推翻。

颁布《八月法令》

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迫使制宪会议首先将废除封建制度提上日程。1789年8月5至11日,制宪会议正式用书面形式通过了关于废除封建特权的一系列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度,取消教会的什一税和领主法庭等封建制度与特权,此外还规定用赎买的方式废除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这些法令统称为《八月法令》。它是由君主立宪派控制的制宪会议颁布的第一个立法文件,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八月法令》是法国革命者改造国家的重要一步,但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人权宣言》

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发布了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全文共17条,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主要内容包括: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每个人都有获得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主权在民;公民都应当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人权宣言》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资产阶级理论和主张,打击了封建制度和思想,增强了人民的革命意识,促进了整个欧洲反封建革命的深入发展。

“十月事件”

路易十六不但拒绝在《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上签字,还在凡尔赛宫调动军队准备镇压革命,这引起了巴黎市民的强烈愤慨。

1789年10月5日,巴黎妇女和工人涌向凡尔赛,要求国王批准《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国王被迫同意。10月6日,巴黎群众突然闯进王宫,要求国王迁回巴黎,国王也被迫答应。这次运动被称为“十月事件”,在法国大革命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粉碎了王室镇压革命的阴谋,大大地加强了巴黎作为革命中心的地位,巩固了革命成果。

《1791年宪法》

1791年9月,制宪会议颁布了君主立宪制的宪法,这也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即《1791年宪法》,该宪法的前言及指导原则是《人权宣言》。它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特权;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世袭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公民有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同时,宪法又规定国王掌握行政权,有任命官吏、否决议会的权力,而且剥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尽管如此,从总体上而言,《1791年宪法》是进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基本适应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革命第二阶段——吉伦特派执政

1792年6至7月,巴黎和外省出现了由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领导的反对君主制的运动。8月10日,雅各宾派发动巴黎市民举行起义,攻入王宫,俘虏国王,并迫使立法会议同意其主张。巴黎人民的第二次起义推翻了君主制,结束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政权由此转入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手中,大革命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瓦尔米大捷

法国革命的胜利,引起了欧洲反动势力的恐慌。1792年8月,普鲁士、奥地利联军向法国本土进军。

在巴黎政府的领导下,法国人民武装了起来。9月20日,双方在马恩省瓦尔米发生激战。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高呼“民族万岁”的口号,顽强阻击,击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瓦尔米大捷是大革命中法国对外国武装干涉军的第一次胜利,它大大鼓舞了法国人民的革命斗志,法国开始转入对反法联盟的反攻。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建立的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792年9月21日,新选出的议会即“国民公会”开幕,通过了由雅各宾派提出的废除君主制的议案。第二天,大会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在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将1792年9月21日定为共和日。法国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不久便把普奥联军全部赶出了法国。共和国的成立也标志着法国封建君主制被彻底推翻,君主立宪政体结束。此后,政权转入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手中。

忿激派的主张

吉伦特派实行的社会经济政策引起了劳动人民的强烈抗议。1792年底,限价运动高潮中出现了代表贫苦劳动群众利益的激进派别——忿激派,由扎克·卢、瓦尔莱等领导。忿激派要求政治平等、公民权平等与社会平等,主张全面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征购粮食,统一管理供应,救济贫苦群众和义勇军家属,严厉惩办投机商人,以恐怖手段打击反革命分子等。在忿激派和广大人民的督促下,国民公会于1793年4至5月先后颁布了强制流通证券、限制粮食价格、向富人借款等法令。但忿激派最终被当权者以武力镇压下去。

革命第三阶段——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专政阶段是法国大革命最深入、最彻底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法国击败了外国干涉军,平定了反革命叛乱;彻底消灭了封建制度在农村的统治,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对敌斗争中还使用了“平民方式”。随着革命的胜利进行,雅各宾派内以丹东为首的丹东派和以埃贝尔为首的埃贝尔派,就是否继续实行恐怖统治发生了矛盾。1794年3至4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执政派先后逮捕并处死了这两派领导人,继续执行革命恐怖政策。1794年7月27日,反罗伯斯庇尔的势力联合发动“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专政。

雅各宾起义

1793年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法国国内也发生大规模的王党叛乱。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迪穆里埃叛变投敌。在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巴黎人民在雅各宾派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的领导下,于5月31日至6月2日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

国民公会的领导权被雅各宾派取得,政权随之转移到雅各宾派手中。

雅各宾的土地法令

面对内忧外患的艰难环境,雅各宾派认识到土地问题是革命中的首要问题。6月3日至7月17日,雅各宾派先后颁布三个土地法令,规定将没收的逃亡贵族及王室、教会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地主贵族必须把200年内侵占的公有土地归还村社或分给农民;无条件废除农村中的封建权利、封建义务、地租以及其他封建捐税,销毁一切封建文据和契约。这些法令比较彻底地铲除了封建制的基础,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小农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巩固了革命成果和雅各宾派的统治;调动了农民的参战积极性,保证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胜利。

《1793年宪法》

1793年6月24日,国民公会通过了法国第一部民主共和制宪法,即《1793年宪法》,用以取代君主立宪制宪法,但最终未能实施。该宪法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是雅各宾派政治、经济主张的总纲领。它确认了共和制、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等原则;规定了公民的各种自由权利,人民甚至有起义权;规定21岁以上的男子具有普选权。

《1793年宪法》是当时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有利于扩大雅各宾派的统治基础,并为其他国家的宪法制定提供了蓝本。

革命恐怖统治

为了保护革命成果、打击敌人的进攻,国民公会于1789年9月将“恐怖”提上了议事日程。革命恐怖统治主要有两方面:经济恐怖和政治恐怖。经济恐怖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全面限价法令》、《严禁囤积居奇法令》、粮食饲料等限价法令,以及其他打击奸商、投机商、囤积居奇者的法令等。政治恐怖以《嫌疑犯法令》和救国委员会集权体制为代表,包括改组革命法庭、在巴黎和各地设立断头台、由革命委员会决定嫌疑犯身份、中央特派员在各地方和军队中拥有一切大权等内容。恐怖统治初期在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起到了不容抹杀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雅各宾派的内部斗争

雅备宾派执政后,其内部一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1793年末至1794年初,雅各宾派的内部斗争扩大,分裂成左、中、右三派。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领导集团是中派,代表小资产阶级上层,主张维护现行政策;代表小资产阶级下层的埃贝尔派是左派,主张把革命进行到底;代表革命中的暴发户利益与要求的丹东派是右派,反对现行政策,鼓吹取消革命民主专政。这些派别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罗伯斯庇尔无法弥合三派的分歧,于是先后将其余两派镇压。雅各宾派的内部斗争大大削弱了革命民主专政的核心力量和社会基础,注定了雅各宾派最终失败的历史命运。

热月政变

雅各宾派实行的恐怖统治政策丧失了群众基础,反对罗伯斯庇尔的力量逐渐集结起来。1794年7月27日,国民公会宣布罗伯斯庇尔“不受法律保护”,将其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其他几个雅备宾派的核心人物。7月28日,罗伯斯庇尔等人被处以极刑。因这次事件发生在共和二年热月九日,历史上称之为“热月政变”。这次政变后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

拿破仑帝国

1789至1794年,法国大革命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热月政变结束了革命的高潮,迎来了巩固革命成果及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军事天才、政治伟人拿破仑·波拿巴横空出世。他在大革命时期屡建奇功,数次击败欧洲反法同盟的进攻,并且建立起称霸欧陆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加强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中央集权,鼓励工商业发展,颁布一系列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法律规范。在他的统治下,大革命的成果真正得到巩固,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客观上给欧洲大陆封建国家带去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希望火种,为19世纪前期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播下了种子。但是,无限的权力和征服整个欧洲的野心促使他作出了一系列狂妄决策,最终被新的反法同盟打败。

雾月政变

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上台后组建了督政府,对内无情地打击雅各宾派和王党;对外仍与以英国为首的反法同盟处在战争状态。1799年下半年,第二次反法同盟大军压境,法国国内又面临封建复辟的危险,督政府软弱无能,无力改变现状,大资产阶级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强权人物拿破仑身上。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推翻了督政府。

热月政变后的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