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博览3
10936100000022

第22章 文学与艺术(4)

中国画表现范围广,分科细,在其漫长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三大画科:山水、人物、花鸟画。三者各有其独立的历史沿革、画风画派及大师名作。

人物画

以描绘和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体。人物画出现在山水画、花鸟画之前,因描绘侧重不同,可分为:肖像画、故事画、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战国时已达到很高水准,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画科。人物画强调“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山水画

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之一,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隋唐时独立出来,两宋时获得极大发展,元代达到高峰。山水画依据颜料的不同,还可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等。从元代起,山水画上还多有题字和题诗、加盖印章,进一步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花鸟画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之一,是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体的绘画艺术。中国远古陶器上已有简单的花鸟图案,这是最早的“花鸟画”;东晋、南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鸟画已经形成独立的画科,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画家;唐宋时趋于成熟、繁荣。

中国画名家

中国画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名家辈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上层社会对绘事的爱好和参与,涌现了一批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隋唐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吴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民族风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训、王维等人的山水画、花鸟画工整富丽,取得较高的成就。五代时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类均得到了极大发展,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花鸟流派对后代影响巨大;董源、巨然则为南方山水画派的宗师。宋代承继前朝,全面发展了各画种,画派并出,空前繁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绘画发展至元、明、清,文人画获得突出的发展,涌现了众多的杰出画家、画派,如明中叶的“明四家”、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清中期的“扬州八怪”等。到近代,徐悲鸿、林风眠等一大批留学海外的画家进一步融合中西艺术,开创了中国画的新纪元。

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浏览历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书法演绎着中华文字艺术的成长过程,“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随处都散发着传统艺术的灼人魅力。

中国书法工具

中国书法作品常用的工具是被称作“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这些书法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书写工具,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钟鼎文

钟鼎文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器主要有礼器和乐器。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所以把钟鼎作为铜器的代称,铜器上的铭文也称作钟鼎文。

篆书

篆书是古汉字的一种书体。有大篆、小篆之分。

火篆原来叫籀文,兴起于周朝末年。小篆又叫秦篆,指秦始皇统一文字所用的书本,汉代沿用。后世所称篆书,一般都是指小篆。小篆偏旁都有固定的形式和位置,其空虚之处尽量用笔画填满。

隶书

隶书,又名优佐书、史书,起源于战国,盛行于汉代。隶书打破篆书屈曲圆转的形体结构,变纵势为横势,成宽扁状,左右舒展,笔画讲求波磔,横画为蚕头燕尾形状,是一种具有浓重装饰趣味的字体。隶书艺术以两汉成就为最高。

草书

草书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等类型。章草是在汉代隶书定型的同时出现的。章草的特点是保留隶书形迹,每个字独立存存,不相连属。今草则由章草演变而来。汉末时,张芝把章草发展成上下字笔势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的新草体,称为“今草”。王羲之、智永、孙过庭等都是各有千秋的今草大家。狂草比今草更奔放,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唐朝时张旭和怀素开创狂草新体,用笔狂放,大气磅礴,似龙腾虎跃,如风卷残云,纵横开合,变幻无穷,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属隶书的变体,起源于汉代,发展于魏晋,盛行于唐代。其形体方正,笔画有严格的法度,点画、钩弋、撇捺构成长短正斜、俯仰照应,比篆隶更富变化。楷书名家有东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被称为“初唐四大家”。唐代中期的颜真卿,其书法以拙为巧,风格雍容大度,宽博雄伟,称为“颜体”;唐代后期的柳公权创造瘦硬挺拔、结体遒媚的“柳体”,与颜真卿的书法一起被并称为“颜筋柳骨”。宋代楷书名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赵孟頫用笔圆转秀劲,一变宋代书法风尚,后世称为“赵体”。

瘦金体

“瘦金体”的创始人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

“瘦金体”是我国书法艺术中一朵奇异的小花。说它奇,是因它的笔画奇特,横划收笔时带钩,形似钩针;竖划收笔时带点,类似倒放的大头针;撇如同大刀;捺好像长戈;细长的竖钩,像仙鹤的尖嘴。说它异,是因它的线条异常的细硬,如同细铁丝,个别连笔线,像灯泡里的钨丝一样凌空游动。说它小,因它不像欧、颜、柳、赵有那幺大的名气,有那么多人效法学习,它只是小有名气,是宋徽宗自己创立、自己书写的,所以古往今来,学写者甚少。

说它是花,是因为它很美,端庄秀丽整齐。它的线条瘦而不干,舒展的笔画,犹如芭蕾舞演员舞动的四肢,一姿一势都刚柔相济,优美之极。

行书

行书是书法艺术中最具实用性的字体。它介于草书、正楷之间,比草书端庄,比正楷活泼。相传行书始创于汉末,但它兴盛于晋代,以后各代久盛不衰。

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形成的。由于行书生动活泼、自由快捷,可以灵活多变,所以历代书家都十分重视行书的创新与发展。由此,行书又形成很多类型。

行书中楷法多于草法的称为“行楷”,而草法多于楷法的称为“行草”。

篆刻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有一种在方不盈寸的铜或石材上集文字(主要是篆书)、书法、镌刻及作者文学修养于一体,并呈现万千气象和美的意味的艺术种类,这就是篆刻艺术。篆刻源于印章,而印章则始于阶级社会,最初作为一种凭证的信物,后来用途逐渐广泛。

秦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文统一用端庄秀丽的小篆,规定皇帝的印专称为玺,一般人的则叫印。

战国印

战国时期古玺已普遍使用,一般分官玺和私玺两类。玺文均取自六国文字,有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之分。其制作精细,章法生动。图案印“鹿”则造型简练,正透着“鹿者乐也”的吉祥意味。战国古玺以其奇特的构思和精湛的技巧,在印章史上或凿或铸着奇特瑰丽的一页。

汉印

汉印作为后世印章的楷模,从形式到内容都丰富多彩。它打破了前人的框架,善于在整体的严谨上尝试多种安排,并采用与汉隶相近的、伸缩性较强的缪篆体入印,呈现出更多的风格。

明、清印

篆刻艺术在明代中叶有了新的突破,文彭、何震可算是明清流派篆刻辉煌业绩的开拓者,力追秦汉,开辟了明清篆刻艺术的昌盛局面。自此之后,掀起了一股篆刻艺术的热潮,其主要表现有三方面:一是作家林立,出现了吴昌硕、赵之谦等大家;二是印学理论的确立,编制印谱成为风尚,如《集古印谱》,是前所未有的;三是书面已经离不开篆刻,且要比宋、元考究得多。

赵之谦

赵之谦,晚清杰出的篆刻家。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开创了“印外求印”之风,大胆地将一切印外的金石文字八印,在刀石之间流露出笔意情趣,树立了“赵派”的地位。

雕塑

雕塑是以雕刻、塑造等手段制作三维空间形象的美术种类。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雕塑艺术,都非常注重作品的体积意识。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雕塑的形体美要求比例匀称,结构严谨。

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古代希腊与罗马的雕塑

古希腊的雕刻和建筑是互为一体的。此外,独立性雕像的成就也很可观,其创作源泉来自对“人体美”的认识。这是历史上裸体雕刻的创始时期。古罗马的雕塑艺术深受古希腊的影响,在写实的方式、情绪的表现,以及对细节表现的夸张与强调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出现了现实性很强的肖像雕刻和叙事性雕刻。

《掷铁饼者》

《掷铁饼者》是现存古希腊雕刻中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作者米隆。雕像表现的是投掷铁饼者运动过程的一个瞬间。掷铁饼者的强烈动势与雕像的稳定性配合得很好,体现了动与静的巧妙结合。这件雕像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是表现体育运动雕塑的典范。

《卡拉卡拉像》

这是皇帝卡拉卡拉的胸像,是罗马肖像雕刻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卡拉卡拉是罗马历史上嗜血成性的暴君之一,雕像着重人物眼部的刻画——那对紧蹙的横眉之下的多疑而凶残的眼睛,鬈曲的头发和满脸的胡须,更进一步深化了凶残的性格。雕像在头部与衣纹的处理上,有意形成繁简的强烈对比,是罗马肖像雕刻中高度个性化了的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文艺复兴时期雕像大部分都是表现健美人体的,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这时期的雕刻家们充分认识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赞美人体的美,是对古代希腊艺术的一种“复兴”。

《大卫》

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全身赤裸,毫不掩饰地展示着自己的男性魅力。作品表现了一个运动的瞬间,大卫充满自信地站立着,一手拿着投石器,一手自然下垂,正向远处搜索敌人。

从人体功能上,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并未严格按精确的比例标准而做,但展示了无与伦比的美,是两方美术最值得夸耀的男性裸体雕像之一。它的伟大将永垂不朽。

《哀悼基督》

这是米开朗琪罗晚年的作品。在后面抱着基督的是先知圣约翰,旁边的年轻女子是圣母玛丽亚。作品手法粗犷,朴实无华。作者的激情全部放在悲剧效果的追求上,以至忽略了诸多刻画,使整个作品笼罩在一种极度悲伤、肃穆的气氛之中。

17~18世纪的雕塑

经过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恢宏之后,这一时期的雕塑风格趋向沉静自然,风格受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影响最多。这方面重要的雕刻家有贝尔尼尼、法尔康涅等等。后期出现了新古典主义雕刻,成就最为卓著的是卡诺瓦。另一个对雕塑艺术发展有着推动作用的雕刻家是乌东,他创作的众多的肖像雕塑丰富了这一领域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开拓意义。

《浴女》

《浴女》是法国雕塑家法尔康涅的代表作。作者表现了浴女脱下衣裙,双足即将踏入水中的瞬间动态,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塑造了一个美丽、典雅、纯洁的女子形象。

人物体形丰满迷人,线条柔和流畅,造型简洁朴素,动态和谐自然。优美舒展的体态特征与现实主义的塑造风格,明显地继承了洛可可艺术的特点,同时神合了古典主义的简洁风范。

19~20世纪的雕塑

19世纪初期,欧洲雕塑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浪漫主义者热情地肯定生活和自然,并以此为表现的核心,强调个性,把感情和想像看作是创作上的重要因素。

现实主义雕刻出现在19世纪中叶,主张艺术要表现生活,使作品生动有力并能揭示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要运用雕塑的特殊语言来表现生活中的真实。象征主义出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张以象征的方法来表现生活中的潜在奥秘,强调启示性的美感和体现寓意性世界。

《思想者》

《思想者》是使法国雕塑家罗丹享誉世界的代表作。雕像表现一个强壮的巨人弓背坐在石头上,沉浸在全神贯注的冥想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右肘支撑在左腿上托着下巴,而且左臂也轻搭膝盖。这个造型看起来简单合理,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如果摆出这样的姿势是极其不舒服的,但正是这点不舒服悄然体现了罗丹强调的主题。

《女人体》

《女人体》是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用新材料创作的尝试之作。自然木纹的表现反映了现代主义的一贯追求,简练粗略的造型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作品注重描绘女人的特点,特别是大腿,几乎占去整件雕塑的三分之二,给人的感觉是稳定结实、不可动摇。作品光滑细腻,天然的木纹、追求朴实的效果被作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雕塑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石器和陶器制作。战国至泰汉时期出现的大量用于陪葬的陶质和木质的人物及动物俑像,展现了强烈的本民族雕塑艺术的特色。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此后佛像作品在中国占据重要位置。唐代是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唐代佛像雕塑在吸取了印度古典艺术精华的同时,结合本民族深厚的艺术传统和人文思想,形成了雍容壮阔、庄严深沉的艺术风格。宋代的造像以彩塑和木雕为主,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神态尤为细腻真实。元、明、清时期的佛教雕塑伴随着技术上的高度成熟也带来了造型上的陈陈相因,缺乏生气;与此同时,中国的工艺雕塑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堪称是一颗异彩独放的明珠,它因为拥有一支2000多年前秦帝国的雄兵,一个由7000多件兵马俑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而令全球瞩目,举世震惊。兵马俑通体风格浑厚健美,陶俑的脸型、发型、体态、神情都各有差异,似乎能令人感受到他们不同的遭遇和经历……所有这些都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现保存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的洞窟492窟,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其中,壁画构图宏伟多变,用色浓艳繁复,线条细密流畅,具有惊人的艺术感染力。窟最大者高40余米,最小者高不盈尺。造像为泥质彩塑,神态各异。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

建筑

建筑作为艺术有别于其他精神产品(如文学、音乐、绘画)之处,在于它首先是物质产品,同时具有精神产品的性质(艺术性),其艺术性即寓于本身的功能、目的和方法、手段之间的和谐、完善与统一之中。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体系产生不同的建筑文化观念,但有共同的特点,“方便(适用)、坚固(稳定)、美观”是衡量建筑优劣的普遍准则。

古代希腊、罗马建筑

古代希腊、罗马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其中包括壮丽的建筑成就。古希腊建筑以石块的完美砌合创造了建筑奇迹。古罗马建筑继承希腊建筑成就,并广泛创新,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又一个高峰。

雅典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