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忠诚教育
10933400000028

第28章 附录(2)

实在是辛苦,神经绷得像上满了的发条一样紧。2月15日那天下班时,廖友军才到火化间的门口,突然一个趔趄重重摔倒在地。“当时脑袋里一片空白,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他说:“等爬起来,才发现手掌摔开了一道口子,流了血,却不怎么痛,很奇怪。”

轻手轻脚抬放遗体,认真仔细拣装骨灰,一点也不敢马虎。虽然这样加重了他的辛苦,但尽心维护逝者的尊严,让逝者的亲人获得更多的慰藉,他觉得是职业的要求。

廖友军在殡仪馆最早的岗位是整容,第一次与“无言的人”面对面,他费了很大的劲才克服脊背直冒冷汗的恐惧。

没有人比妇产科医生见过更多的新生命诞生,也没有人会比廖友军他们看到过更多的生命涅槃。

“人生的价值是慢慢悟出来的。”廖友军说,人生坠地没有多大差别,但生命的终结各不相同。他为白发人送黑发人而悲伤,为小生命的不幸夭折而难过,为“死刑犯大多是青壮年男子”而叹息,为不幸惨死的逝者而落泪……冰灾期间火化周泽华等因公殉职的四位烈士时,面对冰天雪地里川流不息前来悼念的人群,他激动得差点跟烈士们的亲属和同事一样哭出声来。“有的人死了让人牵挂;有的人直到死了还被人诅咒。”

在到殡仪馆上班前,廖友军是福利企业长沙旭华仪表厂的工人,先干调校,后干总装。他说:“除工作对象、性质不一样之外,车间、班组甚至生产的概念在哪里都差不多。”

“火化也同样讲成本,讲节能减排。”廖友军说,控烟效果差的话,殡仪馆周边的居民就会嚷嚷得格外凶。他说:“这都是燃烧不充分惹的祸。燃烧不充分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旺,因为火力小,空气供应少,或者遗体、随葬品水分多了点;二是过旺,燃料供应过多,一时烧不过来,半路变成烟雾跑掉了。”控烟效果好的话,就能做到既环保,又省油,节约成本。

“火化工其实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种。”廖友军说,要做一个合格的火化工,必须跟设备磨合到位,要逐炉分析,多琢磨,积累经验,根据炉膛冷热、遗体状况等不同情况施行火化,“真正做到了这些,才能做到最好。”

与仪表厂制作水电表不同的是,火化班每天是跟人打交道。丧户看到廖友军和他的同事那么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逝去的亲人,常常主动递上一个“白包”或者一些烟酒,但每一次他都婉言谢绝。“人家痛失亲人,已经是很大的损失了,再额外拿人家钱物,那不是雪上加霜?”

几年前,一位姓喻的农村妇女一家六口人在一起车祸中四死一伤。在殡仪馆办完丧事后,原本家境贫寒的喻大姐才发现自己已经身无分文。廖友军下班时顺道用摩托车把她送到车站,还拿出50元钱给她做路费。第二天,他又按照喻大姐在火化单上填写的住址,给她寄去了200元钱。喻大姐接连寄来3封感谢信,直到最后一封被殡仪馆领导“截获”,廖友军的善举才为人所知。

转行做火化工时,廖友军事先征得了父母、岳父母和妻子的同意。毕竟,殡仪馆是个事业单位,而且还有单位支持上大学进修的机会。“那时候女儿还没出生,不可能征求她的意见。”廖友军呵呵一笑说,乖巧的女儿只要碰到需要填写父亲职业状况的表格,都一律把他写成“市民政局干部”。

“可我从来没有向她灌输过殡葬职工低人一等的观念,也没教过她要在人前忌讳这个。”但大多数人忌讳跟从事殡葬行业的职工接触,这几乎是“国际惯例”。廖友军说:“我理解和尊重社会对我们工作的看法,所以,除静静地微笑之外,一般不主动跟人打招呼、握手。春节时除父母、岳父母外,绝不外出给人拜年,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

“别人忌讳我时,我会主动回避;别人需要我时,我会主动帮忙。”从决定转行那一刻起,廖友军就已经铆足劲儿要把这个事业做好。

握一握廖友军满是老茧的大手,谁都会清楚,这位湖南省、长沙市劳动模范,这位在2006年获得国家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的火化班班长,为他人的忧乐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情感!

5.一心扑在垃圾场上的李育林

距离江苏省南通市区以北50多公里的长江边上,有一座占地1450多亩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该中心主任李育林为了把无害化垃圾处理中心建成花园,多年来一直奔波在臭气熏天的第一线,就连除夕夜也未能与家人团聚。他在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现在人们看到的是花园式垃圾场,李育林他们在这里开始施工时,却是满目荒凉、苇草丛生的江边滩涂,水、电、路“三不通”。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晴天灰尘满天,苍蝇直往人的鼻孔里钻。最难受的是下雨天,装满垃圾的汽车经常陷在烂泥里进退两难,要靠推土机使劲拉,靠人力拼命推,工人们身上脸上糊满垃圾泥浆是家常便饭。

花园式垃圾场建成以后,中心年年都种树种草搞绿化,李育林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在垃圾堆上建成一个森林公园。

要是离开填埋场,来到渗漏液无害化处理中心,就会看到浓稠脏臭的黑色污水在一个个大池子里翻腾旋转,池面浮起一层黄色的泡沫。几经处理之后,最终流出的水已是无色无味,清澈见底了。“我们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国内领先。”李育林自豪地说。

垃圾处理场的工作环境可以用“苦、脏、累、远”四个字概括。开始那几年,为了把中心建好,身为主任的李育林天天和工程队的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干。到了夏天的晚上,睡在临时搭建的芦苇棚里,蚊虫成群结队,满身被咬得都是血包,又痒又痛,红肿一连几天都消不掉。

有一年洪水期间,他连续17天没有回家;2005年抗击“麦莎”、“卡努”台风,他带领抢险突击队,在抗洪一线奋战了三天三夜,保证了每天的垃圾都能日产日清,及时处理。

该中心共有30人,只有7人是正式编制,其余23人均为劳务工。早在多年前,李育林就主动为他们办理了养老、医疗等“五险”,2006年中心又为大家交纳了住房公积金,彻底解除了劳务工的后顾之忧。

多年来,李育林一门心思扑在垃圾场上。他一不喝酒,二不抽烟,三不赌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扎风筝、放风筝。在这个远离市区的偏僻地区,每天人们看到风筝在天上飘来飘去,好像感到整个生活环境也变得热闹了一些。

中心远离市区,李育林平时难得回去,家里根本照顾不到。爱人患乳腺癌,先后三次住院开刀,他前前后后只陪过四五天。逢年过节,他把同事们往城里家里赶,自己则留下来和填埋场的工人一起过。春节还没到时李育林就说:“今年还是老规矩,年三十我还在中心过。”

“那可难为了您夫人了。”每当别人这样说时,李育林总是爽朗地笑道:“没关系,没关系,这么多年过来,我都不知道过年是什么滋味了。不过,我和她都早已习惯了,等过几年退了休再补偿她吧。”

6.要做一名金牌员工的龚文

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四台矿有一位叫龚文的检修工,他是建矿以来完成技改项目最多的一个人。被四台矿授予“首席员工”称号,并且获得年薪9万元的优厚待遇。

“当工人就一定要好好干,做一名金牌员工。”这是龚文对自己的定位。

在402盘区11号排水时,有一次,井下一台水泵发生故障,必须将深埋在水中的几十公斤重的底阀移出水面进行抢修。当时水深已超过水靴高度,如果水泵得不到及时维修,水位会更高,后果也不堪设想。龚文接到电话后匆匆赶到现场,他二话没说,毅然跳进水里,冰凉的水瞬间淹没了龚文的下半身,在冰凉的水中,他咬紧牙关硬是将水泵底阀托出水,待大伙将他拉上来时,他的腿几乎失去知觉,但他在原地活动了几下,又投入到维修底阀工作中。水泵底阀不到半小时就修好并恢复了正常的运转,而龚文却累得坐在了地上。

2007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天下着大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龚文从梦中惊醒,南山绞车房的绞车司机报告车房发生故障,接完电话后,他立即起床,顾不上穿雨衣便一头冲进雨里,当他赶到南山车房时,顾不上脱掉已经湿透的衣裳,立即投入抢修工作中,他趴在水泥板上一干就是半个晚上,直到绞车恢复了正常运转,他才长长地出了口气。

熟悉龚文的员工都说:“龚文为人厚道,工作积极,和他一起工作是一种福气,干再多的活儿也不觉得累。”

参加工作以来,凭着对矿山的热爱,靠着坚定不移的信念,龚文刻苦钻研技术,勇于创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连续多年被评为矿劳模,还连续多次被评为同煤集团公司劳模。“荣誉只属于过去,用心创造才是永恒。”他这样说不全是因为谦虚,更是对自己工作的无限忠诚。

7.支撑“硬汉”易廷金的是责任

2004年,广西水电工程局龙滩工程经理部经理易廷金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他又荣获全国劳模称号。易廷金在广西水电工程系统中,是出了名的“硬汉”。职工们都说,易廷金干起水电活儿有着一股韧劲,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是个“拼命三郎”。

广西水电工程局是一支拥有上万职工的水电施工队伍,但从1995年到1997年间,广西境内几乎没有什么新开工的大型水电工程,这使工程局处境非常艰难。1998年,易廷金终于在300多亿元的龙滩工程中争得一席之地。

当易廷金和他带领的60多名职工来到龙滩工程对外二级公路工地时才发现,他们眼前的荒凉,远远超过原先的想象。工地分布在红水河沿岸20多公里长的峡谷里,没有电、没有路、没有生活用水。易廷金与职工们一起,在河边的山坡上安营扎寨。他们喝的是浑浊的河水,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晴天满屋星,雨天满地水,环境非常艰苦。更为困难的是,所有的施工设备、材料都要租船从几十公里外的东兰县,经过艰险的红水河运送到工地。有的机械还要拆散后,靠人拉肩扛搬到施工现场,难度非同一般。

易廷金白天紧盯运输的船只,确保安全运输,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错,晚上在蜡烛下琢磨第二天的工作,往往一天只能睡上三四个钟头。面对重重困难,易廷金对职工们说:“我们都是小学生,图纸、规范就是现成的课本;设计监理就是我们的老师。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我们才能在龙滩站稳脚跟,我们的工程质量才能经得起历史和自然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