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徐志摩文集4
10931100000034

第34章 致罗素

一九二一年十月十八日

罗素先生:

欧格敦(Ogden)先生把尊址赐告,但未悉此信能否顺利到达。您到伦敦后要是能惠覆一音以便安排一个大家见面的时间,我将感激不尽。自到英国后我就一直渴望找机会见您。我愿在此向您表示我的热忱,并祝蜜月旅行愉快。

徐志摩敬启

一九二一年十月十八日

剑桥王家学院

再者:据欧格敦先生云,尊夫人的大作是送往新共和国杂志社的,但我一直找不到,不知道有没有刊登出来。

一九二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罗素先生:

敬谢来信。我计划本星期六到伦敦,拟在下午茶过后五时左右到尊寓。欧格敦先生很可能与我同行。您要我传的话已转达给梁令先生了。谨候

俪安

徐志摩敬上

一九二一年十月廿四日

于剑桥王家学院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七日

罗素先生:

欧格敦先生谈及他的计划,拟先出版世界哲学丛书。他也提到你推荐胡适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说可以翻译了加进去。

胡先生在这门学问上,资格是最前列的。他那本书是近年颇有价值的著作,这一点我很同意。此外,他对事物独立判断和细心分析的能力,也是十分超卓的。要是胡先生本人能自告奋勇为这套丛书动笔写一本,那是最好不过的,可是若把他目前中文这册著作来翻译(此书只是第一卷,专论古代,第二卷何时面世尚未知晓),那就有点困难。第一,作者本人花很多气力去矫正前人的错误,但所论那些项目对于不熟悉中国哲学的西方读者,却是枯燥无味的。第二,原文太长,第一卷印出来已有四百页了。我想写信问问,看他有什么别的好主意。可是他在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室内忙得不可开交,因此他在目前是否能助一臂的问题,就很难回答了。

关于这件事,我个人想提个建议。我想起梁启超先生,就是送给你一幅画的那位;他是这个出版计划的最适当人选。你大概也知道,他是中国最渊博学者中之一,也很可能是具有最雄健流畅文笔的作家。他在解放中国思想,以及介绍并普及西学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值得我们万分钦仰。他在学问上吸收与区别的能力是别人永不能望其肩背的。所以我们如果能找到他承担此事,那就最好不过了,我想他是肯答应的。只要你挥函一通,劝他写一本标准的有关中国思想的书,并将丛书的总纲向他说明,我相信这会大大推动他本来就惊人的创作力,他就必然会十分乐意把书写出来。这样的一个安排是最好的。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我深深地感到,把中国哲学清楚畅达而又简约地介绍给西方思想界,是一件绝对需要的工作。当我听到有出版世界哲学文库的壮丽计划,我是雀跃万分的。

盼及早赐覆,谢甚。

顺提一下:上次我们见面时,你是不是忘了给我一份尊夫人所写关于中国的文章?要是她尚有余本,我想拜读一下。

盼望你不介意我的潦草;说起来真荒谬,我只拿着笔尖来写这封信,笔杆子是不翼而飞了。当然这是学生休息室的家常便饭,不足为奇;再加上一件就是室内没有生火,寒气侵人。

谨向你和尊夫人问安

徐志摩敬上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七日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罗素先生:

你的信从剑桥转来,刚收到了。我现在要立刻告诉你,中国同学们盼望十二月十日与贤伉俪见面。我几乎可以肯定,你大概已收到了我们正式的请柬。我也写了一封信给主理这事的朋友,请他多寄一张以防邮误。

为了一个美丽婴儿的来临,让我向尊夫人及你自己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你们弄璋的喜讯是鲍惠尔小姐日前在剑桥告诉我的。为这次即将来临的聚会,我们准备了红鸡蛋和寿面,这是中国人在这类场合中的惯例。我们期望尊夫人在十号那天能和你一起赏脸光临。

我五号到伦敦,原意是要听你的演讲,但忽然伤风感冒大作,以致事与愿违。我现在还是睡床,盼一两天内有好转,能够再尝与贤伉俪共聚之乐。此候

近安

徐志摩敬上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伦敦韩斯德区爱特莱路一○五号A

一九二二年一月二十二日

罗素先生及夫人双鉴:

很抱歉不能在离开伦敦之先与你们见面。事情是这样的:

你们来信那天我又再度抱恙,整个礼拜就这样病榻缠绵。我是昨天才回到剑桥的。

很欢喜知道你们两位都会来这里在邪学会上讲话。经过这一段睽违的日子,我们大家都十分渴望再瞻丰采和重聆嘉言。

欧格敦先生这次会颇伤脑筋的,因为王家学院广场那个地点适中而又和暖舒适的“茶店子”恐怕容不下拥挤的听众。

谨候

健康

徐志摩敬上

一九二二年一月二十二日王家学院

一九二二年二月三日

罗素先生及太太双鉴:

当你们这个星期到此地度周末的时候,未悉能否赏脸在下址跟我共进午餐或饮下午茶。我衷心盼望你们不会感到为难。

我一直要跟你们重聚。我心中忧急之情是难以形容的。我实在很想念你们。

要是你们喜欢的话,我可以约狄更生先生一道来。不过我必需表明我的意愿:我要跟你们面对面深谈,即使时间不多也得如此。所以,虽然狄更生先生是一位良伴,这次不请他也没有问题。这或者是我要占有你们的一点自私表现,但我相信你们会用微笑来原谅我的。

你们是否带同约翰一起来?我希望是。

徐志摩手上

一九二二年二月三日

剑桥维多利亚路五十五号

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罗素先生及太太同鉴:

收到从蒙太纳维马拉来电。不过我可能到下周三或周四(九月五日)才会路经巴黎转往马赛。要是你们到时还在那边,请来信下址。这样我们也许还可以再会面。我实在亟盼在离欧之先见到你们。

徐志摩手启

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柏林夏绿敦堡惠兹里宾街三十二号

Y·张转

罗素按:

徐先生是一个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中国籍大学肄业生,也是一个能用中英两种文字写作的诗人。教他中国古典文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出生起就没有洗过一次澡的人。当这位老先生逝世后,徐先生因为是当地的地主,别人就问他是否要为死人洁身,徐先生答道:“不要,就这样葬他好了。”

很可惜,徐先生在回中国途中遇意外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