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歇后语(第七卷)
10929600000084

第84章 suí

隋炀帝游江南——自坐龙舟人拉纤。

隋炀帝小传

隋炀帝即杨广(569~618)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隋京师长安,五八一年立为晋王,六〇〇年十一月立为太子,六〇四年七月继位。

五六九年,杨广生于长安,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慧”。在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

五八一年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后又授任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

五八八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

此后,杨广亦屡立战功。五九〇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与杨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杨素后封越国公;六〇〇年,他率军北上击破突厥的攻势。杨广即帝位后,以早年的军旅生涯为基础,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了战争。

六〇五年,迁都洛阳,营建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

东都在旧洛阳城之西,规模宏大,周长五十余里,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宫城是宫殿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处所在地。外郭城有居民区一百余坊,另有丰都市、大同市、通远市等三大市场。

隋炀帝在营建东都的同时,又下令开凿大运河,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他游江都时所乘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隋朝大运河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南抵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700公里。中段包括通济渠与邗沟。通济渠北起洛阳,东南入淮水。邗沟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阳,南达江都入长江。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长江南岸之京口,南通余杭。北段名永济渠,南起洛阳,北通涿郡。大运河分段开凿,前后历时五年,全长两千余公里,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利用了隋朝大运河不少河段,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

在教育制度上,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使国务的操持由世族门阀政治而逐渐改向科举取士。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才被终止,为古代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政治上,他为了打破由关陇集团垄断仕途的局面,重用了虞世基、裴蕴等南方集团官员,假造隋文帝遗诏缢杀兄长废太子杨勇。其弟汉王杨谅以讨杨素为名,在并州起兵,炀帝派杨素镇压,杨谅降后被幽禁至死。此后不久,炀帝听从云定兴建议毒死杨勇诸子,翦除了对帝位的威胁。处死了隋朝功臣宇文弼、贺若弼、高颎等人。

军事上,在即位前曾参与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六〇九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炀帝亲征吐谷浑后,又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大业八年,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人,败于辽东城及平壤城下。次年再发兵围攻辽东城。这时,在黎阳仓督运军粮的杨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乱”,便乘机起兵反隋。隋炀帝被迫从辽东撤军。杨玄感败亡后,隋炀帝下令追究,共杀三万余人,流徙六千余人。十年,炀帝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公元六一五年,隋炀帝依例北巡长城,始毕可汗率兵将其围困在雁门,炀帝派人向始毕之妻、隋义成公主求救,公主遣使告知始毕“北边有急”,加上隋朝援军相继抵达,始毕在九月撤围而去。

隋炀帝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大业七年隋末民变爆发。

隋炀帝晚年,既没有像陈后主那样做个长城公,也没有把带在身边的毒药派上用场。六一八年三月,炀帝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叛军逼缢隋炀帝,时年五十岁。

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后陈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衰杖送丧,恸感行路。唐朝平定江南后,六三一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

隋炀帝兵败高丽

公元612年,隋炀帝杨广亲率113万大军,号称300万,分水陆两路,浩浩荡荡东征高丽。高丽闻讯,朝野震惊,立即任命大将乙支文德为总司令,率军抵抗。

乙支文德领命后,分析了敌我双方军事力量,认为隋军强大而高军弱小,宜智胜而不能硬拼。他经过深思熟虑,制订了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的战略战术。他将全国的30万军队分为几条防线,第一条防线在辽河,高丽军队在这里首先阻击隋军先头部队,同正在架桥渡河的隋军展开了激战。之后,高丽军便退守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的中心是辽东城,是平壤的门户,高丽军在这里的抵抗十分顽强。隋朝的百万大军将辽东城团团围住,日夜猛攻,而高丽守军的抵抗异常顽强。隋军猛攻了五个月之久,竟没能越城门一步。隋炀帝见久攻不下,便抽调了30万人马直扑平壤。

平壤是高丽的第三条防线,也是最后一条防线。隋炀帝从辽东战场抽调了30万陆军直奔平壤后,又从山东半岛调集了300艘战舰和4万名水兵,浩浩荡荡渡海而来,准备水陆并进,夹攻平壤。隋炀帝的这一计划一但得到实施,平壤城旦夕可毁。平壤守将名叫建武,他根据乙支文德的指示,决定先引诱隋朝海军来进攻,趁他们靠近城边时予以歼灭,然后,再集中力量打击隋朝陆军。

隋朝陆军火攻辽东城不下,而海军又未能按计划采取行动,以致于土气开始低落,而且粮草供应也开始出现困难。从辽东抽调的30万人马得到进攻的命令,便急忙向平壤扑去。

隋朝海军驶向平壤,在离平壤60里的海面上,高丽军队开始反击,且战且退,意在引诱隋海军。隋海军远道而来,求胜心切,见高丽军后退,便不顾一切追击而来,追至岸边,便弃船登陆,向平壤方向扑去。隋海军登陆部队没遇上阻挡便进入了平壤城,发现原来是一座空城,既没有粮食,也见不到人影,隋军士兵们只好四下去抢掠。早就埋伏在城外的高丽军见隋军兵力分散,便趁机突袭入城,全歼了入城隋军。

与此同时,乙支文德亲率大军对付从陆路进攻平壤的隋军。他指挥部队每天作战六七次,且战且退,目的是诱敌深入。他又在高丽境内到处实行坚壁清野战术,将百姓们疏散开来,使隋军找不到粮食,不战自乱。

隋军被乙支文德牵着鼻子走,当到达距平壤30里的地方,已经粮草殆尽,疲惫不堪,战斗力陡降,只好往回撤退,乙支文德见反击的时候到了,便指挥高丽军追击,一直追到清川江。

乙支文德在清川江布有重兵,当防军开始渡江时,清川江守军便发起猛攻。一时间杀声震天,箭矢如雨点般飞向防军。隋军将士纷纷中箭、落水,死伤过半。30万大军回到辽东时仅剩下2700余人。这场战争,以隋军的惨败而告终。

随口唱山歌——心里早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