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下)
10927300000032

第32章 空灵境界故事(2)

一个门客对梁王说:“惠子说话,擅长打比方。大王如果不让他打比方,他就没有办法讲清楚一件事情。”梁王说:“行。”第二天,梁王碰到惠子,对惠子说:“今后希望先生讲什么事情都直截了当地说,不要打比方了。”惠子说:“如果有一个不明白‘弹’是什么东西的人,他问你弹的形状像什么,你告诉他弹的形状就像弹,他能明白吗?”梁王说:“不明白。”惠子接着说:“这时你告诉他:‘弹的形状像把弓,它的弦是用竹子做的’,他会明白吗?”梁王说:

“可以明白了。”惠子说:“说话的人本来就是用人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来说明人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从而使人们真正弄懂它。

现在叫我不打比方,这就行不通了。”梁王说:“你说得没错。”

喙长三尺

“喙长三尺”形容人能言善辩。

此典出自《庄子·徐无鬼》:“丘(孔丘)愿有喙(huì会)长三尺。”意思是闭口不言。用这句成语形容人能言善辩则见于宋人伪托唐·冯贽《云仙杂记》引《朝野佥载》:“陆余庆为洛州长史,善论事而谬于判决。时嘲之曰:‘说事即喙长三尺,判字则手重五斤。’”

唐代有一位叫陆余庆的人,他当过洛州长史,与当时著名的文人陈子昂等人是朋友。据说,陆余庆口才非常好,发表议论的时候,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他的文笔却很差。有一次,皇上命他当殿草拟诏书,他半天写不出一句来,急得团团转。

对一些重大问题,他议论起来也是头头是道,然而一旦判决起来却漏洞百出。人们嘲笑陆余庆说:“说事即喙长三尺,判字则手重五斤。”意思是说,陆余庆议论起事来嘴有三尺长;用文字判决时手中的笔有五斤重。

街谈巷议

“街谈巷议”比喻大街小巷里的人们对某件事情议论纷纷。

此典出自《文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东汉时,封建统治阶级依仗手中的权力,残酷剥削劳苦人民,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皇帝不用说了,就是那些达官显贵、皇亲国戚也是肆意勒索、虎狼般地残害人民。据《后汉书》记载,中常侍侯览抢夺别人宅屋三百八十一所、田地一万一千八百亩。侯览的哥哥侯参任益州刺史,也是大肆勒索。他搜刮的金银锦帛珍玩,用三百多辆车子都装不完。还有一些中、下层官吏也是贪赃枉法、横行霸道。

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引起了志士仁人极大的愤慨和谴责。一个叫张衡的文学家,花十年时间写了《西京赋》和《东京赋》来讽谏他们。在《西京赋》中,张衡描写了西汉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讽刺他们只贪图享乐而无远虑,借此讽谏东汉统治阶级。赋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当太仆时,自作主张动用了军费北军一千九百万钱,因此下狱。公孙贺到处为儿子求情。

当时,正在追捕一个叫朱安世的人,公孙贺便联合捕吏捕获了朱安世来顶替儿子伏法。对此,人们街谈巷议,纷纷提出批评和指责。

绝口不道

“绝口不道”形容闭口不说,绝不漏嘴。

此典出自《汉书·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丙吉,字少卿,年少好学,为人忠厚,做过廷尉监。刘询还没有当皇帝时,曾遇难入狱,经丙吉想方设法营救,才得以安全脱险。

刘询即位后,号称宣帝。丙吉被封为关内侯,但他从不自我夸耀。

尤其是救过宣帝这件事,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他都“绝口不道”,因此在宫廷中,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丙吉做人忠厚,不谈己善,也不居功。

刘询加封丙吉为博阳侯,采邑三百户。

这时,丙吉病倒在床上,经多方治疗才痊愈。丙吉康复之后,上书辞谢,说功小受封,于心有愧。经过宣帝百般劝说,他才勉强接受了。

侃侃而谈

“侃侃而谈”指不慌不忙地谈着。

此典出自《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侃侃如也。”

周代等级森严,大夫是诸侯下面的一个等级,又分为两等,最高一级称为卿,即上大夫,其余称为下大夫。

孔丘的地位与下大夫差不多。

孔丘是个举手投足都力求礼数周全的人。在家乡、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说话、和下大夫说话,他都有不同的举止和言语。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似乎根本不会说话;在祭祀和朝见的场合,他善于谈论,只是非常谨慎。在朝廷上,国君不在场时,他同下大夫说话时,理直气壮;同上大夫说话时,和颜悦色;君主来了,则恭敬而又不安,非常小心谨慎。

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

意思是某种说法有一定的成因,用以或者比喻流言乘虚而入。

此典出自战国楚国宋玉《风赋》:“臣闻于师,积句来巢,空穴来风。”

楚国人宋玉是屈原的学生,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有一次,他陪楚顷襄王到兰台游玩,这时飒飒地吹来一阵风,顷襄王披着衣襟,感觉十分凉快,说道:“这阵风真凉快呀!这是我和老百姓们共有的呀!”宋玉痛恨顷襄王淫乐无道,把他的老师屈原放逐到湘北去,便藉了“风”的话题来讽刺他。说道:“这风是大王你独有的呀,老百姓哪里能和你共有呢?”顷襄王觉得风的吹拂是不分贵贱的,现在听宋玉说风是他独有的,感到很奇怪,就叫宋玉说说原因。

宋玉说:“听我老师屈原说过:积树弯曲了,就有鸟在上面做巢;空的洞穴会生出风来,因为它各有凭藉,风气自然就不同了……”宋玉用讽刺的口吻,把风划分开来。他说:“在皇宫里那些清静的地方风是清凉的,那里的风属于贵族;老百姓居住在低矮潮湿的陋巷里,即使有风吹来,也是夹杂着许多泥沙和秽臭的,那里的风属于老百姓……”

孔子马逸

“孔子马逸”比喻只有真正熟悉农村生活的人,才能通情达理地对农民说出切实有力的语言,一语破的,解决问题。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孔子急着赶路,半路上休息的时候,饥饿的马偷吃了农民的庄稼,农民把他的马扣留了起来。

子贡自告奋勇地去说情,费尽了唇舌,农民根本不理睬他。

有个跟随孔子不久的乡下人,说:“请让我去试一试。”

这人对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能不吃您的庄稼?”

农民一听,非常高兴,互相议论说:“说话也有这样雄辩的,哪像刚才那个人!”于是农民就把马给了那个人。

口快心直

“口快心直”又作“心直口快”,形容人胸襟坦率,性情直爽,想什么就说什么。

此典出自《元曲选·李逵负荆》:“山儿,你也忒口快心直了。”

杏花村有个名叫王林的人,靠卖酒为生。老伴死得很早,留下一个女儿,名叫满堂娇,年方十八,还没有许配人家。

有一天,贼人宋刚和鲁智恩到杏花村喝酒,宋刚自称是梁山泊头领宋江,鲁智恩自称是花和尚鲁智深。王林不认识宋江和鲁智深,以为他们俩真的就是梁山好汉,便热情接待,还唤女儿满堂娇出来敬酒。

宋刚想要讨满堂娇做压寨夫人。鲁智恩对王林说:“把你女儿与俺宋公明哥哥做压寨夫人吧,只借三天,第四天便还你。”说完,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满堂娇带走了。

正好李逵也下山游玩,听说宋江和鲁智深抢走了王林的女儿,非常恼怒,就立即回山与宋江理论。

见了宋江,李逵连忙恭喜道:“给哥哥道喜!”宋江问道:“喜从何来?”李逵道:“哥哥不是要讨压寨夫人了么?”然后指着鲁智深说:“秃儿,这是你做的好事吧?”鲁智深不知怎么回事,呆呆地默不作声。李逵恨恨地说:“原来这梁山泊有天无日,我恨不得砍倒这面杏黄旗。”宋江忙说道:“你这铁牛,有什么事也不查个明白,就要提板斧砍倒杏黄旗。”吴学究则在一旁说道:“山儿,你也忒口快心直了。”宋江说:“山儿,你下山喝酒,遇着了什么人?他们说了些什么?……”

于是李逵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宋江,宋江坚决否认。李逵不信,便与宋江打赌说:“如果不是你,我愿把这个脑袋输给你。”宋江道:

“既然如此,就立下军令状,交学究收着。”

李逵道:“哪怕指天画地能瞒鬼,步线行针待哄谁。”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宋江、鲁智深和李逵便一道下山去找王林对质。

路上,李逵总觉得宋江和鲁智深走路太慢,必是心中有鬼,便道:“让我来给你们逢山开道。”鲁智深说:“山儿,我还要你遇水搭桥呢!”李逵道:“你休得顺水推舟,偏不许我过河拆桥。”宋江知道李逵的话中有意,便说:“山儿,记得你是八拜之交认我做哥哥的吗?”李逵拼命地赶路,不觉来到杏花村王林家。对质的结果,抢王林女儿的果然不是宋江。

宋江回山要杀李逵的头,李逵无话可说。正在这时候,王林来报告说,假宋江、假鲁智深送他女儿回来了,已经到了他家。宋江便说:“山儿,你下山把那两个贼人抓来,恕你无罪。”李逵听说,连忙谢恩。他说:“真是揉到我山儿的痒处了。管叫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说完飞速下山把两个贼人捉拿上山来了。

口若悬河

“口若悬河”比喻人健谈,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晋国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小时候,就很有才学,对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现象,都会认真思考。长大后,他崇尚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做了很深的研究。当时许多人请他去做官,他都全部推辞掉了。把研究学问和谈论哲理当做最快乐的事情。

最后他只当了个黄门侍郎。

他的知识非常丰富,能够把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又喜欢尽量阐述自己的见解,于是常常听到太尉王衍称赞他说:

“郭象说话,好比悬在山上的河流不断地往下流,从来没有枯竭的时候。”后人根据王衍的这番话,便引申出“口若悬河”

这个成语。

口口声声

“口口声声”形容把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上。

此典出自《元曲选·秋胡戏妻》:“你这厮,太无礼了。你待要偕比翼,你也曾听杜宇它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有个寡妇刘氏,身边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秋胡。邻居罗大户有个女儿叫做梅英。通过媒人的说合,秋胡与梅英二人结为夫妻。没想到成婚之后,媒人嫌谢礼太少而从中百般挑拨。她对梅英说:“姐姐一表人才,应该嫁给一个财主,有吃有穿,一生受用,嫁给这个秋胡,穷困艰苦,你以后依靠什么生活下去啊?”梅英回答说:“至如他釜有蛛丝甑有尘(意思是:就是他穷得锅底朝天,甑上有灰尘),我也不嫌弃。”

梅英根本不理睬媒婆的挑拨。

不久,秋胡当兵去了。债主李大户趁机来向罗大户逼债,想借机将梅英据为己有。罗大户无钱偿还,李大户便摆出一副财主的架势说:“既无钱还债,就把梅英嫁给我,这笔债也就一笔勾销了。”还造谣说:“你女婿已经死了,女儿又这么年轻,总不能老守活寡呀!

嫁给我李某,不但你女儿一生吃穿不愁,你这个当岳父的也可跟着享享清福哇。”

听了李大户的这番话,罗大户的心动了。

罗大户便对刘氏说:“秋胡已死,我女儿年轻,不能守寡!而今李大户要娶她,已经牵羊担酒送礼来了。”刘氏无可奈何,只好叫梅英梳妆打扮。她对梅英说:“虽然秋胡不在家中,你是个年轻媳妇,也该梳梳头,打扮一下呀!这样蓬头垢面,不是让人家笑话么?”梅英说道:

“我丈夫不在家已五载十年了,我一个妇道人家也该识个好歹高低呀!”正在说话间,李大户与罗大户夫妻带着一班人吹吹打打,鼓乐喧天娶亲来了。

梅英对李大户的卑劣行为极力反抗,她坚决而愤怒地对他父母说:“要我改嫁,等太阳从西边升起来吧!”李大户死皮赖脸地对梅英说:“小娘子不要多言,我这模样也不丑呀”梅英听了,怒发冲冠一巴掌打在他的脸上,恨恨地骂道:“你有钱,你有势,怎敢把我穷人欺,我虽穷,有骨气,你敢把我良家妇来调戏,滚滚滚,去去去,凤凰岂肯配乌鸦。”李大户见势不妙,只能暂时退去,妄想另找机会报复。

这件事过去没有多久,秋胡告假回家探亲来了。

秋胡入伍后屡立奇功,现在已官至中大夫了。他告假回家,看见梅英正在采桑,便更衣来戏弄他的妻子。他说:“小娘子,左右无人,我央求你,采桑不如嫁郎,你顺了我吧。”梅英怒骂道:“你这厮,太无礼了。你待要偕比翼,你也曾听杜宇它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秋胡还要纠缠,被梅英痛骂了一顿。

梅英夫妻团圆之后,秋胡便命令矩野县官严惩李大户。于是,县官立刻派人抓来了李大户,把他重打四十大板,并关押三个月,罚粮一千石,这些粮食都用于救济饥民了。

老生常谈

“老生常谈”比喻没有新意的言论。

此典出自《三国志·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三国时代,魏国有个人叫管辂,从小对天文学很感兴趣,八九岁,便能在泥土上画日月星辰,并能够一一讲述出来。长大以后,又对《周易》了解得非常透彻。他常常替人占卜,而且每次都非常灵验。有一次,吏部尚书何晏将管辂请了去,尚书邓颺也在座。何晏对管辂说:“听说你能预卜先知,请你帮我算一卦,看我是不是有做三公(最高的官职,即司徒、司寇、司空)的希望。最近我经常梦见几十只青蝇飞到鼻子上来,怎么也赶不走它们,不知是什么原因?”

管辂说:“请原谅我直言,以前周公辅佐周成王,经常是坐着等待天亮,正是因为他的尽忠职守,才使成王国运兴隆,各国诸侯才都拥护他,这完全是遵循天道的结果,不是卜筮可以说明的。现在你权高势赫,而敬佩你德行的人少,畏惧你威势的人却很多,这并不是好现象。象书说,鼻的位置在天中,青蝇贴面,主危。我希望你上追文王,下思尼父(孔子),这样你就有希望做三公了,青蝇也可以赶走了。”邓颺在旁边听了说:“我都听厌了这些话,都是一般人最爱发的评议,有什么新奇的呢?”

立木南门

“立木南门”用以告诉我们办事情应该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民,绝不能朝令夕改,失信于人。

此典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鞅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之北门者,予十金。”

商鞅的新法制定完以后,还没有颁布。他担心百姓们不相信自己,便在秦国都城南门口竖起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并召集百姓,告示说:“如果有人能将木杆移至北门,赏赐十金。”

老百姓们都觉得非常奇怪,弄不清商鞅的真实目的,都不敢贸然去移动木杆。商鞅又说:“能移木杆的人,赏五十金。”这时,走出一个人来,将立木搬至北门,商鞅当场就赏赐了他五十金,以表示自己言而有信,从不欺骗百姓。

这件事以后,他便颁布了新法。

利口捷给

“利口捷给”形容能说会道,言辞敏捷,善于应对。

此典出自《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张释之花钱捐了个骑郎官,事奉汉文帝刘恒,不仅十年都没有得到升迁,也没有获得什么名气。张释之说:“长期当这个穷官,即使耗尽了哥哥的财产,也不能飞黄腾达。”

他想辞官。中郎将爰盎知道他是一个贤能的人,就向汉文帝推荐他。张释之跟汉文帝谈论秦朝之所以灭亡、汉朝之所以振兴的道理,汉文帝认为他的见解很正确,便拜他为谒者仆射。

有一次,张释之随同汉文帝来到养兽场所——虎圈,文帝向上林苑的长官询问禽兽记录,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居然在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这时,管理虎圈的小吏从旁代替上林尉回答文帝,讲得非常详细,想借这个机会显示他的口才。文帝说:“上林尉不可信赖。”随即命令张释之提升小吏为上林令。张释之急忙说:“您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文帝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