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0924300000049

第49章 博物馆文化产业(2)

湖南省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中心于2003年4月正式成立,全面负责博物馆产业经营和项目的规划开发;充分利用馆藏文物和人才资源,大力开发博物馆特色文化商品;以文化商品的内涵、优质的服务延伸博物馆的展览、教育功用;打造湖南省博物馆和“马王堆”品牌,弘扬湖湘文化传统。“中心”自成立以来,全方位拓展产业发展渠道,发挥本馆技术人员的专长服务于社会,开展了文物修复、仿制、陈列展览设计、制作等多种经营。

今天,为博物馆注入经营管理机制,已是一种世界性趋势。博物馆发展呼唤文化产业的合理有效开发,是我国博物馆事业走向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从长远看,也是实现其社会效益的坚实保障。

然而,博物馆的文化产业开发也非其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而是促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责的手段之一,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皆是以公众利益为根本,绝不可损害职业操守,降低道德水准。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收益而牺牲博物馆的长期发展宗旨和规划,最终损害的都将是自身利益,甚至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所得收益,必须服务和支持其核心业务功能的实现,用于事业发展之目的。

(第二节)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和思路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类发展的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要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共甘肃省委十届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意见》中要求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优先安排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实施精品工程,优先发展文化旅游、出版发行、现代传媒、文娱演艺等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群。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在新的形势下,文化行业已经不是以往那种单一事业性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即:一手抓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加强政府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扶持力度;一手抓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加强市场机制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博物馆来说,已经明确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发展文化产业,怎样开办文化产业,如何处理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不能实行产业化和非盈利的文化成分,主要是为公众服务。而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行业。虽然社会主义文化产业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必须努力通过市场实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博物馆的性质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必须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搞好文物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和研究宣传工作。因此,发展博物馆事业,主要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并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进一步发挥独特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博物馆只能依靠政府增加投入,不能从事经营性活动,不应该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藏品资源提高运营效率。20世纪后期以来,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和提高博物馆的运营效率,把博物馆管理权和部分营运权租让给商业企业,甚至采取将博物馆私有化的举措。有鉴于此,国际博协2001年颁布的《职业道德准则》专门设置了“外来资金支持”、“创收活动”两节条文,用以规范博物馆的经营行为和坚持博物馆同有的非营利公益性质。对博物馆的定义并将博物馆非营利性作为本质属性的界定写进国际博协,是南博物馆经营活动最发达的美国首先提出的,有识之士希望通过这样的定义确保博物馆经营活动的正确方向。当然,只有政府负起保护遗产、扶持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责任,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博物馆商业化、企业化的趋势,博物馆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与使命。

从实际情况看,博物馆特别是中外一些大型博物馆作为文物旅游景点,同时兼有一定程度的休闲功能,博物馆从各自实际出发,为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提供具有本馆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则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为游客提供如茶道表演、餐饮等休闲娱乐服务和开发生产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无疑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性质。现实情况表明,游客期望在博物馆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博物馆也期望通过这些服务延伸博物馆功能,扩大社会影响。为此,博物馆应该在坚持社会公益性事业性质的前提下,重视办好文化产业的开发,并将此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有益补充而做出成效,则是十分必要的。

二、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应该看到,多年来,一些博物馆从自己实际出发,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在过去全国大办第三产业的热潮下,不少博物馆脱离自身实际和特长,到社会上开酒店、办歌舞厅等,加之管理松懈、经营不善,给单位造成不良后果,有的经济损失惨重。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博物馆在文化产业经营上存在以下问题:

(1)经营商品缺乏特色。各个文博旅游景点所经营的商品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社会上的“大路货”,品类单调,有的商品粗制滥造。

(2)购物环境不好。虽然国家采取不少措施,但导游回扣问题未能有效解决,有的回扣高达商品售价的40%~50%。直接导致商品价格虚高,宰客现象严重。

(3)管理机制滞后。现在不少博物馆采用经营承包的方式,这种办法虽然基本能够保证博物馆收益,但有些承包者为了谋取自身更多的利益而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博物馆对其未能实施有效临督,从而造成不良影响。

(4)经营人才缺乏。目前,各馆都缺乏既了解博物馆工作,又懂经营的人才,这也是造成博物馆没有经营特色的重要原因。

三、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路

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促进与文物旅游相关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怎样以博物馆为依托,把满足游客文化需要和促进文博事业发展作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应该看到,尽管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但是也存在得天独厚的文物藏品资源优势,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需要我们认真挖掘和利用。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藏品数量和质量决定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一是藏品资源。通过藏品的展示,也是吸引游客和开发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基础。二是品牌资源。由于博物馆的地位和影响,开发带有博物馆标志或具代表性的文物纪念产品,无疑会满足游客的纪念心理而受到欢迎,从而促进产品销售。三是人才资源。博物馆有大量专业人员,可以组织发动他们编印出版物、制作音像制品以及文物鉴定咨询等工作,既发挥了专业人才的作用,又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四是场地资源。博物馆从各自实际出发,都划有一定的经营场地,通过自己的场地,面对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销售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品,是其他经营场所无法比拟的。

显而易见,资源只有在充分利用开发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文物资源丰富是甘肃的一大优势,博物馆完全可兼顾教育和经营功能,以文物藏品资源为重要依托,积极设计开发文化产品,大力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流。博物馆应面对游客需要,着力开发与藏品、展览等有关的衍生性服务项目,增加服务的内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体应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占领博览市场

如今,世界会展业的发展势头正猛。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在国外举办的各种展览,文物展览的效果最好,影响最大,回报也最高。如近几年在法国、美国、日本、墨西哥等国举办的一系列中国文物精品展,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获得了圆满成功。国内文物展览市场也是如此,如秦兵马俑上海、石家庄、南京、天津以及长沙等近十站的巡回大展,上海博物馆的“国宝展”,山西的“古代壁画精品展”等都是很好的成功范例。要以“人世”为契机,把文博会展作为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做大做强。要大力整合资源,研究市场,精心策划,科学运作,搞好综合性和多种主题性文物展览,同时引进、承揽国内外各种展览和博览会,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动双赢。

2.打造出版精品

中国文物出版物在境外也深受欢迎。博物馆占有地上、地下馆藏等最全面、最准确的文物资源资料,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度发掘,全面、系统地推出反映悠久的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遗存、深厚的文化内涵及深刻的思想精髓的印刷、音像、网络等多媒体产品,通过优质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凸现品位价值,形成产业布局,产生规模效应,获取经济效益。

3.开发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