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疼痛的产生机理
在第一产程中,疼痛主要来自于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子宫收缩时,子宫压力可升高达35~50mmHg,子宫的韧带和腹膜受到牵拉,子宫壁的血管暂时受压而闭塞,使其周围组织产生暂时性的缺血缺氧。疼痛部位主要发生在下腹部和腰部,有时放射到髋部、骶部或沿大腿向下传导。随着产程的进展,疼痛明显加剧,在宫颈扩张到7~8厘米时最为剧烈。
进入第二产程后,来自宫颈扩张的疼痛逐渐减轻而代之以不自主的排便感,宫缩时先露部紧紧压迫骨盆底组织,产生反射性的肛提肌收缩和肛提肌、会阴拉长及阴道扩张产生疼痛,此时的疼痛往往被强烈的排便感所掩盖。
到第三产程时,子宫容积缩小,宫内压下降,会阴部牵拉消失,产妇感到突然松懈。
分娩疼痛的程度
大约有50%的产妇分娩时剧烈疼痛,难以忍受,甚至可达“痛不欲生”的地步;35%的产妇为中等程度的疼痛,可以忍受;仅15%的产妇分娩时有轻微的疼痛。
分娩镇痛的意义
“分娩痛不欲生”是许多产妇的感受。其实,通过有效的缓解产痛,不仅可减轻产妇的痛苦,也可缓解产痛带来的不良生理反应,避免了子宫胎盘的血流量的减少,改善胎儿的氧供和产妇子宫收缩的失调现象,从而增加顺产概率并避免因疼痛过度而导致的不必要的剖宫产,使产妇真正享受到分娩得子的喜悦和快乐。
什么是 产痛是分娩过程中的生理现象,正常人是具备承受这种疼痛的能力的。如果产痛从始至终都不是非常强烈,孕妇可以忍受,那么通过放松和呼吸运动相配合的技巧来减轻疼痛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其实无痛分娩应称之为分娩镇痛,并不绝对“无痛”,只是设法减轻疼痛,让疼痛变得容易忍受。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由麻醉医师在脊椎的硬膜外腔置管,持续泵入麻醉药,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阻断产妇腰部以下的痛觉神经传导,很大程度上减轻产痛,但是产妇仍然能感知宫缩,能正常活动,轻松愉悦地度过分娩过程。当产妇仍有疼痛感时,还可以通过镇痛泵追加剂量。无痛分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宫缩,延长产程,但是通过静脉滴注催产素一般就能解决。当宫口开全需要产妇用力时,由于产妇仍有宫缩感,此时停止麻醉,并配合医生的指导用力,并不影响生产。当分娩结束,需要缝合伤口的时候,镇痛泵又可以进一步发挥作用。即使产程不顺利,需要行剖宫产,也可以通过硬膜外置管注入麻药,而不需另外麻醉。
什么时候才能进行 过早的进行无痛分娩会对产程的进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第一产程潜伏期由宫缩造成的痛苦并不明显,产妇尚能忍受。整个产程中以活跃期宫缩造成的疼痛最为剧烈,所以,现在国内各家医院的一般方法是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实施镇痛麻醉。也就是说,当出现规律宫缩并且宫口开大3厘米时开始麻醉,一般数分钟内见效,持续麻醉到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调整剂量或停止。由于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不同,现在已经有医院在产妇临产时宫口开大到大约1厘米时,就能够提供无痛分娩的服务。如果产程进展十分顺利,在进行阴道检查时发现宫口已开至7厘米,估计短时间内即可经阴道分娩,则无须再进行无痛操作,因为也许在麻醉师的麻醉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小宝宝就已经降生了。
麻醉药物对胎儿和产妇的影响
在选择无痛分娩的时候,几乎每个产妇都会问麻药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其实有非常详尽的研究证实,硬膜外镇痛和麻醉对产妇和胎儿是安全的。但是这需要准确的判断、特殊的技术、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也需要有资格、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来操作,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需要妇产科医生与麻醉科医生共同监督、监测产妇和胎儿情况。和以往常用的镇痛方法相比,分娩镇痛的药物剂量要小得多,因此相对安全。无痛分娩的麻醉药物剂量只有剖宫产手术麻醉剂量的1/10或更少,因此它的麻醉风险比剖宫产还要小。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统计,在剖宫产麻醉和分娩镇痛时,由硬膜外麻醉本身引起的产妇死亡率是1.7∶1000000.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并发症有低血压、头痛等,一般比较轻微,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比较少见。当然尽管麻醉医生会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但硬膜外技术毕竟是复杂的治疗方法,麻醉意外仍可能发生。要正确认识到无痛分娩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凝血功能异常、药物过敏、腰部有外伤史等麻醉禁忌症的产妇不适宜无痛分娩。
产妇对麻醉药物的敏感程度、既往手术史、麻醉医生的熟练程度、实施麻醉的时间、麻醉的方法等因素决定着无痛分娩的效果,目前只有实力较强的医院开展这项技术。无痛分娩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哪些情况不适合 产妇主观意愿拒绝硬膜外阻滞者。
有穿刺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者。
产妇患有凝血功能障碍。
使用抗凝剂的病人。
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儿窘迫等不适合进行无痛分娩的母婴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