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获取成功的资本全集
10916100000096

第96章 做个习惯于读书的人

读一些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它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每一点进步,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掌握各个时期、各个种类的知识,这就是读书的目的。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是缺乏动力的,人们只有通过经常接触书本,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各种各样的知识,才能不与社会脱节。

耶鲁大学的校长海德雷说:“在各界做事的人,无论是商业界、交通界还是实业界,都这样向我说,他们最需要的人才是大学学院培养的、能善于选择书本、能活用书本知识的青年。而这种善用书本、活用书本能力的最初培养,最好是在家庭中,尤其是在那些具备各类书籍的家庭中。”可见,一个家庭的藏书对于自己、对于孩子的未来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位原来只是补习班讲师的英文教师,后来成为一家著名英文杂志的创始人,他说他一共买了三套英文百科全书,一套缩写本随身携带,一套放在家里,一套放在工作单位,随时阅读。他以随时随地提高自己为目的,也慢慢地把自己带向了成功之途。

聪明的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一种重要的能力,那就是怎样从一个汗牛充栋的图书馆中,辨别选择书籍,以供阅读。这种能力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掌握了如何在图书馆里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资料,就等于掌握了怎样学习的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像是一个工人善于选择工具的一样。

那么,怎样选择适合的书籍呢?大体来说,可以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1)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好的书籍。

书籍是用来帮助你进行学习的,所以所选的书一定要“专业对口”。在进行选择时,如果自己拿不准,最好向名家或有经验的人请教一下,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浏览进行比较,提取精粹。

(2)选择书籍时要注意“广博”与“精深”二者相结合。

所谓的“广博”,就是指既要阅读与所学内容有关系的理论书籍,又要阅读文学作品。

读书如果不“广博”,学习中就会深感力不从心。所谓的“精深”,就是指在“广博”的基础上选择最有用的一门,深入钻研、力求精通。

例如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广泛阅读各种体裁的中外名著,而且应该就其中的某一类、某一部精读深钻,加以研究,争取有所发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广博”与“精深”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应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仅仅广博而不精深,就必然驳杂而肤浅。没有广博的基础而一味地追求精深,也不可取。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后,还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以下列举了9种读书方法,以供参考。

(1)“三步”法。宋朝的苏东坡读书提倡要分“三步”:第一步是抄一段,第二步是用三个字为题,第三步是用一字为题,别人只要提出某段的头一个字,他就能背出来。他谪居黄州时,每次读《汉书》都作“提要”。

(2)借摘读。旧时代,革命书籍十分缺乏,徐特立在湖南时,听说书报流通社有《联共党史》上下册,就去借了来抄读。他不全抄,而是节抄,并且做详细分析。这样,可以眼、心、手三到,便于理解深刻。

(3)翻选读。吴昌硕博览群书,曾对门生说:“书不能死读,先翻翻序,看看结尾,不好不看,好的翻翻,极有价值的才值得花力气精读,要不你有多少心血能花在上面?”

(4)插缝读。学者顾颉刚陪夫人就诊的时候,也要挟书阅读,若有所得,归来即记在笔记本上。35年间,他记的笔记竟达160册之多。

(5)“啃”“悟”读。作家张贤亮当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农场十年,唯一能看的只有一本《资本论》,他的读法是“啃”和“悟”。他说:“古时文人三更灯火五更寒,‘啃’的就是四书五经,以此作底,写起文章来海阔天空,头头是道。”他喜欢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作品,但他从不整篇细读,只是跳着翻看,用文学的悟性体味作者的创作精髓。

(6)选择读。朱光潜说:要知道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自己也须费些工夫去搜求。别人只能介绍,抉择还要靠你自己。他认为:“你与其读千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7)交叉读。理论家胡乔木共有136个3米高的大书架,约3万多册的私人藏书。他没有什么业余嗜好,休息的一大方式就是同时看5本内容完全不同的书,如哲学、外国小说、政治、剧本、自然科学类的书,同时交叉着看,以调换脑子,而在调换脑子的同时,又有所得。

(8)“怪”法读。台湾作家李敖珍视书中的资料,更甚于书本身。他常把书中重要的资料影印下来,或者直接撕下,再作分门别类的“专集整理”,名曰“吸收日月精华”,等到书中的“精华”被他吸收光了,这本书对他来说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送、卖、扔,他都没有多大意见。

(9)重复读。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对有些难懂的书,他坚持一读再读,直到懂了记下为止。他说: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问题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问题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知识。

读书能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内涵和修养。现代的人越来越忙,压力越来越大,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书,我们实在不应该把读书这个好习惯丢掉。一个人若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是不行的,即使再忙,我们也应该给自己一点时间,有选择地读一些好书。

另外,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后,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呢?对于同等知识水平的读者来说,除了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外,问题就在于是否注意了创造性阅读以及阅读的创造力发挥得如何。

阅读的过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读者对原书内容的吸收阶段,称为继承性阅读阶段;二是读者对原书内容的深化、再创造阶段,称为创造性阅读阶段。

从继承性阅读阶段到创造性阅读阶段有一个发展过程,需要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等作为媒介,还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从只继承原书内容到在此基础上创造知识的发展过程中,逻辑思维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严密的逻辑推理能使人们所发现的新问题趋于正确,减少或者避免结论的荒谬,为科学发现、发明提供一定的前提条件。所以,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有选择的去阅读,去吸取有益的知识。

阅读是一种对知识的吸收过程。阅读力就是迅速、正确地吸收书写或印刷载体的意义和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阅读创造力。阅读能力强,一般阅读创造力也强。而快速阅读的习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得更多,而且因为必须集中精神好赶上阅读速度,因而反而记得更多、更久。以下是一些可以使你记得更多、更久的高效阅读的秘诀:

(1)自我督促。一旦你习惯一种速度后,便调整一下自己的阅读速度,你的眼睛会渐渐习惯新的速度。但是千万不要快到让你的眼睛不舒服的地步,这样读得太快反而记得少。

(2)不要急于查字典。遇到任何生字,可以从前后文猜测它的意思。如果你一开始读的时候,就对内文有一个大略的了解,就较容易猜到生字的意思。

如果你无法确定生字的意思,可以把它圈起来,并折起那一页,然后继续读下去。等你全文读完后,再回过头来查字典。

(3)运用另外一只手。把一个手指头放在下一页,一旦读到这一页的最后,尽快翻到下一页。许多人阅读时甚至会花上10%的时间在翻页上。

(4)不要开口念出来。如果你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开口念出书本上的字或默念在心里的话,你要将阅读速度提高到开口念的速度跟不上为止。必要时,甚至可以吃糖果、嚼口香或咬笔,来迫使自己转移注意力。

(5)舒服的阅读姿势。阅读时要找个舒服的姿势,但是别过于舒服。不要靠着床或是软沙发,只要一张桌子便可以让你的视线自然往下看到阅读的东西,同时这样也可避免你分心或眼睛过度疲倦的困扰。

(6)保持正确态度。不要把要看的东西当作“不得不”或“无聊”的东西。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你就会觉得更无聊。

(7)避免干扰。干扰有两种:外在和内在。外在:噪音、光线不足、桌面凌乱、椅子不舒服等等,都会影响你的注意力。除非你需要音乐来安抚情绪或盖掉其他噪音,否则还是关掉你的CD、收音机或录音机吧!当你嘴巴哼着歌、脚底打着拍子的时候,是不可能读得快、记得多的。内在:内在干扰最难处理,因为你无法将它们关掉或移走。例如一边准备期末考试,一边还得担心不及格,那你八成会不及格。

(8)自己计时。计算你在10~15分钟之内可以读多少页,然后看是不是可以打破自己的记录。

(9)设定挑战目标。自己设定希望在多少时间内读完多少页,你所设定的页数(你的目标)和时间(你的期限)会迫使你读得更快、更专心。

(10)练习。速读是一种熟能生巧的技术,练习得愈多,就会很快地内化为习惯,而成为你行为的一部分。

(11)保持轻松的态度。不要强迫自己用超过能理解能力的速度阅读。每个人阅读的速度不同,但是都可以改善、提高。你的目标不在于成为最佳的速读专家,而是要把你的阅读技巧提高到最高程度。

(12)专心。“专心”和“轻松的态度”不会互相冲突。除非你能放松(例如,边读边想其他也必须在期限内完成的事情),否则你无法真正专心。读你感兴趣的书,或设法在你读的东西中找到乐趣,都有助于提高你的专心程度。

(13)读重点。对于内容不是非常专业的长篇文章,你通常可以读每一段的第一行,就能掌握大意。另一个方法是只看重点,略过说明和例子。

(14)不划地自限。不要只接触固定主题或形式的读物。阅读愈多样式,吸收信息就愈多。

成功箴言

人的一生,经历有限,不可能任何知识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获得,那么依靠书籍获得知识是一个快捷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