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精明女人理财全集
10913800000126

第126章 家庭消费结构巧安排

(1)家庭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家庭物质生活的消费和精神生活的消费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家庭消费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缩影。一方面它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另一方面它也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能否安排好家庭消费,不仅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生活,而且还影响着社会经济。由此可见家庭消费合理安排的必要性。

家庭消费合理安排是根据家庭的收入状况,按照家庭成员生活的需要及其发展的需要,基于家庭成员生活的幸福,尽可能地丰富家庭成员物质和精神生活。

要把一块完整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就要把布料剪裁,多少用来做衣袖,多少用来做前后身,多少用来做衣袋、做衣领等。安排一件衣服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结构。同样的道理,根据家庭成员的需要安排各方面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个家庭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家庭消费结构。

家庭消费结构的类别各种各样。有些从家庭成员的角度和整个家庭角度划分;有些从家庭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划分;有些从收入水平来划分。如果从家庭消费对象的角度,即从人们的需要角度来划分,大致上可把家庭消费结构归纳为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

所谓“吃了才能活,穿了才能暖”,这是人们生存的本能和生理性要求。吃、穿、住、用、行、烧、水电、房租等都是最基本的生存性消费。

家庭成员的追求往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想提高自身在某一方面的修养,有的要发展自身智力才华,业余时间用来读书、上夜大学,有的对某一方面特别爱好,在业余时间常常花财力去研究、创作、搜集等。

上海有位青年为了学习玻璃刻花艺术,不仅把业余时间全用在了刻玻璃上,还贴上了自己的全部薪水,并且把家里的积蓄也拿出来买玻璃。花了3年多的时间,他终于成功了。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纷纷指名要他的刻花玻璃工艺品。他的消费就是发展性消费,他刻花用的玻璃及工具就是发展性消费资料,他刻玻璃花费的时间、付出的劳动就是发展性消费劳务。

发展性消费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如洗衣机、电冰箱等;一类是发展人们精神生活的,如报纸、书刊、文具、电脑等;还有像游泳、溜冰、健美训练等属于增强体质的发展性消费。

人们在生活劳作和发展劳作之余,总想消除疲劳放松放松,调节一下精神,这就是享受的要求。喝杯酒舒舒筋骨,看电视、听音乐、旅游等都是享受性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享受性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必须说明,若只考虑享受而忽略了生存与发展,家庭经济就乱了;反之,若只考虑生存而忽视发展和享受,那也只是一种浅层次生活的表现。正确的观点应该是从各种角度,全面考虑影响家庭消费结构的各种因素及其特征,实现家庭消费结构最优化。

在久远的史册上,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真实有力的写照。解放后几十年里,大多数地区的人们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这些还只限于生存性消费方面,更别提发展性消费了,而享受性消费就更加难以想象。

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由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变;由标准型向多样型转变;由耐久型向更新型转变。生存资料的消费逐渐缩小,发展和享受资料的消费逐渐增大。食物消费的比重趋于下降,住、穿、用、行等非食品支出的比重有所增加;用于物质消费的比重在慢慢下降,劳务性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比重在逐步上升。

1985年初,上海《新民晚报》上刊登过一条消息:“市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吃穿用’已改变为‘用穿吃’……今年本市居民准备购买的前二十种商品中‘用’占了十三种,‘穿’占了五种,‘吃’仅一项。金银首饰、电视机、羊毛衫、立体声收录机的需求排名比较靠前。”

这是1985年初上海人民由“吃穿用”改变为“用穿吃”的信息,而1995年的5月下旬,上海多家报纸都纷纷报道:夏天尚未到来,上海购买空调的“大战”已拉开序幕。可见在1995年“住”“享受”已占了不少上海家庭消费的一定地位。而到了2000年底,不少家庭又把消费目标投向了购买住房。可见,这些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家庭消费结构也在发展和变化。原来农民吃、穿、住,几乎都是自力更生。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农民搞运输、办工厂,除农忙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搞其他产业来赚钱,因此衣服不光是买,还要买时髦的;不少农民吃蔬菜也是去市场购买了。在农民的生活中,商品性消费所占的比重已有所上升,自给性消费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

另外,消费对象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吃”,主食所占的比重已明显下降;副食品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食物消费结构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再如“穿”,棉布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化纤、毛织品明显上升;自制衣的比重下降,购买成衣的比重明显上升等。

(2)家庭消费结构合理化

要想使家庭生活过得舒适、健康又有意义,就必须做到家庭消费结构合理化。要做到家庭消费结构合理化,首先,家庭必须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生活目标。其次,必须遵循量力而行、全面安排的原则,要精打细算,讲求实效,克服消费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狭隘性,克服爱慕虚荣、摆阔、攀比和超前消费的心理。

生活中消费结构混乱的家庭数目很多。

有这样一个家庭:夫妻两人,既无孩子又不负担父母生活费用,两人薪水的总和每月有近2000元,平均生活费每天是40元,照目前的生活水平,应该说不差了。可是他们见别人养宠物,心动了,心血来潮花3000元去买了一只法国进口宠物犬,从此狗成了夫妻俩的生活中心。这只狗吃牛肉,还要吃水果,每天要花去50元。起初夫妻俩还可以生活,他们吃咸菜泡饭,可是后来便要借钱过日子了,现在他们的薪水只够狗每个月的生活费。起初他们还抱着狗四处去炫耀、去“享受”,可是时间一长,经济受不了,人的生存成了问题,夫妻吵架次数增多了,妻子说:“你连狗都养不起还娶什么老婆!”丈夫说:“我宁愿养狗也不养你!”……

这对夫妻家庭失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虚荣奢侈的心理导致他们盲目消费,使家庭消费一下子失去了平衡。

有一户姓冯的人家,夫妇俩曾插队下乡,吃了很多苦,回城后在工厂工作,薪水低微。后来又双双下岗,为了生活,夫妇俩四处奔走。工作不好找,最后丈夫干脆摆摊修自行车,妻子贩卖饮料。十天之后一算账,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十天之中赚的钱竟超过了他们俩原来月薪水的两倍。

一年之后,夫妻二人开了一家商店,一天就赚几百元。他们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甚至担心会像《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的老太婆,顷刻又变穷了。他们觉得这些年来太苦了,有了钱就该补偿一下。于是冯家一切以吃为中心,下饭店、进宾馆、吃名菜……结果丈夫吃出了高血压,妻子患了心脏病,儿子得了肥胖症。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曾有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居民的食品消费已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衣着、日用品、耐用品的消费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西藏是全国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但拉萨的彩电普及率已达到了80%,超过了法国的平均水平。”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比例是严重失衡的。食品、衣着、日用品和家电等方面的消费超前,教育、文化、交通、通信以及其他服务性方面的消费水平又过于滞后。这种消费结构严重偏离了世界平均水平。

理财箴言

家庭消费经济结构的“偏离”和“失衡”不是某个人或某一家庭的个别问题,而是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如此“失衡”“偏离”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个人家庭生活素质的真正提高。因此,家庭消费结构一定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