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炼出好男孩的100种方法
10910700000002

第2章 教导男孩孝顺父母

中华民族自古就形成了“孝”的文化,比如儒家经典文本之一的《孝经》是对“孝道”最重要的解读,“忠孝双全”表达了古人对个人成就的最高境界,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孝顺的人和行为则会受到大家的唾弃。

作为父母,引导孩子确立孝顺的意识、培养孝顺的性格,不但能够获得“爱”的回报,也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因为遵循长幼有序这一规则才能获得社会认可,才能在未来人生发展中走得更远。

孝道文化,源远流长

人们为什么特别看中“孝道”呢?因为凡是孝顺父母的人,一定做人有规矩,办事有条理,亲戚朋友都依赖他,远近的人都佩服他。这样一来,他就能在社会生活中赢得众人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反之,二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恭敬、不孝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道德修养,办事也不可能专一,将来在社会上就会失去立足之地。

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孝”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春秋时期有一位少年,名叫孙元觉。他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但是他的父亲却是个不孝顺的人,恨不得孙元觉的爷爷早点过世。

有一天,父亲忽然把病弱的爷爷装在筐里,想把他扔进深山。孙元觉跪着恳求父亲不要这么做,始终没有成功。后来,他跟着父亲进了山。

当父亲把爷爷扔在地上,转身要走时,孙元觉拾起箩筐,往回就走。父亲疑惑不解地问:“这个箩筐不要了,你拿着他做什么?”孙元觉回答说:“我要带回家,等你老了,也用它把你送到这里来。”

父亲听了大吃一惊:“不孝子孙,你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孙元觉说:“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怎样做。”听到这里,父亲终于悔悟了,立刻把老人接回家,从此十分孝敬地供养起老人来。

“孝”作为一种人伦,传递是长幼之间的一种序列。父母爱惜孩子,孩子孝顺父母,一代一代延续下去,才能有家庭的和谐、和睦,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孙元觉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但自己懂得孝道,还帮助父亲改正自己的过失。对父母来说,自己身体力行孝顺长辈是非常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实际上是在给孩子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使自己将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而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具备了孝顺的品行,才能有爱心,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孝顺父母”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古代君主都选择“孝顺父母”的人担任地方长官,汉代出现了“孝廉”这一官职,这都是“孝”的鲜明佐证。

古人早就强调过:“世上的官宦家庭,往往最多一代人就消散殆尽了,这是因为下一代在骄奢淫逸的环境中放荡不羁,最终会走向堕落。巨商富贾的家庭,能够抵御浮华的诱惑,做到勤俭持家,能延续三四代就不错了。农耕读书的家族,借助谨慎朴实的家风,可以延续五六代。只有孝悌友爱的家族,能够延续十代八代,生生不息。

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人们常常以“舐犊情深”表达“母爱父爱”的伟大。在这个世界上,这种亲情是广博而悲悯的,令人景仰。“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不再是古代父母制下的死板教条,它适应新时代要求,继承了关爱父母等最本真的内涵。

孝顺父母,不但是为了报答长辈的养育之恩,也是为了营造一种人人相互关爱的良好家庭氛围。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母亲因为孩子的孝顺感受到人间温暖,舍弃了轻生的念头。

一位母亲患了癌症,尽管还没有发展到晚期,但她已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有一天,她准备了大量安眠药,决定最后看女儿几眼就服药自杀。

傍晚,上中学的女儿放学回到家里。母亲望着女儿,做最后的诀别。忽然,她想起自己小时候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形:一边听故事,一边吃香喷喷的煮蚕豆。母亲不禁自言自语地说:“煮五香蚕豆真香啊!”

一向孝顺的女儿听到这里,急忙跑出去,冒着雨买回来一包生蚕豆:“妈,我买回来泡好的生蚕豆了,一会儿煮好就能吃了。”说着,女儿把花椒、大料放到锅里,煮起蚕豆来。一会儿,锅里冒出阵阵香气,蚕豆煮熟了。母亲吃着女儿煮的蚕豆,思绪万千,猛然把女儿紧紧搂在怀里,泪水簌簌地滚落下来。

后来,这位母亲在女儿的鼓舞下,接受了手术治疗,身体一天天地好起来。孝顺能够感化家人,带来浓情爱意,它的力量实在不能忽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代家庭中,孩子成为明日的希望,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所以父母倾注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然而,一些孩子不具备孝顺的个性,不能不说是成长中的缺陷。

特别是在现代家庭中,许多独生子女被娇生惯养,养成了至高至尊的心理倾向,以自我中心,从来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所以孝顺也就无从谈起了。在这里,父母肩负着引导、教育孩子的责任。一味给孩子提供优裕的生活条件,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亲朋好友对其交口称赞,并非什么好事,只能让孩子沾沾自喜,变得任性、享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3岁前儿童处于自我中心化阶段,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一个逐渐自我中心化的过程,表现在能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能有利他行为(如谦让、分享、助人等)。”因此,父母朋友必须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注意培养孩子孝顺的个性,让他明白“长幼有序”的道理。而对稍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则要引导孩子学会尊敬比自己年长的人,爱护比自己年幼的人。

在这里,父母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孩子学会尊敬自己、孝顺自己。

(1)孩子要看得起父母,不能轻视父母。无论父母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他们的文化水平如何,他们都为社会也为子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儿不嫌母丑”,即使父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孩子也没有理由不尊敬他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到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因此,父母不要冷落自己的父母,要经常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日久天长,孩子耳濡目染,自然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2)孩子要保持与父母聊天的习惯。双方保持沟通,不但能增进感情,还能让孩子从父母这里征求中肯的意见,避免了因自作主张导致各种错误。而对父母来说,自己得到重视,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关爱。

(3)孩子不能与父母赌气、说气话、顶撞,因为这种做法会极大伤害父母的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孩子对父母的缺点要能谅解,对生活小事应该虚心倾听父母的意见。

此外,学会关心、照顾父母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平时留心父母的心情和身体,帮助干些家务活儿,父母生日时送一件小礼物,都能给父母带来愉快和温暖,表达一份孝心。

现代社会中,人们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发展机会的理由,亲情淡化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丢失“孝道”这一传统的理由,不妨碍我们热烈地表达对父亲母亲的爱心。教育孩子遵守孝道,重在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孝顺父母的好习惯,才能建立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文化,实现“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