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10904500000010

第10章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神宗朝两度为相,实行变法,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风峭刻,政治色彩浓厚。诗歌成就更大于文,瘦硬清峻,意新语工,多有名章妙句传世,写景小诗尤为出色。词作不多,而“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如《桂枝香》、《清平乐》、《诉衷情》等。词风清新爽朗,亦间有婉丽之作,对后世有影响。今传有《临川先生歌曲》。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①,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②。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故国:指金陵,三国东吴、东晋、宋、齐、粱、陈六朝旧都,在今江苏南京。②悲恨相续:指南朝各个王朝的覆亡相继。

“译文”登高注目,金陵故都此时正是晚秋,天气开始冷肃。千里澄澈的长江像条白练,青翠的山峰有如箭镞。远行的船帆在斜阳飘浮,背着西风簌簌,洒旗斜斜地高矗。画船上云烟淡淡,银河里白鹭飞舞,图画也难以将这美景绘出。怀念往昔在繁华京都歌舞追逐,可陈后主门外兵临城下,楼头美人歌舞,亡国的悲恨凄楚首尾相继。自古以来多少人对此登高凭吊,空嗟叹兴亡荣辱。六朝旧事已随着流水消逝,只有寒雾如烟,草木衰枯,凝聚着碧绿,至今那茶楼酒肆的歌女,时时还在演唱,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旧曲!

“赏析”本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金陵怀古”,上片描绘金陵山河的清丽景色,大笔挥洒,气象宏阔。下片对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亡国覆辙相蹈的可悲历史发出浩叹,并寓谴责之意,又暗含伤时之慨。词中多融入前人诗句而浑化无迹。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①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②。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③,庾楼月④,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⑤,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⑥,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①寒砧(zhēn贞):砧,捣衣石。寒砧指寒秋时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以形容寒秋景象的萧索冷落。②寥廓:即辽阔。这里指天空。③楚台风:泛指清爽凉风。④庾楼月:此处泛指秋月。⑤担阁:即耽搁。⑥阑:残尽。

“译文”寒冷的旅馆敲响捣衣的石砧,悲鸣的画角响彻孤耸的城郭,一派秋声散入无边的寥廓。东归的燕儿从海上飞去,南来的大雁向沙头降落。楚王的兰台有快哉之风,庾亮的南楼有皓然之月,眼前的景物宛然如昨。无奈我被束缚了名缰利索,无奈我被它将真情耽搁,可惜那些风流俊雅全都丢脱。当初随意在华表上书写谏语,而今误了我秦楼的誓约和承诺。睡梦觉来时,酒醉醒来后,总要深深地思索。

“赏析”这首词写秋景以抒愁情。上片写秋天寥廓,秋声悲切,秋鸟分离,秋风寒冷,秋月凄凉,一派悲秋景象,借以抒写下片难以排遣的愁怀。下片自白为名利世情所束缚耽搁,而虚放过多少欢娱安乐,深感后悔,大有退隐追仙之想,实际上是作者政治上失意时的一种厌倦和愁怨感的表露。但全词情感真挚、悱恻感人;语调凄哀清婉,手法空灵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