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10904400000044

第44章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①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②。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③。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④,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⑤。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⑥,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⑦,上林繁花照眼新⑧。岁夜高堂列明烛⑨,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释”①安万善:凉州胡人。②觱(bì)篥(lì):古代管乐器,也作觱栗,筚篥,类似唢呐,以竹为管,以芦为嘴,汉代由西域传入。吹出的声音悲凄高昂。龟(qiū)兹(cí):古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沙雅二县一带。③凉州:地名,在今甘肃、宁夏、青海一带。西汉置,为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④解:懂得。⑤九雏鸣凤:喻指乐声低沉而嘈杂。⑥《渔阳掺》:鼓曲名,渔阳一带民间鼓曲。掺:击鼓的技法。⑦杨柳春:指古曲《折杨柳》,曲调欢快清新。⑧上林:上林苑,秦汉宫苑,这里泛指唐宫。⑨岁夜:除夕之夜。

“译诗”从南山采来一节青竹,做一支精美的觱篥。这种乐器原产龟兹,流传汉地后曲调高昂新奇。凉州友人为我吹奏乐曲,声调悲凄幽沉,邻居听之叹息不已;浪迹异地的游子,闻之思乡泪流不止。世人只知听曲谱,无法知晓其中深沉的奥妙。出自觱篥的乐声,有时如狂飙万里,在大地上翻卷往来;有时如枯桑老柏,在呼啸的寒风中哀吟战栗;有时如九只幼小的凤凰,低声细语争相乱鸣。乐声激昂如龙吟虎啸一起迸发,乐声低沉如万物寂静秋意萧森。忽然转调奏出悲壮的渔阳鼓曲,就像黄云压顶,大地一片昏暗。觱篥转而奏出轻快悠扬的乐曲,就像徐徐春风拂弄垂柳。宫苑里争相斗艳的繁花,使游人眼花缭乱。除夕之夜,高堂上明烛辉煌,听一支乐曲,饮一杯美酒;一杯一曲,一曲一杯,直到星稀酒尽曲终。

“赏析”此诗是诗人听安万善吹觱篥后写的一首赞诗。诗先写制作觱篥的材料和产地。安万善吹的觱篥,能令邻人叹息、远客下泪。他吹奏的效果,如寒风吹动枯桑、老柏,飒飒作响,如雏凤啾啾的鸣声,如龙吟虎啸迸突而发,万籁发出的声响都像到了九天似的。忽然,乐曲发出《渔阳掺》那样悲壮的音调,空中的黄云也显得萧条、白日也显得黯淡了。乐曲再度变而为杨柳小调,听之如睹上林苑中繁盛的百花。

此诗写了乐曲的四次变化:悲凉——萧索——奋激——平和,每一次变化都用贴切的比喻来形容其效果。这种写法,为以后的韩愈、李贺、欧阳修、苏轼广泛运用,写听音乐诗遂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