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10891100000033

第33章 宠子为害子之祸根

北齐武成帝高湛立长子高纬为太子,而第三子高俨年尚幼,被封为东平王,并给以不少官职。高俨是胡皇后所生,因从小聪明伶俐,所以深得高湛和胡皇后宠爱。高湛常称赞他道:“这孩子很有点小聪明,将来恐怕会有点出息。”因觉得高纬才能不好,曾一度想废高纬而立高俨为太子。

由于娇宠,高俨变得骄横跋扈。北魏朝廷旧制,凡御史中丞出行,以仪仗清道,无论王公大臣,都要勒住车马避让一旁。要不然,中丞随从便用红棍责打之。但这种旧制自东魏以来,便早已废弃不用。此时已是北齐时代,高俨以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兼御史中丞,却仍然要按照以前的旧制度,出行时仪仗林立,大耍威风。文武百官不论其官职大小,只要不及避让,便声称奉皇帝圣旨,用红棍狠打,打得马翻人跌。武成帝和胡皇后知道了,不仅不加阻止,反而哈哈大笑,认为儿子能干。

平时的衣服器物以至于玩物之类,一切待遇,高俨都要与太子高纬一样。这一些,全都由朝廷供给。有一次,下面的官员献新冰和早李子,高俨没有得到,便大发雷霆,大骂:“我皇兄都有了,为什么我就没有?”自此以后,只要太子高纬得到一样新奇的东西,手下的官员和负责制造此物的工匠就一定会倒霉,被高俨找个茬子治罪。尽管高俨和太子高纬生活待遇一样,没有什么差别,胡皇后却并不感到满足,仍觉得亏待了这个宝贝儿子。由于其父母亲的娇宠,高俨刚刚十岁,便已变得十分奢侈任性。他喉咙常有毛病,医生用针给他治疗,高俨毫不惧怕,为此,他十分自负,对父亲高湛说:“像我哥哥那么懦弱,哪里能统率文武朝臣!”可见其狼子野心。

武成帝死后,高纬即位,称后主,高俨被改封为琅琊王。由于高湛和胡皇后的一再放纵,高俨养成了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性格。父亲一死,他的胆子就更大了。高俨和宰相和士开逐渐产生了矛盾,到北齐武平二年(571)四月,高俨除了太保和中丞之职以外,其余官职均被解除。高俨认为是和士开从中说了坏话,便想要除去和士开。于是与部下冯子琮等想了一个办法,假传圣旨,竟擅自将当朝宰相和士开杀掉了。高纬见高俨如此胆大妄为,便与朝臣密议,派刘桃枝将高俨诱杀了。被杀的时候,高俨才刚刚十四岁。为了安慰胡皇后,高俨死后,高纬还赐以谥号,称楚恭哀帝。

子不教,父之过。而高俨的失教,还包括其母亲胡皇后的过失在内。高俨短暂的一生,深刻说明了有子不教的害处,这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反面事例。北齐颜之推撰《颜氏家训》,特意将此事写进书中,其用意也是为了让其子孙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北齐书·武成十二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