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10891100000019

第19章 心境悠然政治宽松——拓跋宏

人物春秋

高祖孝文皇帝,名宏,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的长子,母亲是李夫人。皇兴元年(467)八月二十九日,生于平城紫宫。孝文帝生皮肤洁白如玉,并有奇异之姿。在襁褓之中就显示出一种不同凡响的姿态,成人后,深沉,气度从容,仁厚孝顺,充分显露出君临天下者的风范。显祖惊喜万分,对他也就格外宠爱。皇兴三年夏,六月初三,孝文帝被立为皇太子。

皇兴五年秋,八月二十日,元宏在太华前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延兴元年。

太和十年(486)春,正月初一,孝文帝首次穿戴衮龙袍、冕旒冠,在朝廷上大摆筵席,接受万国使臣的朝贺。

太和二十三年(499)春,正月初一,孝文帝召见群臣,群臣向孝文帝祝寿大病痊愈,于是在澄鸾殿大宴文武百官。五日,孝文帝参观西门豹祠,从漳水乘舟返回。南齐皇帝萧宝卷派太尉陈显达率军进犯荆州。六日,孝文帝命前将军元英率军迎击。八日,孝文帝从邺城出发,二十一日,孝文帝从邺城返回洛阳。二月二十七日,齐将陈显达攻陷马圈戍。三月四日,孝文帝率军南征。八日,因顺阳被南齐军围攻,情况危急,孝文帝命令振武将军慕容平城,率五千骑兵增援顺阳。十日,孝文帝患病,司徒、彭城王元勰留在行宫中照料病情,主持军国事务。二十一日,孝文帝抵达马圈。

三月二十四日,孝文帝病重,北返洛阳,停留于谷塘原。二十八日,孝文帝下诏,赐皇后冯润自尽。命司徒元勰前往洛阳,请皇太子元恪到鲁阳登基即位。

夏,四月一日,孝文帝在谷塘原的行宫逝世。终年三十三岁。辅政大臣们封锁孝文帝逝世的消息,到达鲁阳后,才为孝文帝发丧,护送孝文帝的灵柩返回洛阳。给孝文帝元宏加上“孝文皇帝”的谥号,祭庙的名号称为“高祖”。五月二十一日,将孝文帝元宏安葬于长陵。

孝文帝生性纯厚,四岁时,父亲献文帝拓跋弘身上生疮,孝文帝亲口为父亲吸脓。五岁,父亲把皇位传给他,他悲伤得痛哭流涕,无法自制。献文帝问他为什么哭泣,孝文帝回答说:“接替父亲的皇位,内心过于悲痛。”献文帝听后,感慨万分,冯太后因为孝文帝聪慧英明,害怕他长大以后会对冯氏家族不利,阴谋废掉孝文帝。在寒冬腊月,将身穿单衣的孝文帝关在一所空房子里,三天不给食物,召来咸阳王元禧,想立他为帝,元丕、穆泰、李冲坚决劝阻,冯太后才打消了这一邪念。虽然如此,孝文帝对冯太后却从来都没有怨恨之意,只是对元丕等人深怀感激。孝文帝对他的弟弟们,十分关怀和爱护,自始至终都没有一点矛盾,且与亲戚族人和睦相处,礼尚往来。虽然对大臣们要求严格,执行法纪从不宽容,然而秉性宽厚仁慈,常常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某次上菜的人用热汤烫伤了他的手,又一次他在食物中吃到了虫子之类的脏东西,他都一笑置之,给予原谅。有个宦官曾在冯太后面前陷害他,太后大怒,命人用棍子打了他几十下,孝文帝默默忍受,并不为自己辩解。冯太后死后,孝文帝对此事并不介意,没有加以追究、报复。

孝文帝处理政事时,能广泛听取意见,从善如流。同情、怜悯百姓,始终想为百姓多做些有益的事。凡举行天地、四季、祖庙的祭祀典礼,孝文帝必定亲自参加,从不因天气的严寒、炎热而有所停滞。尚书省的奏章、提案,孝文帝多亲自审阅处理。文武百官无论官职高低,孝文帝都对他们的情况加以留心,以求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才干、作用。常常说:“作为君主,怕的是不公平,为人处事不能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如能处事公平、以诚相待,北方的胡人与南方的越人就可以亲如兄弟了。”孝文帝曾经心平气和地对史官说:“对于当时发生的事,应该真实地记载下来,不要对丑恶、可耻的事情加以隐瞒。君主作威作福,没有人能阻止他,如果史书都不记载他的所作所为,他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孝文帝南征北巡时,有关部门奏请修整道路,孝文帝却说:“只要整修桥梁,能让车马通过就可以了,不必铲去杂草平整路面。”凡是修建各种设施,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从不兴建那些不是急需的工程项目,以免浪费民力。孝文帝南下淮南时,如同在北方国内一样,遇有因军事上的需要而必须砍伐百姓的树木时,必定留下绢布作为赔偿,从不践踏毁坏百姓的庄稼。所有风俗习惯、祭祀活动,只要是古代典籍上未加记载的,一律废除。

孝文帝非常喜欢读书,甚至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五经》中的道理,读过一遍《五经》后便能加以讲解,虽然未经老师专门传授,他却能探寻出其中的精髓与奥妙。诸子百家,史书传记,无不广泛涉猎。喜欢谈论《庄子》、《老子》,尤其精通佛理。孝文帝很有才气,喜欢文学创作,诗赋铭颂,兴之所至随意挥洒。有时就在马上口授军国文告,写成后,不需要改动一个字。自从太和十年以后,所有的诏书、文告,都出自孝文帝的手笔。其他类型的文章,有一百多篇。思贤若渴,礼贤下士,喜欢结交奇人异士。对待贤能之士,按才能的大小,常与他们不同程度地结成布衣之交。心境悠然淡远,不为现实的各种事务所困扰。孝文帝自幼箭法高超,膂力过人。十多岁的时候,就能用手指弹碎羊的肩胛骨。猎射飞禽走兽,箭无虚发。到十五岁时,便不再杀生,停止了狩猎活动。孝文帝生性节俭,生活朴素,常常穿洗了又洗的衣服。马鞍、马勒只用铁、木制成。孝文帝的闲闻逸事,都是这一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