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10891100000017

第17章 崔氏以身作则不孝子回心转意

崔氏,不知其名,北魏时人。她生性严明而高尚,且教子有方,并能以身作则教人以孝道,因而在史籍中留下了事迹。

崔氏嫁清河(今山东临清县东北)房爱亲为妻,丈夫早逝,崔氏与儿子们相依为命。她熟读经史,贤惠知礼,丈夫死后,便担起教子读书重任,亲自教授《诗经》、《礼记》等典籍。儿子们在其悉心教育下,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主要的是懂得了立身处世的道理。崔氏的两个儿子房景伯及房景先,都成了当时的名士。因崔氏家中生活贫困,懂事的房景伯很早就开始替人代写文书等,赚钱养家。弟弟房景先见哥哥辛苦,刚刚十二岁,就要求以劳动贴补家用。崔氏见他还小,不肯答应。房景先再三请求,终于得到母亲允许,白天砍柴,晚上诵读经史,不仅减轻了家中的生活压力,学问也大为长进。在崔氏的教育下,她的一家成了一个和睦亲爱、尊老爱幼的美好家庭。

房景伯、房景先后来都立朝为官。房景伯任清河太守时,只要碰到疑难案子,觉得难以决断,便总要向母亲请教。崔氏常为他出谋划策、排难解疑。有一次,有个百姓的儿子十分不孝,房景伯的属下都主张干脆把他抓进官府,治他的罪。房景伯于心有所不忍,但也深为其不孝而伤感,便照例回来请教母亲崔氏。崔氏对房景伯说:“人常言,耳闻不如目见。这个老百姓生长山野,没有见过礼教是什么样子,所以不懂得孝敬长辈。何必要责罚他呢?你去把他的母亲接来,跟我一起住,叫他的儿子跟在你身边,让他看看你平时的作为,他也许会自己改掉错误。”

房景伯依从母亲的教诲,将这百姓母子两人接来同住。崔氏和百姓的母亲两人一道进食时,房景伯恭恭敬敬地伺候两位老人家,而不孝顺的儿子则站在旁边,亲眼看着房景伯怎么侍奉长辈。就这样,还没有到第十天,百姓之子就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主动悔过,要求和他母亲一道回家去。崔氏对房景伯说:“虽然他表面上看来已经自己感到惭愧,但还不知道他的内心究竟有没有真正悔悟,就暂时不要让他回家,再留些日子看看吧!”

就这样,百姓母子俩在房景伯家中一住住了二十多天。这时候,不孝顺的儿子真正从内心里悔悟了,他主动叩头谢罪,直至头上都叩得鲜血直流。百姓的母亲也大受感动,痛哭失声,请求放他们母子俩回家去。崔氏见不孝子已经真正悔过,便让母子两人回家去了。这位不孝子彻底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不仅如此,而且其孝顺后来竟远近出了名。

崔氏就这样以自己的家庭为榜样,使一位不孝子变成了有名的孝子。

(《魏书·房景伯、房景先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