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10891100000013

第13章 魏高祖褒忠求贤

魏高祖孝大皇帝拓跋宏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对忠心耿耿的臣子,不仅在其生前给以高官显位,而且在其死后还树碑立传,想因此引起忠义效应。

太原晋阳人王睿(ruì),字洛诚,因精通天文卜筮之学,而且容貌伟丽,早在魏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浚(jùn俊)朝即被任为要职。承明元年(476),文明太后临朝听政,王睿特别受宠,累官至吏部尚书,封太原公,得以参预机密政事,满朝文武都怕其三分。

太和二年(478),高祖拓跋宏与文明太后率领百官群僚来到虎圈观赏老虎时,发生了意外。一只老虎突然蹿出了圈外,直扑高祖和文明太后所坐的地方。左右侍从一时吓得心惊胆丧,作鸟兽散。只有王睿镇定自如,他从别人手中夺过一支戟,一边挥舞着吓唬老虎,一边紧紧护卫着高祖和文明太后。老虎被赶跑后,惊魂落定的高祖和文明太后特别感激王睿这个舍身相救的忠臣,从此对他更加另眼相待。王睿的官职不断上升,一直作到了中山王、镇东大将军。高祖和文明太后赏给他的珍宝绫罗数以万计。因为每次赏赐,都是由宦官押着有帷幕遮盖的车子,于夜间开进他的府第,因此他人不知其详。致于赏赐给他的田园、奴婢、牛马等等,也都是好上加好的。

王睿对政事提出的一些意见,高祖也往往听得进去。如沙门法秀的谋逆事件,曾株连到许多人。王睿为避免打击面过宽,曾劝谏高祖道:“与其误杀了无辜之人,倒不如宁可放过了有罪之人。应以严惩首恶,余皆不问为宜。”高祖采纳了他的谏言,结果使一千多人免受了牵连。后来,他患病时,高祖、文明太后曾几次亲自去探视他。他身当垂危之际,还向天子上奏了最后一道奏疏,言词恳切地写道:“臣闻为治之要,其略有五:一者慎刑罚,二者任贤能,三者亲忠信,四者远谗佞,五者行黜陟。夫刑罚明,则奸宄息;贤能用,则功绩著;亲忠信,则视听审;远谗佞,则疑间绝;黜陟行,则贪叨改。”

王睿死时,高祖和文明太后非常哀痛。他们亲自到灵前吊唁,并赐给隆重的葬仪,赠以卫大将军、太宰、并州牧,谥以“宣王”称号。下葬那一天,高祖登上城楼目送王睿的灵车;并且诏命于京城南二十里的大道右侧为其修建祠庙,树碑一座,铭刻他的业绩,设置五户人家于庙旁,专门负责祭祀。高祖还命人画了几张五睿御虎护驾的画图,悬挂在诸殿之中,命文臣高允配上赞语。当时,京城中的士女也抢着谱写新曲,歌唱王睿,名之为《中山王乐》。高祖得知后,吩咐采进乐府,命乐工加以合乐演奏。高祖拓跋宏以种种形式褒扬王睿的忠义,自然期待着有更多的王睿出现。

(《魏书·恩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