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谚语(第二卷)
10890800000005

第5章 C(5)

堪称花中女王的牡丹

牡丹原产于我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

人们最早是从药用价值认识了牡丹。1972年,考古学家们在甘肃武威发现的东汉早期圹墓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是已有资料中有关牡丹的最早文字记载。

牡丹名字来自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

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茎,故谓“牡”,其花红故谓“丹”。

牡丹端庄艳丽,雍容华贵,但却并不是俗媚无傲骨的花朵。传说唐代女皇武则天曾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百花本来都是该按季节开放的,各有各的时节,这是规律。但武则天的诏书却要求百花在第二天的同一个时辰一齐开放,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百花们虽然无奈,却都因为惧怕武则天而妥协了。只有牡丹不惧武则天,下定心思遵守时令,抗旨不开。武则天见状后勃然大怒,将牡丹贬到了洛阳。

但百姓都爱戴牡丹的正直和刚强,牡丹在洛阳极受欢迎,开放得也异常娇艳,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这下更激怒了武则天,她又下令烧死牡丹。可牡丹的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反而开得更艳丽。

牡丹的品种不同,在形状、颜色等方面均有差异,形态百出,各有特征。大体上有圆锥形、珍珠型、扁圆型、长锥型、鹰咀型等,颜色也有青绿、黄绿、土红、土黄、银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红等色,另外还有花色和混合色,十分夺目。

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作诗赞美牡丹说: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中有一个品种叫“刘师阁”,这个品种的名称和来历都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隋代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名叫刘家馆。

刘家是个书香门第,家中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自幼女红娴熟,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刘家的主人过世,这位刘家小姐就投奔了在长安做官的哥嫂。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隋亡后刘家小姐的哥嫂也相继离世了,独留她孤零零一人。刘家小姐无处可去,又孤苦无依,痛失亲人的她选择了出家做尼姑,以图心安。

决定出家时,刘家小姐将原来自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了庵中,以表献身佛教、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这株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

最妙的是,这株牡丹居然极有灵气,如人一般。它的花身千朵,花大盈尺,白色的花瓣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的肌肤,童子的玉面,这种风姿令观者无不赞其美,如痴如醉。

从此,每逢四月,就有很多佛教信徒来到刘家小姐出家的尼姑庵这里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因此那家尼姑庵的香火很旺,白牡丹也被更多人所喜爱。

因为这株牡丹花原本出自刘家的家宅里面,也就是“刘氏居之阁下”,因此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后来,这个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天彭、山东菏泽等地,芳香远播。

牡丹还有一个品种,花瓣四片,外方一对红色,内部一对白色,伸出花瓣之外,颇似荷包形。因叶似牡丹叶,花朵像荷包,因此名叫“荷包牡丹”。这个品种的牡丹背后也有着一段古老的传说。

这个传说仍然是关于汝州的庙下镇。古时候的庙下群山环绕,景色宜人,当地还有一个十分独特而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

因为鸳鸯寓意的是美满的婚姻和恩爱的夫妻,所以这个荷包很重要,如果女方不能亲手为男方送上,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

庙下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龄18,心灵手巧,天生聪慧,尤其是绣花织布的技艺精湛。她绣在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其功夫之深。

来向玉女提亲的人家很多,媒婆都快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了。原来,玉女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已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

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长在了牡丹花上,就变成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牡丹因为寓意着“花开富贵”,因此在历朝历代都极受欢迎。唐代时,以洛阳为东都,宫廷寺观、富豪宅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据唐代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里记载:

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东都尊贤坊田令宅,中门内有紫牡丹成树,发花千朵。

唐代诗人辈出,据说,《全唐诗》就有牡丹诗500余首。这些诗描绘牡丹花姿、记述牡丹风俗、抒发赏花人感受,各领风骚。

春天粪满缸,秋天谷满仓。

春天消灭一只蝇,夏秋疾病少流行。

春天种下秋天收,平时积下急时用。

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

春风满面皆朋友,急难之时无一人。

春蚕做茧自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要暖,秋要冻,一年四季不害病。

春夏风势轻,舟船最可行。

春臭夏虱冬不眠。

春官好做,秋官难当。

春困夏乏秋打盹。

春暖秋冻,到老不生病。

春风着人不着火。

第五十七节 chún

唇是软的,话是转的。

唇亡齿寒。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上面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之形容利害休戚相关。这是“唇亡齿寒”这个典故的最早文字记载。

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想一举消灭自己周围相对弱小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晋国的国君晋献公与大臣们商量,大臣们建议:虢国和虞国相互依存,并而去之,困难太大。最好借口攻打虢国,向虞国的国君虞公借道,这样就可以今日“取虢”而明日“取虞”,一箭双雕。晋献公一听,觉得这个计谋虽然很好,但不知道虞公肯不肯借道!大臣荀息说,虞公这个人很贪财物,如果你送上美玉良马,虞公不会不答应的。这良马和美玉,是晋献公最珍爱的两件宝贝,晋献公很是有点舍不得。荀息又进言道:“等灭了虢国和虞国,这些宝贝还不都是你的。只不过是暂放在他那里罢了。”

荀息终于说服了晋献公,带上良马美玉出使虞国。虞公一见这么好的宝贝,顿时眉开眼笑,答应借道给晋国。

虞国有个大臣,叫宫之奇,赶忙向虞公劝道:“俗话说‘唇亡齿寒’,失去了嘴唇,牙齿也就难保了。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虞国也就跟着完了。借道是万万不行的。”

贪财的虞公根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谏,收下了良马、美玉,让晋兵借道攻打虢国。宫之奇见虞公执迷不悟,仰天长叹,为了避免战乱,只好带着家眷离开了虞国。

晋军通过虞国,直接攻打虢国都城。虢军根本就没想到晋军会从虞国那边打过来,一时措手不及,虢国一下子就被晋军灭亡了。

晋军灭掉了虢国,从原路回师,虞公亲自到城外迎接晋军,庆贺胜利。晋军趁其不备,蜂拥而上,将虞公及其大臣统统捉住,并搜出当初进献的良马、美玉。虞公,懊悔当初不听宫之奇“唇亡齿寒”的劝告,但哪里还来得及呢!

虞国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居然抛弃了虢国这个战略伙伴,最终自食亡国之恨,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1949年,当新中国刚刚从废墟中站起来,百业待兴之时,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迅速烧到了鸭绿江边,我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要不要出兵参战?据说,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引用了“唇亡齿寒”这个典故,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抉择。

纯钢折不弯,真理驳不倒。

第五十八节 cí

雌马不上阵。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慈悲太过当作恶。

慈悲生祸害。

慈母手中钱,游子身上衣。

第五十九节 cǐ

此处不留人,还有留人处。

此处无缘,他乡再化。

此地无朱砂,红土也为贵。

此地无银三百两。

第六十节 cì

刺柴好烧刺戳手,山歌好唱难开口。

第六十一节 cōnɡ

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齐颈,要人提醒。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糟。

聪明乃是苦功夫。

聪明不在于相貌,而在于头脑。

聪明在耳目,富贵在手脚。

聪明靠学习,天才靠积累。

聪明不学失败,拙性苦练成功。

聪明装不得,小孩惯不得,谎话讲不得,庄稼荒不得。

聪明人用工作说话,大傻瓜用舌头吹牛。

聪明人用口说话,凶狠人用嘴撞人。

聪明人办事先想困难后想成功。

聪明人也会犯错误,蛤蟆也会被泥陷住。

聪明人一言,快马只一鞭。

聪明人,好说话;糊涂人,好打架。

聪明人说不出糊涂话,糊涂事多是聪明人做的。

聪明人自有主张,傻瓜常跟风头跑。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葱辣鼻子蒜辣心,胡椒辣嘴唇。

第六十二节 cónɡ

从果看树,从事看人。

从前牛吃三季草,现在人种三熟稻。

从黄蜂身上取不到蜜,从坏人那儿得不到便宜。

从小一看,到老一半。

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从小无志,到老无倚。

从小看大,七岁到老。

从小爱苗,到老抱瓢。

从小得子甜似蜜,老来殇子苦黄连。

从小舍娘,说来话长。

从小不成器,到老驴驹子。

从小看秧,到老看桩。

从来得荣耀,莫不由勤劳。

从来不说白,说起白来就了不得。

从来一字值千金,何能一刻不留心。

从来好事须多磨。

从来为富难为仁,自古尽忠难尽孝。

从来英雄出少年。

从前多少事,过去一场空。

从前人会算,现在人会看。

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从苦中得甘。

从古英豪成大器,须知半向苦中来。

从容干好事。

从俭人奢易,从奢人俭难。

第六十三节 còu

凑针打斧,积羽成裘。

第六十四节 cū

粗粮好吃布衣暖。

粗丝难织细绢。

粗针磨细活。

粗衣淡饭就是福。

粗茶淡饭吃得到老,粗布棉衣穿得到老。

粗茶淡饭长长有,耕田种地日日忙。

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第六十五节 cù

醋从哪里酸,酱从哪里咸。

第六十六节 cuān

撺人上屋,下底拔梯。

第六十七节 cuī

催阵鼓,救命锣。

第六十八节 cūn

村中无鬼邪难入。

村中无虎狗为王。

村比村,户比户,农民看的村干部。

第六十九节 cún

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

第七十节 cùn

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寸土寸金,地是老根。

寸土必争。

寸步脚钱,千里船钱。

寸阴自惜。

寸金失了有寻处,失却光阴无处寻。

寸金难买寸光阴。

寸金不换丈铁。

寸紧尺宽丈不算。

寸铁为凶。

寸铁入木,有九牛二虎之力。

第七十一节 cuō

撮药三年会行医。

撮事鬼,两头拨,撮起事来站两边。

第七十二节 cuó

矬老婆高嗓子,薄地高岗子。

第七十三节 cuò

错进不错出。

错有错着。

错一遍,精一遍。

错一时不生,错一时不死。

错认定盘星。

错了还打错处走。

错过银钱犹之可,错过光阴无处寻。

错走道回得来,错行事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