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卷)
10890500000049

第49章 中国诗集《诗经》

《诗经》是孔子编订的“六经”之一,是他把收集到的古代各种诗歌版本,经过严格筛选后,编订成用来施教的重要教材。《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多年的305篇作品。因为《诗经》中的作品都可以用乐器伴奏演唱,所以《诗经》也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一部乐歌总集。

《诗经》最初在先秦典籍中,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因为孔子很重视这部书,在培养从政人才时,非常重视诗教,把诗教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所以,到了汉代,一些学者就把它奉为经典,开始称为《诗经》了。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有160篇,包括15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民歌和少量贵族作品。《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朝廷宴享之乐。《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庙堂祭祀颁德的舞乐。

《诗经》所产生的时代,正是我国诗歌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统治阶级在祭祀、交往、外交活动中,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以诗言志;普通人在劳动和生活中,也普遍以诗歌形式表达自己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和对剥削阶级的不满及反抗。

《诗经》中以十五“国风”为主的大量民歌中,有的揭露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反抗,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情况,有的描写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表现了征夫、思妇、小吏的不幸和怨忿。它像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卷,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表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可靠而宝贵的史料。在这些诗中,大量运用了朴素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细致的描写、生动的想象来反映主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清新、明快、朴实、优美的艺术风格,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在《魏风·伐檀》这首民歌中,以朴素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劳动场面:在一座土山上,长满高大的檀树,山下流过一条小河,人们在山坡上紧张地劳动着,叮叮当当的砍伐声响遍整个山谷,砍下了许多檀树,堆在河岸上,准备放排送出。但是,砍下的树木全部为贵族老爷们占有,劳动者终年辛苦,却穿不上一件好衣服,吃不上一顿饱饭。在这首民歌里,我们不仅看到一群伐檀者在辛勤劳动、采伐木材的动人情景,而且还听到了他们对贵族强占劳动果实的愤怒控诉。

在《魏风·硕鼠》中,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大耗子,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他们的蔑视和仇恨。这些剥削者常年过着寄生生活,一点不顾劳动人民的死活。因此,诗人表示要以逃亡的方式反抗统治者的压迫与剥削。诗中再三咏叹的“乐土”,在当时虽然只是一种幻想,却反映了劳动人民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爱情诗在《国风》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些诗或写相互的爱慕思念,或写幽期密会,或写春日同游的欢乐,或写爱情受到摧残时的痛苦与反抗,都充满了真挚、热烈的感情,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还有一些是反映战争的诗。东周以来,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日益频繁,这些战争多是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兼并战争,人民是直接受害者。《国风》中有一部分诗歌就表现了应征士兵和广大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和不满。

《豳风·东山》写一个长期出征归来的士兵在归途中的复杂心情,极为动人。在蒙蒙细雨时节,一个出征多年的老兵踏上了回家的归途。他庆幸自己从此不再应征当兵,一面想象着分离多年的家乡情景:家园大约早已荒芜,门上可能还挂满了蜘蛛网,妻子也许唉声叹气地盼着自己归来,从而又引起他对新婚时侯的甜蜜回忆,表现出对和平劳动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国风》中还有一些诗,通过女子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不幸和痛苦,以及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抗。

《国风》中有不少政治讽刺诗,或讽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或暴露其腐朽丑恶的灵魂,都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如《邶(音bèi)风·新台》就是直接讽刺卫宣公的。卫宣公为他的儿子娶齐女姜氏为妻,因为听说她长得很美,就在黄河边上造了一座“新台”,把齐女姜氏中途截住,作了自己的新娘。对于这种无耻行为,卫国人民利用诗歌进行辛辣讽刺。诗中把卫宣公比作癞蛤蟆,骂他是缩脖子的丑老公,嘻笑怒骂之中,剥去了统治者的假面具,揭露了他们的极其丑恶的本质。

《诗经》特别是其中的民歌《国风》,描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统治者对广大劳动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突出地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雅诗中的部分贵族讽喻诗,虽然是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也都敢于面向现实,客观上反映了贵族统治阶级的丑恶和社会现实的黑暗。这种坚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对我国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积极的影响。《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