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卷)
10890500000012

第12章 贤相伊尹劳苦功高

商族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落,商在汤之前一直是夏朝的附庸。商汤灭夏后建立的奴隶制国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自中丁到阳甲,内部发生了长期的争夺王位的斗争,使商的国势迅速衰弱,同时,由于洪水为灾,政治中心经常迁移,前后迁都五次,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商的统治出现了危机。盘庚继位后,迁都于殷(河南安阳西北),故商朝亦称殷朝。盘庚迁殷为界,分商朝历史为前后两个阶段。

商朝疆域辽阔,其强盛时东到大海,西至陕西东部,北达河北北部,南抵长江,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商代农业较发达,禾、黍、麦、稷、稻等粮食作物已广泛种植。商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有冶铜、制陶、纺织、酿造、制骨等,产品交换比前代有所扩大,出现了较繁华的早期城市。中国文字发展到商代已基本完成,在甲骨、铜器上遗留有当时使用文字,被后世称为甲骨文。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走过了400多年的艰难历程,在第十七位国王夏桀执政时,由于荒淫无度、残暴贪婪失去民心被商取而代之。在灭夏过程中,奴隶出身的右相伊尹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传伊尹名挚,出生于伊水之滨。伊尹的一生是很坎坷的,他很小的时候,因生活所迫被卖到有莘国做奴隶。在那段时间,他受尽了打骂欺凌,他时常暗暗对自己说:有朝一日一定要出人头地,做出一番事业。

伊尹做任何事情都比较用心,学了一手高超的厨艺。有莘国的国君对饭食的质量要求很高,厨师都是他亲自挑选的。一次,有外宾来访,厨师因故未能及时准备午餐,大家惊慌失措。情急之下他们想到了伊尹,伊尹没有推辞,干净利落地准备了一顿丰盛新颖的午餐。席间,宾客对饭菜的色香味大加赞赏。有莘国的国君也非常满意,从此,便让他专门为往来宾客准备饭食。在与宾客的交谈中,伊尹学到了很多知识,了解了一些国内外大事,他强烈地意识到,不摆脱奴隶的生活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于是他更加刻苦地积累知识,更加虚心地向有学问的人求教。

薛国国君钟虺(音huī)在访问有莘国时与伊尹一见如故,他非常赏识伊尹的才学,决定把他请到薛国委以重任。有莘国的国君是个很自私的人,他拒绝了钟虺的请求。钟虺无奈,只得忍痛与伊尹拱手而别,临行前拿出一笔钱将伊尹赎为自由人。钟虺回国后,对伊尹始终念念不忘,他觉得这样一个有识之士不被重用实在可惜。后来商国悄悄兴起,成为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商国国君成汤宽厚仁慈,有胆有识,深得民心,钟虺甘心臣服于成汤,将薛国并于商国,并做了成汤的左相。

一天,钟虺对成汤说:“当今天下,夏国势力最强,然而夏桀贪财好色,对百姓横征暴敛,早已失去民心,他的身边尽是些不学无术的小人,一些有为之人纷纷离他而去。商国若想取而代之,非一人不可。”成汤一听忙问此是何人。钟虺继续说:“此人虽有才学,但出身寒微,不知大王是否肯接受。”成汤原本非常爱才,急切地说:“只要能助我兴国,无论是何出身,我一并重用。”钟虺便向他详细介绍了伊尹。成汤一听大喜,忙命使者去有莘国聘请伊尹。

使者对有莘国国君说明来意后,有莘国国君面露愠色,他不理解一个做饭的奴隶能有什么本事,会使别国几次三番打他的主意。既然在本国他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也不能让他到别国发挥作用,以免将来与本国作对。于是他不软不硬地拒绝了使者,同时,又随便找了个理由将伊尹再次贬为奴隶。

成汤对有莘国的无礼行为感到非常气愤,决定出兵讨伐有莘国。钟虺忙劝阻说:“目前我们不是树敌的时候,既然派使者不行,我们可以用联姻的方式。有莘国君的女儿尚未婚配,年龄与世子相仿。若有莘国君同意联姻,再以伊尹为陪嫁,此事不就解决了吗?”成汤听罢觉得有理,便再次派使者出使有莘国。有莘国听说商国主动提出联姻更是喜不自禁,既然两国通婚,伊尹到了商国也不会于有莘国不利,所以将一切条件答应下来。伊尹顺利地到了商国。成汤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拜伊尹为右相。成汤得了伊尹便如虎添翼,将国家治理得更加安定富足。

商王朝建立后,伊尹和钟虺继续为右相和左相,一直陪伴成汤,治理商国。伊尹又总结海内邦国存亡教训,制定出君臣关系准则。商汤去世后,他又先后辅佐商汤的儿子外丙、中壬两王治国。中壬去世后,伊尹以开国元老身份立商汤的孙子太甲继承王位。

太甲生性好玩,不谙世事。伊尹便将他留在身边,整日以古为训,给他讲尧舜禹怎样治国、夏桀为何亡国、商汤的兴国之道以及国家的法度。开始太甲还可以硬着头皮听下去,渐渐心生厌烦情绪,对伊尹的话只当耳旁风。伊尹忧心忡忡,常常面对商汤的遗像暗暗自责。

几年过去了,太甲依然我行我素,对国事置之不理。

转眼商汤的祭日就要到了,又该为先王祭礼了,但目前这种局面,伊尹感到实在愧对先王。一连几天伊尹夜不安枕、食不甘味,他不忍心看着太甲继续荒废政事。终于,在熬过一个不眠之夜后,他下定决心要真正给太甲上一课。

祭祀的日子到了,太甲极不情愿地随着队伍来到桐宫。对于祭礼这种枯燥的活动他早已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祭辞,千人一面的表情,若不是先王的祭祀和伊尹再三的叮嘱,他一定会找个理由推托的。

伊尹看上去衰老多了,他对先王行了大礼,接过主祭人手中的祭辞,恭恭敬敬地诵读。太甲根本没有将祭祀放在心上,他不时地东张西望,盼祭奠仪式快些结束。此时他渐渐觉出有些不对劲,不但气氛较从前庄严肃穆很多,伊尹的祭辞也似乎有所改变。他仔细听下去,渐渐头上冒出了冷汗。只听伊尹沉声诉道:“……由于老夫能力所限,对幼主教导不善,如今万般无奈,只得将幼主留在桐宫……”原来,伊尹要借给先王祭祀的机会,将太甲囚禁在桐宫。

伊尹要起程了,被锁在桐宫的太甲对着伊尹的背影哭喊着,须发皆白的伊尹硬着心肠头也不回地乘车返回王宫。

太甲度日如年般地在桐宫过了三天,三天来,除了一日三餐与睡眠外再也无事可做,他望着窗外的一切,想着自己何时才能重获自由。忽然,门开了,伊尹走进来,太甲犹如见到了希望,他多想再过从前那种快乐的日子呀。谁知伊尹根本没有放他走的意思,告诉他从现在起每天不得贪睡,必须从早到晚学习诵读历代贤王的遗训和勤政的事迹,还要常思己过,考虑今后该如何去做。从此太甲过起了苦读的日子。

伊尹囚禁了太甲之后,代行王政,每日要处理大量事务。由于他是开国元老,又有极高的威望,众臣对他的命令言听计从。但是伊尹并没有借机篡权,他只是尽力地完善法制、惩奸除恶、赏功奖贤。在此之余,他每隔一段时间去桐宫检查太甲有何进展。太甲在诵读先王功德时,越来越发现自己无才无德,开始后悔从前的所做所为。

时间在一天天的流逝,转眼三年过去了。这一天,伊尹又来到桐宫,太甲忙起身迎接。伊尹没有像往日那样询问他有何进步,而是恭恭敬敬跪在先王灵前拜了三拜。然后站起身对太甲说:“微臣斗胆囚禁大王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微臣前来迎接大王回宫。”太甲这才发现门外停着自己装扮得非常华丽的车子。蓦地,他泪如泉涌,猛地跪在伊尹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太甲穿上王袍、戴上王冠,端坐在王位上。老态龙钟的伊尹和众臣一起叩拜太甲。太甲望着德高望重的伊尹,想着从前自己所做的一切,不禁羞愧难当。太甲复位后,犹如换了一个人,他不再沉迷于酒色,在伊尹的辅佐下,勤于政务,将国家治理得安定富足。

30年后太甲死了,伊尹又扶助他的儿子沃丁继位。不久,操劳一生、劳苦功高、一百余岁的忠臣伊尹停止了呼吸。消息传开,全国上下一片哭声,各地都举行不同的仪式祭奠这位忠正的老人。沃丁也以天子之礼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伊尹以后也受到历代帝王的隆重祭祀,殷墟甲骨文中便有祭祀伊尹的卜辞。

千百年来,伊尹的贤德一代代地流传着,至今他的墓地和祠堂还保留着,不时有人前去烧香祭拜。伊尹的事迹被人民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