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八卷)
10890200000018

第18章 神州盛世

康熙帝继位后,虽然国内大局已定,仍面临数处困难,恢复和发展经济是稳定政治局面的重要环节,他在宫廷御柱上书写六个字:“三藩、河务、漕运。”三藩平定后,河务就提到日程。如果说土地是农耕民族繁衍的摇篮,那么水利就是农耕民族生息的源泉。治水修河,成了历代帝王的心患。康熙十六年康熙帝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

靳辅是辽阳人,顺治年间入仕,先后担任编修、安徽巡抚、英武殿学士等职,一向勤勤恳恳,办事老练。他手下有一幕僚叫陈潢,生长于钱塘江边,深谙水性,在水利方面很有经验。靳辅在陈潢的协助下,用疏导和筑坝相结合的办法,黄河经过他十余年的治理,大有改观。康熙帝南巡时,特到黄河视察河务,看到靳辅在各河段修筑的减水坝,叮嘱道:“减水坝原用以泄水,遇泛滥横流,安知今日减水坝不为他年之决口?且减水旁流,浸灌民田,当筹划措置。”靳辅也考虑到减水坝扰民不小,于是便提出开新河的办法。新开的中河既免减水坝淹民修补之苦,又提高了运输效率。康熙知道后,对他夸赞不已。

靳辅与陈潢在治黄工程的半途上不幸相继病逝。后来张鹏翮出任河道总督,又使黄河工程有了生机。康熙四十四年二月九日,康熙第五次南巡,又视察了黄河工程。他看到九里冈巍巍的大坝,治理得很理想,对张鹏翮非常满意倍加赞扬,特赐一把康熙亲笔提字的小扇,勉励他努力治河,为国分忧。经十几年的努力,使经常泛滥的黄河“水归故道,漕运无阻”,曾几度汪洋的苏北七州县的大面积土地得以恢复耕种。大运河免受黄河之灾,畅通无阻。漕运的恢复,使南北经济贸易繁荣起来。

康熙帝在位61年,六次南巡,虽说是游山玩水,以陶冶情趣,舒宫中政务繁忙之苦,但也不忘视察民间的疾苦,了解民情。在太湖游览时,对太湖冲刷土地之事,十分关心,了解得十分详细。然后,责令有关大臣进一步调查,制定出一个具体减免赋税的政策。

清初的皇帝深深感到明朝灭亡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苛捐杂税繁多。什么地、赋、人丁等税,还有什么“辽饷”、“剿饷”、“练饷”等名目繁多的军饷,再加上豪门、恶吏暴征乱派促使农民生活无望,纷纷起来造反,起义烽火越烧越旺,直至明朝灭亡。所以多尔衮进入北京后,首先废除了明朝一切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对于乱摊乱派的贪官法吏、土豪劣绅予以制裁。康熙帝继任后,又在原基础上制定了更系统、更完善、较合理的赋税制度和征收办法。同时对因兵祸、天灾造成的疾苦,康熙帝还特下旨进行赈济。

在减免税收的同时,康熙帝又下令废除手工业工人的匠籍制度,准许他们自行开业,不再做官府的手工业奴隶。废除明朝以来的乐户、惰民等贱民身份,使他们同受良民一样的待遇。鼓励农民到边远、山区开荒种地。开垦出来的地,归开垦者所有,政府给发放印信,永准永业。开垦出来的地税,开始为免税3年,后又延为免税6年,个别偏僻之处,免税10年。对云贵等地区还允许官府雇工垦荒,边境驻军实行屯田。由于措施得当,全国耕地面积由康熙初年的527万顷,上升到851万顷。

康熙帝对工商业也十分重视。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下令开放海禁,并和日本、朝鲜互通贸易。同时在广州、宁波等地建立海关,征收关税。江南纺织业随着农、商的发展也十分繁荣。由于康熙帝降低了纺织业的税金,促使纺织业蓬勃发展。

康熙帝在位61年,对外以强兵卫国保疆,对内多实施安抚政策,对有着正统思想的汉人则用儒家思想进行束缚,其政策有六项:

一、崇祀孔子,亲往祭典。国子监讲授程朱理学。

二、举“博学鸿词科”,笼络汉族名人名士。

三、开馆编写《明史》、《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书,使文人志士才有所用,心有所想。

四、六下江南,召见名人雅士,体察民情民风。

五、开千叟宴,召见天下年过65岁以上的官员,以示满汉一体。

六、科举考试,恢复八股文,以笼络士人之心,收罗英才。

由此,帝业始固,社会稳定,边境安宁,随着农、工、商的发展,文化艺术也繁荣起来,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戏剧等争奇斗艳,这些作品大都是讴歌这一时期的太平景象。著名的戏剧《长生殿》、《桃花扇》,小说《聊斋志异》等等,虽然有些内容有一定的讽刺与鞭挞,但对清朝的统治还是有利的。这些作品发表后,流行很广,颇受百姓的喜爱。由此可见,康熙帝功业之显著,垂于青史,昭然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