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三卷)
10887800000012

第12章 人物传奇

第二天,鲁克丽丝让人请丈夫火速回家。柯拉提努斯立刻和好友、先王塞维乌斯之子布鲁图斯赶回家中。鲁克丽丝向他们哭诉了自己的遭遇,然后抽出短剑,刺入自己的胸口。柯拉提努斯和布鲁图斯对着鲁克丽丝的尸体发誓,一定要为她报仇。

他们把鲁克丽丝的尸体抬到罗马广场上,向市民们控诉塞克图斯的罪行,闻讯而来的市民对此无不愤慨。布鲁图斯不失时机地发表了反对傲慢王的演说,并提议将傲慢王一族驱逐出罗马。市民们被压制多年的不满终于爆发出来,他们团结在布鲁图斯和柯拉提努斯周围,驱逐了留在罗马的傲慢王的族人。

当傲慢王闻讯赶回罗马的时候,罗马城门紧闭,城上的人告诉他,他已被废黜,并且不允许进入罗马。傲慢王无奈,只得带着家眷回到伊拉里亚去了。这一年是公元前509年。

随着傲慢王小塔克文的被废黜,持续244年的罗马“王政时代”结束了,罗马的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

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贯穿罗马共和国始终的土地问题又提到日程上来。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大量海外粮食的输入,使无力与之抗争的小农陷入贫困、破产的深渊。这不仅加深了大小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矛盾,而且破坏了罗马共和国的基础。罗马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有远见的人物,在奴隶起义的冲击下,看到这一社会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们试图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来缓和与其之间的矛盾,维护和扩大共和国的社会基础。

公元前134年,一位罗马青年在人民大会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漫游在意大利的野兽,各个还都有洞穴藏身,但是为意大利英勇奋战不惜一死的人们,却除了空气和阳光之外一无所有。他们无家无室,携妻挈子到处流浪……他们在作战时出生入死,却只是保全别人的豪华享乐。他们虽被称为世界的主人,但却没有一寸自己的土地。”这是古罗马杰出政治家提比略·格拉古(公元前163~132年)在竞选保民官时发表的著名演说。他和弟弟盖约·格拉古出身贵族,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受过希腊民主思想的薰陶。提比略还是布匿战争中第一个冲上迦太基城头的罗马英雄。他们沿着罗马贵族的传统仕途,从神职、军职而后步入政界。提比略·格拉古由于作战有功和拥护土地改革而在平民中获得了极高声望。

公元前133年,提比略当选保民官后,他参照李锡尼·绥克斯图的旧法,提出了土地法案。法案规定:任何人占有土地不得超过500犹格,有子嗣者,其长子、次子可占有250犹格,即每户占有公有地总数不得超过1000犹格。凡超过这个限度的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划分每块为30犹格,分给无地农民世袭使用,但不能出卖与转让。同时,提比略还建议成立一个由公民会议选出的三人委员会,负责处理土地回收和分配的一切事宜。

提比略的土地法案侵犯了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遭到了以元老院为首的贵族地主及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造谣中伤,甚至采取收买手段,唆使另一个保民官对提比略法案行使否决权。但在平民的支持下,提比略的法案终获通过。提比略本人、弟弟盖约和他的岳父被选入三人委员会。但是,由于反对派从中作梗和土地回收、分配工作的复杂,三人委员会的工作进展缓慢。提比略为推行其法案,违反旧例,决定竞选连任下一年度保民官。元老贵族以此诬蔑提比略要做独裁者,进而发动进攻。第二年,当提比略准备为推行这一法案而再度竞选保民官时,以大教长那西卡为首的反对势力蓄意挑衅。在卡彼托尔丘的广场集会上,那西卡诬陷提比略的一个手势是“要求王冠”、“阴谋称王”,率众冲进会场一拥齐上,将提比略及其追随者三百多人杀死。事后,他们竟然不顾盖约要领回其兄遗体的要求,连夜将遇难者尸体投入台伯河。但反对派的行为已激起民愤,元老院不敢废除提比略的土地法,那西卡则在人民的唾弃声中被迫出走,再也没敢返回罗马。

但是,斗争并没有就此停息,10年之后,即公元前123年,提比略之弟盖约·格拉古(公元前153~前121年)当选保民官。盖约以他的非凡的才能,刚毅果断的气度,决心继承其兄未竟之业。他鉴于提比略失败的教训,为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孤立反对派,在恢复提比略土地法案的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其他立法活动。他先后实行了粮食法、审判法、军事法、筑路法等。这些法案的实施,博得了平民的赞扬和拥护,打击了元老贵族,促进了民主运动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土地问题,盖约还计划在迦太基设置移民区,并亲自去该地视察。公元前122年,在平民的支持下,盖约又当选了保民官。为了扩大支持者,他提出给意大利“同盟者”公民权的法案。这一激进法案的提出,不仅遭到元老贵族的反对,同时也不被平民、骑士所接受,于是反对派故伎重施,武装袭击盖约为首的改革派。公元前121年,改革派在阿芬丁丘被围攻,盖约不甘被俘,命令随行奴隶将自己杀死,他的三千多名支持者同时殉难。据说凶手们为了取得赏金,竟不知羞耻地大肆争夺盖约的头颅!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虽然失败了,却为罗马的平民争得了一些利益,也为后来的一些改革者提供了改革方案的蓝本,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在政治上打击了元老贵族和传统势力;在经济上使8万贫苦农民得到土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土地集中的过程,使部分平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盖约的一些政治主张,不仅改进了国家行政和司法管理机能,而且在后来的罗马社会发展中也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马略的军事改革

格拉古改革失败以后,贵族派利用自己的胜利肆无忌惮地侵吞公有土地,特别是公元前111年托利乌斯土地法公布以后,土地私有合法了,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兼并和农民破产失地的过程。公元前111年,罗马和非洲的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发生战争。这次战争充分暴露了贵族将领的腐朽与无能,也暴露了罗马军队的堕落。他们接受朱古达的大批贿赂,使战争屡遭失败。这使骑士们的海外商业和高利贷活动受到损害,引起骑士阶层的极大不满。与此同时,在北方,罗马遭到森布里人、条顿人的袭击,执政官被打败,数万人被歼,使罗马统治者大为惶恐。在南部,西西里岛爆发了第二次奴隶大起义。所有这些,一方面加剧了贵族派与民主派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另一方面,面对紧张的军事形势和奴隶起义的风暴,罗马统治者不得不考虑改变军队的腐败状况,加强武装力量,从而扭转被动局面。

公元前107年,出身低微的马略在民主派的支持下,当选为执政官。在此之前,马略曾投身行伍,战绩颇著。转入政界之后,曾出任过保民官、行政长官和行省总督。各种公职锻炼了马略的才能,使他在士兵和平民中享有一定的威望。同时,他对罗马军队的堕落和纪律败坏现象也深有了解。因此,马略就任执政官之后,立即着手军事改革。他一反旧制,放弃早已难于实行的兵役财产资格的规定,改征兵制为募兵制,改农民兵为雇佣兵。凡是志愿而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包括无产的贫民)都可应募入伍,服役期为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供养,发给薪饷和武装;退役之后作为“老兵”,分给份地,并可充当后备力量。募兵制的实行,不仅扩大了兵源,使公民兵变成职业军队,而且重新调整了军队的编制、装备,使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大为提高。公元前106年,罗马率军进入非洲,胜利结束了朱古达战争。此后,他又击败了进犯意大利的森布里人和条顿人。公元前101年,罗马又调遣这支军队镇压了第二次西西里奴隶起义。

马略的军队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罗马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一改革打破了城邦所固有的、业已过时的军事制度。其一,募兵制的实行,使大批无业游民加入军队,不仅部分地解决了小农破产后的谋生问题,而且也改变了罗马土地问题的性质,从此之后,罗马的土地问题不再表现为破产农民要求恢复土地的斗争,而是服役的老兵争取份地的斗争。其二,募兵制的实行,冲破了旧的城邦制度的传统,使罗马军队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以农民为骨干的公民兵变为雇佣化的职业军队,这就为罗马军事独裁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因为雇佣化的职业军人必然追随统帅,以求得更多的虏获物和土地;而统帅则通过满足士兵的物质和土地要求,笼络收买军队,并且凭借其所掌握的军队达到夺取政权的目的。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加速了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演变的进程。

苏拉独裁

苏拉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为人刚愎自用,机敏狡黠,颇具野心。苏拉原是马略的助手,以残忍狡诈著称,但在所担任的职位上,却也颇有建树。在公元前91年的“同盟者战争”中,他取得了赫赫战功。公元前88年,苏拉当选为执政官,并通过联姻与贵族结成联盟,成为贵族派的领袖。从此,他与马略为代表的民主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在“同盟者战争”期间,小亚细亚的本都发生了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罗马元老院决定出兵镇压本都的起义。但在派遣军队统帅问题上,贵族派与民主派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公元前88年,在元老院的支持下,苏拉获得了军队的统帅权。可是,苏拉的军队尚未离开意大利,民主派就使公民大会作出撤消苏拉为军队统帅的决议,代之以马略。苏拉闻讯,率军进攻罗马城,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前方统帅率军反对中央的先例。苏拉进城之后,大杀民主派,马略逃往非洲。苏拉迫使元老院宣布马略及其拥护者为“公敌”,宣布元老院为最高权力机关,并把其拥护者增补为元老。公元前87年,苏拉再度率军东征。

苏拉离开意大利之后,执政官秦纳立即要求废止苏拉的一切措施。在遭到苏拉同僚屋大维的拒绝后,他去外地征集军队。这时马略也从非洲返回,在伊达拉里亚集结6000人的军队,与秦纳联合起来,占领了罗马,对苏拉进行了报复,许多重要人物被杀,苏拉被宣布为“公敌”,其财产予以没收,并实行了一系列与苏拉相对立的改革。

公元前84年,苏拉率4万军队并携带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返回意大利。公元前82年,苏拉进入罗马,被元老院宣布为终身独裁者。他以“公敌宣告”的办法,杀死或放逐90名元老、15名高级军官和2600名骑士,建立了第一个军事独裁政权。尽管共和国的统治形式仍然保存,但共和政体和基本原则实际上已经被否定。公民会议和保民官的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平民在反对贵族斗争中取得的成果也丧失了;300名苏拉的拥护者被选进元老院,元老院的人数增加到600人。同时,苏拉又为在他手下服役的12万老兵分配了土地,以取得他们对独裁政权的支持。

公元前79年,苏拉突然宣布辞职,隐居到自己的海滨别墅种白菜,次年病逝。

在贵族派与民主派斗争的腥风血雨中建立起来的苏拉独裁,是奴隶主贵族为克服城邦危机而实行的个人军事独裁。它的阶级基础是一小撮贵族寡头和雇佣化的军队,它的措施反映了元老贵族及其追随者的利益和要求,它的宗旨是为了镇压奴隶、各地区人民的反抗和高涨的民主运动。因此,在罗马历史上,苏拉独裁具有保守的性质。

恺撒大帝与“三头政治”

恺撒是罗马历史上最具超凡魄力的政治人物之一。

公元前100年7月16日,恺撒出生在罗马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中。他从小就立下宏愿:使罗马称霸天下。据说在他20岁时,地中海上的强盗把他抓去,向他索要20塔伦的赎金。恺撒对强盗说:“我的身价要比20塔伦高得多,你们应该要50塔伦才对。”不久,恺撒家人根据他的信,以50塔伦把他赎出。恺撒随即带着船队把强盗追上,并把他们全部送上了断头台。

公元前84年,恺撒被选为罗马城朱庇特神庙的祭司,这是一个并不算高的职位。这一年,16岁的恺撒同执政官秦纳的女儿科尔涅利娅结了婚。两年以后,恺撒被苏拉免去了祭司之职,便去了亚细亚行省,幸运地被那里的总督看重,当了一名军官。苏拉死后,恺撒返回罗马,全力投入反对苏拉派的斗争。他在法庭上控告苏拉派分子,由于他的控告演说十分出色而大受欢迎,演说稿在罗马城广为传抄。

恺撒在同元老贵族的斗争中不断提高他在平民中的威望。公元前68年,恺撒当选为财务官,掌握了政府财库、军队粮饷和军队战利品的处理权。按法律规定,只有担任了财务官以上的公职,才能进入元老院,从此恺撒便踏上了通往罗马共和国最高权力的阶梯。

公元前63年初,罗马国家最高祭司去世,需进行补选。恺撒毅然参加竞选,结果,恺撒奇迹般地当选了,成为罗马宗教界的权威人物。

不久,恺撒又当选为公元前62年度的行政官。第二年,他通过抽签的办法,获准出任西班牙总督。在西班牙的约两年时间里,恺撒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大刀阔斧地征讨那些不愿臣服罗马的部族,被奉“统帅”称号。

为了竞选公元前59年度的执政官,未等新任西班牙总督抵达西班牙,恺撒便赶回罗马。这次,他以贿赂、利诱等种种手段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终于如愿以偿,爬上了罗马政权的顶峰。

当时,罗马政局一直被贵族元老院所左右。这些人反对民主势力,处处推行落后保守的政策,问题全部集中在罗马的公民权上。原来,当时罗马的政策是,只有住在罗马城里的奴隶主和自由民享有罗马公民权;而城区以外、意大利各地和海外行省的自由民却享受不到公民权,但却要担负着和罗马自由民一样的义务。恺撒非常反对这种做法,常和平民站在一起进行斗争。此外,罗马城中的另外两个要人庞培和克拉苏也和他一样,积极反对元老院。但是他们三个人谁也没有力量单独战胜贵族势力。于是,恺撒便约了庞培和克拉苏,共结秘密联盟,史称“前三头同盟”。在民主外衣的掩盖下,实际形成了事实上的“三头政治”独裁。

三头同盟中,以庞培的威望最高。他曾先后平定过西班牙起义,消灭过地中海上的海盗,征服了小亚细亚。经过深思熟虑,恺撒决定把已经订婚的女儿许给庞培。这一手果然灵验,不但三头同盟巩固了,而且也使撒顺利地当选为罗马的执政官。

恺撒的执政官到期后,即以总督身份于公元前58年率部向高卢进军。公元前56年4月,当恺撒忙于高卢战争时,“三头”来到意大利北部小城卢卡。这次会晤秘密约定:庞培和克拉苏出任公元前55年的执政官,当选以后要保证三人在行省和军队中的地位和指挥权,尤其要使恺撒在高卢的任期再延长五年。公元前57年,恺撒开始进攻塞纳河以北势力强大的比尔古人。至公元前56年年底,整个高卢都被恺撒统治。

高卢战争使恺撒掌握了一支受过锻炼并效忠于他个人的庞大军团。公元前52年,罗马平民暴动,庞培被任命为惟一的执政官,率军镇压了暴动。以后,他又胁迫元老院命令恺撒必须于公元前49年3月任期满时解散军队,只身返回罗马,否则将以罗马的“公敌”论罪。恺撒决定诉诸武力。

公元前49年1月14日,恺撒率军渡过高卢行省和意大利交界的鲁比孔河,直奔罗马。1月18日,庞培带领党徒和少数元老贵族逃亡巴尔干。恺撒靠自己的才干和广大军民的拥护,在60天内便占领了整个意大利,旋即进入罗马取得政权。接着便亲征西班牙,打垮了庞培的主力,庞培乘船逃奔埃及。公元前51年,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二世病故,临终前留下遗嘱,让其子托勒密十三世与其姐克娄巴特拉共治国家,但后来姐弟俩为争夺王位引发了战争。恺撒为追歼庞培及其残余部队,率三千兵马来到了埃及京都亚历山大城。

为了夺取王位,克娄巴特拉急于见到恺撒。她悄然乘一条小船离开军营,并让人把自己藏在一条麻袋里,秘密地回到了已被恺撒霸居的王宫里。她俯伏在恺撒面前,恳请允许她参与管理朝政。当时恺撒52岁,而女王不过22岁。最终,恺撒成了女王的情人和保护神。

恺撒让托勒密十三世同他姐姐言归于好,共同管理朝政。但13岁的国王不听招呼,跑出王宫丢下王冠对抗恺撒。经过了近三个月的激战,恺撒终于取得了胜利,托勒密十三世在战乱中逃跑时,因船沉而死,女王成了惟一的当权者。公元前47年3月,为巩固克娄巴特拉的统治地位,恺撒率领骑兵重返亚历山大城,不久,克娄巴特拉生下一子。根据恺撒的允诺,孩子取名为恺撒利昂,即“小恺撒”,成为埃及法老的合法继承人。

恺撒征战东方取胜返回罗马后,心中仍十分思念女王。公元前46年夏天,他邀请埃及女王同其弟(名义上的丈夫)托勒密十四世前往罗马缔结同盟。

从公元前45年开始,由于恺撒的一系列超凡胜利,元老院给予了恺撒无数的荣誉和权力,他被尊为“半神”。但恺撒仍不满足,他想当至高无上的皇帝。在王权问题上的这种试探,使那些不满其独裁统治的人获得了反对他的把柄。于是,当恺撒正全力以赴忙于准备对帕提亚进行战争之时,元老贵族却在酝酿杀害他的阴谋。阴谋的头领是恺撒收降且得到信任的庞培派军官布鲁图斯和卡西乌,参加者有60多人。他们商定,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元老院开会讨论出兵帕提亚和表决封恺撒为国王时动手。当恺撒步入议事厅门口时,有人塞给他一块记事板,向他透露有人要谋杀他。但恺撒根本没有看这块记事板就把它装在口袋里,因为他太高傲了。就在恺撒坐下不久,阴谋分子以商量事情为由接近了他,于是群手齐下,向他连扎23刀。当多人掏出短剑刺向恺撒时,恺撒看到布鲁图斯也握剑在手,便只说了一句话:“还有你呀,我的孩子!”就不再反抗了。据说布鲁图斯是他早年与情人塞维丽娅所生之子。

恺撒死后,当年的罗马执政官安东尼为他主持了隆重的葬礼,并且宣读了元老院的决议:授予恺撒以一切神和人的荣誉。随后,在市中心广场立起了一根20尺高的大理石悼念柱,上刻铭文:“献给祖国之父”。人们相信恺撒真的成了神,所以给他塑像时在头顶上加了一颗星。

暴君尼禄

尼禄(公元54~68年)是罗马史上最有名的暴君。他残暴凶狠,放荡不羁,挥霍无度,终日沉溺于声色犬马和宴庆游赏之中。他自诩多才多艺,自命为“伟大的艺人”。经常不理朝政,登台歌唱演奏,参加角斗竞技,甚至到希腊参加奥林匹亚和科林斯赛会,长期进行公开演出,并强制观众前去捧场。

64年,罗马发生火灾,全城14个区只有4个区保存下来。据传说,正当罗马城一片火海时,尼禄“正登上自己的舞台,高歌有关特洛伊毁灭的诗篇”。由于尼禄的胡作非为,人们传说64年的大火,是尼禄因厌弃简陋的旧城而纵火焚城。尼禄为制止流言,将大批基督徒当成嫌疑犯逮捕起来,并用最残酷的手段把他们处死。尼禄的倒行逆施,引起各地和各阶层的普遍不满。65年,不列颠爆发了以伊塞尼部落“女王”鲍提卡为领袖的起义。起义者击溃了罗马的军团,占领了罗马在不列颠的首府,杀死8万罗马的移民和商人。66年,巴勒斯坦也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在耶路撒冷,起义者打败了罗马总督,全歼罗马驻军。68年,高卢又爆发了以文德克斯为领导的讨伐尼禄的起义,并得到西班牙和北非各行省的响应。同时,近卫军也背叛尼禄。元老院面对严重形势,宣告尼禄为人民公敌。尼禄走投无路,最后在逃亡途中自杀。

君士坦丁大帝

公元305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退位,引起了一场政治混乱,争权夺利的内战再次爆发。君士坦丁遂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君士坦丁本是“四帝共治”时期一位恺撒的儿子,英勇善战,极富谋略。在内战中征战几十年,终于削平了各地野心勃勃的军事首领,成为帝国唯一的最高统治者。

鉴于自己起兵夺权的经历,君士坦丁认为“四帝共治”的设计纯属徒劳,于是废除它而代之以“家天下”,分封子侄们为“恺撒”,治理帝国各地。他本人则为全国帝王,经常巡视各地,子侄们均俯首听命。君士坦丁自以为得计,不断颁布法令,极力维护垂死的奴隶制度,企图重振帝国雄风。

君士坦丁重做“帝国梦”的同时,还采取了两项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措施。公元313年,他颁布了“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12年后,他又亲自主持尼西亚会议,使基督教成为有利于帝国统治的工具,他本人也于临终时受洗,成为基督教徒。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到东方的古城拜占庭,在那里大兴土木,建成一座可与罗马媲美的新都,定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这里成为帝国统治的中心和连接东西方的最大都市。

但君士坦丁的“家天下”也没能维持多久。当他还尸骨未寒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侄子便为争夺帝位展开了16年的内战。内战的获胜者为防悲剧重演,处死了所有近亲,只留下一位堂弟。

此后,帝国内部矛盾重重,东西方对立严重,一统江山的局面已势难持久。到狄奥多西皇帝在位时,虽曾短暂统一,但他却看到了帝国的黯淡前途。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临终前,把帝国一分为二,交给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治理,称为西罗马和东罗马。从此罗马正式分裂,西罗马名义上的首都仍是罗马,而皇帝却常驻米兰和拉文那;东罗马则定都君士坦丁堡。此时的西罗马,已是一片破败,皇帝有时甚至要靠蛮族军队来支撑门面。

公元476年,日耳曼将领奥多亚克废黜了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洛斯·奥古斯都。这个称雄西方千余年的大帝国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