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10864200000055

第55章 蒙塔莱

蒙塔莱,1896年出生在热那亚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童年和少年在利古里亚海滨的疗养胜地度过。他自幼学习音乐,获得优异的成绩,曾向往成为一名歌唱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作为步兵军官在前线服役两年。退伍后从事新闻工作,并写作诗歌。

1925年,蒙塔莱第一部抒情诗集《乌贼骨》问世,一举成为著名的抒情诗人。1927年,他迁居佛罗伦萨,任市图书馆馆长,1938年因拒绝加入法西斯党,被解除公职。40年代初离开意大利,流亡瑞士,并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战后当过记者、音乐评论家,长期担任米兰《晚邮报》的文学编辑。1967年,意大利总统授予他“终身参议员”称号,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蒙塔莱是隐逸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他认为人无法探测历史的奥秘,无力改变世界的现状,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因此,诗人的使命是表现人的生存本身,寻求个性的真实,反映自我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而不是去针对普遍的社会现实去写作。

他的处女作《乌贼骨》体现了隐逸派诗歌的主要特点。在这部抒情诗集中,蒙塔莱通过对故乡利古里业海滨景物的描绘,表现现实世界和自然的美,抒发人的忧伤和孤独,咏叹“生活的邪恶”和人生“不可捉摸的痛苦”。这部诗集使他获得“生活之恶的歌手”的称号。

《乌贼骨》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为蒙塔莱的整个诗歌创作奠定了基调。他随后发表的诗集《境遇》(1939)、《暴风雨和其他》(1956),抒写人在痛苦中挣扎、意识到不可逆转的结局的悲哀;反映人的惊慌不安,个性遭到暴力的践踏。也有一些诗篇摆脱了主观主义的艺术探索,表达为反对法西斯主义而斗争之人的情感。蒙塔莱还写了一些诗章,或记叙日常生活,或献给他的亡妻(《萨图拉》,1971;《诗钞:1971~1972》,1973)。他著有论文集《在我们的时代》(1973)。

蒙塔莱的诗被称为“纯诗歌”,注重塑造艺术形象,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有象征主义特点。表达了作者内心丰富、细腻的感情,以及人生的坎坷与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