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练功要诀及圆能功
10864100000006

第6章 练功入门常识(1)

(一)练气功应掌握什么要领

不论学练哪一种气功,都须掌握练功要领。关于练功的形式和要领,在达摩《洗髓经行住立卧睡篇》中,说得很通俗:行如盲无杖,自然依本分,

举步低且稳,踏实方可进;

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

回光急返照,精神体内留;

立足勿倾斜,端身自固志,

耳目随心静,任其纷纷事;

坐如泰山重,端直肃仪容,

闭口深藏面,息息归精宫;

卧身躬形曲,左右随其宜,

两膝皆参差,两足如钩钜;

倦卧侧身睡,睡中自不速,

醒来方伸足,仰面亦不拘;

梦觉详无异,九载见端的,

行住坐卧篇,只此是真谛。

有人主张练功时把意念稳在腰带水平的体腔中心,即中丹田与命门穴之间的“气穴”位置,然后意念开始移动,即先自右而前、再左、再后的旋转,每旋转一圈,就默念一个数字,旋转36圈,然后再做方向相反的旋转。关于其旋转最大或最明显的程度,要依每个人能够维持大脑安静的不同程度而异。

结合本人练圆能功的切身体会,这种引气旋转确有无穷妙趣,因为气转可以产生能量,使练功者易于进入气功态,使能量为弱所用。另外,引气旋转,可在腹腔气生一股热能,起到炼精化气的速效,这正是第一步功法中所要达到的目标。

练气功始于有为,终于无为。开始练时,假想腹内有个球,左转36圈,右转36圈,反复想有个球在转动,把意念放在球体中心,这就叫“静心守中”。随着意念的集中,进入窗冥深邃,达到静极时就会引起真气旋转。到此地步,感到舒适、温热、气爽、神旺,有无穷的快乐。佛家功中有诗描述了这种情景:法轮要转常须转,

只在身中人不见。

驾动之时似月轮,

月轮向我身中转。

练功者内气充盈,气满督自开,通任督后,就进入无为,不用意领,法轮也会常转的。这正是:安闲自得长生道,

昼夜无声转法轮。

应当指出的是,有些人学练气法,只学别人功法中的花架子,虽苦心学练而不得真法,其结果是进得宝山空手归,岂不可叹乎!

(二)从物欲中解脱出来

财迷心窍,可以使人走上犯罪。贪色过度,可以使人气血两伤。私欲给人们带来的损害太大了!因为得一望十、得十望百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成年累月的被私情私欲牵着鼻子到处奔波劳碌,在这样无止境的妄念私欲的支使下,就会既不管他人的死活,也不顾自己的性命,所以终有一天,或违犯国法,或因伤害他人,或因操劳过度而损身伤命。

欲是烦恼因。当一个人的精力分散的越多,其形体受到的破坏也越大;越是关心身外的物欲,越是容易成为物质的俘虏。是的,一个德行不好的人,难以收到外界良好的信息;同样道理,一个利欲熏心的人,是不可能练出真功夫来的。须知,一切修养皆以断欲为主。人如能斩情断爱,剩下的便是如何断除物欲,这是难以做到的,所以才有必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对练气功的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

那么,怎样从妄念私欲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天性主宰自己的心理活动,多做对公众、对他人有益的好事,绝对不做有损于公众和他人的坏事。做这样的好事,心情就会坦然、愉快,坦然愉快就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把做这样的好事看作自己的职责,这样就不会因得到了荣华而高兴得发了疯。不做有损于公众和他人的坏事,就可以避免因之而产生的惊恐烦恼、忧郁悲伤等情志波动。

如果说练气功有什么诀窍的话,以我之见,那就是认识到物欲对人体的危害,下决心清除杂念对肌体的干扰,把心从平日追求物欲的散乱中,收回到自己的腹腔里来,向物我两忘的境界靠近。正如佛经所言的那样:无欲则刚。做到善养此心而居处安静,无所惧惧,无所欣欣,婉然从物而不争,与时变化而无我。如能常想来时空手,去亦空拳,那么,有什么心缘收不回,有什么瓜葛割不断。明此理,练功得真谛有何难。

(三)练功如何放松

人们在练气功时,很容易学会“紧”,而做“松”则不够。松的程度愈深,气功的效力就愈高。放松的时候是在出气时,先由外形的肌肉放松,如肩、手、脚、胸、腹等的放松,而逐步达到全身内部精神放松。松则血流畅通,不发生倦乏,不耗费体力,神态安稳,心情愉快。

在全身放松中,小腹放松更为重要,手足用力时,小腹需要抽紧。反之,小腹放松,则手足就不用力。小腹放松,血液下降,消除头脑充血,可使神经细胞松驰,情绪就不紧张。小腹放松后,让它暂时停止不动,继续保持松驰状态,松上加松,当然松的程度就更深。同时,小腹应当进行有节奏而缓和的起伏运动,使腹腔内的血液循环,不淤积呆滞,且要随时注意小腹的运动,以使思想集中。

所谓放松,是指在要求姿势正确的前提下,使各部肌肉最大限度的放松,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练功者体会到全身舒适,轻松自然。

常用的是三线放松法,就是沿前面、后面和两侧三条线,依次配合默念“松”字,进行放松。

不论采取卧式、坐式或站式,摆好姿势后,即应使情绪安定下来,然后分三条线依次放松各部位,程序如下:第一条线 头部二侧→颈部二侧→两肩→两上臂→两肘关节→两前臂→两腕关节→两手背→十个手指。然后意守中指端1~2分钟。

第二条线(前面) 面部→前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两膝关节→两小腿→两脚背→十个脚趾。然后意守大拇趾端1~2分钟。

第三条线(后面) 后脑部→后颈部→背部→腰部→两大腿后面→两腘窝→两小腿后部→两脚跟→两足底。然后意守足底涌泉穴3~5分钟。

按照上述线路,先把注意力集中一个部位,然后默念“松”,使该部位放松,接着注意下一个部位,再默念“松”,如此循序而下。先从第一条线开始,依次为第二条线、第三条线。每放松三条线为一个循环,接着意守脐中,静养3~4分钟,每练一次功,可以放松2~3个循环,需时约半小时。每次放松几个循环,需时多久,仍须视各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初练时可少些。

放松的顺序是自上而下,从前到后,从外而内的逐步放松。

(四)皆在心内运天经

俗话说: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所谓人道,是指精气在人体中运行的通道。

医学气功理论认为,人身乃一小天地,与日月经天一样,人体精气的运行,也循着赤道、黑道、黄道三路而行。同样符合人天相一的观点。

那么人体内的赤道、黑道、黄道,具体在什么部位呢!《黄庭经》书中有芸: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天经乃吾身之黄道。呼吸往来与此也。此书虽指出黄道的重要,但是并没有点破黄道的具体部位。因此,《道德续篇·泄天机》完成了这个使命,书中写道:黄道介于赤道、黑道之间,位于脊前心后,自会阴直达泥丸,“凡夫仙胎之结、之圆皆在斯境”,故称之为仙道。这段描述,实在妙哉!

练过气功的人,大都懂得气走任脉督脉,为小周天运行。如果说任督二脉与赤道、黑道是什么关系,知之者,恐怕为数不多。

实际上,赤道即任脉,心气所由之路,心属火,色赤,故曰赤道。黑道即督脉,肾气所行之路,肾属水,色黑,故日黑道。此二遭乃“精气所由出,人物类以生存者”,故称之为“人道”。

如上所述,既把“人道”与“仙道”区别清楚,又把三道一一道破。对初学者说,怎不是一次偏得?

话得说回来,是否到此就能使人悟到天机了呢,以我之见,恐怕未必。因此,还有必要请《神仙接命秘诀》,来为你道破其中奥秘,书中这样写道:一阴一阳,道之体也。二弦之气,道之用也。二家之气,交感于神室之中,而成丹也。万卷经书,俱言三家相会尽矣。三五合一之妙,盖世学仙者,皆不知下手之处,神室黄道中央戊已之门,比喻中五即戊也。真龙宾虎真铅真汞,金木水火回象,皆喻阴阳,玄牝二物也,炼已筑基,得药温养,沐浴脱胎神化,尽在此二物运用。与已一毫不相干,即与天地运行日月无二也。悟真云:先将乾坤为鼎器,

次将乌兔药来烹,

临驱二物归黄道,

争得金丹不解生。

练功有素者,大多都有自己的诀窍妙法,只不过不遇真人不传罢了。恕我以一孔之见,书之成章。意在与练功的朋友们交流。如能达此目的,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五)气功呼吸法

一般人的呼吸往往短而浅,不能尽肺部张缩的力量,因此也不能充分吸入氧气吐出二氧化碳气,以致血液不清,易致疾病。气功呼吸分喉头、胸式、腹式、体呼吸4种。

1.喉头呼吸法。以喉头用力而极柔和细匀地呼吸,称“喉头呼吸”。喉头呼吸又称加强的深呼吸,其呼吸方式和“气”的运行可采用潜呼吸(即小周天)的方法。不过呼吸时小腹鼓起或收缩可随便选择。如果以意领“气”,采取调息大周天的方法,则小腹的凹凸运动幅度要特别大。

2.胸式呼吸法。吸气时,胸腔膨胀,要力由脊发,以心窝后的脊椎骨为支点朝心窝后的脊背,由上而下的气贴脊背,向胸中吸入,使脊后肋骨向上提起,又好象从腹中抽气入胸的样子。呼气时,意想仍从心窝后脊背处呼出的样子,从而使胸腔周围缩小而引起呼气。呼气后胸围较平时要扩大些,亦即呼气后不许胸围缩小到原位。这种变更胸围大小而进行的呼吸运动叫做胸式呼吸。

3、腹急呼吸法。吸气时腹缩,呼气时腹挺,这对于习惯了自然呼吸的人来说的练起来比较困难。在练习时,设想自身处在一个非常松静的环境中,比如鲜花盛开的百花园中。要领是:呼气时,意想体内废气、浊气由脐中腹部排出,同时命门往前推挤;当吸气时,意想体外之新鲜空气由脐中腹部吸入,同时命门穴在往后吸,由于这种“呼吸”的作用,使得腹部在气体吸入的过程中慢慢回缩过来。这样一呼一吸,一起一伏,腹式呼吸一息结束。我们晓得,草木有根,要用水及肥料培养之。人的根本在哪里?多数人都不知道。实则“脐”,就是人之根本。胎儿在母腹中,借脐带连结胞衣与母体呼吸相通,一出母胎就用鼻来呼吸。腹式呼吸就是要回到胎儿呼吸的地位(名“胎息”)。

4.体呼吸法。呼吸深细,一出一入,自己不知不觉,好像入于无呼吸的状态,虽然有呼吸器官,若无所用也,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到这般地步,乃达到调息的极功。

气功重在研究呼吸的变化,以利于提高身体代谢功能。由以上几种呼吸可知,气功呼吸与通常人的呼吸完全不一样。气功呼吸的气,有以下优点:(1)扩大肺活量。使空气与肺小泡的毛细血管加大接触面积,以便有利于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改善身体新陈代谢机能。

(2)打通全身关节。气功练到相当深的程度后,就会感到全身几个重点关节气息一次全通,气功术语叫做“任督二脉相通”。这种现象是功夫长期积累的结果。

(3)使气血调和。气功练到一定程度后,气血在体内运动不但能自觉,还有声外闻,那就是气功家所谓“气血鼓荡能闻”了。这时,气血配合得很调和、自然,相得益彰,互为增强,血液循环旺盛,促进新陈代谢。

(4)打通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依照一定周期开闭口径的,它们的搏动好象给我们身体以几百万条微小的心脏一样。这些外围的小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性并不在中央心脏之下,学练气功者,不但能学会控制呼吸和心脏的功能,而且还能学会管理全身组织中几百万条毛细血管的开合机能,提高组织活力和增加内脏器官活动,所以长期练功的人是会健康延寿的。

(六)学会用皮肤呼吸

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达到一定境界时,能使大脑原来处于废用状态的潜在功能得以发挥,从而开发智慧和调节潜能。呼吸也由原来的自然呼吸发生质变,进入体呼吸状态。

前人称体呼吸为胎息。何谓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身中,一开一合,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合俱停,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

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定止,而鼻窍开矣。修持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引证《黄庭经》本丈:“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内景经》第二章)。

晋代葛洪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已成矣”。胎息又叫“先天真息”,或称“龟息”。

科学研究表明:皮肤是一个辅助呼吸器官,具备一定的呼吸功能,它除了依靠血液来供应氧气外,还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来营养自己。据测定,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外层皮肤有吸收氧气的生理功能,而当皮肤温度上升时皮肤对氧的吸收率亦会随之增加。练气功可以产生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使包括脸面在内的皮肤温度升高;运用气功中的“胎息法”进行毛孔呼吸更能提高皮肤的呼吸功能,增加氧气的吸入。皮肤供氧量的增加意味着皮肤营养的增加,换言之,也就是提高了人体的健康水平。

现已研究清楚,人的整个体表都会进行呼吸,甚至连最厚的足跟皮肤与满是头发的头皮也都会呼吸。不过,最明显的部位是胸韶、背部和腹部。人体整个体表面积仅为1.2~2.0平方米,肺却有7亿个肺泡,全部展开面积有75平方米左右,是皮肤的30~50倍。因此,皮肤的呼吸作用与肺相比是极微小的,其吸氧能力仅占1/180,排出二氧化碳能力仅为1/90~1/650,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并无多大价值。可是几乎所有动物都保留了皮肤的呼吸作用,人类也不例外,因为这是生物进化留给我们的遗产。

在气功功法上,主张“后天返先天”,强调“搏气致柔”,学习胎中婴儿返还到“胎息”,籍以恢复本有的机能,进而取得身心成就。人在胎胞中真气循“奇经八脉”运行,只不过在出生后这部分经脉处于封闭状态。采用体呼吸,可以调动这部分经脉的原始功能,使血脉流通,周身温热,有利于健身娱心。

(七)气贯丹田与丹田注气法

气贯丹田,是气功中的术语。气贯丹田是借助于呼吸时胸部感觉的力量向丹田部位冲击之意。这里所说的丹田系指下丹田。部位在下腹。呼吸之气无论如何是不会达到这个部位的,而是借助于呼吸时的感觉,在反应上与人体之正中央建立了一条冲向丹田部位的兴奋线。这条兴奋线完成后,就加强了意识对丹田部位的刺激力量。所以说气贯丹田是加强意识对丹田刺激的一种强化手段。

丹田注气法,在于想像头顶上五寸处有一月亮,似乎具有光明、圆满、洁净、清凉四特征。想着想着化为五色光彩和甘露(甘露如同水一样,在这里代表气的意思)灌入顶门中脉,一直降到海底(即会阴穴),后分向两腿到足心止。这时觉得甘露所到之处,一切疾病、烦恼都从全身毛孔排除干净,身心觉得非常愉快舒畅。复想甘露从足心上升至丹田停住,这时顶上的甘露,也同时下降到丹田,上下两股气都在丹田会合,如上下两个瓶口将上下气吸入瓶后,封闭上下二口,使气不外泄。这时,闭口不出气,愈久愈好,至忍不住要出气时,只徐徐从鼻孔出,不要出净,稍留余气在丹雕。最后,把余气贯入中脉内,余气在中脉慢慢消失,不要外散。

(八)练功者应知人体的带脉和冲脉

带起季肋绕身行,

同足少阳之经循,

围身一周如束带,

为病溶溶若水浸,

胃虚脉缓足痿璧,

妇人病带未白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