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10861500000028

第28章 交流使科学增加活力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以自然科学为例,学术交流是它的阳光与雨露。原创性的学术思想,往往在交流中臻于完善和清晰。思想创新也常常产生于交流之中。科学家若无交流,将失其新思想,将失去激动内心的精神源泉。科学若失去交流,便会失去生命力而成为故纸堆中的游戏,使科学失去美的魅力和真的动力。华罗庚因在《科学》杂志发表《苏加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而使数学界发现其才能,从而把一个初中毕业生的他,引进了科学殿堂。华罗庚破格入清华,固然是他的数学“头脑”、奋发精神,而且屡创奇迹,究其动力,却是得益于中国和国际数学界一流学者的交流环境。思想的碰撞的火花使他不失时机地捕捉着数学前沿问题和充满着科学热情。华罗庚又因为后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全面封锁和国内的政治干预、政治运动、政治批判而失去了交流的条件,特别是严峻的政治环境封锁下,由苦闷、彷徨而使他的选择变得畸形。文革中被剥夺研究权利,对他说更是残酷的思想政治摧残,极端化的斗争环境,良好学风不复存在,科学之花走枯萎。正因为交流,开放是交往文明化的关键,华罗庚以深情和全力欢呼改革开放的“科学春天”的到来。可惜,这时他已是来日苦短了。华罗庚的科学经历可说是一个典型的文明交往个案,它说明了交流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

由科学推而到文化,推而到文明,被称为“永不疲倦的中西文化摆渡人”的法兰西亚裔院士程抱一的话,可以说明文化交流的意义:“每种文化通过交流,都可以跻身另一种文化中。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可以做得很好。以前的文化交流需要几个世纪,现在条件不同了,年轻人可以很快掌握两种文字,中法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走得很远。”74岁的她,还告诉中国记者说,她相信,东西方文化间的“摆渡人”会越来越多。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程抱一院士的诗书绘画学贯中西。她在2002年6月13日当选为法兰西学院第705位院士。在就职演说中,从佛教、道教讲到基督教与希腊哲学,从玄奘、李白和王维讲到孟德斯鸠、科莱特和塞尚,表现了东西文化的深厚功底。他的独立的院士佩剑,更是中西文化融合交流的见证。剑体以银为材料,剑柄上镶嵌金色环绕的象征生命力的红宝石。她中法文化交流的睿智特征是:①剑柄的一面刻着隽秀的汉字的文天祥的《正气歌》首句“天地有正气”,另一面是相应的法文译文;②剑柄上端饰以嫩绿竹子和洁白百合花,前者象征中国,后者象征法国;③剑下端饰以优雅圆润的汉字“和”字,体现中国和世界共通互交的人文价值观;④“和”字的“口”中,精心置绘三只飞翔的鸟儿,寓意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对话与共融的实践飞升翱翔的境界。这是一把文明交往之剑。当她在接受法国各界名流和巴黎华人祝贺时,高举这“东方文士西方剑”的一刹那,两种文化合壁的遐想,从1635年成立的法兰西神圣殿堂里,化为现实。

早在1998年8月26日的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上,就发表过德国外长克劳斯·金克尔的《历史永不停顿:全球化的挑战已代替冷战》一文。文章认为,全球化为各国和地区提供了共同价值观走向一致的机会,人权宣言和联合国人权公约就是这样的准则。金克尔明确地指出:“毫无疑问,世界各国因文化差异对人权肯定有不同看法,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文化对话’,而不是‘文化斗争’。树立新的敌对形象对谁都没有好处。如果我们认真地对待文化对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更多的共同点。”他的结论富有远见性:“全球化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善于交际和开放。谁与世隔绝,他就会成为全球化的失败者。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活跃和开放的文化政策”。交流、对话、选择、竞争、兼容、积累、创新、合作,不仅对科学发展重要,更重要的,它是人类交往文明的重要环节。交往是这些环节的总前提,见之于文化,是交流、对话,动力是选择、竞争,兼容、积累是基础,而创新与合作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