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10850400000014

第14章 葛根汤

“治法”

逆流挽舟。

“组成”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方义分析”

葛根汤为桂枝汤减轻桂枝、芍药用量,加麻黄、葛根而成。方中葛根为主药,其性平味甘辛,一能入脾,升发清阳而治泄泻;二能解肌以退热;三能生津舒筋而治项背强。桂枝、麻黄发汗,芍药敛阴和营,生姜、大枣、甘草益中焦而助胃气。

葛根汤功能解太阳经表之邪,升达阳明肠胃之气,使表解里和,从而达到表解泻止,喻嘉言扩充其说,名之曰“逆流挽舟”,即具有升发清阳,鼓舞脾胃之气而达止泻功效。

《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堪称扼要之论。凡六淫外感,交阻胃肠,或中气内伤,脾运失健,都可造成升降传导失司,清浊混淆而致泻。葛根汤本为二阳合病下利而设,具升清达表、逆流挽舟之长,因此外感兼见泻痢的病证,均可加减推用。而斟酌化裁,也可治脾虚内伤之腹泻,其机在升清补中二端。

“方歌”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历代论述”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伤寒有合病,有并病。本太阳病不解,并于阳明者,谓之并病。二经俱受邪,相合病者,谓之合病。合病者,邪气甚也。‘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皆言必自下利者,以邪气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邪气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寒邪气盛,客于二阳,二阳方外实而不主里,则里气虚,故必下利,与葛根汤以散经中之邪。”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必,定然之词。自,谓自然而然也。伤寒无他故,自然而然下利者,此经中之邪气盛,胃气弱,不化谷,不分清杂并走注。”

“现代研究”

1.实验研究

葛根汤对食物过敏模型小鼠腹泻的抑制作用研究:实验以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以OVA致敏造模,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OVA组、葛根汤100mg组、葛根汤200mg组、葛根汤500mg组、桂枝汤组、黄芪建中汤组。在每次OVA经口给予前1h治疗组各组分别预防性地经口给药,在0VA给予1h后观察各组小鼠腹泻的发生率,以OVA组为对照评价各组药物的效果。研究结果证实,各组方药对食物过敏性腹泻的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葛根汤500mg组效果最优,明确提示:大剂量的葛根汤对食物过敏动物模型腹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葛根汤的抗过敏作用并证实其抗过敏作用及免疫抑制作用于致敏阶段。

2.临床研究

(1)运用葛根汤加减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伴有呕吐324例,伴发热37.5℃~39℃65例,手足欠温,面色发白23例,腹泻次数≤5次/日32例,6~8次/日59例,>8次/日309例;轻度脱水67例,轻—中度脱水210例,中度脱水112例,重度脱水11例。葛根汤加减治疗。基本方:葛根12~15g,麻黄3~6g,桂枝3~5g,白芍3~5g,茯苓9~15g,炙甘草3g、生姜、红枣适量。上方剂量随年龄大小增减,每日1~2剂,水煎取浓汁少量频服。全部不用抗生素、止泻剂治疗。有脱水者根据脱水程度给予静脉补液。400例中显效356例(89%),有效32例(8%),无效12例(3%),总有效率为97%。葛根汤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其局部微循环作用,从而调节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利于胃肠道生理机能的恢复,能提高肾小球灌流量而达到利尿、分利大便的作用。小儿秋季腹泻主要辨证要点在于表里之气升降失常而致上吐下泻。同时伴见明显寒束外表而致发热轻咳等证。

(2)运用葛根汤治疗春季小儿病毒性肠炎。全部病例均经西药治疗无效。基本方:葛根10g,麻黄5g,桂枝5g,白芍5g,生姜2片,大枣2枚,甘草5g。水煎,取汁100ml,少量多次喂服,每日1剂。服本药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忌酸性食物。本组46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其中服药1~2剂治愈者37例,服药3~4剂治愈者9例。

“病案分析”

郝某,女,21岁,农民。腹痛,大便稀水一天。伴有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浑身酸困不适,小便短少,口渴之症。诊其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诊断为泄泻。证属寒邪外袭,治以散寒解表。方用葛根汤:葛根15g,麻黄9g,肉桂6g,白芍6g,生姜6g,大枣3枚,甘草6g,两剂,水煎服,药到病除。

按语:本例患者是因外感寒邪不解,内迫阳明,下走大肠,使大肠传导失职,水谷不别而泄利自作。故用葛根汤散寒解表,使表和里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