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都遗迹
10848100000035

第35章 明代红古城考

刘华 杨孝峰

“东临巨河,西塞峡口,南拱大川,北距界河。平凉之北门,宁固之咽喉。”这是清光绪《海城县志》所描述的红古城,其军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由此可知。该城坐落在今宁夏海原县高崖乡草场村南。

据嘉靖《固原州志》记载:“红古城堡,在州北二百二十里,有古城址。弘治十七年(1504年),秦奏立;正德二年(1507年)杨一清募军戍守,奏调宁夏等卫百户五员领之。设操守指挥一员,坐堡官一员。城周二里三分,高二丈五尺,阔三丈,西南二门,俱秦建。嘉靖五年(1526年)尚书王宪、副使桑溥增筑外关,周三里二分,高阔如内城,壕深阔各一丈五尺。门二,与内门直。于城内二门上各建有楼。城内有大小官厅及操守、坐堡官厅。官军七百九十员名,马队四百四十四员名,步队三百八十六员名。”另据万历《固原州志》:“红古城,土城,周围四里三分,高阔各三丈……仓场全设,辖墩台一十四座。”可见,红古城建筑宏伟,设施齐全,驻有重兵,城池坚固,尤其是设有内外城,这在清水河流域较少见,实为宁固要道上的重要军事城堡。但对于这座军事古城的确切位置,有关史料所指不一,至今没有定论。对其所在地目前有八种图说,现分述如下。

西湾台图示。见日本昭和十四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外交部所绘甘肃省海原县“高崖子”军事秘密图。

印子山北图示。见清乾隆《盐茶厅志备遗》所载厅地原图与新图。

镇戎所西图示。见嘉靖、万历《固原州志》所载“固原疆域图”。

红古村图说。见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海原县乡镇区域图;《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宁夏历史地理考》(鲁人勇、吴忠礼、徐庄著)。

高崖村图示。见清光绪《海城县志》全境图。

上店房说。见《海原县古城寨堡遗址考释》(米寿琪等著,《固原师专学报》1990.1)。

临川堡说。见《固原地区北宋城(寨)今地考释》(王恽著,《固原史地文集》)。

石峡口图示。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海原县分区设署区域图。

上述八种说法各执一见,我们不妨将这八处红古城之说逐一进行分析,以辨真伪。

西湾村位于红古村西南,在其北面台地上有一座古城遗址,东面为石峡口下游河道。该堡毁坏严重,城内千疮百孔,为居民掏挖灰土及文物所致。地面散布着清代瓷器、砖瓦残片。仅剩东南部分残墙,高2~3米,基宽2米,板筑层厚14厘米,圆杵夯筑。占地面积已不可考,估计为50亩左右。据当地人说:该城筑于清末民初,城内有一条大街,商贸繁荣。至今流传着“七大家,八小家,二十四个银活家”之说。据史料记载,红古城有内城和外城,其西门外有条甜水河。而西湾古城无外城遗迹,且城西为台地,无河流。此图不合史实。

印子山为今庙山、石梁、营洞梁等山之总称,绵延数十里,其北古堡较多,最近处为草场古城,而《盐茶厅志备遗》原图与新图所指红古城究竟为何地,不足为证。

嘉靖、万历《固原州志》“固原疆域图”将红古城标在镇戎所西,显然是错误的。因镇戎所在今海原县李旺处,其西乃是丘陵起伏的罗川,并无古城遗址。

红古城地处高崖乡西北端,和西湾古城隔河遥遥相对处有一小堡,占地仅二三亩,当地人称红古城。许多专家、学者因未经实地考察,竟臆测今红古行政村就是明代红古城所在地,这又大错特错了。明之红古城,乃宁固要道上的重要军事城池,如此弹丸小堡,怎能担此重任?

上店房古城,在今高崖乡上店房村,地处西湾与草场之间。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该城属宋代建筑,方形,边长210米,高2~3米,基宽6米,西南二门。现城内全为耕地,看不出原红古城之内外布局轮廓,此说有误。

临川堡为宋代所筑堡寨,其遗址尚不得而知。顾名思义,今兴隆乡临近清水河边有几处古城址,均已塌毁,格局难辨。有关红古城乃宋临川堡之说毫无依据。

高崖村古城,位于今高崖乡政府北,高崖中学南。至草场城约10里,至上店房城约20里,西南遥对庙山和石峡口。该城四角为正,东北城墙筑在清水河岸边,东南城墙被洪水冲毁殆尽,西南为居民院落,西北为耕地且残留部分墙基,宽2~3米,黄土夯筑,板层厚10厘米。兴隆至高崖公路穿城而过。据当地老人回忆,此城有西北、东南二门,城中还有隔墙两道。但东北墙中段处有条大沟壑,城墙顺沟而下,是否为城门,现已不得而知。但据《中国历史文物地图集·宁夏分册》:高崖村古城为宋代所筑,长方形,东西675米,南北542米,高10~15米,基宽8~12米,东南北开门。经考证,笔者认为该城乃隋他楼城(即后之唐萧关县城)所在地。从明代有关史料看,高崖村古城周围环境并非红古城原貌,此说亦不可信。

石峡口外即今高崖乡草场村,村南有两处古城堡遗址。民国二十六年海原县分区设置区域图所标红古城位置较为准确,但图中所指何处,尚难断定。

坐落在山下的古城当地人称操场城,说是当年鞑子操练兵士的地方。今查,因修建扬黄引水工程,该城已面目全非,基本情况不明。从地理形势看,似为宋萧关城遗址。

操场城以北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现仅剩西南部分城墙,高10余米,基宽6~8米,板筑层厚14厘米,为平底夯筑。部分西墙外还可见等距离马面。西北大部分城墙已被石峡口山洪冲毁。该城有外关,且为一大两小三个城池。需要说明的是东城内用虚线处还有一段城墙,其走向或北或南或东,当地老年人也说不清楚。因70年代平田整地,该城毁坏严重,现城内全为水浇地。从其布局及建筑规模看,该城当是明代红古城所在地。

综合上述史料,今草场古城的四至正与历史上的红古城位置十分吻合。其西五里为石峡口,西河(甜水河)从西门外流过;南距庙山十余里,东北二十余里有清水河。该城控扼石峡口(宋萧关)以防备海喇都与西安州,镇守清水河下游以防备固原州,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故考述这座古城,对研究明代固原地区军事设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