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天都遗迹
10848100000034

第34章 海喇都渊源考述

李进兴

海原县的历史上曾有过多种称呼,据光绪年间的旧志《海城县志》第一卷建置志“城池”条:“县城宋名天都寨,夏改为东牟会,元名海喇都,明初以地赐楚王,又名海城。”民国元年,又因海城与奉天省海城县同名,更名为海原县。这就是海原县的来历。然,元代取“海喇都”之名,源于何因,众说不一,竟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今撰文与各位文史爱好者和研究者共同探讨。

一、众说纷纭的“海喇都”

(一)清代之说

清代之说是以《海城县志》总纂杨金庚(清代海城县县长)、协修陈廷珍(清代海城县儒学训导)等人的“东海坝、海都源皆海喇都之讹”为代表之说。据海原县光绪年间的旧志《海城县志》第一卷建置志“图考”条:“按:御府图内有东海坝,在雪山之西,今查东海坝距城南八十里,乃山水冲突之区,地形险要,在石城迤西。父老相传,明满俊判据石城,时有东海、东坝兄弟者,据此以抗官军,因以得名。如谓其地产水,乃以海坝称之。则雪山在海城南十五里,一名华山,东海坝实在雪山南六十五里,方位又不相符。”“又,铜版图载海都源与李旺堡仅隔一水,与西安州相近。今海城西距西安州四十里,东距李旺堡一百三十里,近西安州者又无所谓海都源也。由古考今,细查形势。则东海坝、海都源皆海喇都之讹可知矣。”

(二)现代之说

现代文史专家通过考证后又出现过两个结论:

一个是新编《海原县志》考证认为“海喇”一词蒙语为“美丽的高原”之说。据《海原县志》第一章“沿革”:元代,蒙古人称今海原县城一带为海喇都,又名海都源。海喇一词蒙语为美丽的高原。

另一个是文史专家马继祖先生的“是以大将名称代呼”之说。马继祖先生在他的《考查固原地区回民源流考查记》中说“笔者调查,发现固原到海原几百里地,在明朝设有军事营垒,他们是头营、二营,直到八营。还有海原的李俊堡、李旺堡、海剌都堡,都是以大将名称代呼的。”(详见《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编《宁夏文史》第二辑)。

“海喇都”众说纷纭的原因笔者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有二:

一是边陲之地史书没有详细的记载是产生纷争的原因之一。

二是少数民族统治者不同的语言也是产生纷争的原因之一。

二、“海喇都”应是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地名

据说“海喇”的蒙古语是指“水泉”,这与“美丽的高原”又有区别。

另外“海喇都”与“哈剌秃”的音也相同。也可能是“哈剌秃”的音译异写。“哈剌秃”中的“哈剌”之音,在突厥语系中均为“黑”之意。明人张雨的《边政考》记载了嘉靖时期环肃州周边居住的东迁各部落,其中有“哈剌秃”一族三部分,1020人,但没有说明他们原来的卫属和族属。由此说明“哈剌秃”部落有过东迁的历史,而追溯元代西征时将西域各国各族东迁至固原、海原做“探马赤军”的历史记载以及在固原蒙古王子阿难答皈依伊斯兰教的记载,又因明代海原是回族沐英王的牧场之一。在元代和明代的移民当中可能也有“哈剌秃”这样一个民族移居今海原县后,皈依伊斯兰教,并居住在今海原县城。史料记载当中把“哈剌秃”居住的地方根据其音记载为“海喇都堡”,就如把李家居住的地方叫“李家庄”,就如把杨家居住的地方叫“杨家庄”,把海家居住的地方叫“海家湾”是一个道理。故“海喇都堡”是“哈剌秃”部族居住的堡寨。

但笔者认为“海喇都”是“哈勒敦”蒙古语的音译异写,应为西夏“天都山”或“天都”的蒙古语称呼。据《蒙古秘史·卷一》小节1,P1(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注释:

“哈勒敦”则是山峰“哈丹”的古语词。如同“速勒孙”变为“速孙”,“抹勒孙”变为“抹孙”,“斡亦勒孙”变为“斡亦孙”一样,古语词“哈勒敦”的辅音l被淘汰,变为“哈丹”了。而且当时似乎已经有了这种变化。这里并没有村上正二先生所解释的“孤峰”之“孤”的意思。那么,这两词结合起来的“不罕,哈勒敦”犹言高祖峰或祖高峰,然而这里没有祖先的意思,不过是“岳宗泰岱”之意,言其为主峰罢了。“不罕、哈勒敦”后又称“肯特山”,“肯特”是突厥语“太阳”之意,蒙古人在“肯特”上加了一个“罕”字,叫“罕肯特乌拉”,犹言“日高山”也。“罕”即“不罕、”的略称,自然也是至高无上之意,“合罕”是“罕”上加“罕”而成的词。即“罕上之罕”之意。“罕”犹言“诸侯王”。“合罕”犹言天子王。总之,都是高高在上、至高无上的意思。所以高山也称“罕”山。

由上述《蒙古秘史·卷一》的记载联想到在西夏把今海原县称为“天都寨”,把城南十五里的南华山称为“天都山”。而蒙古人在夺取天都山地区后,仍然沿用“天都”的名字,只不过改为蒙语“哈勒敦”(即“海喇都”)称呼罢了。而“海都源”据查西夏专家李范文先生著的《夏汉字典》,应是“天都”西夏语的称谓。不言而喻,“海喇都”和“海都源”是蒙古人和西夏人将“天都”之名的不同称谓罢了。

三、海喇都与哈老徒

原西北民族大学教授、蒙古语专家乔日吉普认为:“海喇都”为蒙古语,但翻译成“美丽的高原”是错误的,“海喇都”蒙古语只有“前锋、前沿、前哨”的意思,还有“黑色的森林、黑色的山”两种意思,再没有其他意思。“海喇都”应是蒙古语用汉文注音的笔误,当是蒙古语“哈老徒”。蒙古人对黑色是比较忌讳的,因此,“哈老徒”只有“前锋、前沿、前哨”这一层意思。

通过对一些遗迹、遗址的考察,乔教授认为“海喇都”原意就是“哈老徒”,也就是《元史》中记载的成吉思汗的行宫。初步断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死亡地就在今海原县城的“海喇都广场”附近。

乔教授认为《元史》中“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的记载,在清水县、固原市都不具备“萨里川”(黄土平川)这样的地理条件,只有海原县才具备“萨里川”(黄土平川)的地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