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胃肠病辨治心法
10848000000047

第47章 心与小肠相表里——胃肠病调心之法

《脾胃论》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居,心为火脏,脾为土脏,火生土,即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如母病及子,即指心脏功能失常,导致脾胃疾病。

如心火亢盛,引起胃火上炎,出现牙龈肿痛、出血,口腔溃烂,消谷善饥,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小便黄赤,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心导热,以泄胃火。方用导赤散加减,药用生地、竹叶、木通、甘草、黄连、大黄等。

心火亢盛,烁伤胃络,症见呕血色紫,反复不止,胃脘痞痛,烦躁不安、夜不能寐,舌紫暗有瘀斑,脉涩或弦。治以活血祛瘀,活胃止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生地、枳壳、柴胡、桔梗、牛膝、磁石、生牡蛎等。

心阳不足,脾不得心火之温,肾得不到心阳下煦,脾肾功能下降,致湿邪滞留肠间,其症候以腹泻日下4~5次,泻下黏冻样物,食思日减,心悸气短,乏力怕冷、四肢厥冷,脉沉细或沉迟,宜补心阳,清肠中饮邪郁滞。心阳足若日中天,水土和煦,脾肾功能复其常度。药用赤石脂,《本草纲目》言:“补心血,生肌肉,厚肠胃,除水湿。”加用代赭石、补骨脂、制乳香、制没药,并用灶心土先煎代水煮药。

心阳不足,脾阳郁遏,症见不思饮食,大便濡泄,神疲乏力,嗜睡,舌白苔薄,脉沉缓。方用菖蒲醒神汤以健脾阳,醒神开窍,药用九节菖蒲、远志、木香、檀香、党参、白术、甘草等。心阳不足,还可引起脾失健运,导致心脾两虚,症见饮食不思,大便不实,神疲体倦,心悸不寐,舌苔白腻,脉滑缓。治以宁心安神,健脾益气。方用安神定志丸,药用人参、茯苓、伏神、远志、石菖蒲、龙齿、合欢花、夜交藤治疗。

总之,通过调心治疗胃肠病,体现了欲治其子,先安其母,开辟了治疗胃肠病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