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效做事低调做人
10827400000009

第9章 适时退让:平心静气,巧避锋芒

退让有时是一种策略。真正能胜天下之人,一定不会事事必争,在时机不对的时候,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该忍则忍。退让有时也是一种修养,是宽容和善解人意。低调的人决不会痛打落水狗,即使是对方错了,他们也会能饶人处且饶人,任何时候都会留有余地。他们做人不会张扬,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他们会满足别人的虚荣心,同时为自己挣面子。

1.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让,是一种丰满圆润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虚怀若谷的雍容大度。同时也是一个人智慧的顶峰,是阅尽人间沧桑的一种成熟。

明代才子冯梦龙在《广笑府》“尚气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刚直,生活中从来不对人低头,且不后退半步。一日,家中来了客人,父亲命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儿子拿着钱在屠夫处买了几斤肉,用绳子串着转身回家,来到城门时,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都寸步不让,坚决不避开,于是,面对面地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久很久。

日已正中,家中还在等肉待客,做父亲的不由得焦急起来,便出门去寻找买肉的儿子。刚到城门外,看见儿子正僵立在那儿,半点也没有让人的意思。父亲心下大喜:这真是我的好儿子,性格刚直如此;又大怒:你算老几,竟敢在我父子面前如此放肆。他上前大声说道:“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我站在这儿与他比一比,看谁撑得过谁?”

于是,父亲与儿子交换了一个位置,儿子回家去烹肉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对面,如怒目金刚挺立不动。惹得众多的围观者大笑不止。

一般而言,性格刚直者在处世中不易吃亏,受人钦佩,但太刚直了会走向反面,这种人往往固执己见,严守自我的做人准则,不退让,没有半点变通的气象。他们不知,遇事若能先低头,然后以退为进,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在外地做官。有一天收到在老家务农的弟弟郑墨的一封来信。是弟弟想让哥哥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说情。这一下子弄得郑板桥很不自在。郑墨原也不想惹是生非,只是这次明显受人欺侮,心里的怨恨实在咽不下去。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郑家无权拆掉。其实,这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郑墨自然想到了自己做官的哥哥,便给郑板桥写了一封信。想来有契约在手,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官官相护,这官司肯定是必赢无疑了。郑板桥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劝他息事宁人的信,寄去了一个条幅,上写“吃亏是福”四个字。同时又给弟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诗:

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何处去找秦始皇。

郑墨接到信,当即撤了诉状,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那邻居也被郑氏兄弟的一片至诚所感动,表示也不愿继续闹下去。于是两家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

郑板桥的意思无非是,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值得相急。人赤条条地来到世上,又赤条条地复归黄土,争来争去没啥意思,更何况还要惊动官府、伤害邻居呢?“让他一墙又何妨,”是郑板桥的宽宏大量和退让化解了邻里矛盾。

退让是减少争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去争执,还不如退一步保留与人之间的情谊。

处事难,处人更难。因为人人都是凡夫俗子,凡夫俗子的意念总是容易变化,凡夫俗子之间难免会经常有摩擦,相处就比较困难,要想减少无谓的摩擦,唯一的方法就是退让。

退让,是一种丰满圆润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虚怀若谷的雍容大度。同时也是一个人智慧的顶峰,是阅尽人间沧桑的一种成熟。有了这种心态,才能使自己在身陷逆境时,泰然处之;在一帆风顺时,对掌声和鲜花报以淡淡的微笑。有了这种心态,就能毁誉无碍,淡定从容。

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有分歧和矛盾,但是只要宽以待人,团结为重,就可以云淡风轻,心平气和,不但会把矛盾化解,还会握手言欢。只要我们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多一份退让,生活就会多一些明媚,少一些黯淡。

可是在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退让呢?首先,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被人误解的事是很正常的,甚至会有人故意做对你不利的事。这时我们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时冲动,与之争吵,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如果你先退一步,待矛盾缓和以后再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去解决,那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其次,要重视自己品格的培养。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确的估计自己,辩证的看待别人,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与人势不两立。三是,要正确对待得失。一个人如果总喜欢占别人的便宜,干什么事都占上风,看来是“赚”了,可同时也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在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上退让一步,看来是“吃亏”了,但却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和社会环境,这样会利于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事业的进步。

退一步,是一种清心剂,是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美好世界的通行证。让大家多一份退让,让和谐和幸福永远伴随我们的左右。

2.不争者胜天下

有所为,就有所不为,有所得,就必有所失。

1961年6月,英国退役陆军元帅蒙哥巴利访问中国。他由中国外交部工作人员陪同,在洛阳参观访问,在一个小剧场,他好奇地观看正在演出的豫剧《穆桂英挂帅》,蒙哥马利了解到剧情之后,连连摇头,说:“这个戏不好,怎能让女人当元帅?”

中方随同人员解释:“这是中国的民间传奇,群众很爱看。”

蒙哥马利说:“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爱看女人当元帅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

在英国的观念中,“人类的文明是从尊重女性开始的”,男人应该为女人上前线拼命,岂能让女人以柔弱之躯应付战争?

中方人员没有考虑到蒙哥马利的观念,不服气地说:“我们主张男女平等,男同志办到的事,女同志也办得到。中国红军里就有很多女战士,现在解放军里还有位女将军。”

蒙哥马利说:“我一向对红军、解放军很敬佩,但不知道解放军里还有一位女将军,如果真是这样,会有损解放军声誉的。”

中方人员针锋相对地反驳说:“英国女王也是女的。按英国政治体制,女王是英国国家元首和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这会不会有损英国军队的声誉呢?”

蒙哥马利一下被噎住了。

事后,有人向周恩来总理汇报这件事,没想到周总理严肃批评说:“你讲得太过分了,你解释说,穆桂英挂帅是民间传奇,这就行了。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也不必非得去反驳他?你做了多年的外交工作,还不懂求同存异?弄得人家无话可说,就算你胜利了吗?”

接着,周恩来总理申阅为蒙哥马利安排的文艺节目单,看到没有蒙哥利喜欢的杂技和口技,却有一出京剧《木兰从军》,便说:“瞧,又是一个女元帅!幸亏知道蒙哥马利的观念,不然他会以为我们故意刺激他了。”

随即吩咐撤掉这出京戏,另外增加杂技、口技等节目。

周恩来总理的安排平息了蒙哥马利的怨气,他用宽容与不争赢得了两人的友谊和两国的友好关系。其实不仅是在敏感度较高的政治事件中,在经济社会里同样不可以处处相争。

一次有记者问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什么赚钱的成功秘诀。结果李泽楷说父亲什么赚钱的方法也没有教他,只教了他做人处世的道理。记者有些怀疑。

李泽楷说,我父亲跟我说,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总是让别人多赚二分,后来每个人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占到便宜,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六分,但却多了生意和合作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汽车大王福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密的话,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不仅能够与对方沟通和相互理解,而且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维轨迹,避免没有意义的争议。

人生好比行路,总会遇到道路狭窄的地方。每当此时,最好停下来,让别人先行一步。如果心中常有这种想法,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争执了。让一步是一种智慧,让一步是为了前进,有理不在声高,通常,愈是不争的人,愈是可以胜天下。

低调的人面对针锋相对的争论懂得心平气和,因为争论的结果总是使争执的双方更坚信自己的绝对正确,使矛盾越激化。不必要的争论,不仅会使你丧失朋友,还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无谓的争论呢?

1.欢迎不同的意见

人的思维不可能是绝对完整和全面的,总有一个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让你有所忽略,那么,有人给你提出来可谓是一件好事,提醒你注意,使你下次避免犯下更大的错误,你真的应该衷心地对他说谢谢。不同的意见绝对不是引起争论的好理由。

2.找出共同点

有的争论,到最后双方发现其实彼此的观点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完全没有必要去为此而争执不休。因此,在最开始就去寻找双方的共同点,既能保持双方的良好关系,又有利于找到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不要急于为自己辩护

人们最基本的生理反应,就是自卫。当一遇到对抗或者是攻击的时候,直觉就会让我们首先去自卫,要为自己找理由去辩护,这就是争论的开端。因此,遇到争议时应该先冷静地听完对方所有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和思考,说不定就真的能从中获得极大的益处。

如果发现自己真的有错,更不要再试图为此而掩盖或找理由开脱,那只会欲盖弥彰。诚实地向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请求他的谅解,别人一般是不拒绝的。

4.答应考虑对方的观点

有时,不妨答应考虑对方的观点。因为对方提出的观点极有可能存在正确的一点,如果暂时不能做出判断,那么就应该答应再花时间多考虑他的观点,防止自己犯错,也让他人觉得受到了尊重,争论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3.等待时机,当忍则忍

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一种永不败北的做人策略,是战胜人生危难和险恶的有力武器。

忍,是医治磨难的良方。忍人一时之疑,一定之辱,一方面是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对意志、毅力的磨练,为日后的发奋图强和励精图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在下野后向邓小平请教复出的“秘诀”,邓小平的答案是“忍耐和信仰”。正是凭着这个“秘诀”,他三次被打倒,三次复出,被西方人称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忍可以顶得住任何困难的磨砺,可以经得起任何风雨的冲击。

忍,是一种韧性的战斗,是一种永不败北的做人策略,是战胜人生危难和险恶的有力武器。

正是这个“忍”字,使一度被打倒的邓小平三度复出,也正是这个“忍”字,教会了加拿大那位前总理人生的秘诀,使他在下野以后又重新焕发了政治生机,重新获得了总理的宝座。

春秋时的越王勾践曾被抓做人质,去给吴王夫差当奴役,从一国之君到为人仆役,这应该是最大的羞辱了。但勾践忍了。是甘心为奴吗?当然不是,他是在伺机复国报仇。

到吴国之后,他住在山洞石屋里,夫差外出时,他就亲自为之牵马。有人骂他,他也不还口。

一次,吴王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人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便可痊愈。于是,勾践去探望夫差,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对夫差说:“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就问他为什么,勾践说道:“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有点苦,所以您的病就会好的,请大王放心!”果然,没过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敬,很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国之后,依旧过着艰苦的生活,因为国力太弱,他要养精蓄锐,报仇雪耻。他睡觉时不铺褥子,而是铺些柴草,还在房中吊了一个苦胆,每天尝一口,为的是不忘所受的苦。

吴王夫差放松了对勾践的戒心,勾践开始恢复国力,厉兵秣马。终于,两国在五湖决战,吴军大败。勾践率军灭了吴国,活捉了夫差,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所受之辱,可以说是达到了极点。以前他胆小怕事,委曲求全,后来却一鸣惊人。一软一硬,都是从国家大计出发。如果只争一时之气,不顾后果,则会使自己完全丧失实力,那又能算得上什么真正的英雄。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无论是来自自身的,还是来自外界的,都会给我们造成麻烦。能不能忍受一时的不顺,就要看我们是否再有雄心壮志。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志在高远,不以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面对挫折,忍辱负重,锐意进取,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面对人生逆境,我们应该把它看成一个促使自己身心成熟、准备大展宏图的好机会。当年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忍受身心上的巨大折磨,才完成旷世之作《史记》。正是这一极高的“忍”字功夫,使很多成功的人士成就了一般人所不能成就的伟业。低调的人懂得在复杂的社会中碰到不利的环境时,采取委曲求全的策略,宁可吃眼前亏,也不急躁冒进。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忍”的最佳境界?

1.经常明确目标的存在,使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不断地提高运用头脑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着去了解自己做每一件事情的意义所在。一旦能够理解以后,对工作所持的态度,就会从“应该做”进入“必须做”这种积极性的意识形态。

3.培养安于困境的习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的处境时,常常会表现出逃避的倾向。但是为了能够自我控制,就必须忍耐这种困境所带来的痛苦。那么时间一久,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出一种安于困境的耐力。

4.学习抑制冲动的情绪。这件事,似乎很难。但是,只要我们稍微地加以分析,抑制冲动的情绪,有时也会很简单。不过,对于比较强烈的冲动或欲望,还是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使它们有机会尽量地发泄出去。

4.能饶人处且饶人

留一点余地给得罪你的人,给对手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对方可能会心存感激。否则,不但消灭不了眼前的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疏远你。

一位高僧受邀参加素宴,席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食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去惩罚厨师,没想到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低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了。

宴后高僧辞别了主人。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还把猪肉放在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让主人看到了菜中的猪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当众处罚厨师,甚至会把厨师辞退,这都不是我愿意看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如果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就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就有可能不择手段。所以即使在别人理亏时,也学会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也不会与你为敌。

有一个姑娘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在一家珠宝店当服务员,她实习期间,店里的工作特别忙,姑娘干得很认真,因为她听人说经理有留下她的意思。

这天她来到店里上班,把柜台的戒指拿出来整理。这时她看见从门外进来了一位30岁的顾客,他一脸的愤怒、褴褛的衣衫并用一种贪婪的眼神盯着那些高级的首饰。

“叮零零!”电话铃响了,姑娘急着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盒子碰翻,六枚精美的钻石戒指落到了地上。她慌忙四处寻找,捡起了其中的五枚,可是第六枚呢?怎么也找不着,姑娘吓出了一身汗。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凭直觉,她猜到戒指就在那儿。

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什么事?”他问,脸上的肌肉有些抽搐。“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先生,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做很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男子久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呈现在他的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我能肯定,你会在这里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向她:“我可以为你祝福吗?”姑娘也立刻伸出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她用低低的但十分柔和的声音说:“也祝你好运!”

他转过身,慢慢走向门口,姑娘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并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这本是一起盗窃案。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采用抓住盗窃者的方法追回赃物。但姑娘没有,她先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感化罪犯,又同时用一种机智的手段给了罪犯一个改过的机会,她用可怜的口吻,乞求盗窃者良心发现,从而避免了一场纷争。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位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时,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却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林肯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宽容是一种博大而深远的胸怀,是人类的最高美德之一。荀子认为:“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一些人说对不起自己的话或做对不起自己的事的人,这时,我们应该以宽容为怀,而不必针锋相对。

我们要容许别人犯过失,也容许别人改正错误。不能因为某人某时有某种过失,便一棍子打死,或从此以某种眼光去看待对方。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就是给别人了一个从新改过的机会,也是给自己了一个帮助朋友的机会。低调的人懂得留一点余地给得罪自己的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得理饶人,这样也为自己增加了朋友,增宽了道路。

5.顾全别人的面子

保全别人的面子,就是保全自己的面子。

——胡雪岩

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病,御医天天进诊,却未见好转。朝中尤为焦急,遂下诏各省督抚保荐良医。两江总监督刘坤举荐江南有“神医”之名的马培之进京宫诊。马培之家乡孟河镇的人无不为马氏奉旨上京而感到自豪,可是年逾花甲的马培之却是欢喜不起来。他自忖:京城名医如云,慈禧太后所患之病恐非平常之病,否则断不会下诏征医;既然下诏征医。此去要是不顺,只怕会毁了悬壶多年所得的盛誉,还可能会赔上老命。

马培之千里跋涉抵达京都,先开始打探西太后的病况。关于慈禧之病传说纷纭,有人传是“月经不调”,有人说是“血证”,还有一些离奇的传说。马培之拜会了太医院的御医,先作打探,却不得要领,心中不禁十分焦急。后又连日访问同乡亲友,最后得知一位经商的同乡认识宫中的一位太监,请这位太监向西太后的近侍打听慈禧患病的真实起因以及有关宫闱之秘。果然,从这条黄门捷径传出了消息,马培之大吃一惊:慈禧太后之病乃是小产的后遗症。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能小产?马培之吃惊之余,心中已明白了大半。

接下来,就是要善做“面子”工作。最关键的是这种“涂脂抹粉”一定要自然,不留痕迹。

一天,马培之在太监的带引下,终于来到了侍卫森严的体元殿。只见40多岁的慈禧太后,脸上虽然抹了很厚的脂粉,却难掩那血亏的面色。西太后先询问马培之年庚、籍贯以及行医经历的一些细节。然后由太医介绍圣体病况。当时在场的党政军有京外名医汪守正和薛福辰等人,于是由薛、汪、马三医依次为西太后跪诊切脉。诊毕,三位名医又自开方立案,再呈慈禧太后。只见老佛爷看着薛的方案沉吟不语,再阅汪的方案面色凝重,此时三大名医,无不沁出冷汗。但当太后看了马的方案后,神情渐转祥和,金口出言:“马培之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处及亲王府诸大臣”。众人听罢,心中的石头落地,而马培之更是欢喜。马培之对慈禧太后的病因已心中有数,再切其脉,完全暗含产后血症。马培之对其方案上却只字未敢言及,只作心脾两虚论治。而在药方上却是明栈暗渡,用不少调经活血之药,正中慈禧下怀。西太后本来对医药就素有了解,见马培之方案甚合己意,因为医生开的药方要抄送朝中大臣,所以必须能治好病,又可遮私丑,马培之的药方正符合这两种要求。另两位名医薛、汪的方案虽然切中病机,脉案明了,在医术上无可挑剔,但因为无法保全慈禧太后的面子,所以不中老佛爷的心意。

后来,慈禧服用了马培之开的药,奇病渐愈。马培之本人也深得慈禧信任。但是无论是在京还是返归故里,马培之对慈禧的病始终守口如瓶。

马培之的聪明在于他懂得顾全别人的面子,也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懂得顾全别人的面子是帮助了别人,也是帮助了自己,它是一种做人的智慧,也是一种为人的休养。

在广州的一家著名酒店,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菜,顺手就把精美的景泰蓝筷子悄悄插进了自己西装内侧的口袋里。这一幕被服务小姐看到了,她不动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捧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筷子的小盒子,对这位外宾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筷子爱不释手,非常感谢你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酒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经过严格消毒的景泰蓝筷子送给你,并按照酒店的‘优惠价格’记在你的账上,你看好吗?”这位外宾自然听出了服务小姐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一番谢意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头脑有点发晕,误将筷子插入了口袋。然后,外宾借此下“台阶”,说:“既然这种筷子没有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说着,取出内衣口袋里的筷子,恭恭敬敬地放回桌上。

人就是这样,你越是尊重他,给他面子,他就会表现出令人尊重的优秀的一面;如果你不给他面子,让他在众人面前显示出不光彩的一面,那他就有可能真的做出不光彩的事出来。

作家冯骥才在美国访问时,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儿子去看他。他们谈话间,那位壮如牛犊的孩子,爬上了冯骥才的床,站在上面拼命蹦跳。如果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很没面子。于是,冯骥才便说了一句幽默的话:“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位朋友说:“好,我和他商量商量。”结果冯骥才既达到了目的又风趣地给朋友了面子。

人性很奇妙,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丢面子。”而年轻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见解精辟,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图自己一时之快。却不知这种举动已为自己的祸端铺了路。而那些老于世故的人,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也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你照顾别人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足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

人人都有自尊心,伤害了别人的自尊,他会将之视为“奇耻大辱”,会一直耿耿于怀,随时找机会进行报复。低调的人处理问题,会把别人的自尊、面子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设法将事情导向好的方面。他们在一般人际交际中不会去伤害别人的自尊。也使自己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害。

6.控制不良情绪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安东尼·罗宾斯

在法国名将齐达内告别足坛的比赛中,意大利队在90分钟的比赛中战成1:1平,双方进入加时赛。这对于齐达内来说,也就是延长了他向全世界球迷精彩谢幕的机会。

参加过四届世界杯比赛,34岁的齐达内无论这次决赛胜负都将要告别足坛。这位让全世界球迷为之倾倒的球星在他的足球生涯中多次被评为“足球先生”。他的足球技术炉火纯青,脚下功夫犹如武术中的“七星剑法”,任何球在他的脚下都会服服帖帖、功力无比。他带领法国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屡建奇功。全世界的球迷都在期待着齐达内最后的表演。他在本届世界杯赛中已进3球,属进球最多的球员之一。

可当比赛进行到110分钟的时候,齐达内做出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举动。他在远离足球的地方愤怒地用头撞向意大利队后卫马特拉奇的胸口,后者应声倒地,阿根廷主裁判埃利松多在与助理裁判交换意见后,向齐达内掏出了红牌。

被球迷称为齐祖的一代大师就这样不太光彩地告别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不仅令齐达内本人遗憾,而且更令全世界的球迷伤心。齐达内的下场对队友心理上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张红牌在某种程度上断送了法国队最后的希望,在后来的点球大战中,意大利捧走了大力神杯。

至于马特拉奇骂了齐达内什么而让他如此愤怒,我们暂且不说,久经沙场的他竟然在此关键时刻失去理智,做出鲁莽之举,确实令球迷失望。如果他能够控制不良情绪,恐怕他的足球生涯将会更加完美。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我们不能让那些消极的情绪左右我们的生活。美国的总统林肯在关键的时候,就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天,美国前陆军部长斯坦顿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命令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很好。”林肯高声叫道,“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你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说。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不同的情绪往往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洼,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像麻子一样。

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

“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情绪,却会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人的情绪是何等的奇妙,但如何去想的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里。

在非洲的草原上,有一种小动物叫吸血蝙蝠。它的身体极小,但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动物专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就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发疯地蹦跳、狂奔都无法驱赶掉这种蝙蝠。而蝙蝠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或是落在野马的头上,直到吸饱吸足后,才心满意足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微不足道,远不至于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是由于它本身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这和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正常的人遇到不痛快的事,都难免要发点脾气。喜怒哀乐,无可非议。但如不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盛怒之下,容易做出傻事、蠢事,过后连自己都后悔。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内森的一项研究发现,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急躁、固执、自负、易怒、神经质等等都属于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常常会在我们的一些神经生理活动中表现出来。比如:当我们听到自己失去了一次本该到手的晋升机会时,我们会怒气冲冲,坐卧不安;当我们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议论会愤愤不平等等。

我们对不良情绪的危害都有深切的体会,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经常困扰我们的生活。对于如何才能控制那些不良情绪,让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平衡,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训练情绪、情感。要训练你的情绪、情感。首先是认知情绪,然后再分析、评估情绪。了解自己的情绪有哪些缺欠,缺欠在哪里?再接下来,控制情绪,调解情绪,顺境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逆境的时候不要垂头丧气。

2.避免急躁情绪,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忍性,目标适当,张弛有度,沉着冷静,学会冷处理。

3.摆脱消极情绪,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热情的心态。

4.推迟动怒时间。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个圈”,即动怒之前并不讲话,以缓和不良情绪。

5.适当的转移情绪。即当需求受阻或遭受挫折时,可以用满足另一种需求的方式来减弱自己的挫败感,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激发自信心。

6.增加自己的幽默感。幽默感会使人得到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微笑。笑是一剂良药,可以消除抑郁的心理,对不良情绪起到调节作用,使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

总之,我们应当相信自己的能力,应当去做情绪的主人,而不应让不良情绪困扰我们的生活。充分的自信、科学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将会给我们追求身心健康的道路铺上成功的基石。

7.做人不要太张扬

张扬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诌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培根

一次,儿童文学家盖达尔带着5岁的小女儿珍妮,给夏令营的小朋友讲故事。盖达尔要为小朋友们讲的是小朋友们期待听的童话故事《一块石头》。

大礼堂里,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盖达尔讲故事,除了盖达尔的声音,整个礼堂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可以听到。这时,小珍妮却旁若无人地在礼堂里走来走去,偶尔还故意使劲跺跺脚,发出惹人烦的声响,跺完脚后还露出得意的神情,她的举动仿佛在告诉小朋友:“你们看,我是盖达尔的女儿!你们一个个都在听我爸爸讲故事,这些故事我每天都能听到!”

盖达尔看到女儿的行为,停止了讲故事,他突然提高嗓音,严肃大声地说:“那个猖狂的小家伙是谁?请你们把那个不守秩序的小家伙撵出去!她妨碍了大家安静地听故事。”

小珍妮一下子愣住了,她没有想到自己亲爱的爸爸竟然这样说她,她连哭带喊赖着不走,想让爸爸心软,但盖达尔不为所动,坚决要求工作人员把珍妮拉出会场。

之后,盖达尔又继续给孩子们讲故事,故事讲完时,孩子们对盖达尔报以热烈的掌声。盖达尔给孩子们讲的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还通过对小珍妮的惩罚,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无论是谁,都不应以优越骄纵,过于张扬。

威尔逊当选为美国新泽西州州长之后,有一次,出席一个午餐会,主持人在介绍他时,称他为“未来的美国总统”。这自然是对他的刻意恭维,可是对其他在座的人来说,却产生了相形见绌之感,众人的脸上都有些不悦。

威尔逊想扭转这种一人得意众人愕然的局面。他起立致词,在几句开场白之后,他说:

“我自己感到我在某方面很像一个故事里的人物。有一个人在加拿大喝过了头,结果在乘火车时,原该坐往北的火车,却乘了往南的火车。

大伙发现这一情况,急忙给往南开的列车长打电话,请他把名叫约翰逊的人叫下来,送上往北的火车,因为他喝醉了。

很快,他们接到列车长的回电:“请详示约翰逊的姓,车上有好几名醉汉,既不知自己的名字,也不知该到哪去。”

威尔逊最后说:“自然,我知道自己的名字,可是我却不能像主持人一样,知道我的目的地是哪里。”

听众大笑。

威尔逊幽默的谦逊,使众人消除了对他不服气的情绪。因为威尔逊懂得,做人越是张扬越是遭人歧视。

人生处在顺境和得意时,最容易张扬。张扬是许多没有远见的人的共性,他们本来就没有大志向也没有大目标,只是在一种虚荣心的驱使下向前奔跑,目的只是想博得众人的喝彩,所以众人的掌声一响便认为达到了人生目标,便想躺在掌声中生活,他们认为自己可以不必再奔跑,可以昂头挺胸地在人群中炫耀了。

太张扬的人,没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有了一点点的得意便以为人生的荣耀不过如此。这些人中也有许多有才华的人,有实力的人和有发展前途的人,如果这些人能够踏踏实实地做人,可能会成就一番事业,可他们却往往因为目光短浅,在张扬中夭折。

张扬也可以说是一种误解,一种把暂时的得意看成永久得意的误解,一种把暂时的失意当成永久失意的误解。低调的人明白,这个世上永远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事情。

8.拒绝别人要婉转

低调的人懂得巧妙地拒绝他人的诀窍。他们运用“艺术”的拒绝方式,既能解除自己的窘境,也不让对方太难堪。

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天一位好友来访,谈话间朋友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

“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

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不便公开,但既是好朋友相求,就不便于直接拒绝。

只见罗斯福望了望四周,压低嗓子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好友无奈地笑了笑,表示理解。

罗斯福让我们懂得了拒绝的艺术。

富兰克林·罗斯福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拒绝,其语言轻松幽默,表现了罗斯福的高超艺术。他在朋友面前既坚持了不能泄露秘密的原则立场,又没有使朋友陷入难堪,取得了极好的语言效果。以至于在罗斯福死后多年,这位朋友还能愉快地谈及这段总统轶事。罗斯福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机智,不但达到了拒绝透露情报的效果,而且在拒绝的同时还保持了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是拒绝的高境界。

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演讲大厅里,中国当代女作家谌容的演讲,赢得了一阵阵掌声。结束演讲前,她照例留下一点时间,接受听众的提问,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尴尬的问题:“谌容女士,听说你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请问,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如何?”问话者也许别有用心,如果拒绝回答会让对方失望,也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于是谌容从容不迫,笑着说道:“这位先生的情报真灵通,我确实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过,我的丈夫可是个老共产党员呀!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和他离婚。你看,我和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

谌容也是一个会婉转拒绝的高手,她的回答幽默机智,既拒绝了对方提问的本来要求,又不伤害对方的感情。

著名钢琴家肖邦有一次在巴黎举行一场盛大的演奏会。有一位贵妇因没有买到票而向肖邦求援,肖邦手中也没有票。而且肖邦不愿给主办者添麻烦,又不能直接拒绝。于是他答道:“遗憾得很,我手上一张票也没有。不过,在大厅里我有一个座位,如果您高兴……”贵妇非常兴奋地问道:“这个位置在哪儿?”肖邦说:“很容易找,就在钢琴后面。”这个座位是肖邦演奏时坐的,贵妇只好失望地走了。但她心理上觉得受到了尊重,既不觉得面子扫地,又自然地接受了他的拒绝。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的亲人、老师、好朋友或者一些陌生但又善意的朋友,他们提出的要求如果不能接受,但又不想伤害他们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婉转拒绝。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会遇到需要拒绝别人的时候。尽管你真的很想帮助别人,但是也必须量力而行。要是你对对方求助的事自知力不能及又不加拒绝,勉为其难,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种种麻烦和苦恼,还会因无法把事情办到,而使对方由希望到大失所望,甚至会因此耽误了对方的事,使对方恼怒。

但拒绝要讲究艺术。人家满怀希望、带着信任而来,你却只给人家一个“不”字,岂不像给人家泼了一盆凉水?以下是几点拒绝别人的技巧:

1.当对方提出要求时,千万不要直接拒绝,除非你想失去一个朋友或是想多树立一个敌人,如果对方属于领悟能力较强的人,你不妨试着用暗示方法来拒绝。

2.言语要幽默婉转。

3.要替对方考虑一下其它可行方案。

4.学会倾听,真心说“不”。

当对方向你提出请求时,你不要简单地马上说“不”,而是注意倾听对方的诉说或询问,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对方的想法。这样对方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在平和的状态下拒绝对方,可以避免伤害。

5.根据场合,适时说“不”。

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正面拒绝对方的要求。我们要考虑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婉转地拒绝,不伤害对方的感情。

6.注意语气,温和说“不”。

我们听了对方的请求,并认为应该拒绝的时候,态度要坚决,但也要温和。

9.任何时候都要留有余地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曾国藩

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个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狼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于是,它堵上了山洞,单等动物们来送死。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突然,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从小洞仓皇逃窜。狼又气急败坏地堵上这个偏洞,心想,再也不会功败垂成了吧。

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的更小一点的洞里逃生。于是,狼把所有大小的洞全堵上了。狼心想,这下万无一失了,别说羊,连和兔子大小接近的狐狸、鸡、鸭等小动物也都跑不了。

第三天,来了一只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松鼠上蹿下跳。最终,松鼠从洞顶上的一个通道跑掉。狼气愤极了,于是,它堵塞了山洞里的所有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水泄不通。

第四天,来了一只老虎,狼拔腿就跑。老虎穷追不舍。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这只狼被老虎吃掉了。

渔民说:一网打尽,下一网打什么?农民说:不留种子就是绝种绝收。不给别人留余地就是断了自己的后路。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非同一般之处,就在于他深谙“任何时候都要留余地”的道理,即使属下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也能够宽厚待人,给人改过的机会。

他有一个手下叫朱福年,为人做事十分不地道。朱福年拿了东家庞二的银子“做小货”,庞二自然不能容忍。依庞二的想法一定要彻底查清朱福年的问题,并狠狠地整他,然后将他扫地出门。但胡雪岩却觉得这样做事太绝,不妥当。

胡雪岩找到朱福年,开诚布公地说,“福年兄,你我初次共事,恐怕你还不大晓得我的为人。我一向的宗旨是‘有饭大家吃,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所以,我决不会不留余地。不过做生意跟打仗一样,总要同心协力,人人肯拼命,才会成功。过去的都不用说了,以后看你自己。你只要肯尽心尽力,不管心血花在明处还是暗处,我都一定能够看得到,也一定不会抹煞你的功劳。二少爷面前我一定会帮你说话。也许,你倒看得起我,将来愿意跟我一道来打天下。只要你们二少爷肯放你,我欢迎之至。”

胡雪岩还特意留出一些时间,让朱福年暗中检点账目,有意放他了一条生路。后来,朱福年对胡雪岩的宽宏大度感激不尽,变得彻底服帖。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给人留一条出路,等于给自己留一条出路”。无论何时何地交友总比树敌要好得多。因而,胡雪岩做事从来不把事情做绝,从不与人为敌,而是有意放人一条出路,也就不会为自己埋下后患。

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说:“买也要吃,卖也要吃。”如果买方恨不得卖方“出血大甩卖”,卖方恨不得用一块烂铜换来一块金子,那就是不给别人饭吃了,必遭重挫。

“华人首富”李嘉诚说:“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这两大巨商,在数十年经商过程中,谨持“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的理念,在经商的路上,他们永远不乏忠诚的客户、可靠的合作伙伴和敬业的员工。这也是他们成就大业的基础。

无论是求名还是逐利,都不能太贪心,要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尺度,在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也要为别人留些余地。

就像下围棋一样,“赢一目是赢,赢一百目也是赢”。只要能赢就行了,何必让人家满盘皆输?与人争辩,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可以,但也没必要将对方批驳得体无完肤。和他人发生摩擦时,先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在顾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之下,陈述自己的意见,给对方留有余地。这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做人留有余才能在意外出现的时候从容转身,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俗话说:“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说”,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注意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劲。在做人的时候,多使一点“太极推手”的功夫,才能保持一些能够回旋应变的能力。

10.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

——拿破仑·希尔

你轻视一个人,你就会对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不会把他放在心上。你重视一个人,你就会关心他的感受,关心他所处的状况。

戴尔·卡耐基的侄女乔瑟芬·卡耐基曾在纽约担任他的秘书。她当时只有19岁,高中毕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在刚开始的时候,她十分敏感脆弱。有次戴尔·卡耐基准备指责她,却又马上对自己说,“等一下,戴尔·卡耐基,等一下。你几乎有乔瑟芬两倍的年龄,做事的经验更是多出好几倍,怎么可以要求她能有你的看法、判断和主动自发的精神——何况你自己也并不出色?还有,戴尔,你在19岁的时候是什么德行?记得你像蠢驴一样犯下的错误吗?”

一想到这里,戴尔·卡耐基不得不如实地下个结论:乔瑟芬比我19岁时要好得多,而自己却从来只是责备她。于是,一遇到乔瑟芬犯错时,戴尔·卡耐基总是这样说:“乔瑟芬,你犯下了一项错误。但是,老天知道,我以前也常常如此。判断力并非生来具备,都全得靠自己的经验,何况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比不上你呢。我实在没有资格批评你或别人,但是,依我的经验,假如你这么做的话,不是好些吗?”

在他的鼓励之下,乔瑟芬成为了一位十分干练的秘书。

卡耐基说:“处理人际关系,就像钓鱼一样,你想得到对方的认同,就要考虑,他们喜欢什么?你有什么可以满足他们,并将他们吸引到自己身边来?你想钓不同的鱼,就要投放不同的饵。”他说:“每年夏天,我都去梅恩钓鱼。以我自己来说,我喜欢吃杨梅和奶油,可是我看出,鱼更爱吃小虫。所以当我去钓鱼的时候,我不想我所要的,而想鱼儿所需要的。我不以杨梅或奶油作为钓饵,而是在鱼钩上扣一条小虫或是一只蚱蜢,放到水里。”

曾有一位流浪的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爱因斯坦回答是:“没有时间”,画家就说:“但是我需要画你来为我自己做宣传,这样我才能挣钱吃饭啊!”爱因斯坦回答:“哦,既然是这样,那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你画。”

将心比心才能以心换心,爱因斯坦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别人着想,这是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的举动。我国古代有很多谏官也有这样的美德,他们随时随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

在古代齐国,某年大寒,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雪,仍然未有停歇的现象,齐景公穿着轻暖的狐裘,靠在内殿柱上,心想若能多下几天雪,景色将会更动人,这时善观气色的大夫晏婴走进来,立在景公的旁边,望着片片雪花。

景公便对晏婴说:“今年的下雪,一连三天不停,地面积雪已是一尺多深啦!怎么丝毫不觉寒冷呢?反而像是春天似的宜人。”

晏婴看到景公穿着轻柔温暖的裘衣,室内又烧着熊熊火炉,就故意说:“这种天气真是一点不冷吗?”

景公微笑的点点头,仿佛认为自己活了这一大把年纪,还分不清冷与不冷似的。晏婴知道景公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直接向他说:“臣听人说:古时候的贤明君王,在吃饭的时候,总会想到是否还会有人挨饿,穿裘衣时总会考虑到,是否有人会受冻,过享受的生活时,会想是否有人受苦受难,而您怎么一点也不替别人想想呢?”

景公被晏婴一说,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多替别人着想,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尊重与友谊;多替别人着想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凝聚人心,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

世界上惟一能够爱护对方的方法,就是时刻关心对方的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是经验之谈,是智慧的总结。

亨利·福特说:“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永远成功的秘诀,那么这个秘诀就是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亚佛·亚德勒,写过一本叫做《人生对你的意识》的书。在那本书中,他说:“不对别人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之于这种人。”

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就是因为一方不把另一方放在心上、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而带来很多麻烦和不理解。如果每个人都对别人多一份关注,多一份重视,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那么他将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11.满足他人的虚荣心

人人都有虚荣心,低调的人会适当的满足别人的虚荣心,让别人对他心存感激。

美国心理学专家卡耐基在其《美好人生》一书中,讲述了他的一段经历:

从卡耐基步行一分钟,就可以到达森林公园。他常常带着它的小猎狗到公园散步。因为他们在公园里很少碰到人,又因为这条狗友善而不伤人,所以卡耐基常常不替小猎狗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遇见一位警察。警察严厉地说:“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而不给它系上链子或戴上口罩?你难道不晓得这是违法吗?”

“是的,我晓得。”卡耐基低声地说,“不过,我认为它不至于在这儿咬人。”

“你不认为!你不认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须跟法官解释了。”

卡耐基的确照办了。可是,他的小猎狗不喜欢戴口罩,他也不喜欢它那样。一天下午,他正和他的小猎狗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时,他看到了那位警察大人正骑着一匹棕色的马过来。

卡耐基想,这下完了!他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赔罪。他说:“先生,这下您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您上星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您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的声调意外地很柔和,“我晓得在没有人的时候,谁都会忍不住要带这样一条小狗出来溜达。”

“的确忍不住,”卡耐基说道,“但这是违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警察说,“我们这样吧,你只要带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那位警察也是一个人,他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而卡耐基的行为正好满足了警察的虚荣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人,他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让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或建议。这种人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还以为这样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而从不自己夸耀自己,去适当地满足他人虚荣心的人,却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尊重。

任何事情,都不要妄加断言,更不要随便打听,尤其是别人隐私方面的事情。如果对方自己得意洋洋,他会迫不及待告诉你的。如果人家迟迟没有开口,就最好知趣点,赶紧扯开话题,照顾一下别人的虚荣心。泰戈尔说:“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这句话真是没错。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或嫉妒。低调者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总是把优越感让给别人,满足别人的虚荣心。

12.平心静气,巧避锋芒

在冲突面前能够保持心平气和,是一种修养,这样可以使自己的人格与情绪得到冶炼,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在冲突面前能够保持心平气和,也是一种智慧,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视野变得更为深远。

唐太宗李世民重用魏征,以人为镜,开创了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被称为善于纳谏的典范。但是魏征的直谏有时也让他很难堪。一次,唐太宗要去郊外狩猎,魏征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唐太宗兴趣正浓,坚持出游。魏征就站在路中央,坚决拦住去路。唐太宗怒气冲冲地返回宫中,见到皇后长孙氏,义愤填膺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皇后柔声问明了缘由,也不说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唐太宗惊奇地问:“何事如何慎重?”皇后回答:“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征言直,由此可见陛下之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转怒为喜,打消了给魏征治罪的念头。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臣,他的一片忠心,自是无可非议,不过他所用的方法实在值得商榷。而皇后长孙氏的劝谏方法则高明得多。她没有直接替魏征求情,而是巧避锋芒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从臣子的刚直与君主的开明之间的密切关系,来说明正直敢言的忠臣的重要性,而且由于是在恭维皇帝,自然令他龙颜大悦。可见,同样是忠言,顺耳的话比逆耳的话更能让人接受。

因此,当我们向别人提出忠告时,应尽量避免用逆耳的话刺人,而应该尽可能多地把它转化成顺耳之言,因为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在谈判中如果发生意见分歧,不直接争论,巧避锋芒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1953年8月,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向印尼议会提出了召开亚非会议的构想,并在1954年4月召开的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印尼和缅甸南亚5国会议“科伦坡会议”上提出了此建议。

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是历史上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由亚非独立国家自己召开的第一次大规模国际会议。但是这次会议却是在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中拉开的序幕。当时,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围堵,并扶持台湾当局制造紧张局势,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总理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会议上三次力挽狂澜,树立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周恩来的外交举动有效地赢得了亚非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打破了中国所处的外交僵局。

在赴印尼出席万隆会议之前,周恩来先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中国代表团制定了战略总方针:在妥协中坚持原则,在和解中达到目的。这是一个以柔克刚、唯一现实可行的、正确的战略方案。

周总理利用在日内瓦会议休会的时间,提前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亚非会议开幕前夕,他又特地绕道去缅甸同尼赫鲁等人再次会晤,先达成中立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亚非会议上合作的君子协定,为亚非会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万隆会议召开之初,还比较倾向于亲善和合作。但这种和谐的局面在第一天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被打破了。伊拉克的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他宣称当时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与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其中一股就是共产主义。他声称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地对待共产主义的危险。贾马利的发言瞬间激起了轩然大波。第二天,大会公开发言继续急剧恶化。

周恩来当机立断,抓住时机发表了演说,第一句话就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先前紧张的会场气氛一下子松弛了下来,也打破了美国妄图让万隆会议演变为一场意识形态争论大战的阴谋。周恩来巧妙的语言既申述了中国的立场,又给与会者留下了一种自我克制、通情达理的印象。最为重要的是,周恩来发言中坚持的中心思想——求同存异,为与会国提供了互相合作的基本准则,这也是后来被称为“万隆精神”的主干。周恩来以他的真诚和机智巧妙地化解了第一次危机。

两天的公开发言结束之后,万隆会议进入秘密会议阶段。这个阶段,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发起了第二次进攻,当时锡兰的反共立场非常极端和强硬。他直截了当地说: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这时,周恩来没有激烈的应战,他在避免一种意识形态的争论。在随后举行的会议上,科特拉瓦拉又公然提出要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的论争眼看就要剑拔弩张了。

但是第二天,科特拉瓦拉却一改前一天语调,委婉地说他昨天的发言无意把会议引向分裂。为什么他一夜之间在语气上发生了这么明显的变化呢?原来,在前一天下午的会议结束后,周恩来自己和科特拉瓦拉已经在私下通过交谈彼此取得了谅解,虽然他无法同意科特拉瓦拉新式殖民主义的解释,但他赞赏科特拉瓦拉积极的精神。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周恩来和科特拉瓦拉才从会议室里并肩走出来。周恩来就这样化解了科特拉瓦拉所设置的障碍。

随后中立国家与亲西方的国家为中立和结盟问题又吵得不可开交,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几乎一言未发,他在冷眼观察,等候时机。当中立国领导人印度总理尼赫鲁被亲西方国家攻击的异常愤怒时,周恩来不失时机地站了出来,灵巧地避开争论,重申求同存异的主导思想,宽宏大量地建议把共处改为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共处,将5项原则改为7项原则。

周恩来充满和解精神的讲话再次平息了争论,使误入歧途的会议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人都有不甘示弱的精神,但要看具体的情况,为了和平大业,需要强势的时候可以不甘示弱,不能针锋相对的时候就要巧避锋芒。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像想象的那样完美,难免会有冲突和矛盾。一般的人会在冲突面前暴躁,甚至失去理智;而低调的人则会头脑清醒、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巧避锋芒,并不是让人听天由命,而是教我们要正视矛盾,认识现实。同时又对现实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争执能够进行自控。

对于如何能平心静气,巧避锋芒有以下经验:

1.管住自己的舌头,不要牢骚满腹,怪话连篇。

很多人在有争执的时候,爱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舌头,他们口不择言,怪话连篇,想骂谁就骂谁,岂不知正是这不饶人的舌头,不知会害多少人。口不择言,看似爽快了舌头,实际上是害了自己。

2.用平静的心情去谈判。

在谈判中如果发生意见分歧,一时难以得到统一时,不必急于要求达成协议,要能够平心静气,运用智慧,巧避锋芒。

谈判中也可以通过运用“装傻”的幽默技巧巧避对方锋芒。在谈判过程中,可以装作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楚对方的话,或者装作没弄懂对方的意思,以便巧避锋芒,避免尴尬。

3.用平静的心情去工作,不要沉溺于哀,沉迷于乐。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迈向成功的最美满的跳板。

4.记着,在心里面与人较劲,不要时时写在脸上。

竞争最聪明的方法应当是:平心静气,与人为善,努力工作。

总之,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各种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是一种修养,也是对自己人格与情绪的冶炼,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也是一种智慧,使自己的视野变得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