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巧转变,孩子更优秀
10826700000020

第20章 命令孩子不如与孩子协商

欣茜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一直都不好。

在爸爸妈妈眼里,欣茜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家长让她做什么,她总是对着干;而欣茜也不喜欢爸爸妈妈,因为他们太不尊重自己,总是用命令的口气让自己做事情,从不征求她的意见,更别提会和自己商量了。

一个周末,欣茜在专心地练习画画,可是妈妈却命令她:“欣茜,过来帮妈妈做饭。”欣茜十分不情愿,她说:“妈妈,我在画画。”妈妈严厉地对她说:“我让你帮我做饭,你没有听见吗?你不想吃饭了吗?”

欣茜对妈妈说:“妈妈,我正在画画,还有一点儿就画完了,你先让我画完吧。”看到女儿这么不听话,妈妈生气了:“画画能当饭吃?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说着,妈妈拿起欣茜的画笔,扔到了地上,并命令欣茜:“去帮我做饭!”

欣茜看着扔到地上的画笔,听到妈妈命令的声音,伤心且生气地对妈妈说:“今天我就不帮你做饭。我不吃饭了还不行吗!”说完,她哭着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杠杆定律:命令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协商容易得到孩子的认同。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喜欢命令孩子:“你该去写作业了!”“我让你去睡觉!”“你必须起床了!”……或许,家长以为命令孩子可以维护家长的尊严,但这样的做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且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尊。他们希望家长能够平等地和他们交流,而不是命令他们。事实表明,家长用命令的方式教育孩子,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英国教育专家斯宾塞说过:对孩子应该少下命令,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适用的时候才能用。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那么,家长不妨改变一下教育方式,遇到事情多和孩子协商,说不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渴望得到尊重是层次比较高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产生沮丧等不良情绪。对孩子而言,亦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家长和孩子协商,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同时也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获得孩子的认同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非常好的。

父母1%的改变

1.家长应放下权威至上的观念

很多家长之所以习惯用命令的方式教育孩子,是因为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总认为家长具有至上的权威,就应该命令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其实,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

彦智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孩子,因为他从小是在充满尊重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

彦智的爸爸妈妈都是知识分子,了解很多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且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也很注重用这些新理念来教育孩子。他们和彦智说话的时候,从不用命令的口气,即使针对彦智的缺点或者一些错误,也总是用温和的方式劝他改进,从不会用盛气凌人的态度教训他。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彦智和爸爸妈妈的关系一直都很好,自己的小秘密也会和他们分享。初三上学期的时候,彦智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他想向那个女生表白,可是又怕被拒绝,因此在学习上有些分心。

后来,彦智向爸爸诉说了自己的小秘密,向爸爸征求意见。听完彦智的话,爸爸并没像有些家长那样对孩子横加指责,而是向彦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建议他把这份好感密封在心里,好好学习,等将来长大了再向那个女孩儿表白。

彦智觉得爸爸说得有道理,便调整好心态,集中精力专心学习了。

爸爸在教育彦智的过程中,没有家长架子,从不用命令的口气或者盛气凌人的态度教育他,而是和彦智站在平等的位置。这让父子俩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因此当彦智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主动告诉爸爸,让爸爸给他一些建议。

2.遇事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和孩子协商,家长就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尤其是涉及孩子的事情。

家长多征求孩子的意见,遇事多和孩子商量,不仅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尊重,而且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有助于孩子减少对家长的抵触心理,消除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隔阂,促使孩子遇到事情主动和家长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美琪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这和她的父母教子有方有很大的关系。美琪虽然只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但父母遇事总是征求她的意见,凡事和她商量后才会决定。

一次,美琪的奶奶生病了,妈妈想去奶奶家照顾老人一段时间,但又担心自己走了,美琪父女俩的生活不能自理。于是,妈妈便和美琪商量这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

美琪明白,妈妈好几天不在家,而爸爸只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有时还经常加班,因此自己的伙食肯定会降低档次。但是,一想到奶奶在病床上需要有人照料,美琪便同意让妈妈去照顾奶奶。由于妈妈事先和自己商量了,因此妈妈不在家的那段时间,美琪从没有抱怨过,有时还会帮爸爸做饭。

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美琪变得更加通情达理了,成了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

美琪的妈妈做得非常好,遇到事情不是自作主张,更没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美琪,命令她服从,而是征求她的意见,和她协商后达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锻炼了美琪的意志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

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言谈举止,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对待孩子的那些小毛病。这样,家长才能充分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不会盲目地命令孩子。

汤浩是一个非常调皮的男孩,他经常用一些新奇的花招捉弄人。他还是一个特别贪玩的孩子,虽然已经10岁了,可是自制能力非常差,经常在作业只写了一半的时候便跑出去玩。

对此,有些家长可能会经常批评孩子,严格命令孩子改正。可是汤浩的爸爸妈妈站在汤浩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并且根据汤浩的年龄特点,十分理解他的这些行为。

因此,每当汤浩出一些新花招捉弄人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先夸奖他比别的孩子聪明,然后再引导他,让他意识到捉弄别人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至于汤浩的贪玩,爸爸妈妈也都认为这对孩子而言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建议他写完作业后再出去玩,并且加强对他进行注意力方面的训练。

渐渐地,汤浩便不再用新花招捉弄人,而是把心思用在动手制作上,贪玩的坏习惯也得到了纠正。

汤浩的爸爸妈妈懂得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站在汤浩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因此他们从不用命令的方式教育他。他们遇到事情会和汤浩协商,用引导的方式教育他,结果帮他改掉了缺点,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