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者威廉·菲尔说:“真正的快乐不是依附外在的事物。池塘是由内向外满溢的,你的快乐也是由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中喷涌而出的。如果你希望获得永恒的快乐,你就必须培养你的思想,以有趣的思想和点子装满人的心。”
其实,快乐也可以成为习惯,当你拥有了快乐的习惯,你的苦痛就会减半,你在成功的征途上就会拥有轻松的心情。快乐可以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而究其本质,快乐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状态。拥有了快乐的心态,就有了快乐的生活。
美国一家调查机构在全世界22个国家调查人们的快乐水平,结果显示,美国人的快乐水平最高,有46%的美国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快乐。其次是印度,有37%的印度人乐呵呵地生活着,而中国人的快乐水平最低,位列榜尾,只有9%的中国人觉得自己活得快乐。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甚至我们身边的空气都弥漫着焦虑的气息……”一位心理咨询专家的话道出了问题的实质。
其实,快乐很容易。因为,快乐也可以成为一种习惯。
一家跨国公司招聘策划总监,应聘者云集,考核也异常严格。层层筛选后,最后只剩下三个佼佼者。
在进行最后一次考核前,三个应聘者被分别封闭在一间被监控的房间内,房间内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但没有电话,不能上网,三人的手机也都被收走了。主考官没有告知三个人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说让他们耐心地等待考题的送达。
最初的一天,三个人都在略显兴奋中度过,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只是在做饭的时候,因为都不太擅长而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手忙脚乱中,三个人都快乐地把饭吃到了嘴里。
第二天,情况开始出现了不同。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有人变得浮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甚至连吃饭也草草应付了事。有人不停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眉头紧锁,一脸凝重,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只有一个人,还跟随着电视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做饭、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5天后,主考官终于将三个人请出了房间,那两个焦躁的应聘者已经形容枯槁,只有那个始终快乐着的应聘者还依然神采奕奕。
就在三个应聘者凝神静气等待主考官出最后的考题时,主考官说出了考核的最终结果,那个能够坚持快乐生活的人被聘用了。主考官对三个同样诧异的应聘者解释道:“快乐是一种能力,它能够让人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灵,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这样更容易获得成功。”
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有太多的愿望,为自己定下太多的目标,所以我们总是把快乐放在内心深处,而逼迫着自己付出当下全部的精力去为未来的快乐不停地努力,从而忽视了身边的快乐。
我们总是在想:如果能够如何如何的话,我就会快乐的。而这个“如何”(可能是赚更多的钱、买到房子和汽车、升迁至理想的职位或找到一个可心的爱人等等)并不在眼前,那么快乐就要等到将来“如何”实现后才能享受。姑且不说将来“如何”能否实现,即使将来“如何”真的实现了,你可能会发现你并没有快乐起来,因为你已习惯把快乐放到未来,你又会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这种习惯使你忽视并浪费了当下生活的快乐。
那么,二十几岁的我们怎样才能让快乐也成为一种习惯呢?美国畅销书籍《如何快乐》的作者,心理学博士凯伦·撒尔玛索恩女士说:“我们的生活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你可能随时会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扰乱心情。与其随波逐流,不如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让你快乐的习惯,随时帮助自己调整心情。”